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第32卷 第4期2010年12月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NORTHWESTERN SEISMOLOGICAL JOURNAL

Vol.32 No.4

Dec.,2010

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①

都吉夔1,郑建常1,张宇隆1,王 峰1,高玉峰2,白春华2

(1.山东省地震局,山东济南 250014;2.中国地震局,北京 100036)

摘 要:地震应急预案是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应急预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对该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十分重要。本文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过程进行了技术回顾,介绍了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使用。

关键词: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P315.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844(2010)04-0393-06

Exploiting Techniqu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s

DU Ji-kui 1,ZHENG Jian-chang1,ZHANG Yu-long1,

WANG Feng1,GAO Yu-feng2,BAI Chun-hua2

(1.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Jinan 250014,China;

2.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6,China)

Abstract: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 is the foundation and principal step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works.Exploit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work's digit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In this paper,a techni-cal review for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s is given,the working idea and technical proposals are introduced.The main functionand operating of the system are presented also.

Key words: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s;Information management;System;Exploiting

0 引言

从1988年开始地震系统就探索编制地震应急预案,在各部门、行业中起到了先导作用。近年来地震系统认真贯彻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先后4次修订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并加强对各省、市、县政府地震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的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编修了地震应急预案,重要企事业、重大生命线工程、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和乡镇、社区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基本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地震系统到其它行业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结构完整”、管理相对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十五”期间,各省级地震部门建设了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了技术系统和装备。面对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的数据处理方式,传统的人工处理文件管理模式和人工分析、判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并且已暴露出许多缺陷与不足。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应急资源,实现预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于2006年委托山东省地震局开展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Contingency-Plans,IMSEC)的可行性研究,2007年下达了系统研制任务,2008年项目组完成了该系

①收稿日期:2009-07-28

作者简介:都吉夔(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管理工作.

统的研制,并在地震系统推广使用。本文在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过程进行技术回顾的基础上,对整体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案进行总结分析,对地震应急预案的信息化管理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探讨。最后简单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使用。

1 系统概况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应用平台,包含了应急响应触发、辅助决策、预案措施成生、整合并统一调度应急资源等多方面的内容。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出发点是建成一个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工作信息的储备库和管理应用系统。根据当前地震系统的应急预案

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实际需求,

我们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构想来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软件开发工作。项目在整个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体系中的位置见图1。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设计面向对象是地震应急预案的管理人员,最终用户是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省市县各级地震部门、应急工作主管部门以及地震应急相关行动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等,要求系统既能满足日常状态下的预案检索、查询、统计、修订等方面的需求,又能在地震应急情况下提供有关的信息

图1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整体体系结构

Fig.1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arthquake Contingency 

Plans. 项目的近期目标是:应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和软件技术,建设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统一规范标准、动态维护管理、多级多层应用、共享开放式的全国地震应急预案数据库(群),动态储存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电子文本、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分部状况,以及演练、修订情况等基本信息,实现常态下地震应急预案数字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以及非常态下基本的快速分析、查询和调用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生成应急响应行动措施的功能(图1中点划线部分)

。项目的长期目标是:应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协同技术和应急评估技术,建设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快速查询和调用各级各类应急预案,随时了解各地区历史灾情、GDP数据、人口分布及人文地理状况,能够根据震后获取的灾区信息等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预

案,

提高我国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图1中虚线部分)。2 设计原则及技术方案

2.1 设计原则

根据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国家对预案管理的要求,切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确定了以下设计原则:

(1

)实用性考虑到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需要以及预案日常管理的要求,软件设定为在单机环境下的用户程序+数据库模式进行开发。既有日常的对文件的查

询、浏览、更新、删除等普通操作,又针对预案文件的特点设置了发文日期、发文号、备案、修订、演练、培训、检查、实施、评估等十余项属性记录。在统计功能中既可以进行不同类别、不同属性的动态统计,也可以针对不同管理环节对附加属性进行统计。

为方便日常应用,软件系统要求与其他常用应

493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32卷

用程序紧密衔接,例如Microsoft Word文字处理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Internet Explorer网络浏览器等,便于使用者对文件和数据进行编辑、打印以及二次应用等。

(2)开放性

本着开放性的原则,采用了分布式为主导的异构式数据网络结构,不同部门可以自行提交、维护本部门的数据,并与基础数据库系统相连,还可以汇总数据到国家局版本数据库中。

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应用需要,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用户自定义文档类别和机构的功能,用户可以自行添加或定义新的文档类别,也可以在现有机构的下级或同级自行添加不同的机构或部门。

