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2.85 KB
- 文档页数:4
劳动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的比较(一)合同目的劳动合同的目的明确而单一,即以实现劳动过程为目的,在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
一般的民事合同固然有其目的,但其目的并不要求明确,且可以具有多样性。
(二)合同性质民事合同,形成的是典型的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的主要内容,具有债的所有性质和特征,是纯粹私法的品性。
劳动合同,从其设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合同的基本原理考察,其具有债的性质当无疑义,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劳动合同具有人身属性。
“有身份的契约之性质,即受雇人在从属的关系提供劳动之契约”。
(三)适用法律民事合同适用于民法。
劳动合同适用于劳动法。
(四)法律关系主体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另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签定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就有义务接受用人单位对劳动过程的领导、管理和指挥,并应遵守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纪律。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在职责上即行政关系上具有身份上的从属关系。
民事合同的主体可以同时是或分别是法人、非法人团体和公民。
民事合同签定后双方并不存在隶属关系或组织上的管理关系。
(五)合同效力普通民事合同在效力上分为有效、无效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但是,在劳动合同中,没有效力待定的情形。
在合同的有效要件方面,普通民事合同有一般要件和特别要件,在一般要件中就要求具备四个条件,即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
第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标的确定和可能。
而劳动合同无此要求。
无效之法定情形不同。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第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第二,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这与普通民事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五种法定情形相去甚远。
无效合同的认定不同。
劳动合同之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普通民事合同之无效由人民法院最终确认。
无效之法律后果不同。
依照合同法的基本原理,普通民事合同的权利义务产生于合同的生效之时,终结于合同的解除或终止。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比较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是两种不同的合同形式,其主要区别在于合同的性质、双方的权利义务、解除方式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比较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
一、合同性质的区别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劳动关系的合同,主要通过劳动关系来连接雇主与员工的关系。
劳动合同的结构性质属于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合同。
2.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某种劳务(非劳动),并支付报酬的协议。
劳务合同的结构性质属于提供劳务与接受劳务之间的合同。
二、当事人的身份和权利义务的区别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
用人单位负责提供工作岗位、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等,而劳动者则承担劳动义务,提供劳务。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身份相对对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更多的权利和责任。
2.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的一方是提供劳务的人(劳务方),另一方是接受劳务的人(需求方)。
劳务方提供劳务,接受方支付报酬。
劳务合同的当事人身份相对不对等,劳务方对接受方的义务相对较少。
三、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的保护程度的区别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工具,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包括薪酬、工作时间、休假等。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并规定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的限制条件。
2. 劳务合同: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保护程度较低。
在劳务合同关系中,劳务商一般不承担用人单位的责任,不需要提供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等。
劳务合同关系属于民事关系,对劳务者的权益保护较为有限。
四、合同解除的方式和责任的区别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当劳动合同双方存在争议或违约时,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向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仲裁或诉讼。
同时,用人单位若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合同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区别
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对象。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合同和劳动合同,因此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合同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法律规范,适用于各种合同关系,包括但不限
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等。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的成立、履行和变更、违约责任等内容,是一种普适性的法律规范。
而劳动合同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法规范,专门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
的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内容、变更、解除等具体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其次,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在适用范围上也有所不同。
合同法适用于各种合同
关系,不论是个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还是法人之间的合同关系,都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而劳动合同法则专门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法规范。
此外,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在法律责任和违约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合同法规定
了当事人违约的责任和法律后果,但对于劳动合同中的违约行为,劳动合同法则有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损失等具体措施。
总的来说,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都是重要的法律规范,但它们在适用范围、法
律责任和违约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
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区别
合同范本内容: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法律体系中具
有各自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在劳动法范畴中,劳动法是指国家对劳
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规定,而劳动
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具体规定劳动合同的法律。
下
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
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法律性质。
劳动法是一部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和劳动
关系调整的综合性法律,是国家对劳动关系进行全面规范的基本法律。
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专门规范劳动
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等问题的法律。
二、适用范围。
劳动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
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专门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等问题的法律。
三、规范内容。
劳动法涉及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护、劳动关系的调整、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等多方面内容。
而劳动合同法则是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部专门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和变更等问题的法律。
在实际操作中,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劳动合同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关系的具体化,是劳动法的一种具体体现。
因此,在劳动关系中,既要遵守劳动法的规定,也要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有什么区别吗劳动者在进⼊⽤⼈单位时,是要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合理的劳动合同既受到法律保护,也受到⼈们的⼀致认可。
那么怎么样的劳动合同才算合法,我国有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两个关于劳动的规定,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呢?下⾯,店铺⼩编为你解答。
(⼀)劳动关系的建⽴1、《劳动合同法》规定:“⽤⼈单位⾃⽤⼯之⽇起即与劳动者建⽴劳动关系。
⽤⼈单位应当建⽴职⼯名册备查。
”;“⾃⽤⼯之⽇起⼀个⽉内订⽴书⾯劳动合同”,否则,⽤⼈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付⼆倍的⼯资”。
2、《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单位确⽴劳动关系、明确双⽅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建⽴劳动关系应当订⽴劳动合同。
”3、分析⽐较:(1)新法规定劳动关系的建⽴时间是“⽤⼯之⽇”;⽽劳动法则是“签订劳动合同之⽇”。
“⽤⼯之⽇”可能与“签订劳动合同之⽇”同⽇,也可能不同⽇。
(2)新法明确了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只要单位⽤⼯,⽆论是签合同或是不签合同,也⽆论签试⽤期合同或是签正式劳动合同,⼀律从⽤⼯之⽇起确定已与⽤⼈单位建⽴了劳动关系。
劳动法及其他法规虽认可“事实劳动关系”,但没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化。
(3)新法规定“⾃⽤⼯之⽇起⼀个⽉内订⽴书⾯劳动合同”,否则,⽤⼈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每⽉⽀付⼆倍的⼯资”。
劳动法及其他劳动法规中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试⽤期的规定1、《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期不得超过⼆个⽉;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期不得超过六个⽉。
同⼀⽤⼈单位与同⼀劳动者只能约定⼀次试⽤期。
以完成⼀定⼯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的,不得约定试⽤期。
试⽤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期的,试⽤期不成⽴,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者在试⽤期的⼯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资的百分之⼋⼗,并不得低于⽤⼈单位所在地的最低⼯资标准。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区别很多人知道或者也有了解到我国的法律中有《劳动合同法》,也听说过《劳动法》,但是却常常有人将这两部法律搞混淆,什么是《劳动法》,什么是《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区别是什么?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总体区别(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名称不同前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二)两者的立法背景不同《劳动法》是在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劳动关系初步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4年7月5日通过,于1995年1月1日生效实施;《劳动合同法》则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逐渐成熟时期、劳动关系非常紧张状态下产生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是20世纪劳动立法的标杆,《劳动合同法》则是20世纪中国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
(三)两者的立法宗旨不完全相同《劳动法》第一条开宗明义,“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明确把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而《劳动合同法草案》第一次送审稿套用了《劳动法》,即“《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草案公布时则改为“为了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法”。
最终变为“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前后言辞、次序之变,暗含了立法思路的调整。
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的区别
合同法是为合同的签订实施提供法律依据,用来规范合同的履行变更等相关问题,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种合同法。
那么,劳动合同法与合同法有什么区别呢?今天小编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劳动合同法合同法的区别。
一、合同法是什么
1.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它主要规范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反合同的责任及各类有名合同等问题。
在我国,合同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只是我国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同法在为经济交易关系提供准则,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一部好的合同法能够促进一国经济的发展。
3.我国的合同法指的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劳动合同法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的。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既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三、劳动合同法合同法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