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23.00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飞机构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以及作用;2.掌握飞机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位置;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飞机的基本构造:(1)机翼:双翼、单翼和三翼等形式(2)机身:前身段、中身段和尾身段(3)机尾: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4)起落架:主起落架和前起落架(5)动力装置:喷气式引擎、螺旋桨发动机等2.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位置(1)机翼:提供升力,支撑飞机重量,提供侧向稳定(2)机身:安置驾驶舱、客舱、货舱和燃油箱等(3)机尾:控制方向和姿态稳定(4)起落架:支撑飞机首尾,使飞机在地面运动(5)动力装置:提供推力、推动飞机前进三、教学步骤1.引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飞机构造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积极性。
2.介绍飞机的基本构造,画出飞机构造的基本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互动,理解飞机构造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深入讲解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位置,结合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飞机构造的各个部分,并掌握相关术语。
4.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新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飞机,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设计合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整理复习,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和探究经验,总结归纳飞机构造知识和技能,加深对飞机构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互动法4.探究法5.创新法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小测验。
2. 课后作业,设计一架自己的飞机,并上传到教室OA系统。
3. 讨论分析,对课堂探究活动结果进行评估分析。
六、教学资源1.实物模型2.图片和视频3.教学PPT4.教学OA系统七、教学重点和难点1.飞机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和位置2.飞机构造的设计和探究八、教学延伸1. 飞行原理2. 飞机的发展历史3. 飞机的性能和使用4. 飞机的维护和安全等。
飞机结构力学基础航空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专业技术基础课教案共25 页2006年9月教案(1)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121教案(2)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152教案(3)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193教案(4)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224教案(5)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265教案(6)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09.296教案(7)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037教案(8)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068教案(9)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109教案(10)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1310教案(11)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1711教案(12)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2012教案(13)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2413教案(14)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2714教案(15)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0.3115教案(16)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0316教案(17)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0717教案(18)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1018教案(19)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1419教案(20)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1720教案(21)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2121教案(22)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2422教案(23)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1.2823教案(24)教室:12号楼12 时间:2006.12.0124教案(25)教室:12号楼112 时间:2006.12.0525。
航空学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航空学是一门涉及航空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科,涵盖飞行原理、飞行器结构、航空航天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航空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培养学生的航空技能和创新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飞行原理和飞行器结构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在航空领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航空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为未来的航空事业做好准备。
3. 课程内容- 飞行原理:包括大气力学、飞行动力学、飞行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 飞行器结构:包括飞机和直升机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性能分析等内容。
- 航空航天技术:包括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技术、航空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将通过讲授、实验、实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航空学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学生将参与项目设计、模拟飞行、飞行器实操等活动,提升综合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包括课堂考试、实验报告、设计项目等形式。
学生需通过考试展示对航空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交实验和设计报告展示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参与设计项目,展示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
6. 参考教材- 《航空学基础》- 《飞行器结构设计》- 《航空航天概论》7. 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由航空领域资深专家和从业人员组成,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航空学知识。
8. 结业证书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并合格考核后,将获得航空学教学大纲结业证书。
该证书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航空学知识的有效证明,也是学生未来从事航空事业的资格认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航空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未来从事航空领域相关工作做好准备,实现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愿每一位学习本课程的学生都能在航空学领域取得成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飞机原理与构造教学设计前言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飞机的原理和构造,因此对于飞机原理与构造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机原理与构造,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设计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飞机原理与构造。