(3)完备性

系统涵盖了地震应急工作所需的各种基础信息,并能够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分级分类汇总。主要包含有:①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各种地震应急相关预案;②地震应急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等电子文件;③地震应急有关的国家标准等电子信息;④地震应急工作规范性文件;⑤地震应急工作人员通讯信息等。

同时通过国家、省、市县等不同版本层级的设计,构建了离线地震应急信息数据库(群),在推广使用后可逐步形成涵盖全国的以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国家局版)为核心,从上而下、从地震系统到其他单位的结构完整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4)安全性

由于互联网存在病毒泛滥和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以及部分地震应急相关文件属于保密范围,因此在技术上采用了对数据库的数据表进行了MD5强加密存储,详情见3.2节。

为了保证数据不备非法篡改或误操作,使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浏览和操作文件的权限,系统将使用者分为3级:管理员(拥有最高权力,可以增加删除其他用户帐号和文件)、高级用户(有权增加修改删除用户权限范围内的文件)、普通用户(只能对文件进行查阅和浏览)。例如在市县一级的版本中设市地震局应急救援科的账户为管理员级别,可以对该版本数据库内的所有权为本市、本市地震局和其他同级单位以及本市下属单位的预案文件进行处理,而无权对上一级(如省局)的应急预案进行更改性操作。高级用户(如地震应急行动成员单位)只可以对数据库内所有权属于本单位预案文件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更改性操作。

本着以上几条原则,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是:①Windows平台下方便文件操作;②采用数据库加密存贮;③要考虑下一步网络环境的开发和与大型数据库衔接。对系统软件的要求:性能稳定、功能完备、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有良好的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2.2 技术路线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体技术路线如图2

图2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建设的技术路线

Fig.2 Technical approach of IMSEC.

2.3 技术方案

2.3.1 总体拓扑结构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现行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采用分层级独立运行、而又彼此关联的三层网络拓扑结构(图3)。三个层级分别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依靠各省、市、州、县、区行政部门组建数据库(群),同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实行离线独立式管理

图3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群)的拓扑结构

Fig.3 Topology structure of IMSEC Database.

第4期 都吉夔等: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2.3.2 软件架构

系统基于单机环境,采用MVC三层开发模式,

即:GUI(用户图形界面)+ADO.NET+后台加密数据库。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采用前端开发工具.NET Framework和C#进行开发。

逻辑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SQL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这一层通常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存在并注册到数据库服务器中。中间层采用ADO.NET+OLE 

DB进行数据库的连接及其他读写操作,同时为了保密需求,在该层通过DLL动态链接库对从数据库中读出和写入的数据流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

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考虑到单机环境和Windows应用平台,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简单快捷,应用广泛,并且也易于下一步Web应用的开发和移植。2.3.3 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图描述了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图4

。图4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模块

Fig

.4 Modulate structure of IMSEC. 使用者通过“

用户界面”进行各种操作,由“后台控制模块”来实现。“后台控制模块”包括“基本信息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应用管理”、“数据维护”等子模块,用户的操作由这些子模块转换成针对数据库的SQL语句,并通过"数据访问模块"向后台数据库发出请求。“数据访问模块”还包含面向数据流的加密和解密功能。2.4 编码规则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机构代号采用8位混合编码,其中省级、地市和县级机构的代码采用国

家行政区域6位标准编码(如:山东省370000,聊城市371500,茌平县371523);不同类别用起始两位编码加以识别(如:GV代表各级政府,EA代表地震系统,PS代表公安部门,MH代表卫生部门,MA代表气象局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乡(镇)、村、街道办等采用自定义编码,具体方法是在所属单位编码后添加,如茌平县某某乡,即在本县编码后添加两位37152301,

某某村,则在某某乡的编码后再添加两位:3715230101,依次类推。地震系统内的编号与APNET的现有编号相同。

该编码在数据库的不同数据表中起到唯一标志的作用。如数据表TB_User中的Authority字段

和表TB_Documents中的DocOwner字段均与此对应。

3 技术特点

3.1 开发软件及语言

如前所述,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VC三层开发模式,使用.NET Framework技术,利用C#开发语言+Access 2003模式进行数据库开发,数据库接口使用ADO.NET组件访问OLEDB方式进行连接。数据库数据采用MD5算法进行加密存储,使用XML格式文件进行数据交换。.NET是由微软开发的一个致力于敏捷软件开

