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换—古人怎么买东西
- 格式:pptx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16
“买东西”的历史典故:同是方位词为什么我们说“买东西”
而不是“买南北”
就像疑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对于“物品”为什么叫“东西”而不是“南北”也是一个人们很疑问的问题,其实关于“买东西”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历史典故的!
典故一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他去的时候买了东方(汉都城长安在西域东边)的物品卖到西方(西域),回来时又买西方的东西卖给东方,时间一久,人们就把这种买东卖给西,买西卖给东的做法,叫做买东西、卖东西。
典故二
南宋大文豪朱熹由此去到朋友盛温如家串门子,刚到门口看到盛温如挎着篮子出门,朱熹就问:“你这是要去哪啊?”温如回答:“买东西!”朱熹很奇怪:“买东西?那南北也可以买吗?”温如回答:“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木,装不了水、火。
”朱熹听后忙点头称是。
其实在古代的“五行之说”是与东西南北相配的,其中东方属木、西方是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
而古代的篮子多为竹子这类编的带有缝隙,不能放“水、火”,只能盛“金、木”,所以就把物品称作“东西”,且一直沿用至今!
典故三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叫龚玮的学者则认为,早在东汉时期,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东西二市。
即到东京、西京的东西二市购货,久而久之,“东西”就成为货物的代名词。
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是,在古时,大路多为南北走向,而那时候的人们交易买卖多在路边进行,当时人们购买物品多以吃食为主,而交易时路的东边是粮食,路西以副食为主,所以人们购进物品时说买粮食为买东,而买副食品为买西,什么都买叫做买东买西,说习惯了连起来就是买东西。
这么多说法,你觉得哪个最靠谱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的贸易方式呢。
传统贸易方式就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哦。
传统贸易方式呀,就像是一个大大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和惊喜。
它是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方法,用来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比如说,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会拿着自己种的粮食、养的牛羊或者做的手工品,去和别人交换自己没有的东西。
那时候可没有像现在这么多的商店和超市呢。
如果一个人家里种了很多小麦,但是他需要一些布来做衣服,他就会拿着小麦去找到有布的人,然后商量着交换。
这样,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啦。
还有哦,传统贸易方式里还有一种很有趣的叫做集市。
集市就像是一个热闹的大派对,很多人都会带着自己的东西来到这里。
有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玩具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
大家可以在集市上走来走去,看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和卖家商量价格,进行交换或者购买。
在传统贸易方式中,人们也会通过走路、骑马或者坐马车等方式,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很远的地方去卖。
这样,不同地方的人就可以买到来自其他地方的特别的东西啦。
比如说,一个地方的人做的陶瓷很漂亮,他们就会把陶瓷带到别的地方去卖,让更多的人欣赏和购买。
传统贸易方式虽然没有现在的网络购物那么方便快捷,但是它也有很多好处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物品,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好不好啦。
不像在网上购物,有时候只能看到图片,不知道实际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
其次,在传统贸易中,我们可以和卖家面对面地交流,问他们关于这个东西的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
