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飞行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飞行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Flight

课程编码:学时:72 实践学时:3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飞行技术

一、教学目的

《飞行原理》是飞行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既有抽象的基础理论,又有指导飞行实践的具体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空气动力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飞机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基本操纵原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飞行性能与计划》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要求

学习完本大纲的内容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空气低速流动的基本规律和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

2、充分认识飞机平衡、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概念和规律;

3、领会飞机运动的基本规律,操纵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小型螺旋桨飞机的飞行性能的基础理论知识及飞行性能图表的使用方法;

5、了解起飞、着陆中的特殊问题和特殊飞行的特点;

6、了解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

三、课程结业标准

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课程学习的标准为:在结业考试中成绩达到60分。

四、教学阶段及课时分配

第一阶段低速空气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20学时

(一)本阶段教学目的

1.了解本学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飞机和大气的一般知识;

3.理解机翼升力、阻力、螺旋桨拉力的产生及其变化规律,增升装置(襟翼和缝翼);

4.掌握螺旋桨副作用对飞行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通过本阶段内容学习,学生应掌握空气动力酌产生及其变化规律,为学习后面内容奠定基础。

(二)分课计划

第一课飞机和大气的一般介绍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前言(什么是飞行原理;为什么要学习飞行原理;怎样学好飞行原理);

(2)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用;

(3)操纵飞机的基本方法;

(4)机翼的切面形和平面形;

(5)空气的粘性和压缩性;

(6)大气分层;

(7)国际标准大气。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描述机翼切面形状和平面形状的主要参数:厚弦比、相对弯度、最大厚度位置、

展弦比、尖削比、后掠角;

(2)掌握国际标准大气的规定和应用;

(3)了解空气的粘住和压缩性,操纵飞机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空气流动的描述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相对气流;

(2)迎角;

(3)流线谱。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相对气流的概念;

(2)理解相对气流速度和空气动力的关系;

(3)理解相对气流速度的方向及相对气流速度与地速和风速的关系;

(4)理解迎角的定义,能区分正、负和零迎角;

(5)掌握流线谱的规律。

第三课空气低速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升力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连续性定理;

(2)伯努利定理;

(3)升力;

(4)升力公式。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连续性定理的含义;

(2)理解伯努利定理的含义和表达式;

(3)掌握伯努利定理的使用条件;

(4)理解升力产生的原理、升力的方向和位置;

(5)了解机翼压力分布规律;

(1)了解升力公式的表述和含义。

第四课阻力的产生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压差阻力的产生(原因,附面层气流分离);

(2)摩擦阻力的产生(原因,层流附面层摩擦阻力小);

(3)诱导阻力(概念,产生原因,洗流和下洗角);

(4)干扰阻力产生的原因。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低速附面层分离的原因和分离点移动的规律;

(2)理解压差、摩擦、诱导、干扰阻力产生的原因;

(3)了解层流摩擦阻小的原因、洗流和下洗角沿翼展的分布。

第五课影响升力和阻力的因素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迎角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迎角概念,迎角对升力的影响及升力系数曲线,迎角对阻

力的影响及阻力系数曲线);

(2)飞行速度和空气密度对升力、阻力的影响;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升力和阻力随迎角、飞行速度和空气密度变化的规律;

(2)熟悉升力系数曲线和阻力系数曲线;

(3)了解机翼面积、形状和飞机表面质量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

第六课空气动力性能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升力和阻力公式(公式和应用);

(2)飞机的升阻比〈升阻比概念,升阻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升阻比曲线);

(3)飞机极曲线(极曲线的由来和用途)。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飞机极曲线的用途(会画会用);

(2)理解升力和阻力公式的物理意义;

(3)熟悉升阻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

第七课飞机的增升装置原理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前缘缝翼(大迎角下缝翼增升的原理,缝翼自动张开原理);

(2)后缘襟翼(襟翼的功用,增升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放襟翼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3)前缘襟翼介绍。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襟翼的功用,增升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放襟翼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

(2)了解前缘襟翼和前缘缝翼增升原理。

第八课螺旋桨拉力产生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螺旋桨介绍;

(2)桨叶的运动;

(3)桨叶迎角的变化;

(4)螺旋桨总空气动力的产生原因,总空气动力方向的确定方法;

(5)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产生的原因;

(6)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公式。

2.本课教学要求

(1)熟悉桨叶的运动图形和桨叶迎角的变化规律;

(2)理解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的产生;

(3)了解螺旋桨拉力和旋转阻力公式。

第九课螺旋桨拉力在飞行中的变化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拉力随飞行速度的变化(变化规律,螺旋桨可用拉力曲线);

(2)拉力随油门和转速的变化(变化规律,变距杆和油门杆的配合使用方法);

(3)拉力随飞行高度的变化;

(4)螺旋桨负拉力介绍(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和停车负拉力产生的原因);

(5)螺旋桨有效功率和效率介绍(概念,规律,曲线)。

2.本课教学要求

(1)熟悉螺旋桨可用拉力曲线和螺旋桨有效功率曲线随油门、飞行高度的变化;

(2)掌握拉力随飞行速度、高度、油门的变化规律;

(3)了解螺旋桨负拉力产生的原因。

第十课螺旋桨的副作用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螺旋桨滑流的扭转作用(扭转的原因,大小,对飞行的影响,修正方法);

(2)螺旋桨的反作用力矩(原因,大小,影响,修正方法);

(3)螺旋桨的进动(原因,大小,对飞行的影响,修正方法)。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螺旋桨滑流扭转作用、反作用力矩、螺旋桨进动对飞行的影响,掌握修正的方

法;

(2)了解"三种副作用"产生的原因。

第二阶段飞机的基本运动规律和操纵飞机飞行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22小时

(一)本阶段教学目的

1.理解作用于飞机上的力和力矩与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关系;

2.掌握保持和改变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基本操纵方法及原理。

通过本阶段内容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飞机的运动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正确操纵飞机保持和改变飞行轨迹、飞行状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和掌握飞行基本驾驶术打好理论基础。

(二)分课计划

第十一课飞机的平衡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的重心和转动轴;

(2)飞机的俯仰、横侧,方向平衡(概念,条件,主要力矩);

(3)收放襟翼对俯仰平衡的影响;

(4)加减油门对飞机平衡的影响;

(5)收放起落架对俯仰平衡的影响。

2.本课教学要求

(1)熟悉收放襟翼和加减油门对飞行的影响,掌握保持平衡的方法;

(2)了解飞机重心和转动轴,平衡的概念和主要力矩;

(3)了解收放起落架对俯仰平衡的影响和保持平衡的方法。

第十二课飞机的稳定性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的俯仰稳定性(稳定性的概念,稳定力矩和阻转力矩的产生,作用,大小,获得俯

仰稳定性的全过程,稳定性在飞行中的作用);

(2)飞机的方向稳定性(要点同前);

(3)飞机的横侧稳定性(要点同前);

(4)方向稳定性和横侧稳定性的关系(飘摆与螺旋线下降现象)。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飞机为什么会有稳定性(稳定力矩和阻转力矩的产生原因、作用、大小);

(2)了解飘摆和螺旋线下降现象。

第十三课影响飞机稳定性的因素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衡量飞机稳定性好坏的标准;

(2)重心前后变动对飞机俯仰稳定性的影响;

(3)速度变化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

(4)大迎角飞行对飞机横侧稳定性的影响。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衡量稳定性好坏的标准;

(2)熟悉重心位置变动对飞机俯仰稳定性的影响和大迎角下飞行横侧稳定性变差的原

因;