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

ment)、平台无关性和网络透明化的软件开发平台,

使得开发者创建稳定、可靠而又安全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更为容易。.NET 

Framework的编程类库支持多种高级语言(C#、VB.NET、C++、Python等)的开发,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C#语言编写的Win-Form程序。.NET 

Framework为应用编程提供了一种C#托管代码环境,程序通过窗体和用户交流,用户通过触发WinForm中控件的事件执行业务逻辑。

系统使用OLE DB(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Database)技术连接Access 2003数据库。OLE 

DB是微软为以统一方式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存储设计的一种应用程序接口,是一组用组件对象模型(COM)实现的接口,而与对象连接与嵌入(OLE)无关。它被设计成为ODBC的一种高级替代者和继承者,把它的功能扩展到支持更多种类的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可能不支持SQL的对象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如Excel

)。693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32卷

系统使用ADO.NET技术访问OLE DB数据源。ADO(ActiveX Data Objects)是用于存取数据源的COM组件,它提供了编程语言和统一数据访问方式OLE DB的一个中间层,允许开发人员只关心到数据库的连接。访问数据库的时候可以通过ADO中的命令对象来执行特定数据库支持的SQL命令。ADO.NET是微软.NET为基于应用程序的主要关联式数据访问模块,是.NET Framework唯一且重要的内核数据访问方案,具有稳定、高效以及和XML密切整合等特点。

系统通过XML格式文件在不同层级、不同版本之间传递预案统计等数据。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存储语言,可在任何应用程序中读写数据,使用一系列标记描述数据,而这些标记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建立。这样就大大方便了不同层级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交换、汇总各类有关数据时彼此兼容有一种统一的格式。

3.2 MD5加密

为考虑相关文件的保密性,Access数据库的表数据采用MD5算法加密后存储。这样即使其他人员得到数据库文件,用Access打开后也只能看到毫无规律的乱码。

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是一种用于产生数字签名的单项散列算法,1991年由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RSA数据安全公司发明,经由MD2、MD3和MD4发展而来。MD5算法的作用是让大容量信息在用数字签名软件签私人密匙前被“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其原理是通过一个不可逆的字节串变换算法,将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产生成一个128bit的大整数,即唯一的MD5信息摘要。MD5算法可以简要的叙述为: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由于MD5算法的某些不可逆特征,在加密应用上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数据信息的保密中。当用户登录时,系统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保存在文件系统中的MD5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步骤,系统在并不知道用户密码的明码的情况下就可以确定用户登录系统的合法性,不但可以避免用户的密码被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知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密码被

破解的难度。

4 主要功能简介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共有七大菜单项,分别是系统管理、预案管理、预案统计、辅助信息、类别管理、专家组、帮助等。

(1)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和用户管理。数据库管理包括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功能;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添加、删除,用户权限及属性的修改等功能。

(2)预案管理

系统具备针对不同预案的检索、查询、浏览、编辑、打印以及对修改后的预案文件进行更新的功能,同时还应能够对文件条目进行增加和删除。

(3)预案统计

预案统计功能是统计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等相关内容的数量或次数等信息,共包括三大部分:a按预案分类属性统计;b按预案管理环节统计;c本级与下级数据统计。

按预案分类属性统计包括:①按类别统计,共分政府预案、地震部门预案、其他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人口密集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社团等)预案、街道社区村等8个类别;②按地区进行统计,按照省市县等行政区域的划分进行各类应急预案的统计,同时生成不同类别所占比例;③对各级政府、各级地震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其他部门进行统计,同时给出地震预案编制完成情况的统计柱状图以及所占机构总数的比例;④针对六大联动区及东西部分别进行统计。

按预案管理环节进行统计是指针对预案文件的各种附加属性,即预案管理应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别统计,包括修订记录、备案记录、培训记录、演练记录、检查记录、实施记录、评估记录等7项。

以上两种类型的统计结果将由系统生成Excel电子表格,分别保存在"预案分类属性统计"和"预案管理环节统计"两个文件夹下,用户可以用OfficeExcel打开并进行进一步的编辑处理等操作。

(4)辅助信息

辅助信息包括地震应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应急通讯以及其他文档等。与预案管理方式类似,同样可以对上述材料进行检索、浏览、添加、删除等操作。