而且,如果我们觉得价格不合适,还可以和卖家商量,说不定就能以一个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呢。
还有呀,传统贸易方式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很多新朋友。
在集市上或者在和别人交换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聊天,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啦。
传统贸易方式也教会了我们很多重要的道理哦。
它让我们知道了劳动的价值,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种出粮食、做出手工品,才能和别人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古代也有“双十一”古人才是真正的带货高手“双十一”已经过去5天了,关于“双十一”的热度依旧未减。
“双十一”前,信誓旦旦不花钱。
谁都别想从我这里赚到一分钱!!!“双十一”当天:不买东西仿佛亏了一个亿,买买买!!!“双十一”后:花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
其实,古代也有“双十一”,让我们看看古人的购物狂潮。
有钱才能买买买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买东西一定会用到钱。
说到钱,钱最初的形态其实是贝壳。
古人用贝壳与他人交换物品。
因此,“贝”字也就有了钱的意思。
当“贝”字做偏旁时,表示和钱财有关的意思。
古人有多个“双十一”古代的“双十一”并非是专门的购物节,而是利用原有的节日,合二为一。
如: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已节;四月四夏凤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等。
在节日期间,集中促销商品,也称为“集期”。
在这日子中去购物就叫“赶集”。
古代的“双十一”其实被称为“节令生意”,所以,古代可是有多个“双十一”的。
古人“带货”更专业各大酒厂代言人——李·不喝酒不尽兴·白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
他写的诗,随便拎出一首,就是标准的带货文案。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译:遇到开心事,喝一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译:山珍海味有啥好吃?不如喝酒痛快!)“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译:出名有什么用?不如喝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译:吃肉和酒更配哦!)“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译:比起没钱,没酒才更惨?)“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快去买酒!)三句离不开一个酒字,这卖酒带货能力绝对一流。
美食代言人——苏·一日不吃肉便觉无味·轼有些人表面上是个诗人,但背地里可能是个厨子。
他就是————苏轼。
说到苏轼(苏东坡),就一定要提到东坡肉,这可是杭州的名菜啊!在他的诗中,还写过道菜的做法:“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古人以物换物的介绍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古人那有趣的以物换物呀!你想想,在那老早老早的时候,可没有咱现在这么方便的货币。
那时候人们咋买卖东西呢?嘿,就是拿自己有的去换自己想要的呗!这多有意思呀。
比如说吧,老张家里有好多好多的谷子,可他想吃肉呀,咋办呢?那就得去找老李,老李家里正好有养的肥肥的羊。
老张就跟老李商量:“嘿,老李呀,我用我这几袋子谷子换你一只羊咋样?”老李一琢磨,行呀,有了谷子能吃好久呢,于是这交易就成啦!这就像咱现在小朋友之间交换玩具一样,我拿我的小汽车换你的小飞机,各取所需嘛。
古人的以物换物那范围可广啦!什么都能换。
你家里有多余的布,说不定就能换人家的一篮子鸡蛋呢。
要是你有一门好手艺,比如说会做特别漂亮的陶罐,那也能拿去换好多好东西呀。
这就跟现在你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技能,能在职场上换来好多好处是一个道理呀。
你说这以物换物简单不?其实也不简单呢!这里面也有好多门道。
要是换得不公平,那可不行,一方觉得亏了,下次就不跟你玩啦!就好像你跟小伙伴换东西,他拿个破玩具换你个新的,你肯干吗?肯定不干呀!所以古人在换物的时候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这东西值不值那个价。
而且呀,以物换物也不是随便啥时候都能换到想要的。
要是你想要的东西人家没有,或者人家想要的你没有,那不就麻烦啦?这就跟你想吃巧克力,可周围商店都没有卖的一样,多让人着急呀!但正是这种以物换物,让古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他们在交换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人,也了解了更多的东西。
