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96)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0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空中交通管理基础1、空中交通管理的任务:有效地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三部分。
2、空中交通服务是空中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和告警服务的总称。
3、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是A TS的主要工作,包括区域管制,进近管制,塔台管制,和空中交通报告服务四部分。
4、服务方式分为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
5、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有:塔台空中交通管制室,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进近管制室,区域管制室,民航地区管理局调度室,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总调度室。
6、过渡高度层是指在过渡高度之上的最低可用飞行高度层。
过渡高度层以上QNE, 以下QNH 航路飞行中,飞行高度气压基准面QNE7、航空器产生和承受尾流的强度,随航空器重量的增大而增大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36t的为重型机用H表示;最大起飞重量为7~136t的为中型机用M表示;最大起飞重量小于等于7t的为轻型机用L表示;离场航空器在爬升过程中,保持本场的QNH直至达到过度高度。
8、在航路,航线及未建立过渡高度和过渡高度层的区域飞行,航空器应使用标准大气压1013.2hPa作为高度表拨正值,并按照规定的飞行高度层飞行。
9、最低安全高度1)航线仪表:在高原和山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km以内的最高标高600m;在其他地区应当高出航路中心线、航线两侧各25km以内的最高标高400m。
2)机场区域内仪表飞行:以机场归航台为中心,在半径55km范围内,距离障碍物的最高点,平原地区不得少于300m,丘陵和山区不得少于600m。
3)航线目视飞行:巡航表速在250km/h(不含)以上航空器,按航线仪表最低安全高度执行巡航表速在250km/h(含)以下航空器,按航线仪表最低安全高度执行,如果低于最低高度层,距航线两侧各5km地带内最高点的真实高度,平原和丘陵不低于100m 山区不低于300m10、飞行高度层:(1)真航线角在0~179度范围内,高度由900~81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由8900~12500m,每隔600m为一个高度层;高度在12500m以上,每隔1200m为一个高度层。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z8252学时/学分:45+18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一、课程教学目标《现代空中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通信、自控、天线、计算机系统等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实现不同功能的系统构成,空管系统的典型应用以及新航行系统的发展等方面有系统的了解。
本课程要使学生增强空中交通管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加强空管工程的应用和系统知识整合、并综合应用的能力,具备在空中交通领域相关通信导航监视等方面的宽广知识面和专业面。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3学时1-1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史1-2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分类及功能1-3 新航行系统的组成第二章空管通信系统 15学时2-1 空管通信的特点2-2 空管通信体制及技术2-3 空管数据链通信系统2-3-1 VHF数据链系统2-3-2 卫星数据链系统2-3-3 HF数据链系统2-3-4 S模式数据链系统2-4 数据链互联技术2-5 航空电信网络(ATN系统2-5-1 ATN通信协议技术2-5-2 ATN路由及数据处理方法第三章空管导航系统 6学时3-1 卫星导航(GNSS系统3-2 差分GPS技术3-3 广域差分系统和局域增强系统3-4 GNSS的非精密进近和精密进近技术第四章空管监视系统 12学时4-1 雷达监视原理4-2 机载防撞告警系统(TCAS4-3 自动相关监视(ADS系统4-3-1 ADS组成及特点4-3-2 ADS信息处理与雷达数据融合4-3-3 ADS与管制程序和标准4-3-3 典型ADS系统剖析第五章空中交通管理 6学时5-1 区域管制中心系统5-1-1 区域管制中心的组成及特点5-1-2 区域管制中心功能5-2 飞行计划数据(FDP处理5-3 雷达数据(RDP处理第六章空域管理与流量管理 6学时6-1 空域管理系统6-2 空中流量管理6-2-1 流量模型与算法6-2-2 流量管理系统组织与功能三、教学安排及方式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实验为辅,结合同学自学和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Air Traffic Managmant--ATM)空中交通管理的历史:红旗、绿旗——信号灯——无线电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任务: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机场及其附近空域内的航空器同障碍物相撞;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飞行效率(安全有序运行)。
空中交通管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ATS)、空域管理(ASM)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
第一节空中交通服务一、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目的——防止航空器在空中相撞;防止空中航空器危险接近。
二、空中交通服务的组成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S):是空中交通服务的主要部分.分为:区域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机场管制服务三部分。
2、飞行情报服务(FIS):由区域管制服务代替完成。
3、告警服务(AS):当航空器处于危急状态时(处于搜寻和救援状态时,如:发动机故障、无线电失效、座舱失压或遭劫持等),管制单位提供的服务。
三、间隔标准航空器在空中相互距离(时间)的规定——间隔标准。
间隔标准分为:垂直间隔、水平间隔1、垂直间隔:FL290—29000英尺(8850米),以上:4000英尺(1200米)为一个高度层(高空气压降低,高度表灵敏度变差的原因)以下: 2000英尺(600米)为一个高度层东向是奇数,西向是偶数.2、水平间隔:横向间隔(如:航迹角大于15度)纵向间隔(时间或距离)如:3--5海里四、飞行规则三种规则:通用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
1、通用飞行规则:保护人身和财物安全、避免相撞、飞行计划、统一时间空管要求2、目视飞行规则:在能见度许可的条件下3、仪表飞行规则:无线电通信和仪表定位第二节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一、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组织分为:机场管制服务、进近管制服务和区域(航路)管制服务三种。
责任:对空域中的所有航空器的安全负责移交:一个管制区到另一个管制区的移交:双方管制员的同意,通知驾驶员。
1、机场管制服务由机场管制塔台(在塔台的最上层,塔台管制员)提供服务,目视飞行规则,机场地面监视雷达,在机场范围内。
选择题第一章:空管基本概念1.空中交通管制服务ATCS的任务:(1)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与障碍物相撞.(2)维护和加速空中交通有秩序的流动.2.飞行情报服务FIS的任务:向飞行中的航空器提供有益于安全、能有效地实施飞行的建议和情报的服务。
3.飞行情报服务的范围range:重要气象情报;使用的导航设备的变化情况;机场和有关设施的变动情况;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其他情报。
4.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任务ATFM:在空中交通流量接近或达到空中交通管制的可用能力时,适时进行调整,保证空中交通流量最佳地流入或通过相应区域,尽可能提高机场、空域可用容量利用率。
第三章:航空器和飞行高度层1.空管工作中航空器分类aircraft category:按尾流的强弱、进近的性能、巡航的性能、航空器大小、航程的远近划分。
第五章:空域1.空中交通服务空域The air traffic services airspace:规定范围的区域,用字母予以标明,其内可进行特定种类的飞行,并为之规定了运行规则和空中交通服务。
包括,管制、非管制、特定空域。
2.管制区:在地球表面上空从某一规定界限向上延伸的管制空域。
3.管制地带: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到规定上限的管制区域。
4.管理的责任划分The 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division:(1)国务院、中央军委对空域实施统一管理。
(2)民用航空的空域、航路、航线的需求、规划、设计和设置有民航总局负责.(3)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对本区的空域、航路、航线的使用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上报民航总局。
5.民用空域划设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esignated civil airspace:安全性、加速流量、灵活性、国家安全性、经济性、标准与可操作性。
6.扇区的划设方法The sector is designated method:按几何象限划分、繁忙航线(段)划分、高度划分和划设辅助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