(5)类别管理

第4期 都吉夔等:地震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

类别管理主要针对系统内部设置进行管理,方便使用者根据其实际应用情况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栏目、机构等的更改、添加。包括:①档案类别维护:包括预案类别的添加、删除和修改。为保持各省(市、自治区、行政区)数据库结构相对统一稳定,方便今后资料的汇总、传递和共享,系统暂时禁止对目前一级节点(目录)名称及级别的修改。当前管理员可对根据各一级节点(目录)中实际存放的文档性质对类别名称进行备注。②机构管理:系统所包含的数据规模大而且来源复杂,因此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法,在国家局版本中其目录树最低到省一级,省级版本到市一级,这样整个系统层次清晰,便于管理。

(6

)预案编目根据用户需求输出相应预案目录。

(7

)专家组预设“专家组”窗口,为今后地震应急预案的评估、

检查等工作所保留的程序接口。(8

)帮助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了详细的帮助文档和精致的纸质用户使用手册。帮助文档对系统所要求的运行环境以及软件的安装、卸载和具体的操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5 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在项目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完成后,根据最初的设想,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着手开展网络版“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目前的基础上,

建议进一步开展以下管理及基础性研究工作:(1

)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后,为使其尽快发挥效益,服务地震应急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在全国地震系统内逐步、分批次进行推广,督促各省、市地震局建立并丰富各地的地震预案管理信息库。并要求各级单位的职能部门确实用到实处,及时更新基础数据,补充完善相关信息;

(2)进一步充实、

完善系统,完善预案编目功能,并根据预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完成地震应急预案

专家组数据库的编制工作;

(3

)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密切结合,着手研制、开发地震应急自动响应、职能分析的预案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邹逸江.国外应急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J].灾害学,2008,23(1):96-

101.[2] 雷霆,

余镇危.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6):132-

135.[3] 刘涛,

陈忠,陈晓荣.复杂网络理论应用研究概述[J].灾害学,2007,22(1):40-

43.[4]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标准规范研究小组.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化

工作指南[EB/OL].2004.

[5] 电子工业部中国软件技术公司.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

制指南(GB/T8567-198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6] 中国地震局.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一部分:

基础类别(DB/T11.1-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10114-8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9] 吴宗之,

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10] 计雷,

池宏,陈安,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1] 吴宗之,

刘茂.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分类体系机器基本内容[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1):15-

18.[12] 聂高众,

陈建英,李志强,等.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J].地震,2002,22(3):105-

111.[13] 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地震应急[

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174-

180.[14] 邓华江,

邓云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化工,2006,(3):10-

15.[15] 姜立新,

帅向华,张建福,等.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J].地震,2003,23(2):116-

120.[16] 王建国,

聂永安,董洪军.地震日常分析会商数据库管理软件[J].西北地震学报,2008,30(1):94-

95.[17] 郝柽,

梁子斌,李少华.建立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J].西北地震学报,2007,29(2):165-

169.893

西 北 地 震 学 报 第32卷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本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本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盐都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公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证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XXX(总经理) 教诲员:XXX(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 副中队长:XXX(办公室主任) XXX(安保部经理) 副教诲员:XXX(XX公司总经理) (二)防震减灾综合保证中队的要紧职责: 1、同意并落实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预备工作: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形报告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4、地震灾情严峻时,要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要紧职责: l、纺纱区队 区队长:XXX(棉纺车间主任) 副区队长:XXX XXX 队员人数:20名 要紧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同意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 区队长:XXX(XX公司总经理) 副队长:XXX(服装车间主任) XXX(染整车间主任) 队员人数:15名 要紧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同意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 区队长:XXX 队员人数:20名 要紧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水电设施的爱护和抢修工作,并同意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 区队长:XXX(安保部经理) 副区队长:XXX(供应部经理) XXX XXX 队员人数:15名 要紧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

集团公司地震应急预案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工作原则 1.4 适用范围 2 应急机构及职责 3 预防预警 3.1 信息监测 3.2 信息报告 3.3 预警发布 4 应急响应 4.1 分级响应标准 4.2 启动应急响应 4.3 应急响应行动 4.4 现场组织指挥 4.5 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2 保险 6 评估和总结 7 支援保障措施