这多好玩呀,不像咱现在,啥都用钱买,有时候还真少了那份乐趣呢!咱再想想,要是现在突然没有了钱,让咱也回到以物换物的时代,咱能适应不?咱得好好想想自己有啥能拿去换的,是不?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平时不在意的一些东西,在那个时候还挺有用呢!总之呢,古人以物换物这事儿呀,真的挺有意思的。
它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和互动。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琢磨吗?。
第一讲古代人怎么买东西知识点总结:1.等量代换:相等才会交换。
2.等式传递性:a=b,b=c,所以a=c。
3.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减或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
4.等式加减目的:消灭至只剩一种未知数。
5.一长一短,长中有短,长式减短式。
☆整理条件是重点!例题整理:1.2只兔子的重量相当于6只小鸡的重量,3只狗的重量相当于4只兔子的重量,那么1只狗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只小鸡的重量?2.6斤土豆和5斤柿子椒共花了27元,已知3斤土豆的价钱与2斤柿子椒的价钱相等,那么一斤土豆和一斤柿子椒各多少元?3. 等等第一次买回2 斤牛肉和1 斤羊肉,用去100 元.第二次又买回5 斤牛肉和2 斤羊肉,用去235 元.问:1 斤牛肉和1 斤羊肉的价格各是多少元?4. 学而思学校派等等去采购,等等第一次买了3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3 个水瓶和16个茶杯,又用去118元.请问等等买的茶杯和水瓶的单价各是多少元?第二讲你有我有大家有知识点总结:1.乘法三律:交换律axb=bxa;结合律axbxc=ax(bxc);分配律ax(b+c)=axb+axc。
2.提取公因数:axb+axc=ax(b+c)3.基础数:2x5=10;4x25=100;8x125=1000;16x625=10000.例题整理:1.(1)5 x31 x2 (2)4x 87x 25 (3)125x 119x 8 (4)25 x43x 42.(1)25 x16 (2)84x 25 (3)125x 72 (4)25x 125 x323.(1)125 x(80+ 8) (2)(100 +4) x25 (3)45 x11 (4)23x 994.(1)33 x58+ 33x 42 (2)154x 83+ 54x 83 (3)67x 22+ 67x 77+ 675.尖子拓展99x22+33x34第三讲不能平分怎么办知识点总结:1.除法“分配律”:(a+b)÷c=a÷c+b÷c(被除可分,后除可提)2.运算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古代中国购物指南在春秋战国,黄金是诸侯国之间进行统一结算的本位币,常用的金饼和金铤成色都相当好,含金量大多在95%到99%之间,拿到现在,购买力绝对惊人,而当时却只能买到很少的东西。
请允许我做三个假设:一、您有一台时光机;二、您有百元人民币;三、您想乘坐时光机到已经逝去的某个时代去购物。
今天,用100元人民币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首先您知道,如果不做任何兑换,揣上人民币就直奔魏晋南北朝或者唐宋元明清,极可能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那些卖家根本不认识您拿的是什么玩意儿,您说是钱,人家会说:一张彩色的纸罢了,怎么会是钱?蒙人!所以您需要兑换,需要把百元钞票兑换成古人认识而且认可的货币,譬如黄金,譬如白银,譬如古代的各种钱币。
现在黄金牌价300元1克,白银牌价7.3元1克(这篇文章是一个多月前写的,当时金银牌价没现在高),您那张百元钞票可以兑换0.33克黄金或者13.7克白银。
鉴于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是古董,市场价值远远高实际价值,所以我不建议您直接兑换古币,那样太不划算。
1916年春天的北京,能买25斤大米兑换完黄金或者白银之后,您嗖的一声来到民国。
民国人喜欢袁大头,按说您出发前应该去古玩市场淘换一两枚袁大头,可是现在民国银元行情好得不得了,一枚最普通的袁大头竟敢喊价七八百,为了划算起见,您还是用那13.7克的碎银子买东西吧。
民国前期还是流行碎银子的,在1916年春天的北京,一石国产大米卖1.7两银子,一斤菜籽油卖0.1两银子,一斤瘦猪肉卖0.06两银子,一斤咸带鱼卖0.036两银子,一斤柿子卖0.068两银子,一个咸鸭蛋卖0.01两银子。
民国一石米标准重量是160斤,一两银子标准重量是50克,您换算后就知道,您那张百元钞兑换的13.7克白银,只能买25斤大米,或者2.7斤菜籽油,或者4.5斤瘦猪肉,或者7.6斤咸带鱼,或者4斤柿子,或者27个咸鸭蛋。
1936年的太原,够吃一份最便宜的西餐如果您觉得在民国初年的首都北京购物太不划算,不妨再穿越到1936年的省会城市太原。