(3)了解速度变化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

第十四课飞机的操纵性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的俯仰操纵性(直线飞行中驾驶杆位置,升降舵偏角、迎角、速度的关系,驾驶

杆力,调整片的作用,飞机对操纵的反应快慢);

(2)飞机的方向操纵性(无滚转的直线侧滑中一个脚蹬位置对应一个侧滑角);

(3)飞机的横侧操纵性(无侧滑的滚转中一个压盘位置对应一个滚转角速度,要想得到

一定坡度的操纵原理);

(4)方向操纵性与横侧操纵性的关系。

2.本课教学要求

(1)熟悉直线飞行中一个驾驶杆前后位置对应一个迎角,一个压盘位置对应一个滚转角

速度,一个脚蹬位置对应一个侧滑角的规律;

(2)理解飞行中改变迎角、侧滑角、坡度的操纵原理,掌握调整片的使用方法;

(3)了解飞机对操纵的反应.盘舵"互才矢"作用。

第十五课影响飞机操纵性的因素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重心前后移动对俯仰操纵性的影响(重心前、后极限位置);

(2)飞行速度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

(3)迎角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

(4)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的关系。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规定飞机重心前后极限的道理和大迎角下横侧操纵性变差的原因;

(2)了解飞行速度对飞机操纵性的影响。

第十六课飞机的平飞分析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平飞时的作用力及几个速度的概念;

(2)平飞拉力曲线和平飞功率曲线。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平飞所需拉力随着速度的变化规律;

(2)掌握表速和真速的含义,理解表速和真速之间的关系;

(3)了解剩余拉力和剩余功率的概念及剩余拉力和剩余功率随速度的变化。

第十七课飞机的平飞性能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的平飞性能参数;

(2)平飞性能的变化;

(3)飞机平飞改变速度的原理。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平飞最大速度,平飞最小速度,最小功率速度,最小阻力速度和飞行包线的含

义;

(2)掌握平飞最小速度和平飞最大速度随着高度、重量、气温的变化规律;

(3)理解平飞速度范围的划分,掌握在第一速度范围内进行速度变化的操纵方法。

第十八课巡航性能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平飞航时(小时燃油消耗量、影响航时的因素);

(2)平飞航程(公里燃油消耗量、影响航程的因素);

(3)巡航性能图表。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小时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了解法动机转速、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对航时的影响,

掌握飞行重量对航时的影响;

(2)了解公里燃油消耗量和小时燃油消耗量之间的关系,了解最佳巡航高度的概念;

(3)掌握久航速度和远航速度;

(4)掌握风对飞机航程的影响,以及在有风时如何增加航程的操纵;

(5)了解巡航性能图表。

第十九课上升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上升的作用力;

(2)上升性能;

(3)飞机上升的操纵原理。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上升角和陡升速度,掌握快升速度;

(2)了解上升率和快升速度的影响因素及风对上升性能的影响;

(3)掌握上升时间和升限;

(4)掌握上升速度范围的划分,了解第一速度范围内上升的操纵。

第二十课下降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飞机下降时的作用力;

(2)下降性能;

(3)下降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操纵。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零拉力时在最小阻力速度下飞机的下降角最小;

(2)了解飞行重量、气温、风等对下降性能的影响;

(3)掌握下降速度范围的划分以及在第一速度范围下降的操纵方法。

第二十一课盘旋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载荷因数;

(2)盘旋所需速度、拉力、功率以及盘旋半径和时间;

(3)侧滑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

(4)盘旋进入、保持、改出的操纵方法和原理。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载荷因数的概念和确定;

(2)掌握盘旋所需速度、拉力、功率的确定;

(3)了解盘旋半径和时间与坡度和速度的关系;

(4)理解侧滑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

(5)了解盘旋进入、保持、改出的操纵方法和原理。

第三阶段飞行基本驾驶技术的操纵方法及操纵原理和特殊飞行 22小时

(一)本阶段教学目的

1.理解正常起飞、着陆、着陆目测的操纵原理;

2.掌握风对起飞、着陆、着陆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3.了解起飞、着陆中的特殊问题和特殊飞行的特点。

(二)分课计划

第二十二课滑行和起飞操纵原理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滑行中作用于飞机上的力;

(2)直线滑行;

(3)滑行转弯;

(4)起飞的操纵原理(加速滑跑、抬前轮;保持滑跑方向、离地、一段平飞或小角度上

升)。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直线滑行和滑行转弯的操纵方法;

(2)掌握起飞的操纵方法,理解起飞滑跑和离地的操纵原理。

第二十三课飞机着陆的操纵原理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拉平操纵原理;

(2)接地的操纵原理;

(3)着陆滑跑的操纵原理(减速和保持滑跑方向的方法);

(4)拉平高、拉平低、拉飘、跳跃(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修正的方法和原则)。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着陆各阶段的操纵原理;

(2)理解着陆中常见的偏差及其修正方法。

第二十四课风对起飞的影响及其修正修正方法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3)风对滑行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4)侧风对滑跑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5)侧风对起飞离地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6)起飞侧风极限。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侧风情况下起飞的操纵原理;

(2)了解起飞侧风极限。

第二十五课风对着陆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侧风对五边下滑飞机的影响及卖修正方法(侧风使五边下滑飞机产生偏流,侧滑法

修正侧风的操纵原理,用航向法修正侧风的操纵原理);

(2)侧风情况下的接地:

(3)着陆侧风极限;

(4)大逆风条件下起飞、着陆的特点。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用航向法、侧滑法修正侧风的操纵原理;

(2)理解、熟悉避免带偏侧接地的操纵方法和带偏侧接地时的修正方法;

(3)了解大逆风、顺风条件下起飞着陆的特点。

第二十六课目测的基本原理和修正目测高低的基本方法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目测的基本原理(定四转弯位置、高度、定下滑点,保持下滑速度,灵活掌握收油门

时机早晚和动作快慢的定点着陆目测的基本方法);

(2)怎样修正目测的高低(怎样修正下滑点、下滑速度、下滑角);

(3)修正着陆目测高低的基本方法。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目测基本原理,掌握定点着陆目测的基本方法;

(2)掌握修正下滑点、下滑速度和下滑角的方法;

(3)掌握改变收油门早晚和动作快慢修正目测的方法。

第二十七课风对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顺风、逆风对着陆目测的影响(对三转弯、四转弯、五边下滑的影响);

(2)顺风、逆风情况下修正目测的方法(如何改变下滑点、下滑速度、收油门早晚或动

作快慢修正目测);

(3)侧风对目测的影响(五边下滑中用侧滑法或航向法修正侧风对目测的影响)及其修

正方法;

(4)气温对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顺风、逆风对着陆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

(2)掌握气温对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

(3)理解侧风对目测的影响及其修正方法。

第二十八课特种条件下的起飞、着陆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不放襟翼着陆;

(2)高原高温机场上的起飞、着陆;

(3)短窄跑道上的起飞、着陆;

(4)在草地、松软场地上的起飞、着陆;

(5)在积水和冰雪跑道上的起飞、着陆。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特种条件下起飞、着陆的特点。

第二十九课起飞着陆中的特殊问题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复飞(复飞的特点、复飞的操纵原理);

(2)单轮着陆(单轮着陆中的倾斜与保持,单轮着陆中的操纵特点);

(3)停车迫降(停车后的下滑,停车后的转弯,停车迫降时修正目测的方法,场外迫降的

操纵特点)。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复飞的操纵方法;

(2)单轮着陆的操纵特点;