7.1 通信保障 7.2 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7.3 应急队伍保障 7.4 医疗卫生保障 7.5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8 宣传、培训和演练 8.1 公众信息交流 8.2 培训 8.3 演练 9 奖励与责任 9.1 表彰奖励 9.2 责任处罚 10 预案管理更新 10.1 应急预案更新 10.2 制定与解释部门 10.3 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11 附则 11.1 名词解释 11.2 相关应急预案 11.3 附件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确保全集团公司在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铁路地震应急预案》。 1.3 工作原则。 集团公司地震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紧急处置,搞好结合”的原则。结合自身特点,抗震救灾工作与行车事故抢险、防洪抢险及战备方案等相结合。自救工作要与社会救灾工作相结合,形成抗震救灾的整体合力。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遭受地震时的应急处置。 2 应急机构及职责 2.1成立集团公司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其他

最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最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虽然是天灾,但只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预防措施,就能将损失降至最低,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 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 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 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参考范本)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 第一条编制目的。进一步加强某某市****公司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本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条编制依据。根据国家关于地震减灾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三条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各单位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全体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适用范围。预案适用于某某市*****有限公司全体职应对处置我省及周边省份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条启动条件。我省及周边省份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工作区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第六条组织机构及职责。在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安置组、治安保障组等应急工作机构。某某市*****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组成及电话见附件。 第七条健全制度。某某市****公司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

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第八条明确责任。我公司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九条应急准备。我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一)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二)定期修订我单位应急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三)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干部职工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四)制定并让干部职工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五)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六)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1.人员组成 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组成单位及成员、集团公司百川公司 和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在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即转为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其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分别 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具体组成单位及人员见附件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厅、安全环保局、炼化部、油田部、销售部的指挥部成员组成。地点设在集团公司炼化部总调度室(有关人员见附件三)。 2.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主要负责人参加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集团公司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集团公司涉及的国家破坏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集团公司系统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各方力量和接受援助的单位。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下达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单位,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指挥部的内部分工 指挥部组成单位的成员,在集团公司预案启动后,均负有保证 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及人员两小时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未在京应急指挥部人员,由所在单位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集团公司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2)办公厅的职责 (1)负责保持与国务院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集团公司指挥部的正、副指挥长及时参加其会议。 (2)接受集团公司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3)必要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援。 (4)负责应急状态下集团公司机关的保卫工作。

民政局地震应急预案

方案预案:________ 民政局地震应急预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民政局地震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地震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指导帮助受灾乡镇开展抗震救灾,及时有效地实施灾民紧急救助,确保抗震救灾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根据《市地震应急预案》、《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市民政局地震应急预案。 一、抗震救灾应急的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在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的救灾职能,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与灾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救灾应急工作。 二、预案的启动 突发性地震发生后,按照预案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三、抗震救灾应急机构及主要职责 市民政局成立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时成立灾情查核组、紧急救援组、救灾捐赠组、灾情信息组。 (一)市民政局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局长 副组长:局班子成员 成员:各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二)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分管救灾救济副局长兼职。下设四个工作组,灾害查核组:由各位副局长和救灾救济科、优抚安置科、社会事务科、基政科等人员组成;紧急救援组:由救灾救济科、优抚安置科和办公室等人员组成;救灾捐赠组由救灾救济科、办公室和福利科等人员组成;灾情信息组:由救灾救济科和办公室人员组成。必 第 2 页共 8 页

要时各组可从机关各科室和下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 (三)工作职能 1、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做出抗震救灾应急响应决策;要求启动抗震救灾应急预案;统筹安排部署全面救灾工作;向市民政局和市委、市政府报告救灾工作情况等。 2、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灾情、救灾及捐赠等情况;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建议;协调解决救灾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检查督促各组开展各项抗震救灾工作等。 3、抗震灾害查核组:负责按规定时限掌握查核灾情,开展救灾工作,综合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核实情况。 4、抗震救灾紧急救援组:负责各项应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调配救灾储备物资;检查和督促灾区灾民生活应急安排各项措施的落实;对灾区的紧急救援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5、抗震救灾捐赠组:负责抗震救灾捐赠工作,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协调设立捐助热线电话,解答接受抗震救灾捐赠方面的有关问题;接收境内外救灾捐赠款物;举办各种形式的捐赠仪式;公告救灾捐赠款物分配使用情况。 6、灾情信息组:负责各类灾情的汇总,并进行初步分析评估,编发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经市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同意后,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救灾应急响应 按照《市地震应急预案》、《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地震灾害的分类,将地震灾害划分一般灾害、较大灾害、重大灾害、特别重大灾害。 第 3 页共 8 页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导语:不要在地震时眼看生命危险来临却不知所措,学习一些防震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地震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组织体系 2.1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响应机制 3.1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版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1.灾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地震灾害危险源评估 1.1.1地震灾害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计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1.1.2地震的强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有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