古人也有“购物狂欢节”,看看古人是怎么剁手的,网友:我要穿越间赚得体盆满钵满,而我们这些百姓这一天时间购物花得精光,也许积攒了几个月的积蓄就在这一瞬间爆发啦,不过能够买到自己心仪的礼物也是另一种开心嘛。
钱用完了反正还可以赚回来,但是双十一这个购物节,一年只有一次也比往常优惠的很多。
这样算来,自己还是赚的。
如今社会一天天在进步,吃的住的交通工具一直在创新。
小可爱们你们可不要以为这个双十一是现在才兴起,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有们自己的购物节。
虽然旧社会没有网络,不能像现在一样打开手机手一滑所有的物品都会呈现到自己的眼前。
不过在古代他们也兴逛"集市"。
刚开始兴起的时候他们都是以物换物,据说在唐宋时期在唐长安的集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人拿着"唐三彩″不停的叫卖着,即便是现在农村里面也兴赶集,这样主要是为了方便农村人买一些必需品。
同时集也是古代购物的一种方式。
江南人称"市镇",山东人称为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叫法,但是意思都是一样的。
就是拿着自己的钱去集上买东西。
每当农闲的时候古代人都会举行一次庙会购物节,也就是我们如今人人皆知的双11购物节,这个庙会一年只有一次有三五天的时间,有时候一年举行一次,有时候每个月举行一次。
但是古代人每年的节日不像我们这么多,才更显珍贵。
再说古代的人手里没有那么多闲钱去逛集会也是买些生活用品,如今的人赚钱路子比较多商业家只想从这些老百姓口袋里把钱套出来。
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节日,真不愧是商人投了就比正常人精明。
在宋代的时候庙会里各种货物多得数不清,他们还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专门搭建棚屋,庙会里出售的商品有古代图书,秦汉的镜,唐宋书画还有广东江浙,云南地区的珠宝。
也有象牙,玉石,珍珠买,所以说古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每一次逛集都聚满了密密麻麻的人,脚都撸不开,不过这样玩起来才更有兴致嘛。
古代不仅兴集庙会,同时在春节,中元节,元宵节也会热闹非凡,说不定比我们现在逛街更有乐趣呢,现在的人有很多购物渠道,生活节奏快,都喜欢宅在家里买东西,不喜欢出去。
等量代换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张丹英一、教学内容: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以及课外练习。
二、教学准备:课件、学具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目标确定: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策略选择课的开始借助有趣的故事,以此引出“等量代换”这一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2利用天平的原理,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以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等量代换的数学方法。
最后,在教学例题的基础上,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时,要多关注“后进生”的指导,培养他们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最后,我想提出的是,书中练习题目难度较大,即使是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可能也只是似懂非懂,更别说灵活应用了。
所以我设计的练习大部分不是来自与书上,相对简单一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现在有12个黄苹果,可以换几个青苹果呢?给你3能换什么呢?还有不同的换法吗?2、比重量师:(点课件)1只鸡和1只鸭比,谁更重一些?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交流。
3、算重量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例2师: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图合起来一起观察、比较,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呢?生:2个西瓜和32个苹果同样重。
(我惊诧于她敏捷的思维,但这却给我出了个难题,面对一双双充满疑问的大眼睛,我知道好多同学都不明其所以然。
