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pp
- 格式:pptx
- 大小:389.01 KB
- 文档页数:28
洋流
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导
1、海洋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2、洋流及其分类
3、寒暖流的判读
【导学流程】
一、基础梳理——思
1、海洋水运动的表现形式
2、洋流及其按水温的分类
3、洋流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二、合作探究----议、展、评
1、假设下面海域中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只受到洋流的影响,判断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受寒流还是暖流的影响并判断南、北半球?
2、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下图为全球盛行风带与洋流模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1)在左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风带的名称
2)结合左图所示风带,在右图中画上相应箭头,完成理想状态下世界洋流模式图3)说出在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的作用下形成洋流的名称
三、自我检测------检
1、下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2、风海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 )
A . 海水密度,温度差异
B . 地转偏向力及陆地的形状
C . 大陆轮廓和近地面风带 D.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
3、下列有关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低纬向高纬流的洋流是寒流 B.由南向北流的洋流是暖流
C.暖流水温不一定高于寒流水温 D.寒流水温一定低于暖流水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班级:组名:姓名:运用时间:【学习目标】——导1、大气的受热过程2、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缘由3、气温日较差【导学流程】一、基础梳理——思1、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2、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两种基本作用方式: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的方式及特点※在上表“实例”一栏中选填A、B、C :A、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B、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平流层中的臭氧能汲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汲取红外线;大气对可见光汲取很少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特点【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依据辐射原理,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地面温度远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同理,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也是长波辐射。
过程Ⅰ过程Ⅲ过程Ⅱ名称图示详细过程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过程“大地暖大气”过程“大气还大地”过程3、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缘由(仅考虑纬度因素)(1)比较A、B两地的太阳辐射量大小:A B;(2)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由向递减;(3)缘由:高纬,太阳高度(大/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强/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
低纬,太阳高度(大/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减弱(强/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
4、气温日较差(1)概念: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2)气温日较差影响因素:①云层:云层厚,日较差小②下垫面(海陆差异):海洋日较差小于陆地例:右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分析缘由?三、自我检测——检1、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减弱的缘由正确的是()A 臭氧汲取了太阳光线中的全部紫外线B 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得天空呈蔚蓝色C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的汲取D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2.若降温较快,水汽会凝聚成露。
热力环流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导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背景知识】1、近地面与高空的概念:近地面:是大气边界层最接近地表面的部分高空:一般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的大气部分2、 气压:(1)概念:指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3)影响因素: 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3、高压、低压:(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大,为压;气压值小,为压(2)特点:高压与低压的比较是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导学流程】一、基础梳理——思1、热力环流的概念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3、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式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假设A 、B 、C 三地受热均匀 (图1)A 、B 、C 各地上空同一高度上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即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与等高面_________。
此种状态大气______(有/无)运动。
(2)假设A 地受热,B 、C 两地冷却①垂直运动:(图2)②水平运动:(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____地向气压低的______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_______地流回____地,这样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发现规律:图1 图2(1)气流运动先后顺序:先垂直运动(热冷); 后水平运动(压流向压)(2)气压分布①同一_____上形成高压和低压 ②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气_____③等压面高压____,低压_____(填上凸或下凹) (填相同或相反)2、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1)海陆形成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同等升温条件下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同等降温条件下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Q:请在右图分别画出白天和黑夜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分析成因(2)山谷风Q:根据成因在图上画出白天和黑夜的山谷和山坡之间的热力环流(3)城市风: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等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0 °10 °25 °35 °50 °60 °0 °10 °20 °30 °40 °60 °北冰洋70 °70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班级: 组名: 姓名: 运用时间:【学习目标】——导 1、气候和天气2、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降水)的影响3、气压带或风带限制下的气候类型【重难点】气压带或风带限制下的气候类型 一、基础梳理——思 1、气候和天气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改变不大。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运动状况,它是时刻改变的。
思索: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和风细雨 终年燥热 阴转多云 冬暖夏凉 艳阳高照 暴风骤雨 四季如春2、气候的特征主要包括 和 两个方面通常用气温月改变曲线和降水月安排柱状图来表示。
在北半球,___月代表冬季,___月代表夏季,南半球则相反。
3、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降水)的影响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下图为志向大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模式图,请依据亚欧大陆气候分别指出各个气候类型。
⑾ ⑩⑨ ⑧⑦⑥ ④ ⑤ ② ③①2、大气环流限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常年受____________带限制 终年高温________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____________带限制全年燥热_________(3)季风环流限制下的气候类型三、自我检测——检背诵:大气环流限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地壳运动和改变班级:组名:姓名:运用时间:【学习目标】1地质作用的含义及其能量来源2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3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重难点】内力作用:地壳运动一、基础梳理——思1.地质作用及其分类?概念:分类:按能量来源不同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运动为主, __________运动为辅。
【拓展】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3、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或,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______内外力作用的关系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作用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比较两种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地质构造受力状况基本形态岩层改变地表形态(构造地貌)岩层是否错位图解褶皱断层2、比较分析背斜与向斜一般形态岩层新老关系(主要依据)内力作用下的地形外力作用下的地形(地形倒置)外力作用下地形的成因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简单被外力侵蚀成谷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作用岩性较坚硬,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垂直运动(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A :地垒:上升岩块,常形成 (地形),如华山、泰山、庐山B :地堑:下沉岩块,常形成 (地形),如汾河谷地、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 三、自我检测——检 1、 读下图,回答:(1)(1)B 、C 、D 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_____,属于断层的是 ,B1与B2中属于地垒的是 ,属于地堑是 。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缘由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缘由是 。
高一地理必修1 2.3《地壳运动和改变》导读提纲 其次课时设计人:李露霞 审核人:高一备课组班级: 组名: 姓名: 运用时间:【学习目标】1、板块构造运动2、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重难点】1、地质构造的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一、基础梳理——思 1、地震 (1)概念:(2)类型:按成因分 :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3)分布(世界的两大地震带): 二、合作探究——议、展、评 1.板块构造学说(1)理论学说:整个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一些活动带(如海岭等)分割成了很多单元,这些单元叫做板块。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班级: 组名: 姓名: 运用时间: 【学习目标】——导1、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缘由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3、推断风向 【重难点】1、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2、推断风向 一、基础梳理——思(一)预习课本P35,为本课学习作好打算(二)速读课本P35内容,快速完成以下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用双色笔做好记录,背诵重点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2、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议、展、评 1、简述风的三种状况概念方向 大小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 同一水平面上,使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的力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A 、形成风的 缘由,与风速呈 相关;B 、影响 。
地转偏向力 使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与速度和纬度呈正相关影响 。
摩擦力物体与地面,或与空气之间的阻力f 地面>f 高空 A 、 风速;B 、影响 。
状况1: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F 梯)(志向状态), 风向为:状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F 梯)+地转偏向力(F 偏)(高空), 风向为:状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F 梯)+地转偏向力(F 偏)+摩擦力(f)(近地面), 风向为:2、推断风向的方法(1)风向的推断: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从什么方向吹来的风,就叫什么风。
(2)等压线图上推断风向的方法三、自我检测——检1.如右图,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A___________; B _________;C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
甲地位于______半球。
状况2 北半球高空读某地高空等压线图:若丙地在北半球,标出丙地的风向 若丁地在南半球,标出丁地的风向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 若甲地在北半球,标出甲地的风向 若乙地在南半球,标出乙地的风向 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某地高空等压线图状况1 志向状态状况3 北半球近地面2.下列近地面图中,属于北半球风向的是,表示南半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