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1)、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2)、大于、等于3级,小于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3)、大于、等于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4)、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5)、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6)、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医院地震应急预案_范文

医院地震应急预案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医院地震应急预案,感谢您的阅读! 医院地震应急预案(一) 第一条根据《东海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院"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二条根据医院各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利用医院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条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的应急工作。本预案涉及医院各部门,并视震情由医院确定参应急支援的有关单位、动员规模、接受支援的地震灾区。 第四条预案的启动条件 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由医院及下设的抗震办公室,在医院主管领导的指挥下,按业务管理范围,按本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实施医院的地震应急预案。 当医院所在地区受其他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医院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及成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医院"应急指挥部"。其组长、副组长,分别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 指挥长:****。 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 成员:****、****、****。第六条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参加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医院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医院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医院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地区,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应急指挥部的内部职责 指挥部组成部门的成员,在预案启动后,确保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及人员十五分钟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在医院所和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医院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3)负责保持与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医院指挥部指挥长及时参加会议。 (4)接受医院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5)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的支援。 (6)负责应急状态下医院内部的保卫工作。 (7)负责对受灾慰问等事宜。 第八条抗震设防及加固 医院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做好震前抗震设防、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临震预报后,应采取应急加固、人员疏散等措施。 第九条地震应急演习 定期开展关键医疗装置、重要工作岗位的地震应急演习,提高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和地震应急意识。 第十条紧急支援方案 院有关部门应按日常工作制度,掌握医院物资库存情况,以便震时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令,或其他部门、地区的支援请求,提供各类支援保障。 笫十一条应急反应和行动 1、医院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或接到省人民政府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本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本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本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盐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应急组织机构(一)成立公司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中队长:xx(总经理)教导员:xx(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副中队长:xx(办公室主任)xx(安保部经理)副教导员:xx(xx公司总经理) (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 1、接受并落实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准备工作: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l、纺纱区队区队长:xx(棉纺车间主任)副区队长:xx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区队长:xx(xx公司总经理)副队长:xx(服装车间主任)xx(染整车间主任)队员人数:15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接受公司中队的。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区队长:xx队员人数:20名主要职责:在公司中队的 第 2 页共 5 页

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地震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建立和完善地震应急救助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防御工作水平,避免或尽可能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结合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及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根据《地震防治条例》,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震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2、本校校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原则。 二、地质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1、地质等突发灾害应急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张学军 副组长:赵洪刚 组员:王银川、夏淑云、张红兵、于潮娜、宋学、张艳红、王春英、李金敏、丁秋微 2、地质灾害应急队伍: (1)、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 (2)、学校内保人员 (3)、值日教师

三、报告程序 1、地震灾害发生后,校(园)内如有人员受伤,校(园)医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2、校(园)地震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向镇教育办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电话 6492698)报告人员、财产损失及受灾情况。。 3、各工作小组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四、应急处理程序: (一)、防范预案: 1、通过校会、班会、广播、黑板报、知识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师生的防灾避灾意识。 2、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使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每学期,地质灾害应急领导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学校的教学楼、围墙、及学校周边地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在每年雨季,地质灾害应急领导要对校区及周边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3篇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3篇 为确保南坪辅导学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务院《发生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温州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 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局及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南坪辅导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由校长郭廷民同志为组长,各处负责同志及班主任为小组成员,校务办公室兼防震减灾办公室,校长室为指挥部,蔡庆勉同志任联络员。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落实,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 第一条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号)、《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安徽省地震应急预案》、《合肥市地震应急预案》,《县(区)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第二条根据企业各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条: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企业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的应急工作。本预案涉及企业各部门,并视震情由企业确定参与应急支援的有关单位、动员规模、接受支援的地震灾区。 第四条:预案的启动条件 企业所在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由企业及下设的抗震办公室和生产调度部门,在企业主管领导的指挥下,按业务管理范围,按本预案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实施本企业的地震应急预案。 当企业所在地区受其他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企业防震减灾工作或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及成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企业“应急指挥部”。其组长、副组长,分别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长、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指挥部成员组成。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的职责范围