数秒钟的思考,我决定把她拉回到我的预设课堂中来。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知道了2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我们先来解决1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这个问题,好吗?(相继有同学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相继还提问了:2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3个呢?完全没有利用课堂上现成的资源,课后想想,何不请那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她的想法呢?)片段二:苹果乐园1、看,多么鲜艳的苹果呀,有红的,黄的,还有青的呢!看着这个图,你能找到哪些相等的关系?生1:1个红苹果(的重量)相当于2个青苹果(的重量),1个青苹果(的重量)相当于3个黄苹果(的重量)。
古代过去的购物方式一、引言古代是没有现代电子商务的时代,人们购物的方式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介绍古代过去的购物方式。
二、集市与市场在古代,集市和市场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场所。
集市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地点,定期举办,吸引了许多商贩和顾客。
市场则相对规模更大,不定期举办,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三、货摊与摊贩古代的集市和市场上摆放着许多货摊,摊贩们将自己的商品陈列在摊位上,等待顾客前来购买。
摊贩们吆喝着推销自己的产品,吸引顾客的注意。
四、商品种类古代的集市和市场上出售的商品种类非常丰富。
粮食、衣物、鞋帽、药材、家具等各种生活用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此外,艺术品、古董和奇珍异宝也是受到人们追捧的商品。
五、交易方式在古代,购物的交易方式主要是现金交易。
顾客和摊贩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商定价格后进行交易。
有时也可以进行物物交换,以达到双方互惠互利的目的。
六、砍价和讨价还价古代的购物中,砍价和讨价还价是非常常见的。
顾客和摊贩之间会就商品价格进行讨论和商议,争取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
这是一种充满了技巧和谈判能力的交易方式。
七、货币和计量单位古代的货币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朝代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
如中国古代的黄金、银两、铜钱等。
此外,古代的计量单位也存在差异,如中国古代的两、斤、两等。
八、货物质量和真伪鉴别古代的购物需要顾客自己辨别货物的质量和真伪。
顾客可以通过观察、闻味、试穿等方式来判断商品的好坏。
对于艺术品和古董等高价值商品,鉴别真伪更是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九、购物的社交性古代的购物不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也是一种社交活动。
顾客可以在集市和市场上结识新朋友,交流购物心得和经验。
商贩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营心得,寻找合作机会。
十、结语古代过去的购物方式虽然与现代不同,但同样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魅力。
集市和市场是古代人们交流、交易和体验生活的重要场所。
通过这些方式,古代人们满足了自己的物质和社交需求。
如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购物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古代的购物方式仍然值得我们回顾和思考。
三年级上数学思维训练奥数第14讲古代人怎么卖东西例题模块1等量代换知识割析:等量代换是指用一种量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另一种量,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1.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2.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減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成立例1如图,一颗大钻石相当于几颗小钻石的重量图略练一练2只兔子的重量相当于6只小鸡的重量,3只狗的重量相当于4只兔子的重量。