(3)空中停车迫降的方法。

第三十课失速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失速和超失速的原因;

(2)失速警告;

(3)失速速度;

(4)改出失速的方法;

(5)失速后进入螺旋。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失速和超失速的原因;

(2)掌握改出失速和改出螺旋的方法;

(3)了解失速和螺旋的原因。

第三十一课扰动气流中的飞行和积冰条件下的飞行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扰动气流中飞行(颠簸的形成,扰动气流中飞行的操纵特点);

(2)积冰飞行(积冰对飞行的影响,积冰飞行的操纵特点)。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扰动气流中飞行的操纵特点;

(2)理解积冰对飞行的影响;

(3)掌握积冰飞行的操纵特点;

(4)了解飞机颠簸的原因。

第三十二课风切变和尾涡对飞行的影响及操纵限制速度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风切变的概念和类型、低空风切变对起飞、着陆的影响;

(2)预防进入低空风切变的措施和遭遇低空风切变的处置原则;

(3)尾涡的物理特性;

(4)载荷因数-速度图和各操纵限制速度的概念和含义。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风切变的概念和类型、低空风切变对起飞、着陆的影响;

(2)掌握预防进入低空风切变的措施和遭遇低空风切变的处置原则;

(3)了解尾涡的诱导速度和向下移动及地面效应对尾涡的影响;

(4)理解载荷因数-速度图和各操纵限制速度的概念和含义。

第四阶段重量与平衡和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 8小时

(一)本阶段教学目的

1.了解高速气流中,管切面积、压力、密度、温度随流速的变化规律,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随M数的变化规律,高速飞机的翼型特点,后掠翼的气动性能;

2.理解M数、激波概念,机翼局部激波的形成和发展情况;

3.掌握后掠翼的翼尖失速;

4.了解重心位置的确定原理并掌握用计算法、表格法和曲线法确定飞机重量与平衡的方法。

(二)分课计划

第三十三课重量与平衡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各种重量的含义和各重量之间的关系;

(2)重心位置的确定原理;

(3)计算法、表格法和曲线法;

(4)装载移动、增减后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各种重量的含义和各重量之间的关系;

(2)了解重心位置的确定原理;

(3)掌握用计算法、表格法和曲线法确定飞机重量与平衡的方法;

(4)了解装载移动、增减后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第三十四课高速气流特性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空气的压缩性;

(2)弱扰动的传播(弱扰动波是怎样传播的,音速,弱扰动在气流中的传播),空气的压

力、密度和温度随流速的变化,流管切面积随流速的变化,飞行M数(什么是飞行M 数,M数的物理意义);

(3)激波和膨胀波(激波的概念,成因,激波的传播速度,超音速飞行中机身头部和机翼

前缘会出现激波,激波种类,激波随物体形状及M数的变化,膨胀波),在超音速气流中机翼上的激波和膨胀波。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高速气流中,流管切面积、压力、密度、温度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2)理解飞行M数的概念;

(3)理解激波的概念,形成激波的原因,激波随物体形状及M数的变化;

(4)了解膨胀波和在超音速气流中机翼上的激波和膨胀波。

第三十五课高速飞行中的机翼升力和阻力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机翼局部激波的形成和发展(临界M数,机翼局部激波的形成,机翼局部激波的发

展);

(2)机翼升力系数随飞行M数的变化(亚音速阶段,跨音速阶段,超音速阶段);

(3)阻力系数随飞行M数的变化;

(4)不同飞行M数下的飞机极线。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机翼局部激波的成因和发展情况;

(2)了解升力系数、阻力系数随飞行M数的变化规律;

(3)了解不同飞行M数下的飞机极线。

第三十六课高速飞机机翼的空气动力特性 2小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高速飞机的翼型特点;

(2)后掠翼的空气动力特性(空气流过后掠翼的流动情形和后掠翼的压力分布),后掠翼

的临界M数,后掠翼的阻力特性,后掠翼的升力特性,后掠翼的翼尖失速。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高速飞机的翼型特点;

(2)理解后掠翼飞机气流流过后掠翼时的流动情形和压力分布;后掠翼的临界M数大,

阻力小的原因;

(3)了解后掠翼的翼尖失速;

(4)了解后掠翼的升力特性。

飞行原理课程学生实验实习教学大纲

1飞行力学教研室室简介

1.1空气动力实验室(简称风洞实验室)简介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于1989年开始筹建CAFC

1.4×1m低速风洞,于1992年建成。在1992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风洞实验段的流场校核

实验标准模型校核实验。流场的校核实验和标模型校核实验结果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外同量级风洞的技术指标。经有关教授专家鉴定后其结论是:“该风洞主要用于教学与科研项目的开发,现可以投入使用”。因此学院于1993年组建了风洞实验室并由飞行力学教研室管辖。由此决定了两室人员工作互兼任的管理体制。

飞行力学教研室为了开发出与《飞行原理》课程中的“低速空气动力学部分”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尽快投入教学实验实习开放,在学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飞行力学教研室的教师们先后在CAFC 1.4×1m低速风洞中开展了以下的项目研究:

(1)DBM—01标准模型纵、横向测力实验;

(2)NACA0012翼型的压力分布及气动性能测量实验;

实验的结果与国内外的资料值吻合较好。经有关教授专家鉴定后获得较高评价。于1994年“CAFC1.4×1m低速风洞获学院教学设备一等奖”的称号。从此,“飞机的测力实验和机翼的压力分布实验”为多班学生进行教学演示开放;

(3)随后,教研室根据教师的科研和实际教学演示开放的需求,又相继开展了“TB20和夏延飞机模型(1:13)全机气动性能测量实验”;

(4)风速管校准实验;

(5)三元机翼丝线法流态特征显示实验。

这些实验项目和与“在烟风洞中的翼型流线谱特点的观察实验”项目一起构成了风洞实验室对学生教学实验实习的技术辅导项目。

1.2师资队伍简介

由于风洞实验室由飞行力学教研室管理。因此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互兼任。目前师资队伍编制如下:

教授1名、副教授1名(硕士、飞行技术学院副院长、兼职副教授)、主任1名(硕士)、副教授2名,讲师3名(硕士)、助教2名(硕士)、高级实验师1名(本科生)。共11人。

1.3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及成果

由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主要是为中国民航培养飞行员的,因此,学院建设的CAFC1.4×1m低速风洞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

CAFC 1.4×1m低速风洞的实验雷诺数约为3×105。由于该风洞受实验雷诺数的限制因而确定了实验研究的方向。因此该风洞只能做一些定性方面的研究项目。即实验雷诺数影响较小的一些项目(例如:飞机设计选型实验、舵面效率实验、风速管校准实验、流速测量实验、流态观察实验、机翼的压力分布测量实验、飞机舵面卡、阻实验(飞行安全及操纵研究)、铰链力矩的测量实验、小轿车的减阻实验、飞机受地效影响实验等)。

学术水平及成果方面:风洞实验室已取得如下几项成果:(1)、标准模型全机纵、横向测力;(2)、NACA0012翼型的压力分布及气动性能测量;(3)、TB—20(1:13)飞机模型的全机空气动力性能测量;(4)、风速管的校准实验;(5)、三元机翼丝线法流态特征及翼尖尾涡显示。其中(1)(2)项的研究结果使“CAFC1.4×1m低速风洞获飞行学院教学设备一等奖”。(5)项研究获飞行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些项目成果充分证明了我室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完成这些项目。