1.参加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有关指示,服从统一领导。根据要求部署企业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企业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有关行动。 3.实施应急工作指挥,调度企业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的上报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部门,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应急指挥部的内部职责 指挥部组成部门的成员,在预案启动后,确保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的责任。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通知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及人员三十分钟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在企业所在地应急指挥部人员,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应急工作。 (3)负责保持与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联系,保证企业指挥部指挥长及时参加会议。 (4)接受企业系统外其他部门和单位抗震救灾物品支援的请求,并安排相应的应急工作。 (3)必要时请求有关部门的支援。 (4)负责应急状态下企业内部的保卫工作。 (5)负责对受灾慰问等事宜。 2、应急指挥部各部门地震应急反应方案(略) 第八条抗震设防及加固 企业应严格按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做好震前抗震设防、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工作。在省人民政府发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应采取应急加固、人员疏散等措施。

幼儿园预防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内容清晰)

幼儿园预防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幼儿园是人口密集场所,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对地震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较低,所以幼儿园往往成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地方。 一、总则 (一)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总指挥:张艳 副总指挥:蓝天祝红 成员:全体教职工 应急总指挥的职责: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负责发布启动或者解除应急行动的信息;开设现场指挥机构;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并提出要求支援的具体事宜。 副总指挥的职责:全权负责应急救援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工作情况,保证现场行动与总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调;当在疏散过程中突发紧急事件,如踩压等,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开展,并通报总指挥部。 此外指挥部还下设安全主任彭雪和数个工作小组(具体体现在应急演练方案里) (二)地震应急疏散救援原则的确立

按照“统一指挥、反应迅速、措施落实、疏散有序、确保安全”的原则来进行在校师生的地震应急疏散救援。 (三)人员疏散和应急避难 1、当险情发生时由张艳园长发布疏散命令; 2、由安全主任彭雪通知进行疏散的方法; 3、疏散人员数量全体师生及来访人员; 4、疏散过程中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科学设计疏散路线,尽量避免恐慌造成的次生灾害; 6、对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的考虑(有残疾的幼儿等)要做到周到。 7、做到让所有在园师生熟悉关于疏散的有关信息,事先确定出通知师生疏散的方法、主要或者备用集合点、疏散路线和查点所有人员的程序。对于来园访问人员有详细的名单,并由张冬瑞老师负责其安全。 制定紧急撤离路线幼儿撤离路线、指导紧急撤离的幼儿及教职员工定点位置和临时避难场所并设置有关标志。夜间保证照明充足,便于安全逃生。园内设置指示标志,让师幼辨识逃生方向。 (四)自救互救 1、指定蒋群为医疗救助指挥人员,建立救护工作的统一指挥;确保重伤员的紧急护理及与医院的协调工作。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总则 1.编制的依据 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 号)、《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国办发[1996]54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第九十九号),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特编制中 国石化集团公司“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 案)。 2.编制的目的 编制本预案的目的是:加强“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工 作”(以下简称:应急工作)管理;根据集团公司机关各 部门职责,履行各自的应急工作职能,使集团公司隶属单

位的应急工作快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轻集团公司隶属单位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利用集团公司现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3.应急工作原则 1)组织原则 集团公司“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是“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服从国家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集团公司隶属单位也要接受地方政府的具体指挥。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般工作服从应急工作的基本原则。 2)协调原则 应急工作既要与集团公司日常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工业卫生管理、消防管理和抗震减灾管理协调一致,又要在应急工作实施过程中具有权威性;既要在应

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 (风景线项目) 编制: 审核: 批准: 曲江风景线物业服务中心 2018年 8 月 30 日编制

地震应急预案 一、演习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患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掌握自护自救知识,培养员工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特举办此次演习活动。二、演习任务 任务设计:当感觉到有地震发生时员工紧急避护撤离的应急处理过程。 三、演习目标: 要求全体员工接到地震警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安全地带(办公室一楼前)。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员工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具体工作小组: 1、总指挥:项目经理(韩小勇)——发布指令,听取汇报; 2、信号员:秩序助理(秦增明)——接受总指挥指令,按演练方案 3、发出应急指令信号: 1.1紧急避震; 1.2紧急撤离 4、清点员:客服主管(高原)——集合疏散人员,清点人数,向总指挥汇报撤离情况(参演人数、撤离人数、所用时长等); 五、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召开演习前工作会议。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

