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综合电子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9.14 KB
- 文档页数:4
典型飞机电子系统教学大纲《典型飞机电子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型本课程是本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必修课,为职业拓展课程。
二、学分与学时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
三、适用专业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四、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典型飞机电子系统》课程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航空维修人员处理维修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飞机电子系统维护基本方法,具有对B737—800型和A320型飞机电子系统进行外场维护和定检的能力;熟悉飞机电子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及维护操作程序,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飞机电子系统和附件进行测试和调试的能力;加强对飞机电子系统的总体认识,具有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隔离和排除飞机电子系统故障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航空仪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典型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飞机电子系统1.基本内容:(1)737NG型飞机的基本概况(2)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3)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2.基本要求:(1)掌握737NG型飞机的基本概况(2)掌握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3)掌握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指示内容判读(2)难点:典型飞机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EADI中数据的读取(2)EHSI中数据的读取(3)EFIS中数据的读取(4)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5)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6)EFIS系统的测试2.基本要求:(1)掌握EADI中数据的读取(2)掌握EHSI中数据的读取(3)掌握EFIS中数据的读取(4)掌握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5)掌握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6)掌握EFIS系统的测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EADI中数据的读取、EHSI中数据的读取、EFIS中数据的读取、马赫空速表指示的识别、造成EADI无显示的各种原因、EFIS系统的测试(2)难点:EHSI中数据的读取、EFIS中数据的读取、EFIS系统的测试(三)发动机仪表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2)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3)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4)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2.基本要求:(1)掌握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2)掌握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3)掌握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4)掌握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EICAS的显示与操作、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EICAS显示器显示乱码故障的原因、EICAS 系统的综合测试(2)难点:典型故障信息显示判读及分析、EICAS系统的综合测试(四)机载通信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2)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3)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4)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5)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6)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2.基本要求:(1)掌握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2)掌握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3)掌握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4)掌握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5)掌握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6)掌握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使用F/O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使用CAP位甚高频系统与塔台进行通话、音频控制面板的调节、使用高频通信系统与基地进行通信、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2)难点:客舱广播系统的使用及维护、通信系统中磁带机及话音记录器故障的排除(五)机载导航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2)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2.基本要求:(1)掌握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2)掌握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机载导航设备的指示及使用、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2)难点:各导航系统自测试的方法(六)飞行管理系统维护1.基本内容:(1)CDU的使用(2)导航数据库的更新方法(3)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2.