1.4实验室的硬件条件

风洞实验室现有CAFC1.4×1m低速风洞一座(配置设备基本齐全);小型烟风洞4台。

1.5开放情况

近三年来CAFC1.4×1m低速风洞和烟风洞向学生开放约53个班,风洞净吹风时间约100小时(注:没有包括实验前的大量准备时间)各年级班的开放情况都有记录。

2 飞行力学教研室风洞实验教学大纲

2.1 教学目的

由于风洞是飞行器空气动力实验的重要工具之一。风洞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把《飞行原理》课程中的“低速空气动力”的理论概念及结果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及结果证明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空气动力学的感性认识,打开学生对抽象空气动力学学习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2.2 教学要求

(1)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了解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2)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了解所做实验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操作方法

(3)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处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 把空气动力学的理论概念及结论与实验观察、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验证密切结合起来。

(5) 根据实验所获得的图片,数据,曲线等写出相关项目的实验报告。

2.3 风洞实践学时分配

风洞实验室对学生教学演示、实验实习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时数是根据学生学习《飞行原理》课程中的“低速空气动力学部分”的理论内容和教学时数(12小时)而确定的。根据高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实验实习学时应占理论教学时(12小时)的20%或以上。因此,风洞教学演示或实验学时为3小时,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其中在烟风洞中的“二元机翼流线谱特点观察实验”项目向每班学生开放0.5小时;在CAFC1.4×1m低速风洞中,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掌握空气动力理论的情况,任选一项给学生演示,学时为2小时。所以向每个班的学生共开放3小时的实验实习课程。

(1)二元烟风洞实验,每班实验实习时间为0.5小时;

(2)CAFC1.4×1m低速风洞实验,每班实习时间为2.5小时.

2.4 实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验实习内容

(1) 在烟风洞中,分别从翼型的零迎角至失速迎角的变化范围内,观察空气绕翼型的流

线族谱随翼型迎角的变化特点。

(2) 在CAFC 1.4×1m低速风洞中,从零迎角至失速迎角,测量气流作用于机翼表面沿

翼弦向的压力分布随迎角的变化。

(3) 在CAFC 1.4×1m低速风洞中,从零迎角至失速迎角的范围内,观测气流作用于全

机的空气动力系数随迎角、侧滑角、构型等的变化。

(4) 在CAFC 1.4×1m低速风洞中,从零迎角至失速迎角的范围内,显示三元机翼的局

部流态,在等速压下随迎角的变化。

2) 实验实习要求

根据实验目的、教学要求和实验内容所获得的实验图片、数据等要求学生写出相关项目的实验报告。

2.5 风洞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

指导教师主要根据学生写出的实验报告质量,在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进行评分。评分计入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表内。

3 学生实验守则

(1) 实验室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独立工作的重要场所。学生要以严格、严谨、严肃的态度和作风,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实验课。

(2) 遵守纪律、尊重师长、讲究文明衣着整洁。保持实验场所清洁、安静、禁止打闹、说笑、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

(3) 实验前,学生应按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作好预习,仔细阅读讲义,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4) 听从教师的指导安排,不得自行其事。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细心观察,认真记录,不擅离岗位,不抄袭别人数据,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中若有创建,实施前应征求指导教师同意后方能进行。

(5) 爱护国家财产,不得动用与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或异常时,应立即关闭电源停止实验,并向指导教师报告。实验中要注意实验材料的节约,减少浪费。因擅自动用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仪器设备或器材的损失时,要按规定予以赔偿。

(6) 实验结束时,必须对仪器设备、工具、材料进行整理,并轮流值日打扫卫生,关闭电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4 风洞教学实习制度

(1) 上飞行原理课的各班教师,应提前一个月提出学生所需实验实习项目计划,由教研室统筹安排教学实习,以保证实习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教学辅助人员实习任务后,立即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3) 学生分组列队进入实验室,不得喧哗、不得随意动、弄设施及损坏公物。严格遵守实验秩序和纪律。

(4) 在实验中,使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等,把空气动力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验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牢固树立“学习好空气动力理论是学好飞行技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5) 实习完毕,学生应按顺序退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飞行力学教研室

2006-4-20

空气动力实验实习辅导材料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飞行技术专业

空气动力实验实习辅导材料

目录

实验1 测量飞机的空气动力实验辅导材料

测量飞机的升降舵面效率实验辅导材料

测量飞机的方向舵面效率实验辅导材料

测量飞机的襟翼偏角对飞机空气动力的影响实验辅导材料

测量地面效应对飞机空气动力的影响实验辅导材料

实验1附图1-1 ~附图1-10

实验2 三元机翼(丝线法)流态观察实验辅导材料

实验2 附图2-1 ~附图2-3

实验3 测量空气绕二元机翼(简称翼型)的压力分布实验辅导材料

实验3 附图3-1 ~附图3-3

实验4 翼型(烟流法)流态观察实验辅导材料

实验4 附图4-1 ~附图4-2

参考文献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飞行力学教研室

2006-4-20

实验1:测量飞机的空气动力实验实习指导书

一实验的目的

全机模型测力实验就使用空气动力天平测出模型在不同状态(即不同α、β及各舵面偏角

下)下所受的空气动力和力矩,求出对应的空气动力系数。飞机设计单位可根这些空气动力系数来验证在方案论证中估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并用它们作为原始数据,计算飞机的主要性能,从而确定飞机布局是否达到预定的设计指标,并为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提供实验根据。 在另一方面能把学生学习飞机空气动力特性理论与空气动力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空气动力学的兴趣、开阔学习思路、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 实验的设备 2.1风洞

CAFC 1.4×1m 风洞是一座单回流式闭口低速风洞,实验段切面为切角矩形。风洞总长为23.4米、宽为7.9米,回路轴线长度为51.8米、中心线标高1.85米。实验段的主要几何参数为:长×宽×高=3米×1.4米×1米,实验段中心至实验段入口距离为1.4米,下转盘

直径1.16米,实验段的有效横切面积为1.32米2

。风洞动力风扇电机功率75千瓦。实验稳定风速5~50米/秒。见附图1-1。 2.2实验模型

Tb-20飞机(直机翼)模型(1:13),它的主要几何参数为:机翼展长为0.7515米、机翼的平均几何弦长为0.09579米、机翼面积为0.7199米2、展弦比为7.84、前缘后掠角为0度、上反角为6.5度。

2.3 天平(侧力传感器)

测力天平为MT8901杆式六分量应变天平。它的几何尺寸为:天平长202毫米,直径为28毫米,与模型支杆连接的两段带1:5的锥度,该天平设计载荷和静校准精度如下表。

2.4控制和数据处理设备

以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F -1000型低通滤波放大器,A/D -V 型变换器等组成的自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一体化系统。 三 实验内容和方法 3.1实验内容

全机模型测力实验,主要测定在各种飞行状态下的升力系数曲线、阻力系数曲线、俯仰

力矩曲线;侧力系数曲线、滚转力矩曲线、偏航力矩曲线。即分别为)(αf c y =、

)(αf c z =、)(cx f c y =、)(cy f m z =、)(αf m z =;)(βf c z =、)(βf m x =、)(βf m y =。然后

根据这些实验曲线可以确定飞机在各种状态下的升力线斜率α

y C ,最大升力系数max y C ,失

速迎角ij α,零升力迎角0α,最小阻力系数min x C ,诱导阻力因子,空气动力中心,压力中

心,纵向静安定性cy z m ,横侧静安定性β

y m ,β

x m ,升降舵效率z

z m δ;方向舵效率y

y m δ;副

翼效率x

x m δ,襟翼效率,尾翼区平均下洗角、速度阻滞系数等。下面分别讨论

3.2实验方法

全模测力实验的方法是:把模型安装在带有杆式天平的尾支架上固牢,并使

00`0==βα以保证模型变化状态准确,然后启动风洞动力系统,用落差法控制速压,待速

压稳定后,操纵自动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对实验模型的姿态和实验数据进行时实控制和数据采集处理。实验模型在风洞中的安装情况见附图1-2a 和1-2b 。