方案。 2、明确演习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 3、演习前告知员工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年轻人要注意保护年纪大老员工,确保演习顺利、安全、成功。 5、及时对员工意外事故的处理。 6、办公楼前规划好员工所占位置。 二、演习过程。 1、时间:2018年 8月30 日下午14:30 2、险情出现:突发地震 3、疏散集合点:办公室前空旷地带。 4、发出地震紧急指令。 1.1总指挥(韩小勇)向信号员(秦增明)下达演练指令:“演练开始”。 1.2信号员(秦增明)发出紧急避震指令:紧急避震!员工开始躲在各自的办公桌或就近的承重墙、梁等可形成的安全三角区内,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紧靠固定掩体(演练时间为1分钟左右);用二~三本书或文件薄或椅垫等其他物品或用双手保护头部! 1.3一分钟后(强烈震感减小或者转为间歇性余震),信号员发出“紧急撤离”指令信号;客服人员迅速打开通道,参演人员离开掩体,全体员工按照应急疏散路线安全、有序、迅速撤离到应急集合点,疏散时注意保护头部,扶好固定物体如栏杆扶手、承重墙等防止跌倒;安全撤离出大楼后在集合点按部门列队,各部门负责人检查本部门人员是否全部安全撤出。 1.4秩序带班负责紧急集合点警戒,防止人员回到楼内。

[实用参考]单位地震应急预案.doc

GG公司 地震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本公司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本公司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订本标准。 二、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三、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公司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全体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应对处置我省及周边省份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五、启动条件 我省及周边省份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工作区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六、组织机构及职责 在公司的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疏散安置组、治安保障组

等应急工作机构。GGGG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1.1,电话联系表见附件1.2。 七、健全制度 公司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八、明确责任 公司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九、应急准备 公司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定期修订公司应急预案预案,并组织公司员工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 3、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干部职工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4、制定并让员工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6、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员工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人心。 十、应急演习 公司要经常性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每年定期开展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员工地震应急意识和在地震应急状态下的应变处置能力。 十一、临震应急反应

公司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公司地震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突发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援行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科学、有序,高效地做好地震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公司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XX省地震应急预案》、《XX州地震应急预案》、《XX县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使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在XX县XX有限公司区域内地震和地质事件的处置和应对工作。 (四)工作原则 地震救援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协同应对,预防优先、分级负责、属地优先,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发生后,灾区生产单位应立即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二、组织体系

(一)抗震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长:XX 副总指挥长:XX 成员:XXXXX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教育室。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指挥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职责进行调整。 (二)应急救援工作组 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分设事故现场保卫组(保卫处)、事故抢险救护队(副总工程师、采矿科、技术科和灾区施工单位)、救援物资保障组(采购科、财务处、车队)、事故调查处理组(安全环保处、监察审计室)和联络人。 (三)应急救援应急联络员 指挥部制定一名人员负责本单位防地震具体事务,平时为本单位防地震联络员,负责单位防地震日常工作,发生地震时为指挥部应急工作联络员,负责灾区与指挥部和县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三、地震与应急响应分级管理 (一)地震事件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地震险情和地震灾情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因地震造成死亡300人以上300人(含失踪),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Ⅰ级)。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给工程和监理部人员所带来的损失和保护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监理部在遇到地震灾害时。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项目部成立地震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作好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组织人力和物力。必要时项目部组织成立现场地震自救队以确保人员和物质的安全。 3.2办公室主任负责收集地震情报,协助领导做好地震应急的前期准备工作。

3.3办公室主任负责地震应急期间的信息联络,事先公布各方有关人员的联络电话。 4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地震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当地人民医院联系电话:64622023 成员:*****公司*****监理部全体成员

5 应急准备响应预案 5.1 监理部得到地震灾害消息后,要随时与当地地震局部门取得联系。不要轻信无根据的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项目部总监的指导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鉴定的信心确保人员和物质安全转移。 5.2地震发生前后,要关掉室内电源、燃气阀门、备好灭火器材防止火灾发生。 5.3及时通知人员疏散到比较空旷的区域,躲开高大的建筑物、破墙等。在平房内的人员尽量躲出室内,楼房内来不急躲避的人员,要找主墙的三角区、卫生间、壁橱等狭小的区域、或比较坚实的桌子、床下,用沙发垫、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避开吊灯、吊扇等易掉落物品伤人。等待时机及时脱险。 5.4室内避灾要打开门窗,严防受灾门窗变形无法逃生。物品摆放要下重上轻,严防堆积过高倒塌伤人。 5.5灾后救人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实施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多,后救少。先救生,后救死。先救易,后救难。先救动,后救净。力争减少伤亡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