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飞机的原理与构造,了解飞机在空中飞行的物理原理与构造特点;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制图技能与手工制作技巧,以便于进行飞机模型的制作与设计。
教学大纲1.飞机的基本原理–飞行动力学基础–空气动力学原理–飞机设计的基本原理2.飞机的基本构造–飞机的主要构件–起落架和发动机–飞机的电子系统3.飞机的安全与维护–飞机的结构安全–飞机的维护和修理–意外事件处理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飞机原理与构造的基本知识。
2.实践与制作–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飞机模型,以便更好地了解飞机的构造与原理。
3.分组研讨–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及制作更加复杂的飞机模型,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学习。
教学工具1.计算机–用计算机进行制图,演示飞机的原理与构造。
2.图表、模型、视频–使用图表、模型、视频等多种教学工具,呈现飞机原理和构造的相关内容。
3.制作工具–使用量尺、剪刀、胶水、尺子、美工刀等制作工具,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平时表现以及制作飞机模型的过程中来进行评价。
1.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飞机原理与构造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2.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综合素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3.实践制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制作细致程度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本文介绍了飞机原理与构造教学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飞机原理与构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标准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是航空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飞机结构设计、材料力学、飞机性能和飞机制造等方面的知识。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飞机构造基础知识,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飞机结构设计、材料力学、飞机性能和飞机制造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航空工程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二、课程内容。
1. 飞机结构设计原理。
2. 材料力学基础。
3. 飞机性能分析。
4. 飞机制造工艺。
5. 飞机结构安全性评估。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
作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四、教学评价。
1.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设计作
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2. 学校应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有助于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培养高素质航空工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航空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飞行器结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120140)2、课程名称(中/英文):飞行器结构力学基础/Structural Mechanics for Aerocraft3、学时/学分:50/6.54、先修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强度基础、弹性力学, /0120120/01201705、面向对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6、开课院(系):航空学院(航空结构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结构力学基础》, 黄其青,王生楠,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4《飞行器结构力学》,王生楠,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12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飞行器结构力学基础》是航空高等院校飞行器结构设计和结构强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航空飞行器设计、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人机环境与工程等学科或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以杆系和薄壁结构为对象,研究杆系和薄壁结构的组成原理及其受力和变形分析的力法和位移法,薄壁工程梁理论,结构分析中的能量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构的受力和传力特点、薄壁工程梁和能量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对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概念和综合处理能力,培养从事飞行器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高技术人才。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1.1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2结构力学的计算模型简化;1.3结构的外载荷、内力和支反力;1.4 基本关系和基本假设。
第二章结构几何组成分析 4学时2.1 结构的几何特性;2.2 自由度和约束; 2.3 几何特性分析的运动学方法;2.4 几何特性分析的静力学方法; 2.5 几何不变系统的组成规则; 2.6 瞬变系统的判别方法。
第三章静定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计算 6学时3.1 桁架的组成,桁架的计算模型,桁架几何不变性分析,静定桁架内力计算(结点法、剖面法和混合法); 3.2 刚架的组成,刚架的计算模型,刚架几何不变性分析,静定刚架内力计算,混合杆系结构的内力计算; 3.3 元件的应变能,虚功原理,单位载荷法,静定杆系结构的位移计算。
《飞机构造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名称:飞机构造学开课单位:航空宇航课程编号:03011701总学时:40 学分:2.5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工程先修课程:理论力学、航空航天技术概论、机械设计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地位、作用《飞行器原理及构造》是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飞行器的基本原理、构造,具有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了解飞行器构造的国内外发展动向,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1章绪论1、飞行器基本概念——了解2、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用——掌握3、飞机的研制过程——了解4、航空发动机——了解第2章低速空气动力学基础1.空气动力学基础知识——掌握2.低速气流的特性——理解掌握3.机翼的外形参数——掌握4.翼型的升力和阻力——理解5.机翼的三元效应——了解6.改变机翼形状对升力的影响——理解第3章高速空气动力学基础1.高速气流的气动特性——了解2.激波与膨胀波——了解3.高速空气中作用于翼型上的空气动力——了解4.后掠翼飞机——了解第4章飞机的飞行性能1.飞机性能计算的原始数据和基本定义——理解2.飞机的基本飞行性能——理解3.飞机的续航性能——理解4.飞机的机动飞行性能——理解第5章、飞机的平衡、稳定和操纵1.飞机的平衡——理解2.飞机的稳定性——理解3.飞机的操纵性——了解4.飞机的飞行品质——了解第6章飞机结构分析概述1.飞机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2.典型飞行状态的过载——了解3.飞机设计规范简介——了解4.受剪板式薄壁结构——掌握5.薄壁结构的承力特点、受力分析和静不定度——了解第7章机翼、尾翼结构分析1.机翼、尾翼的功用与要求——了解2.机翼、尾翼的外载特点——了解3.机翼结构的典型元件及受力型式——理解4.机翼典型受力型式的传力分析——掌握5.后掠翼和三角翼的受力分析——掌握6.操纵面与全动平尾的结构分析——了解第8章机身结构分析1.机身的功用、内部布置和设计要求——了解2.机身的外载和受力特点——了解3.机身典型结构型式的传力分析——掌握4.机身加强框——了解5.机身开口的受力特点——掌握第9章飞机总体设计概述1.作战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了解2.飞机全机质量的估算方法——了解3.飞机的部位安排特点——了解航空宇航素质培养——了解1.地效飞行器2.扑翼机3.旋翼机4.空天飞机5.隐身飞机三、实验四、学时分配。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飞机构造基础计划学时:48 计划学分:2.5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飞行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编制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工程系编制时间:2001年11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飞机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飞机的结构及飞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为进行实际维护工作及故障诊断打下基础。
