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低年级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低年级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一、课程名称小学美术鉴赏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增强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对象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五、教学时间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周安排一定学时。
六、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美术作品的分类与特点- 美术作品的鉴赏方法- 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2. 中外美术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鉴赏- 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鉴赏- 外国美术作品鉴赏3. 美术与生活- 美术与日常生活- 美术与科技- 美术与社会七、教学要求1. 低年级:- 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方式,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
- 学习简单的美术鉴赏方法,如观察、分析、评价等。
- 初步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的基本特点。
2. 中年级:- 深入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等。
- 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鉴赏和分析。
- 了解中外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
3. 高年级:- 深入学习美术鉴赏的高级技巧,如审美评价、艺术风格分析等。
- 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和分析。
- 了解美术作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
3. 观察法:通过观察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实践法:通过学生自主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九、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发言、提问、参与讨论等。
2. 作品鉴赏:对指定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3. 实践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美术鉴赏或创作任务。
十、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小学美术鉴赏》2. 参考书目:- 《美术鉴赏教程》- 《中外美术史》- 《美术鉴赏词典》十一、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一、课程名称小学美术二、适用对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三、课程性质艺术文化必修课程四、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 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美术基础知识- 美术基本概念- 美术发展史- 美术风格流派2. 美术技能训练- 绘画技巧- 雕塑技巧- 版画技巧- 纸工技巧3. 美术欣赏- 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欣赏- 美术展览参观4. 美术创作- 创作方法与技巧- 创作实践六、教学要求1. 低年级- 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 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 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 中年级- 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 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 高年级- 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3. 作品质量4. 欣赏能力5. 创作能力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教学挂图3. 美术工具与材料4. 美术网络资源九、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制定)十、备注1. 本大纲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创新。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内容说明二、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附录一、案例二、名词术语解释美术教师是本《标准》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
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标准》对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实施《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本《标准》中最具体、丰富的部分,为了便于阅读,对其基本特征和结构作如下说明:1.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美术学科审查委员会1992年4月25日审查通过为试用稿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低年级: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感受祖国的可爱和生活的幸福。
2.通过有趣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认识平面形并进行表现;运用各种简便的工艺材料,进行简单的平面和立体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发展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中年级:1.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表现的愿望。
3.初步学习立体物的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高年级:1.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美术传统,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注意培养勤奋踏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3.引导学生对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具有感性的认识;学习了解图案、构成等知识,完成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
4.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
各课业的大体比例如下:一年级1.观摩儿童美术作品和欣赏中国民间玩具,启发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3.认识和描绘基本平面形(使用铅笔、彩色铅笔、彩色水笔、蜡笔等)。
4.认识红、黄、蓝、橙、绿、紫等常用的颜色,学习平涂的着色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课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小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欣赏能力,促进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艺术修养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色彩基本知识与技能
2. 素描和速写
3. 水彩画与绘画材料的运用
4. 形体结构与立体造型
5. 图案设计与手工制作
三、教学方法
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相结合
2.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3. 小组合作与集体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实地考察与观摩名家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教授相关知识与技能,包括理论与实践
3. 给予学生练和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心得与经验
五、教学评价
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比,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
2.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创造力和进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培养良好的艺术品味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美术教材和教具
2. 艺术展览和美术馆等实地考察场所
3. 艺术家的作品和讲座视频
以上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课教学大纲的简要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艺术修养和素养。
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活动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8年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
提高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下小学美术教育水平。
该大纲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宗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创造艺术,了解艺术。
该大纲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的总体思想、理论依据、实施原则和目标任务;第二部分介绍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评价;第四部分介绍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培训和管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重视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推动教师持续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它还规定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艺术,创造艺术,了解艺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还将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促进教师持续研究,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要求低年级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低年级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
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
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
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
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和创造能力。
低年级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
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
体验生活的乐趣。
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
运用多种材料和工
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
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
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年级
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
的评价。
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
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
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
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高年级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
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
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低年级
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
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
涂等着色方法。
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像画等形式表现自已
熟悉的生活。
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
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
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
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
立体造型。
中年级
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
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
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
练习。
4.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
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
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
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
品或模型。
高年级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
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
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
5.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
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作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
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
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
势。
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
有条
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
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
循序渐进和趣味性。
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
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 1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
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
联系。
8.在符合人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
前提下,允许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人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
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
在传授双
某,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要充分发挥美术
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
学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
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
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
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
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
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
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
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
教学评
价的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
美术教学的评价
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
对美术
教师教学的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
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
绩,更注重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