那么,1只狗的重量相当于多少只小鸡的重量?例2等等的重量等于1只铁皮免和1只铁皮猪的重量,1只铁皮猪的重量等于1只铁皮兔和2只铁皮鸭子的重量,1只铁皮免的重量等于3只铁皮鸭子的重量,算一算等等的重量与几只铁皮鸭子的重量一样?例3已知买2个汉堡包的钱可以买5个冰激凌,买3个汉堡包的钱可以买10杯牛奶,买两杯牛奶的钱可以买3个蛋挞:(1)买60杯牛奶的钱可以买几个冰激凌?(2)买60个冰激凌的钱可以买多少蛋挞?模块2 综合应用例4等等去菜市场买菜,买了6斤土豆和5斤柿子椒,共花了27元.己知3斤土豆的价钱与2斤柿子椒的价钱相等.那么1斤土豆和1斤柿子椒各多少钱?例5等等第一次买回2斤牛肉和1斤羊肉,用去100元.第二次又买回5斤牛肉和2斤羊肉,用去235元.问:1斤牛肉和1斤羊肉的价格各是多少元?练一练学而思学校派等等去采购,等等第一次买了3个水瓶和20个茶杯,共用去134元:第二次又买了同样的3个水瓶和16个茶杯,又用去118元.请问等等买的茶杯和水瓶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我的笔记家庭作业作业1下图中,最后一个盘子里应放几粒玻璃球才能使天平平衡?图略作业21个水晶西瓜的重量等于2个水晶哈密瓜的重量,1个水晶哈密瓜的重量等于8个水晶苹果的重量,2个水晶苹果的重量等于3个水晶柿子的重量,那么1个水晶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水晶柿子的重量?作业310只兔子的质量相当于3只鹅的质量,6只鹅的质量相当于1只小羊的质量,1只兔子重1千克,1只小羊重几千克?作业4博士去买奖品,第一次买回5个篮球和3个排球,用去318元.第二次又买回7个篮球和6个排球,用去510元.请问:1个篮球和1个排球各多少钱?你有我有大家有例题模块1乘法三律知识剖析:一,常用固定搭配:1.5x2=10;25x4=100;125x8=1000;625x16=10000;2.7x11x13=1001二、乘法三律:1.乘法交换律:axb=bxa2.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3.乘法分配律:(a+b)xc=axc+bxc;(a-b)xc=axc-bxc三,分拆思想:这里所说的分拆是指在计算的过程中以巧算为目的的分拆,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常常把一个数写成两个数或多个数的和、差、积的形式,这种方法叫分拆.四、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同时另外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n倍,积不变. 例1计算:(1)5x31x2 (2)4x87x25 (3)125x119x8 (4)25x43x4例2计算:(1)25x16 (2)84x25 (3)125x72 (4)25x125x32例3 计算:(1)125x(80+8) (2)(100-4)x25 (3)45x11 (4)23x99练一练计算:(1)26x99 (2)123x999 (3)27x11 (4)56x101模块2 提取公因数知识剖析:提取公因数:axb+axc=ax(b+c)axb-axc=ax(b-c)例如:56x23+56x77=56x(23+77)=56x100=5600例4计算:(1)33x58+33x42 (2)154x83-54x83 (3)67x22+67x77+67例5 计算:80x75-150+75x22(练一练计算:99×22+33x34我的笔记家庭作业作业一计算作业1计算:(1)23×4×25(2)125×13×8(3)12×25(4)48×125作业2计算:(1)25×(40+4)(2)(100-8)x125作业3计算:(1)36×19+64×19(2)32×25+68×25(3)268×75-68×75作业4计算:35×20+70+35×78不能平均分怎么办模块1除法中的“分配律”知识剖析除法中的“分配律(a+b)÷c=a÷e+b÷c,反过来a÷c+b÷c=(a+b)÷c;(a-b)÷c=a÷c-b÷c,反过来a÷c-b÷c=(a-b)÷c注意,下面的形式均是不正确的!c÷(a+b)=c÷a+c÷b,c÷a+c÷b=c÷(a+b)例1计算:(1)(140+56+35)÷7(2)(360-72)÷6例2计算:(1)1÷5+2÷5+3÷5+4+5(2)756+8+223+8+21÷8(练一练)计算(1)(1300+260)÷13(2)(180-54)÷9(3)15÷20+25÷20+35÷20+45÷20模块2除法的运算性质知识剖析: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的数,商不变.即a÷b=(aXn)+(bxn)=(a÷m)÷(b÷m) m≠0,n≠02.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1)去括号:括号前是“÷”时,去括号要变号,即“x”变为“÷”,“÷”变为“x”a÷(bxc)=a÷b÷ca÷(b÷c)=a÷b×c2)添括号:要添的括号前是“÷”时,添括号后,原号“x”为“÷”,“÷”变为“x a÷(b÷c)=a÷(b×c)a÷bxc=a÷(b÷c)(3)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b)÷(cd)=(a÷c)×(b÷d)=(a÷d)×(b÷c)例3计算:(1)12200÷25(2)2800÷70(3)2300÷25例4计算: (1)2700÷4÷25(2)11100÷3÷25÷37例5计算: (1)1000÷125×16÷2(2)420÷(5×3×7)练一练计算:(1)12200÷25(2)2800÷70(3)2300÷25家庭作业作业1计算:(1)(1300+26)÷13(2)(1100-77-88)÷11(3)13÷10+117÷10 (4)981÷50+19÷50作业2计算:(1)225÷9÷5(2)45000÷125÷15作业3计算·(1)4900÷4÷25(2)7000÷2÷125÷4作业4计算:(1)432÷(8x9)(2)21×15÷5(3)(54x24)÷(9x4)数学老师的美术课模块1两量和倍知识剖析一基本概念:和倍词题,顾名思义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的应用题,它是常见的典型应用题之ー.