基本要求:(1)掌握CDU的使用(2)掌握导航数据库的更新方法(3)掌握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CDU的使用、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2)难点:FMC之间导航数据库的交输七、学时分配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讲课实验实训理实一体习题小计(一)飞机电子系统4 1 1 6 (二)电子飞行仪表系统维护2 2 6 (三)发动机仪表系统维护2 2 1 9 (四)机载通信系统维护3 3 1 12 (五)机载导航系统维护2 2 1 9 (六)飞行管理系统维护 2 2 6 总计3212 4 48八、课程教学建议1. 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航空电子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航空电子系统课程是航空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设计与分析方法,提升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能力。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航空电子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目标,确保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机制;2. 理解航空电子系统的组成、分类与应用;3. 学习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法;4. 培养学生解决航空电子系统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航空电子系统概论- 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航空电子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航空电子系统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
2. 航空电子系统原理- 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原理解析;- 航空电子系统中的信号处理与传输原理。
3. 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 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流程与方法;- 航空电子系统的性能评估与分析;- 航空电子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4. 航空电子设备- 航空电子设备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航空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应用领域;- 航空电子设备的市场发展与前景。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航空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航空电子系统实验,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课程设计:学生参与航空电子系统设计项目,锻炼其设计与分析能力。
4. 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撰写与航空电子系统相关的论文,培养其科研与写作能力。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测试;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4. 课程设计评价:评估学生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5. 论文评价:对学生撰写的论文进行评估与指导。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教材:- 《航空电子系统导论》;- 《航空电子系统设计与分析》。
《飞机电气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型本课程是本学院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必修课,为职业拓展课程。
二、学分与学时学分:4学分;学时:64学时。
三、适用专业适用于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
四、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飞机电气系统》课程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航空维修人员处理维修问题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现代飞机电气元件,电机和电源的功能,结构及特性,了解典型飞机电气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学会运用电气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飞机电气设备维修问题的基本方法。
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航空电气知识,并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工技术》、《航空概论》。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飞机电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航空通信与导航》、《航空仪表》等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飞机电气元件1.基本内容:(1)飞机导线和电缆(2)电路控制装置2.基本要求:(3)掌握机导线和电缆的基本知识(4)掌握电路控制装置的原理及应用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电路控制装置的原理及应用(2)难点:电路控制装置的原理(二)直流电源系统1.基本内容:(1)航空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其维护(2)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性(3)直流电压调节器的组成和原理(4)飞机直流发电机的并联、反流、过励磁与过电压保护2.基本要求:(1)掌握航空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其维护(2)掌握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性(3)掌握直流电压调节器的组成和原理(4)掌握飞机直流发电机的并联、反流、过励磁与过电压保护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原理、直流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的反流、过励磁与过电压保护(2)难点: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原理、直流电压调节器的工作原理(三)交流电源系统1.基本内容:(1)有刷交流发电机的励磁(2)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基本励磁(3)交流发电机的相复励电路(4) 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节电路(5) 交流发电机的并联供电(6) 交流发电机并联供电的控制(7) 交流电源的短路故障与差动保护(8)交流电源的励磁故障及保护(9) 同步汇流条短路故障与逆序保护2.