(1)、升力特性实验指导

通常将不同迎角下测得的升力系数绘制成升力系数随迎角(α)的变化曲线(如附图1-3所示),这种曲线叫升力特性曲线。从该曲线上可以直接看出升力系数随迎角变化的规律,

可以直接确定出α

y C ,max y C ,0α,ij α。以及失速迎角附近的曲线形状。升力线斜率代表

迎角改变一度时升力系数的改变量,通常由)(αf c y =曲线的直线段上求得,目前一般采用

4±或

2±两点连线的斜率来确定。小展弦比飞机的)(αf c y =曲线通常呈S 形没有直

线段,因此升力线斜率随迎角而改变,故对它的升力线斜率必须注明它是对应那个α下的值。求升力线斜率可用作图法,也可用计算方法。

a 、作图法

先在曲线上选定需要求斜率的点,然后通过此点作切线,再在切线上取两点,按下式计算斜率:

121

2ααα--=

y y y C C C (1-1)

式中),(11αy C ,),(22αy C 是切线上所选的两点的坐标值。这两点不要取得太近,若曲线是

直线,这两点即为实验曲线上的两点。 b 、计算法

常用的方法为求算术平均值法。要求)(αf c y =曲线在某一点),(11αy C 上的斜率。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

=11

αα

α

i

y yi y

C C C (1-2)

式中的),(i yi C α要取在),(11αy C 点右边。正负号规定为:Cy 随着迎角的增加而增加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例如:已测出有如下的直线关系

α -2° 0° 2° 4° 6° Cy -0.130 -0.005 0.110 0.225 0.340

若要求

2=α处的升力线斜率则根据(1-2)式

2=ααy

C

)

26()24()]20()22[()

110.0340.0()110.0225.0()]005.0(110.0[)]130.0(110.0[ -+-+-+----+-+--+--=

=0.583(1/度)

这里要说明的是,因为max y C ,ij α与雷诺数有关,故实验得到的数据,经过雷诺数修正后,

兰大18秋《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C(满分)

单选题 某份家财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限为2001年9月23日到2002年9月22日,该合同的保险标的在2001年12月5日因保险事故发生而全损,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额赔偿后,保险合同就终止了。该保险合同的终止属于A: 期满终止 B: 履约终止 C: 协议终止 D: 解约终止 单选题 依据一定时期的特定国家、地区或特定人口中群体的有关生命统计资料,经整理、计算编制而成的统计表,称为 A: 费率表 B: 人口表 C: 生命表 D: 时间表 单选题 影响健康保险保费的因素是 A: 残疾率、利率和费用率 B: 残疾率、利率和汇率 C: 残疾率和利率 D: 残疾率和费用率 单选题 广义的财产保险是 A: 以各种物质财产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B: 以各种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C: 以各种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和依法应负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 D: 以各种物质财产和投保人的信用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单选题 某险位分保合同规定,分出公司每一危险单位的自赔额为50万元,分入公司分保责任限额为100万元,当损失为300万元时,分出公司应赔付 A: 50万元 B: 100万元 C: 150万元 D: 200万元 单选题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风险是 A: 自然风险和政治风险 B: 政治风险和意外事故 C: 自然风险和商业性风险 D: 政治风险和商业性风险 单选题 在保险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丧失了某些必要条件致使合同失去效力,称为 A: 合同终止 B: 合同中止 C: 合同复效 D: 合同中断 单选题 再保险中分出人应缴纳的保险费称为 A: 纯保费 B: 附加保费 C: 毛保险 D: 分保险 单选题 按照保险金额和出险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的比例来计算赔款的赔偿方式是

《大学物理AI》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I》课程教学大纲 2016年5月制定 2016年 5 月第 0 次修订制定人:王志萍一、课程名称及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AI 课程代码:BAA012001 二、适用教育层次及专业 教育层次:高职本科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 三、学分、学时 学分数:3.5 学时数:56 四、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公共课 课程类别:纯理论课 五、先修课程名称及代码 高等数学AI(BAA011001) 六、教学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院高职本科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为工科各专业课及其技术基础课打好基础,传授必需通用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它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对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1.知识目标 1)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2)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3)通过把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三个理想模型,质点、刚体和理想流体,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4)注意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5)掌握描述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 6)掌握线性运动叠加原理,通过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阻尼摆的混沌现象分析了解非线性问题的特征。 7)理解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 8)通过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等公式的建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建模方法。 9)理解和掌握熵增加原理是自然界(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为普遍实用的定律之一。 10)了解物理学原理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内容简介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系统地讲授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案例,反映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应用指引》等内容,本课程既涵盖内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既论述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又介绍如何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国家五部委的要求,都使得内部控制成为现代化管理人才所必备的知识。通过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健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吸收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及其实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评价与报告的思维框架,促进学生更好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问题。 2.具体目标 通过前三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我国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框架体系,了解内部控制的全员控制与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领导作用之间的关系,熟悉内部控制需要遵循的原则,了解风险识别的概念和内容,理解风险识别过程,掌握风险识别方法,熟悉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掌握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控制领域中。通过后四讲的学习,熟悉资金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风险,熟悉资金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掌握采购、付款的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熟悉销售活动的业务流程,掌握关键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报告总控制流程有大致的了解,并掌握财务报告相关关键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通过第八讲的学习,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熟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种类和标准,掌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报告。 三、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总论 【教学内容】 (一)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事件 1.案例背景 2.案例讨论 3.案例总结

《保险概论》教学大纲

《保险概论》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07级金融保险专业 总学时: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保险概论》是金融高等职业学院保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针对高职层次。它的任务是:分析保险的研究对象、保险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等内容;重点介绍保险合同、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业务和保险市场的监督管理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国家经济的重大影响,从而在保险工作中能更好地把握国家规定的经营方针与政策,并为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保险业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入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保险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保险职业道德观念。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保险的研究对象、任务与内容及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熟悉保险的基本概念、保险与类似活动的比较; 3、了解保险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4、了解保险的分类; 5、重点掌握保险合同的基本原理; 6、了解保险公司及其业务; 7、掌握保险费率的基本原理; 8、了解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等业务; 9、对再保险理论和社会保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目标: 1、能了解保险的基本原理,熟悉保险实务运作过程;

2、能运用保险的基本原则分析和解决保险实务中碰到的问题; 3、能重点掌握保险合同的内容及保险合同的建立、变更与消灭; 4、能从事保险的经营管理工作。 思想教育目标: 1、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3、树立正确的从业思想和理念; 4、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保险与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风险的概念、风险的特征、风险的结构和风险的种类、风险管理的定义、基本程序以及保险与风险管理的关系等知识,从而真正理解保险基础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可保风险,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险概述 1、风险的定义 理解风险的定义,明确风险的实质。 2、风险的特征 了解风险的特征。 3、风险的结构 掌握风险的结构即风险的要素。 4、风险的分类 了解风险的分类。 第二节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涵义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C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C 历次成绩完成时间查看详情 1.24.0 2015-05-12 19:34:03 2.48.0 2015-05-12 19:33:07 3.36.0 2015-05-12 19:32:14 4.40.0 2015-05-12 19:31:08 5.40.0 2015-05-12 19:30:15 6.32.0 2015-05-12 19:29:18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C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C 用户名:BJwangqian最终成绩:24.0 仅显示答错的题一单选题 1. 人身保险属于 商业立法范畴 贸易立法范畴 经济立法范畴 社会立法范畴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商业立法范畴 标准答案:经济立法范畴 2. 在财产保险中,除了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保险利益时效有一定的灵活性之外,一般要求,保险合同在()存在保险利益。 投保时 索赔时 出险时

