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四大分区.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地理划分线
中国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为
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
地理区域。
1.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区域之一,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西藏。
这个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深邃的峡谷和多样
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2.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包括甘肃、宁夏、
青海、陕西和新疆。
这里的地貌以高原、沙漠和戈壁为主,还有壮
丽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3. 北方平原:北方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农业区域,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新疆伊犁河谷。
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拥
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
4.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地区和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包
括湖北、湖南和河南,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著
名。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之一。
5.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是中国
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且与港澳地区有密
切的经济联系。
6. 西南诸岛:中国的西南诸岛包括台湾、海南和南海诸岛。
这
些岛屿拥有优美的海滩、珊瑚礁和热带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这只是中国地理划分的一个简单概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资源。
通过了解中国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
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为创作,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
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
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从东部的800mm减少到西北的150mm以下。
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结冰期长。
农业:以旱作农业为主,耕作业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种植棉、大豆、甜菜等。
主要城市:北京、天津、沈阳、鞍山、大连等。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全年温和。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降水量从东部的800mm增至西部沿海地区的1500~3000mm。
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
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种植水稻、油菜等,主要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等。
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的地区。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年降水量从东部的200mm减少到西部的150mm以下。
河流:河流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冬季有结冰现象。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牛、羊、马等牲畜为主要饲养对象。
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气候:属高原高山气候,气温低,日差大,年降水量小。
河流: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等,多源流、多支流。
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国土进行分区的方案。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即根据我国自然环境特征对国土进行分区的方案。
在我国近代自然区划实践中,由于对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的不同、区划原则和方法不尽一致,以及区划指标不统一,从而出现了多种区。
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比较各种方案仍能清楚地看到,区划工作者对自然区划理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学说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区划等级单位系统是由简单趋向比较完备的,区划界线从不甚精确逐渐走向精确化,分区内容亦愈来愈深刻和详细。
区划的另一特点是很好地保持了为经济发展服务。
在高考地理的试卷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是两个重要的主题。
它们各自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专题24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识图填空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1)四大区域名称:①为,①为,①为,①为。
(2)A线大致与年等降水量线一致,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3)B线和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一致,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4)C线是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三、解题技巧:1、从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规律,了解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依据,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理解确定四大地理区域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
知识点速记一、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气温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2、我国降水的变化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3、我国地势的变化规律: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状分布,逐级。
4、人类活动的差异:(1)农业:牧耕,稻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密疏;(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4)传统民居建筑的差异:北方房屋大多坐朝,墙体;东北房屋两层窗户,屋内有,用于取暖保暖;南方房屋,比较注重和。
二、四大地理分区1、划分依据: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分界线: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①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带与带的分界线;(3)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4)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5)农业与农业的分界线;(6)气候与气候的分界线;(7)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
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1)高原和平原的大致分界线;(2)与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3)业和的大致分界线;(4)和的大致分界线;(5)地势第、级阶梯的分界线;(6)和地区的大致分界线;(7)气候和气候的大致分界线;(8)业和业的大致分界线;(9)区和区的大致分界线。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气候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理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点?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2、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比较表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考点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做中国地理相关题目时将运用到。
本考点需要掌握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及其特征;四大地理分区典型地区(南方地区:太湖流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上海;北方地区:小兴安岭、黄土高原、北京;西北地区:新疆、内蒙古、乌鲁木齐;青藏地区:青藏牧区、拉萨)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一 四大地理分区 四大地理区域概况(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别来区分)考点6 四大地理分区 主要地区的典型特征上海 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新疆太湖流域 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 北方地区小兴安岭黄土高原 北京 内蒙古 乌鲁木齐 青藏地区青藏牧区拉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经济落后青藏地区——高寒气候、氧气稀薄、民族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纬度高、冬季较寒冷干燥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拔低、纬度低、温暖湿润南方北方分界线和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自然环境差异地形多丘陵多平原气温1月均温在0°C以上1月均温在0°C以下夏季普遍高温降水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较湿润温带季风气候,较干燥河流水文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水田为主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经济作物茶叶、甘蔗、柑橘、油菜甜菜、苹果、大豆、花生人文环境差异饮食习惯喜欢吃米饭喜欢吃面食居民特色注意通风、防雨,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泄雨水注意防寒保暖,墙壁厚实,窗户严密,屋顶坡度小,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体育活动爱好游泳,划龙舟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交通条件既有公路、铁路,还有水运陆路交通发达,基本无水运◆二中国主要地区的典型特征1.南方地区:(1)太湖流域:水乡古镇、鱼米之乡、小桥流水(2)四川盆地:巴蜀文化、川菜、川剧(热量足、日照不足)(3)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农业基地、进出口贸易繁荣(4)上海:综合性大都市、国际化都市2.北方地区:(1)小兴安岭:原始森林资源(2)黄土高原:信天游、腰鼓、窑洞(3)北京:四合院、胡同(古老而现代)3.西北地区:(1)新疆:坎儿井,瓜果之乡,绿洲农业(2)内蒙古:那达慕大会、蒙古包、蒙古袍(3)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4.青藏地区:(1)青藏牧区:牦牛(高原之舟)、酥油、奶酪、青稞、糌粑(2)拉萨:日光城,雪顿节、浴佛节、“打林卡”(2018金华)交通的改善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四大地理区域一、知识要点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跟踪训练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2.读下面两幅“南方民居”和“北方四合院”景观图,四合院占地规模大而方正,南方民居则占地少,一般有二、三层楼房,其主要原因是( )A.南方雨水多,多层建筑利于排水B.北方比较寒冷,房子大有利于保暖C.北方平原多,地面平坦,南方人多地少,人口稠密D.南方是水田耕作,北方是旱地耕作3.根据下列内容,判断图(1)中①②③与图(2)中的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为丙地,②为乙地,③为甲地B.①为乙地,②为丙地,③为甲地C.①为甲地,②为丙地,③为乙地D.①为丙地,②为甲地,③为乙地4.如图为台湾的旅行团6月份在大陆沿着图A﹣B﹣C﹣D四地完成了穿越之旅,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A.甲:我看到了稻田、麦田、沙漠、戈壁、雪域高原B.乙:我看到沙漠之舟骆驼,也看到了高原之舟牦牛C.丙:四地降水最多的是AD.丁:我看到了热带雨林的美景5.图为“舌尖上的中国”摄制组,穿越中国大江南北,拍摄介绍地方特色美食的线路。
有关摄制组的拍摄记录,错误的是()A.线路①,从南方的粤菜、湘菜到北方的鲁菜B.线路②,从滇菜、川菜到奶茶和烤全羊C.线路③,从牦牛肉、青稞酒到米粉、椰子汁D.线路④,各种香甜的瓜果和美味孜然羊肉串6.图对话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与好友小亮的QQ聊天记录。
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7.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C.洋流因素 D.气温和降水8.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A.季风强弱不同 B.湿润程度不同C.热量的南北差异 D.海拔高低悬殊9.“除夕夜,北方包饺迎新年,南方年糕扑鼻香”,我国南北方地理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