基本要求:(1)了解有刷交流发电机的励磁(2)掌握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基本励磁(3)掌握交流发电机的相复励电路(4)掌握交流发电机的电压调节电路(5)掌握交流发电机的并联供电(6)掌握交流发电机并联供电的控制(7)掌握交流电源的短路故障与差动保护(8)掌握交流电源的励磁故障及保护(9)掌握同步汇流条短路故障与逆序保护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基本励磁、交流发电机的相复励电路、电压调节电路、短路故障与差动保护、励磁故障及保护(2)难点: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励磁、交流发电机的相复励电路、短路故障与差动保护、励磁故障及保护(四)电动机1.基本内容:(1)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3)交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基本原理(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2.基本要求:(1)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3)掌握交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基本原理(4)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交流电动机的励磁方式、基本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2)难点: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反转和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调速(五)发动机起动与点火系统1. 基本内容:(1)各发动机起动与点火系统;(2)起动系统的主要机件及其工作原理;2. 基本要求:(1) 了解各发动机起动与点火系统;(2) 了解起动系统的主要机件及其工作原理;3. 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起动系统的主要机件及其工作原理(2) 难点:起动系统的主要机件及其工作原理(六)飞机操纵系统电气设备1. 基本内容:(1) 飞机襟翼收放电路;(2) 水平安定面的操纵;(3) 起飞不安全警告;(4) 起落架收放操纵电路;(5) 刹车防滑系统;(6) 调整片的作用及操纵电路;2. 基本要求:(1) 掌握飞机襟翼收放电路的工作过程;(2) 掌握水平安定面的操纵;(3) 掌握起飞不安全警告;(4) 掌握起落架收放操纵电路的工作过程;(5) 掌握刹车防滑系统;(6) 掌握调整片的作用及操纵电路;3. 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水平安定面的操纵、起落架收放操纵电路的工作过程操纵电路(2) 难点:水平安定面的操纵、起落架收放操纵电路的工作过程(七) 飞机防冰与防雾系统1. 基本内容:(1) 飞机结冰信号装置的工作;(2) 飞机防冰的方法;(3) B737的机翼防冰方式;2. 基本要求:(1) 掌握飞机结冰信号装置的工作;(2) 掌握飞机防冰的方法;(3) 掌握B737的机翼防冰方式;3. 教学重点及难点:(1) 重点:飞机结冰信号装置的工作、B737的机翼防冰方式(2) 难点:飞机结冰信号装置的工作(八)飞机火警与烟雾探测及灭火系统1. 基本内容:(1) 火警探测系统的组成;(2) 气体感温线火警与过热探测系统;(3) 双金属片火警探测系统;(4) 热敏电门式过热探测系统;调整片的作用及(5)B737飞机灭火系统的组成、分布;(6)B737飞机灭火系统的工作情况;2.基本要求:(1)了解火警探测系统的组成;(2)掌握气体感温线火警与过热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3)掌握双金属片火警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4)掌握热敏电门式过热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5)掌握B737飞机灭火系统的组成、分布;(6)掌握B737飞机灭火系统的工作情况;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气体感温线火警与过热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双金属片火警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热敏电门式过热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2)难点:气体感温线火警与过热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九) 警告信号和灯光照明系统1.基本内容:(1)警告信号系统组成;(2)飞机紧急状态信号;(3)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4)机内照明;(5)机外照明;2.基本要求:(1)了解警告信号系统组成;(2)掌握飞机紧急状态信号;(3)掌握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4)了解机内照明;(5)掌握机外照明;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飞机紧急状态信号、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机外照明(2)难点:飞机紧急状态信号、发动机指示和机组警告系统(十)燃油油量和流量测量系统1.基本内容:(1)燃油油量的测量;(2)燃油流量的测量;2.基本要求:(1)掌握燃油油量的测量;(2)掌握燃油流量的测量;3.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燃油油量的测量、燃油流量的测量(2)难点:燃油流量的测量(十一) 外电源和辅助电力装置1.基本内容:(1)飞机外电源;(2)辅助动力装置的功用及组成;2.基本要求:(1)了解飞机外电源;3.教学重点及难点:(2)难点:辅助动力装置的功用及组成七、学时分配八、课程教学建议1.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飞机综合电子控制系统(一)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随着飞机驾驶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把飞机的信号基准系统、启动驾驶系统和显示系统统一综合管理,使飞机在整个航线实现最佳性能的自动驾驶飞行,这个任务即由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完成。
(二)飞行信息记录系统(俗称“黑匣子”)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数字飞行数据记录器。
它能将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
记录器可记录25个小时的60多种数据,其中有16种是必录数据(主要是加速度、姿态、空速、时间、推力及各操纵面的位置)。
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无线电通话记录器,可以记录飞机上的各种通话。
这一仪器上的4条音轨分别记录飞行员与地面指挥机构的通话,正、副驾驶员之间的对话,机长、空中小姐对乘客的讲话以及驾驶舱内各种声音。
记录器记录飞行的最后30分钟内的信号,同时把以前的信号抹掉。
飞行信息记录系统的用途包括:①事故分析——记录的数据在飞机失事后再现,用模拟器模拟,它是分析事故原因最直接可行的方法,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大型民航机必须安装飞行记录器;②用于维修——从这些记录上可以发现出现的故障,从而适时进行维修;③用于监控飞行质量——从这些记录上可以发现飞行员的不安全操作,及时加以纠正。