从订立至终止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投保时 标准答案:从订立至终止 3. 默示保证主要表现在下列哪种保险中 火灾保险 人身保险 海上保险 责任保险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火灾保险 标准答案:海上保险 4. 以()为划分标准,可把人寿保险分为死亡保险、生存保险和生死合险。 保险金的给付方法 给付条件 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 有无利益分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保险金的给付方法 标准答案:给付条件 5. 财产保险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作为 保险责任 保险利益 保险金额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保险利益 标准答案:保险标的 6. 按照保险金额和出险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的比例来计算赔款的赔偿方式是 比例赔偿方式 限额赔偿方式 第一危险赔偿方式 定额赔偿方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 4.0 用户解答:比例赔偿方式 标准答案:比例赔偿方式 7. 除了以一个投保单位或一个标的为一个危险单位外,还可有 地段危险单位 企事业危险单位 厂矿危险单位 学校危险单位 本题分值: 4.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企事业危险单位 标准答案:地段危险单位 8. 相对于人寿保险而言,确定健康保险的费率时,最为重要的是被保险人的 年龄 性别 职业

教学大纲

《航空电子设备》 《航空电子设备》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航空电子设备是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现代民航运输机电子设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面了解民航飞机电子设备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具体机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功用、输入、输出数据、典型指示器的认读; 2.掌握姿态系统、罗盘系统的概念、功用和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电子仪表系统的功用和典型显示;掌握飞机状态监控系统的功用和使用特点。 4.掌握自动飞行系统的组成、功用;掌握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偏航阻尼器、自动俯仰配平系统及自动油门系统的功用和简单工作原理。 5.掌握机载彩色气象雷达、机载二次雷达应答机、预警型风切变探测系统、无线电高度表的功用、显示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6.掌握TCAS2的功用、驾驶舱显示及语音通告。 7.掌握GPWS和EGPWS的功能、语音警告、驾驶舱显示及基本使用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辅助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三、课程结业标准 四、教学阶段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 第一课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特点及分类。 (2)数字式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简单原理、典型参数计算及系统组成(原始参数传感器、计算机和显示装置)。 2.本课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简单原理及主要输入输出参数。 (2)了解为什么要使用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它有哪些优点;了解两类大气数据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了解原始参数传感器测量大气压力、总温、迎角的简单原理;了解典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 第二课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姿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组成、简单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2)罗盘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常用的工作方式、组成、简单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姿态系统的功用、优点;了解姿态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原理。 (2)掌握罗盘系统的概念、功用,常用的工作方式和使用特点;了解罗盘系统的组成和简单原理。 第三课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电子仪表系统的优点、组成。 (2)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功能、特点、组成和典型显示。 2.本课教学要求 (1)了解电子仪表系统的优点、组成。 (2)掌握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典型显示信息;了解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的使用特点。 第四课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机载电子集中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组成和典型显示。 (2)自动飞行系统的功能、组成。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机载电子集中监控系统的典型显示信息;了解机载电子集中监控系统的使用特点。 (2)掌握自动飞行系统的功能;理解自动飞行系统的组成。 第五课 2学时 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 (1)自动驾驶仪的功用、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飞行指引仪的功用、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本课教学要求 (1)掌握自动驾驶仪操纵(稳定)飞机的原理;理解自动驾驶仪的测量装置中,加入角速度信号装置的作用。 (2)掌握飞行指引仪的指示形式;掌握飞行指引仪的使用范围;理解指引仪表和指示仪表的区别。 第六课 2学时

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含带实践的理论课) 《内部控制》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内部控制作为资产评估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本课程既阐述内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既论述如何对经济事项进行控制,又介绍如何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理论问题,进一步把握内部控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四、先修课程要求 基础会计、管理学 五、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六、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内部控制基本理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 2.熟悉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3.了解国外内部控制的演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主要内容】 1.内部控制的含义、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的分类、国外内部控制的演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内部控制假设、内部控制方法、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2.难点: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 第二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框架(6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熟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3.了解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和完善 【主要内容】 1.我国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完善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2.难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三章企业内部控制环境(8学时)

《财产保险》课程大纲

《财产保险》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3431011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保险学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经济管理系 编写人:辛冬丽 审定人:刘俊萍 编写时间:2011年9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保险概述、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机动车辆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工程保险、特殊风险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等内容。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财产保险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对财产保险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学生上能力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打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资格教育,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稳定的知识、资格和素质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财产保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国内外财产保险理论和实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同时在实际能力方面,通过较多实例解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特点,教学重点:一方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财产保险的含义、特征、财产保险学的产生和发展;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分析;财产保险市场营销等理论详细透彻地加以分析。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对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4、相关课程 相关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保险精算学、财产保险学、社会调查方法等专业课程。 5、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对于教学方法,一方面注重唯物辨证方法、从“抽象-集中-抽象”科学的认识方法、逻辑推理法、系统研究法等科学学习方法的使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双语、网络、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灵活、高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答案

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 A 交卷时间:2016-05-20 14:39:55 一、单选题 1. (4分)财产保险独有的原则是 答案C 2. (4分)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是 答案A 3. (4分)近代火灾保险起源于 答案A 4. (4分)保险基金只能用作 答案B 5. (4分)最大诚信原则最早来源于 答案A 6. (4分)人身保险的被保险人

7. (4分)国内货物运输保险期限的确定方式是 答案C 8. (4分)保险人在支付了5000元的保险赔款后向有责任的第三方追偿,追偿款为6000元则 答案B 9. (4分)某保险标的的保险金额为90万元,实际价值为120万元,出险后该标的的损失为80万元,按照比例赔偿方式,保险人应支付的赔偿额为 答案A 10. (4分)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范围内代办保险业务并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的人,是 答案A 11. (4分)保险法律关系是保险经济关系的 答案A 12. (4分)如果被保险人违反保证 答案A 13. (4分)构成保险偿付能力的具有决定因素的准备金是

14. (4分)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宽限期条款规定:宽限期一般为()如遇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可以酌情放宽答案B 15. (4分)保险监管方式不包括 答案D 二、判断 1. (4分)代位求偿权通常只适用于财产保险。 答案正确 2. (4分)暴风雨造成路面积水、能见度差、道路泥泞,引起连环车祸,暴风雨就是危险事故。 答案错误 3. (4分)保险凭证是一种简化了的保险单,但在法律上效力不如一般保险单。 答案错误 4. (4分)纯粹风险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即无损失、有损失和可能获利。 答案错误 5.