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迅速地列出算式二基本公式:一倍量(小数)=两数和÷(倍数+1)多倍量(大数)=一倍量(小数)x倍数,或多倍量(大数)=两数和一小数三基本步骤:第一步:找出一倍量并用一段固定长度的线段表示出来第二步:找多倍量第三步:找总和:第四步:求一倍量第五步:求多倍量例1红药丸和白药丸共160颗、红药丸的颗数是白药丸的3倍,红药丸和白药丸各有多少颗?例2博士去年和今年共售书380万册,今年售书量比去年售书量的2倍还多20万册,问去年和今年各售书多少万册?练一练小猴子聪聪和明明共有28个香蕉,聪聪的香蕉比明明的2倍少2个,聪聪和明明各有几个香蕉?例3甲、乙两观众区原来共有观众561人,二十分钟后,从甲区离开40人,乙区进来10人,这时甲区人数正好是乙区人数的2倍,问甲、乙两区原来各有观众多少人?例4甲有105本书,乙有140本书,要使甲的书本数是乙的书本数的4倍。
“曹冲称象”VS “等量代换”=思维“曹冲称象”VS “等量代换”=思维“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我们大伙儿都专门熟悉的,聪慧的曹冲先把大象赶上船,看船被河水水面埋住到什么位置,然后刻上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再往船里装上石头,当船被水面埋住到记号的位置时,就能够判定:船上的石头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什么缘故大象的重量能够换成一船石头的重量呢?因为两次船下沉后被水面所埋住的深度一样,只有当大象与一船石头一样重(重量相等)时,才会埋住得一样深。
“曹冲称象”不是瞎称的,而是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摸索方法:两个完全相等的量,能够互相代换。
那个故事给我们如此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截了当考虑有困难,能够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线索。
例1. 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总价,3千克苹果的价钱等于2千克雪梨和1千克葡萄的总价。
买10千克苹果的钱能够买几千克葡萄?【分析与解】题中有三个量,要设法消去雪梨那个量。
第一个条件告诉我们,5千克葡萄的价钱等于4千克雪梨和4千克苹果的总价。
依照第二个条件能够明白:4千克雪梨的价钱等于6千克苹果价减去2千克葡萄价。
即5千克葡萄的价钱=4千克雪梨的价钱+4千克苹果的价钱………①3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雪梨的价钱+1千克葡萄的价钱………②由②式×2变形得到:4千克雪梨的价钱=6千克苹果的价钱-2千克葡萄的价钱进行等量代换,可得到购买10千克苹果的钱能够购买7千克的葡萄。
专门明显,用“等量代换”的摸索方法专门容易地解答了看上去难以解答的问题。
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古今换算的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古今换算的方法,这可太有意思啦!
咱先说说长度单位吧,就拿“尺”来说。
古代的一尺和咱现在的一尺可不一样哦!比如说,咱要是穿越到古代做衣服,裁缝问咱要几尺布,咱可不能按现在的想法来说呀!像三国时候吧,一尺大概是 24 厘米左右,那要是现在的一件普通上衣,在古代得要好几尺布呢!这就好像咱从现代一下子跨越到了古代的集市,面对那些陌生的度量单位,是不是感觉特别奇妙?
再说说重量单位。
古代的“斤”和现在的也有差别呀!咱现在买东西说几斤几斤很平常,可在古代,那一斤的分量可不一样。
就像秦朝的时候,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多一点呢!想想看,要是你在秦朝买了一斤肉,拎在手上感觉是不是比现在的一斤要轻一些呢?这就好比在不同的时空里玩一个有趣的重量游戏!
时间单位也很有趣呢!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哎呀呀,要是咱现在说等一个时辰,那可就是等好久好久啦!比如说,咱和朋友约好下午见面,朋友说一个时辰后到,那咱就得做好等俩小时的准备,这可真得有点耐心才行呢!
其实古今换算就像是在时光的隧道里穿梭,一会儿到古代,一会儿又回到现代,可好玩啦!咱通过这些换算,能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生活和文化呀!不是吗?