数字飞行数据记录器(黑匣子)可以向人们提供飞机失事瞬间和失事前一段时间里,飞机的飞行状况、机上设备的工作情况。
驾驶舱话音记录器能帮助人们根据机上人员的各种对话分析事故原因,以便对事故作出正确的结论。
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也就是失事时最不易损坏的部位,并带有自动信号发生器和水下超大型定位标。
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为了便于人们搜寻,它被涂上了国际通用的警告色——鲜艳的橘黄色。
(三)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使用自身的全球机场位置数据库和地形数据库,并且利用飞机位置、气压高度和飞行轨迹信息来确定潜在的撞地危险,并通过灯光和声音通知驾驶员飞机正在以不安全的方式或速度靠近地面,警告驾驶员预防因疏忽或计算不周而发生的可控飞行触地事故。
飞行器设计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如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等;2. 了解飞行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3. 掌握飞行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意的飞行器;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如CAD等)进行飞行器设计和绘图;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有效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飞行器设计和制造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认识到我国在飞行器领域的重要地位;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飞行器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善于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空气动力学原理;- 飞行器结构设计;- 飞行器动力系统;- 飞行器控制原理。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飞行器的基本原理”和第四章“飞行器设计与制造”。
2. 实践操作:- 飞行器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 使用CAD软件进行飞行器设计;- 制作飞行器模型;- 飞行器模型的调试与优化。
教学内容安排:共8课时,其中理论知识4课时,实践操作4课时。
3. 教学进度:- 第1-2课时:学习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飞行器结构设计;- 第3-4课时:学习飞行器动力系统和控制原理;- 第5课时:介绍飞行器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 第6课时:使用CAD软件进行飞行器设计;- 第7课时:制作飞行器模型;- 第8课时:调试与优化飞行器模型。
航空电子系统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航空电子系统是飞行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现代民航运输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全面了解民航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具体机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学完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功用、输入、输出数据、典型指示器的认读;2.掌握姿态系统、罗盘系统的概念、功用和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电子仪表系统的功用和典型显示;掌握飞机状态监控系统的功用和使用特点。
4.掌握自动飞行系统的组成、功用;掌握自动驾驶仪、飞行指引仪、偏航阻尼器、自动俯仰配平系统及自动油门系统的功用和简单工作原理。
5.掌握机载彩色气象雷达、机载二次雷达应答机、预警型风切变探测系统、无线电高度表的功用、显示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6.掌握TCAS2的功用、驾驶舱显示及语音通告。
7.掌握GPWS和EGPWS的功能、语音警告、驾驶舱显示及基本使用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辅助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三、课程结业标准表明学生圆满完成本门课程学习的标准为:在结业考试中成绩到达60分。
四、教学阶段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要求第一课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特点及分类。
(2)数字式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简单原理、典型参数计算及系统组成(原始参数传感器、计算机和显示装置)。
2.本课教学要求(1)理解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的原理方框图、简单原理及主要输入输出参数。
(2)了解为什么要使用大气数据计算机系统,它有哪些优点;了解两类大气数据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3)了解原始参数传感器测量大气压力、总温、迎角的简单原理;了解典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
第二课 2学时1.本课教学内容要点(1)姿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组成、简单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2)罗盘系统的基本概念、功用、常用的工作方式、组成、简单原理及其使用特点。
《飞行器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4041课程中文名称:飞行器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Aerocraft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开课学期:4总学时:24(其中理论24学时,实验0学时)总学分: 1.5二、课程目的本课程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讲授以导弹为代表的飞行器技术基础知识。
目前,以导弹为代表的飞行器技术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高技术之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导弹飞行原理、动力系统、制导控制系统、弹体以及发射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同时也介绍一些航空航天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态,为今后进一步加深学习和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学科范围很广,只要求学生了解以导弹为代表的飞行器飞行的基本原理,掌握导弹及其相关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基本组成和发展概况等,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良好的飞行器技术理论基础,具备最基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了解导弹发展历史概况、导弹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弹的具体分类、导弹的研制过程。