最新无人机专业参考教学大纲汇编

无人机专业参考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航模协会成员、种植大户、合作社成员。 二、教学目的 通过对学员的培训,掌握国家对飞航手的具体要求,达到操作 标准,保证培训效果,维护自身利益。 三、教学重点 学员各阶段的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 四、教学难点 学员实际动手能力 五、教学手段和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具体讲解和课后作业练习。 六、教学内容 (一)、理论培训

(二)、实操培训

七、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建议 1.遵循航模飞行规律,注重感知体验。 要遵循无人机感知规律与学员认知特点,以学员为主体,注重其实践体验。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引导学员主动参与飞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感受飞行魅力,愉悦身心。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衔接融合。 教师应善于把握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要指导与鼓励学员主动学习探究,关注航飞与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要注重不同模块间的交叉融合,加强航飞课与产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衔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3.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收集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4. 充分利用资源,拓展教学领域。

教师要密切关注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现代航飞发展的新动态,利用本地区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优势和艺术资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文化、艺术资源,创设具有研究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拓宽学员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二)教学设施建议 1.学校应配备相应的教材、报刊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学生拓展学习创造条件。 2.学校应根据航模教育设施设备国家基本标准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学和航飞活动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教室、活动场地和相关器材设备。(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依据,按照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及实效性特点。教材要遵循航飞技巧规律,以学员为本,适应学员的认知特点,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学员的生长实践经验。 教材内容的选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兼顾传统与现代、经典与通俗、国内与国外、基础与拓展,富有生活气息、积极意义与人文内涵,体现经典性、代表性和综合性。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符合航飞特点和学员的认知规律,配备数字化教学资源,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九、考核与评价

5.1《内部控制审计》教学大纲

《内部控制审计》课程教学大纲 (Internal Control Auditing)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代码:120207H03TNB 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践12学时 课程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 适用专业:审计学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第二版)》,盛永志、唐秋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9 2.《2020年新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20.1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基于整合审计的视角》,吴寿元,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12 4.《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李凤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 5.10 5.《内部控制审计》,吴益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1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内部控制审计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知识,具备五大循环业务的内部控制能力,为将来到大型集团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论(2学时) 1.了解内部控制的内部牵制阶段

2.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形成阶段 3.了解内部控制的结构理论阶段 4.了解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理论阶段 5.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 6.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 7.理解内部控制的要素 8.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 9.掌握内部控制的分类 10.了解内部控制的其他分类方式 第二章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学时) 1.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内含 2.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含 3.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指引的内含 4.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组织架构 5.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发展战略 6.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人力资源 7.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社会责任 8.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企业文化 9.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资金活动 10.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采购业务 11.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资产管理 12.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销售业务 13.掌握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工程项目 14.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主要内容 15.理解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主要内容 16.了解内部控制规范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第三章内部控制审计概论(2学时) 1.了解审计的主体 2.了解审计的对象

435保险学基础大纲

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专业基础课》是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根据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了解考生对于经济学、金融学和保险学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制定。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由经济学、金融学基础和保险学原理。其中经济学占40%、金融学基础占20%、保险学原理占40%。保险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由各招生院校按照本大纲列明的考试范围自行命题,考试满分为150分。 一、经济学的考试范围(占总分40%) (一)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1、需求与需求函数,需求定律,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2、供给与供给函数,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3、弹性的定义,点弹性,弧弹性,弹性的几何表示;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 5、市场均衡的形成与调整,市场机制的作用; 6、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效用的含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效用的基本假定;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无差异曲线、预算线与消费者均衡; 4、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三)生产理论 1、生产函数,短期与长期,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2、总产品、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生产的三阶段论;

3、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与生产者均衡,生产的经济区;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 (四)成本理论 1、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2、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曲线族; 3、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曲线,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测度与变化规律; 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五)宏观经济学基础 1、国民收入核算; 2、GDP的概念与核算范围; 3、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4、GDP与GNP的关系。 二、金融学基础考试范围(占总分20%) (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1、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态变迁; 2、货币的本质及形式;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5、货币制度类型。 (二)信用 1、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含义、特点和作用;; 2、信用工具的种类及特点; 3、信用对经济的影响;

风险管理与保险教学大纲

《风险管理与保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与保险 课程英文名称: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课内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试 大纲执笔人:熊苡、李丽红主讲教师:熊苡、李丽红 师资队伍:熊苡、李丽红 一、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风险与风险管理概念、方法,保险的基本原理及保险合同和险种,并通过案例分析研究风险管理的过程和风险管理的技术。 二、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风险管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对风险管理工具与保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树立风险意识,熟悉风险管理方法,了解基本保险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 1、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结合实例讲授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 2、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并以此达到教师精讲、学生宽学。 3、要求教师高度重视案例分析及风险管理工具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做实际的风险管理案例进行课堂交流。 4、具有财会、经济法、经济学、金融、管理和统计学知识背景将有助于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但这些知识的具备并非必不可少。

三、课程主要内容 1、风险与风险管理(3学时) 主要是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概述,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概念,风险管理简介,组织中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2、风险管理方法(3学时) 介绍风险管理方法分类,主要包括损失控制,风险的分散化,风险自担,风险转移。 3、保险的基本原理(3学时) 主要内容有:保险定义及作用,可保风险的条件,保险的基本原则。 4、保险合同(3学时) 介绍合同的成立与生效,险合同的特点,合同的基本组成部分,险合同的履行、变更、及争议处理。 5、保险险种(3学时) 主要内容有:财产和责任保险,人生保险,其它类型保险。 6、保险监管(2学时) 介绍为什么需要保险监管,保险监管理论和保险监管的主要内容。 7、风险管理决策(2学时) 介绍风险管理决策原则和风险管理决策方法 8、风险管理过程(3学时) 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识别,损失程度和损失频率度量,检查和评价。 9、现代风险管理技术(2学时) 介绍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期权定价理论,资产组合保险原理,风险性投资保险的实施。 10、风险管理高级主题及案例研究(6学时) 主要对经典、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总复习(2学时)

18春兰大保险学原理课程作业_A

单选题 在下列各种保险方式中,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的是: A: 定值保险 B: 重置成本保险 C: 不定值保险 D: 人身保险 单选题 两全保险的特点有保险范围广,保险费率高和 A: 期限短 B: 具有储蓄性 C: 具有投资性 D: 保单上无现金价值 单选题 ()学说的核心在于说明保险的目的是补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偶然事件的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A: 损失赔偿说 B: 损失分担说 C: 风险转嫁说 D: 人格保险说 单选题 商业保险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保险法律 B: 保险数学 C: 保险商品关系 D: 保险合同 单选题 某种财产保险标的的货币表现称为 A: 保险价值 B: 保险金额 C: 保险金 D: 保险费 单选题 现代海上保险的发源地是 A: 意大利 B: 英国 C: 美国 D: 古希腊 单选题 对保险合同解释的最一般的原则是 A: 意图解释的原则 B: 专业解释的原则 C: 文义解释的原则 D: 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原则 单选题 保险的基本特性是保险的 A: 经济性 B: 互助性 C: 法律性 D: 科学性 单选题 按照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再保险合同的自留金额和分出金额的保险合同是 A: 超额赔款再保险合同 B: 溢额再保险合同 C: 成数再保险合同

