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分区介绍之华北区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0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中南地区:包含华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其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为华中地区,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为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地区:江、浙、沪、福建、台湾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
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
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等四盟(市)。
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四盟(市)也列入华北地区。
地理意义的现代华北指的是包括黄土高原,南起秦岭—淮河,北至长城—燕山。
其中,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系冲积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华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
华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在全国的交通地理位置中占有重要作用。
不仅有多处名胜古迹,还有像武汉,长沙等大都市。
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
现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
华南地区:现指中国南部地区,是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
而民间的“华南地区”则有多种说法,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华南地区,包括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广义自然地理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中南部、台湾省区。
华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部。
北与华中地区相接,南面包括辽阔的南海和南海诸岛,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相望。
西南界线是我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边界。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位置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
地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中国大陆腹地。
2. 气候特征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形成了东湿西干的格局。
3. 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被誉为"能源大省"。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黄金、钨、铁等矿产资源。
4. 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著称。
5. 工业发展
华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发达。
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曲阜孔庙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7. 交通枢纽
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公路、航空网络发达,与全国各地联系紧密。
以上是关于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概括了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工业、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华北是指哪几个省
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
在自然地理上,华北地区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在政治经济上华北地区地理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中部。
华北地区面积838100平方公里,人口一共3.2亿,占了全国人口的1/4,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天的气温高,6月和7月份是多雨的季节,而冬天又寒冷又干燥。
2、华东(七省一市):指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
3、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4、华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以及香港、澳门两特区;
5、华西:新疆、内蒙古西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西藏、四川、重庆、云南。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环境
华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地形以平原为主,有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山地,还有草原、戈壁、沙漠等自然景观。
2. 资源状况
华北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煤、铁、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矿产,以及金、银、铜等金属矿产。
但缺水短缺是一个突出问题。
3. 农业特色
华北地区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还有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畜牧业以养殖猪、牛为主。
内蒙古是重要的牧区。
4. 工业布局
北京、天津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有机械、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
河北以钢铁、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山西是煤炭、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5.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山西的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
6. 交通枢纽
北京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京津冀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达。
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以上是我对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认识,当然这个地区的知识面还很广阔,需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一、区域特征和知识梳理(1)位置:32°N~40°N, 114°E~120°E Array(2)范围: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
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五省二市。
(3)地形:①我国第二大平原;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面平坦地势:西高东低(4)地貌及成因: 西部——缓斜平原;缓斜平原以东——冲积低平原(主体部分);滨海平原,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为主。
(5)河流及水文特征:海河、黄河、淮河。
外流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
黄河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发生凌汛现象。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6)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属暖温带地区,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集中于7、8月之间。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7)资源: 矿产:河北:华北油田,开滦、峰峰煤田,迁安、武安的铁矿,长芦盐场山东:胜利油田,兖州的煤,招远的黄金河南:中原油田,平顶山煤田江苏:徐州煤田,安徽:淮北煤田旅游:泰山,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8)农业生产: 优势: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光照充足,温差大制约因素:旱涝,风沙,盐碱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秋播夏收),棉花。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暖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柿(11)自然灾害:气象:旱涝、风沙、寒潮;地质:地震、滑坡、泥石流(12)国土整治方向——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1.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旱涝,盐碱,风沙。
3.盐碱地的治理开发(北丘洼)土壤水盐运动的特征: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核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
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体脱盐。
二、试题分析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下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B .地形C .人为因素D .距海远近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地形B .地形、海陆差异C .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 .纬度位置、人为因素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 .甲地、黄河口附近B .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 .丙地、乙地D .甲地、丁地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华北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地理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经济状况•社会生活•环境与资源目录01地理特征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位于中国北部华北地区的纬度范围大约为北纬32°至5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
纬度范围地理位置华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形。
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华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类型华北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如黄河、海河、永定河、白洋淀等。
河流与湖泊经济发展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和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
人口分布华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和交通线附近。
文化特色华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也有各地的地方文化特色。
人文地理02历史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起源华北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的统治中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夏商周时期华北地区成为中国的统一政治中心,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和汉朝的儒学兴起。
秦汉时期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晚清时期华北地区成为列强侵略的重点区域,先后被沙俄、日本等国家侵略和割据。
要点一要点二抗日战争华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华北地区是中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要点三改革开放华北地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中国的经济发达区域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地区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现代化建设华北地区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同时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示范区域之一。
华北地区概况华北地区,为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东经110°----120°,具体范围为大兴安岭以西、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
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
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
基本信息政治上、版图上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即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呼和浩特市等盟(市)。
版图地理、气候地理意义的华北指的是包括黄土高原,南起秦岭—淮河,北至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1]。
其中,华北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河系冲积平原,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黄海。
泛指中国北方地区。
人文意义上的中国华北地区位于中国除中国最南部外的北方,即除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中南部、海南、云南最南部、香港、澳门、台湾等和划归上述省区管辖的临近海岛外的北方省市,比如云南、贵州、重庆、四川、广泛使用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话大致相同)。
华北的行政区划,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
山西省和陕西省中北部属黄土高原。
内蒙古西部属草原沙漠地区,气候严寒干旱,和地理意义的气候学华北不是一个概念。
地理上的气候学的现代华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且较长,夏季高温降水相对较多,春秋季较短。
但华北平原的热量和雨水明显多于黄土高原。
华北的土壤皆为河流冲积黄色旱作类型,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华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2]地理位置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
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
高二华北地区知识点华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其在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对于高二学生而言,掌握这一地区的知识点对于他们的学术成长和未来的高考准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地理知识、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高二华北地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
地理知识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地区。
这一地带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学生需要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华北地区的地形多样,包括华北平原、太行山脉和黄土高原等,这些地形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影响。
学生应掌握这些地理特征,并理解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从古代的燕赵文化到明清两代的京城文化,这一地区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多个重要时期。
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历史知识点包括: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的历史地位,以及这一地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华北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该地区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文化特色华北地区的文化特色丰富多彩,涵盖了语言、艺术、民俗等多个方面。
学生应当了解普通话的标准音——北京话,以及华北地区的方言特点。
在艺术方面,京剧作为国粹,起源于华北地区,并在此地得到发展和繁荣,学生需要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和代表性剧目。
此外,华北地区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泥塑等,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文化知识点。
经济发展华北地区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尤其是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它们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工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
同时,应关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的城市功能定位、交通网络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此外,对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如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学生也应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