第二章飞行原理(8学时)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火箭运动原理、地球大气组成和特性,掌握空气低速流动特性、空气高速流动特性,熟练掌握导弹的飞行原理及其运动方程组、导弹的控制飞行、导引弹道、导弹的攻击区与发射区。
第三章动力系统(4学时)掌握导弹上常用发动机的基本组成与分类、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掌握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组合火箭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以及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第四章制导控制系统(4学时)熟练掌握制导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与工作原理,熟练掌握自主制导系统、遥控制导系统、自动寻的制导系统等制导体制,掌握舵机的作用和组成。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拓宽、提高和综合应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以适应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时代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内容:上至电子系统的高层设计理念、一般性设计方法与步骤,下到电子系统工程实现中常见实际问题的处置原则及方法、重要元器件的正确使用方法等;从传统手工设计方法与步骤到EDA 设计方法与步骤;从PCB 板上集成系统到芯片上集成系统(简称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等。
其目的是让学生既要站得高看得远、把握住系统设计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能脚踏实地有条不紊地完成某个具体的系统设计与实现的任务,并能正确处理实现时遇到的常见实际问题。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涵盖模拟、数字及微机子系统的3种设计。
对于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设计,由于模拟子系统设计要比数字系统和电路的设计困难,并缺少规范化的设计方法与步骤;因此,应进行进行较深入讨论。
在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的时候,必须注意培养他们设计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能力,尤其是运用EDA 工具去设计模拟子系统及电路的能力。
对数字子系统设计,采用数字方法实现有许多优越性;现代数字电子系统中一切能够用数字方法实现的部分则尽量采用数字方法去实现。
采用VerilogHDL描述和CPLD 实现纯硬件数字系统设计,可使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规范化。
单片机或者DSP器件广泛用于软件实现的数字系统,这类系统工作速度低于纯硬件的数字系统,但是其灵活性较大,系统功能的增减与修改非常方便,可采用“PROTEUS”软件设计和仿真。
对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可以MCS-51 系列单片机和TMS-320 系列DSP 器件构成的典型应用系统。
由于片上系统(SOC)技术已广泛用到了各类电子产品之中,学校的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这种形势,使学生对采用片上系统技术来实现电子系统的方法有所了解,并能设计一些复杂性适度的ASIC芯片。
飞行器导航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04124课程中文名称:飞行器导航系统原理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for Aerocraft Navigation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开课学期:5总学时:32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飞行器导航系统原理。
对导航基础,飞行器核心导航系统——平台式、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误差分析、关键系统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和学习;掌握飞行器导航的重要辅助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定位方法、卫星增强,以及如何进行惯导/卫导组合导航设计。
为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本科生今后从事飞行导航系统研究和设计等专业领域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熟悉飞行器导航方法,飞行器导航系统发展概况,具有应用导航定位知识的能力;熟悉飞行器导航基础,具备开展相关导航系统算法设计的能力;具有应用平台式、捷联式惯导系统相关系统技术知识的能力,能解决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标定等关键技术问题;熟悉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开展卫星导航系统研究的素质;熟悉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法,具备开展组合导航系统设计的素质,能够解决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建模、滤波等关键技术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绪论(2学时)飞行器导航系统概述;惯性导航定义及分类、卫星导航发展概况2 飞行器导航基础(4学时)2.1 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特性、地理坐标;导航系统用坐标系定义及相互转换2.2 哥氏定理、绝对运动加速度;舒勒调整原理3 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6学时)3.1 平台式惯导系统组成及原理;平台式惯导系统导航方程3.2 平台式惯导系统数学描述及误差分析3.3 平台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原理及结构参数设计4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10学时)4.1 捷联式惯导系统组成及原理;捷联式惯导系统姿态解算4.2 捷联式惯导系统误差方程及误差分析4.3 捷联式惯导系统自主式对准和传递对准4.4 惯性测量单元误差模型描述4.5 惯性测量单元标定补偿5 卫星导航系统(8学时)5.1 GPS的信号结构和导航电文;精密时间同步5.2卫星导航观测量;伪距法卫星定位方法5.3 多普勒法卫星定位方法;载波相位法卫星定位方法5.4 卫星增强系统及其应用6 组合导航系统(2学时)组合导航系统的组合模式和结构;组合导航系统的参数估计方法;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