所以说啊,古今换算虽然看似简单,却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差异和魅力。
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古代世界的好奇之门,让我们去探索那些遥远而又神奇的岁月。
都快来试试吧,朋友们!。
古代买东西怎么说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那么,古代买东西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古代买东西怎么说买,会意。
小篆字形,从网贝。
“网”是收进,“贝”是财货。
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
买,市也。
――《说文》请买其方百金。
――《庄子·逍遥游》买粥易也。
――《墨子·经说》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礼记·曲礼》冠归农,剑买牛。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买办。
《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都管领钧旨,自去关支银两,买办什物,打点完备。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四字》:“有一妪善烹调,一仆善买办。
”购买。
宋苏轼《论高丽进奉状》:“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
”清赵翼《人参》诗:“当年计直钱,购买不繁费。
”置办。
《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伙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购置。
清唐才常《上父书》之七:“况川中书籍,多湖南所无,装订亦甚精致,不趁此时购置,更待何时?”采购。
徐珂《清稗类钞·讥讽·百人有五十袴》:“时后路粮台委员为某同知,年家子也,贪甚,采购棉衣报销一万件,其实十之四五而已。
”交易。
《史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足,各得其所。
”文言文中的买东西:“籴”、“市”、“贸”、“购”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商君书·垦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予贸得其一。
——明·刘基《卖柑者言》不趁此时购置,更待何时?——清·唐才常《上父书》正其肆,陈其货贿。
——《周礼》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论语·子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为什么古代买东西的地方叫市秦汉时,在京都、郡、国乃至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与居民所住的里或坊严格分开。
春节到了古人怎样买买买就快到春节了,不管是商场还是购物网站,又掀起了一轮新的“买买买”。
虽说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不必非得等到过年才能买点好的,但是采办“年货”作为春节前的必备过程,仍然影响着现在的我们,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浓浓期待。
1912年和1930年国民政府先后颁行废除旧历(即农历)和“禁过旧年”的政令,但旧历新年前后,民众大多都割舍不下旧习俗,仍然保持着年节。
加之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事节气等都以旧历来计算。
因此,不但没有把旧历新年禁住,而且还招来了国内许多反对的声音。
后来政府没办法,又废除了这个规定,还是任老百姓过农历年,之后就演变成了先过“元旦”新年,后过“春节”旧年,新年在前,旧年在后。
有这么—首儿歌:二十六,买大肉。
二十七,买烧鸡。
二十八,买只鸭。
二十九,守门口。
三十晚上熬—宿,初一上街扭一扭。
腊月二十六买猪肉,腊月二十七买烧鸡,腊月二十八买只鸭,说的都是买年货。
到了腊月二十九,年货已经办齐,大人在厨房里煎炒烹炸,准备过年的熟食,小孩子则跑到门口站在,防止别人家的狗溜进来偷吃。
这首歌谣很形象很传神,寥寥几句,把备办年货的热闹唱得淋漓尽致。
宋朝人办年货,同样少不了肉类、年画、鞭炮、糖果,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仔细瞧瞧他们的年货清单,会发现一些久已失传的小东西。
如果再亲自跟随他们去菜市场转一转,更能发现一些颇有后现代风格的采购方式。
在唐宋以后,赶集与赶会成了民间贸易的主要形式,清代有的地方志解释说:“集也者,聚也,聚东西南北人于一方,以所有易所无,犹市也,故曰市集。
”也就是选定一个日子,到一个地点买卖东西。
赶集有一定的日期,也就是集期,有一月一集、半月一集、十二日一集、十日一集、三、五日一集和“间日而集”的定期集市等等,而这到了春节前,那就是一年一度的“赶年集”。
这一天比以往任何的集都要热闹,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前后,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这一个集就会赶上三四天都还有人。
一般会把春节的筹备阶段称作“忙年”,打扫完卫生后,还要准备各种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