D: 转分保合同 单选题 按照保险金额和出险时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的比例来计算赔款的赔偿方式是 A: 比例赔偿方式 B: 限额赔偿方式 C: 第一危险赔偿方式 D: 定额赔偿方式 单选题 某保险人组织了一个火险溢额分保合同,确定每一危险单位的最高自留额为25万美元,分保额为自留额的四倍,所以该分保合同的容量及该分保合同的承保能力分别为 A: 100万美元,125万美元 B: 125万美元,100万美元 C: 125万美元,125万美元 D: 100万美元,100万美元 单选题 仅对再保险人具有强制性的再保险形式是 A: 合同分保 B: 临时分保 C: 预约分保 D: 固定分保 单选题 某一超过10万元以后90万元的火灾险位超赔分保合同,在一次事故中有四个危险单位遭受损失,其损失分别为20万、30万、40万和50万,那么分保接受人分别摊付的金额为 A: 10万、20万、30万、40万 B: 20万、30万、40万、50万 C: 10万、20万、30万、30万 D: 20万、30万、40万、0万 单选题 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发生机会或严重程度的物质性的条件称为 A: 实质危险因素 B: 道德危险因素 C: 心理危险因素 D: 人为心理因素 单选题 被保险人的代表是 A: 投保人 B: 保险代理人 C: 保险人 D: 保险经纪人 判断 在机动车辆保险中,保险人对保险车辆本身的损失以及第三者责任的赔偿,仅限于被保险人本人造成的损失。判断 人身保险事故的特点包括偶然性、分散性、保费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等。 判断 按年度均衡费率是人身保险的业务特点之一。 判断 中国保监会成立后,取代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保险监管职责。 判断 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率不是依据生命表而是依据被保险人的职业测定的。 判断 保险合同是由保险人和投保人充分协商后订立的。 判断 意外伤害保险中,只要意外伤害发生在保险期内,保险人就要对被保险人在责任期限内的死亡或残疾承担给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飞机构造基础计划学时:48 计划学分:2.5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飞行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飞机机电维修专业 编制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工程系编制时间:2001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飞机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飞机的结构及飞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为进行实际维护工作及故障诊断打下基础。本课程也是后续课程《飞机系统与附件》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配合双证书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岗位资格证书。 本课程可利用现有737飞机附件,飞行操纵摸拟器及飞机电源系统示教板,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飞机各系统的理解.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基本知识 飞机结构、载重与平衡、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防冰排雨系统、飞机燃油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等。 (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飞机组成、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飞机载重与平衡的基本知识,掌握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飞机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防冰排雨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 (三)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对飞机构造及各系统的总的认识,为以后的飞机维护和排故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见附表 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笔试为主,平时占总成绩的40%,期34

末占总成绩的60%。 (二)成绩评定 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 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 3.平时实践操作情况 六、教学参考书 ⑥《飞机构造基础》宋静波·王洪涛主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出版 ⑥《航空电气》盛乐山主编 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指南》(机体部分) 七、说明与建议 1.本大纲的总学时为48学时,学习本门课,应具有《飞行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2.本大纲由机务工程系宋静波老师编写。 附表: 35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大纲

企业内部控制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企业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课程编号:ab11124335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负责人:孙凤英 先修课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一、课程概述 就课程的学科属性和应用领域等进行概括性说明。 例:金融工程是一门融合金融学、工程化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领域,综合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进行金融产品设计、开发和实施,以创造性地解决金融管理问题,主要用于基金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保险等金融机构。 二、课程目标 具体明确四个要点:一是掌握……基础理论或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业务知识;三是学会……基本技能;四是了解……前沿发展。 例:金融工程 1. 掌握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金融产品的基本原理、定价模型和灵敏度分析方法; 2. 熟悉衍生金融产品定价的基本原理-无套利均衡定价和风险中性定价;金融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论和技术,初步学会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如数值计算(二叉树方法)、积木分析法等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金融产品; 3. 学会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套利和产品开发与设计的基本技能; 4. 了解金融工程理论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金融工程思维,并进行相关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明确本课程必须完成的基本教学内容,并说明各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要求和掌握程度要求。 例:金融工程 本课程须完成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1) 远期合约、期货和期权等基础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性质、定价原理等基础知识。重点讲解无套利均衡定价和风险中性定价原理; (2) 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和灵敏度分析。主要讲解Black-Scholes模型和二叉树模型,基本的灵敏度分析方法,要求能够对基础衍生品合成的简单金融产品进行定价; (3) 金融衍生品设计和交易策略。学会运用积木分析方法设计和开发金融产品;运用无套利原理分析金融产品价格的性质;利用基础金融衍生品设计交易策略,达到套期保值、套利和投机的目的; …………

寿险精算-教学大纲

《寿险精算》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373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34 讲课学时:34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 2 适用对象:保险学(精算) 先修课程: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寿险精算的基本思想,并能利用利息理论和生命理论的基本工具,进行有关保险费和责任准备金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 本课程将通过课堂理论授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课后阅读,使学生掌握基本精算思想和方法,对寿险产品的定价和特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寿险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课堂讲授一定要增加实例,同时多采取提问方式或讨论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课后多做练习,其间还可以请保险公司的有关专家做有关精算实务的报告。 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

每一章节课后都会有思考题,同时对于重点章节会有课堂考察与练习。 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毕业后胜任寿险精算工作打下基础。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下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利息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终值函数与数量函数,利息力,积累与贴现,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单利与复利,等值方程,确定年金的现值与终值 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主要以课堂讲述为主,同时配以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生命理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生命表的定义、类型、内容、编制方法,死力,一般整数年龄生命

北语15秋《保险学原理》作业1满分答案

北语15秋《保险学原理》作业1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合伙人( ) A. 具有可保利益 B. 不具有可保利益 C. 是否具有可保利益,不同的保单规定不一致 D. 是否具有可保利益,不同的保险公司认定方法不一致 正确答案:A 2. 世界上第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是1852年成立的( ) A.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B. 科隆再保险公司 C. 瑞士再保险公司 D. 劳合社 正确答案:B 3. 在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中,保险购买者不能施加影响的因素是( ) A. 强制保险 B. 消费者爱好与偏好 C. 收入 D. 单个经济单位经济特点的影响 正确答案:A

4. 保险基金只能用作( ) A. 积累 B. 经济补偿和给付 C. 消费 D. 建设 正确答案:B 5. 团体人身保险是通过一张保险单承保一个团体的全部或部分人员的人身保险,为了防止道德风险,一般要求至少投保团体总人数的( ) A. 50% B. 55% C. 65% D. 75% 正确答案:D 6. 影响健康保险保费的因素是( ) A. 残疾率、利率和费用率 B. 残疾率、利率和汇率 C. 残疾率和利率 D. 残疾率和费用率 正确答案:A 7. 再保险是一种契约关系,确立这种契约关系的双方是( ) A. 被保险人与保险人

B. 被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C. 投保人与保险人 D. 保险人与分保接受人 正确答案:D 8. 投资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分为( ) A. 长期和短期 B. 长期和中期 C. 长期和一年期 D. 短期和中长期 正确答案:C 9. 人身保险属于( ) A. 商业立法范畴 B. 贸易立法范畴 C. 经济立法范畴 D. 社会立法范畴 正确答案:C 10. 在损失发生后对损失事故进行调查,以确定保险责任归属、赔偿金额等具体事项的中间人是( ) A. 保险经纪人 B. 保险公估人 C. 独立代理人 D. 专用代理人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ernal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课程号:09213020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2、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3、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4、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5、先修课程: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6、后续课程:项目评估 7、开课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系 二、课程介绍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也是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方式、各种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程序和方法等,为各类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建议。该课程是在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教学中主要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4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知识要点: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企业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第二节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知识要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会计资料控制、财产安全控制 第三节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发展 知识要点:我国内部控制法规的起步阶段、分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阶段、各部门联合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阶段 第四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知识要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教学重点:内部控制的历史演进 教学难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了解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发展历程。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构成要素、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三)实践与练习 1.内部控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2.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哪些? 3.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有哪些? (四)考核要求 掌握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历经的几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特点,掌握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框架体系。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10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部控制的定义 知识要点: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 第二节内部控制目标 知识要点: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内部控制的原则 知识要点: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第四节内部控制的要素 知识要点:、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