本课程也是后续课程《飞机系统与附件》的基础课程二、课程特色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配合双证书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岗位资格证书。
本课程可利用现有737飞机附件,飞行操纵摸拟器及飞机电源系统示教板,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飞机各系统的理解.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一)基本知识飞机结构、载重与平衡、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防冰排雨系统、飞机燃油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等。
(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飞机组成、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飞机载重与平衡的基本知识,掌握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飞机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防冰排雨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
(三)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对飞机构造及各系统的总的认识,为以后的飞机维护和排故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见附表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一)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笔试为主,平时占总成绩的40%,期34末占总成绩的60%。
(二)成绩评定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3.平时实践操作情况六、教学参考书⑥《飞机构造基础》宋静波·王洪涛主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出版⑥《航空电气》盛乐山主编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指南》(机体部分)七、说明与建议1.本大纲的总学时为48学时,学习本门课,应具有《飞行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幼儿园小班学习飞机构造的新教案幼儿园小班学习飞机构造的新教案一、引言飞机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引人入胜的外形和神秘的构造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而在幼儿园小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们学习飞机的构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全新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飞机构造,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飞机的不同部件和功能。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图书《探索飞机》或类似的绘本。
2. 飞机模型或图片。
3. 不同材料的手工工具和材料,如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纸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 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述飞机的外形特点和功能(如:机翼、机身、尾翼等)。
2. 展示飞机模型或图片,鼓励孩子们提问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第二部分:认识飞机的构造(20分钟)1. 通过阅读绘本或观看图片,向孩子们介绍飞机的不同部件和功能。
2. 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孩子们理解飞机各部件的作用。
3. 引导孩子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他们对飞机构造的认识。
第三部分:实践操作(60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废纸板和其他材料。
2. 引导孩子们使用废纸板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飞机模型。
3. 每个小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思考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保证飞机平衡、如何让飞机更加稳定等。
4. 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分享想法和建议,共同完成飞机模型。
第四部分: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飞机模型,并让孩子们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2. 引导孩子们回顾整个过程,讨论他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3. 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一起总结飞机构造的重要概念和关键点。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孩子们可以在充分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飞机构造的理解。
《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飞机构造基础计划学时:48 计划学分:2.5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飞行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课
课程类型:必修课适用专业:飞机机电维修专业
编制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机务工程系编制时间:2001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飞机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飞机的结构及飞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为进行实际维护工作及故障诊断打下基础。
本课程也是后续课程《飞机系统与附件》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特色
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配合双证书制,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岗位资格证书。
本课程可利用现有737飞机附件,飞行操纵摸拟器及飞机电源系统示教板,采用现场教学方法使学生加深对飞机各系统的理解.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一)基本知识
飞机结构、载重与平衡、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防冰排雨系统、飞机燃油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等。
(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飞机组成、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飞机载重与平衡的基本知识,掌握飞机飞行操纵系统、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飞机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防冰排雨系统、飞机防火系统、飞机电子系统的基本知识。
(三)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对飞机构造及各系统的总的认识,为以后的飞机维护和排故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见附表
五、考核方法和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平时测验和期末笔试为主,平时占总成绩的40%,期34
末占总成绩的60%。
(二)成绩评定
1.基本知识,应知考核(书面、闭卷)成绩
2.上课的出勤率,学习态度
3.平时实践操作情况
六、教学参考书
⑥《飞机构造基础》宋静波·王洪涛主编,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出版
⑥《航空电气》盛乐山主编
⑥《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指南》(机体部分)
七、说明与建议
1.本大纲的总学时为48学时,学习本门课,应具有《飞行技术基础》、《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
2.本大纲由机务工程系宋静波老师编写。
附表: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