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地理分区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63.80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亚欧两个大陆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对中国的地理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和政治中心,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份。
该地区地貌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土地资源丰富,夏季大量降水,适合农业生产。
此地区以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力、交通运输等为主要产业,同时还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被广大人民视为“国家的腰带”。
二、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带,主要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份。
该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其中江南水乡是中国著名的赏景区。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汽车、信息技术、金融等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是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三、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的沿海经济优势区,主要包含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省份。
该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热带作物生长旺盛,经济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导。
广东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具有重要地位,福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导区。
此区域交通网络发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四、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农业区和工业区,主要包含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份。
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农业发展潜力大,是我国水利建设的重要区域。
此区域以农业、煤炭、能源为主导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人气投资。
五、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气候寒冷,土地肥沃,人口较为稠密,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能源。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及简单介绍摘要:一、北方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二、南方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三、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四、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五、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六、华东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七、华南地区1.地理位置2.地形特点3.气候特点4.人文特点正文:一、北方地区1.地理位置: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黄河以北,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4.人文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南方地区1.地理位置: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南部,长江以南,包括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多样,有丘陵、盆地、高原等,长江、珠江、闽江等河流流经。
3.气候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4.人文特点:江南水乡文化、岭南文化等,注重饮食、民俗等传统。
3.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高原为主,有祁连山、昆仑山、天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干旱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
4.人文特点:多元文化交融,草原文化、丝路文化等,民族风情浓郁。
4.青藏地区1.地理位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高原为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山脉。
3.气候特点:高寒气候,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4.人文特点:藏传佛教文化,民族风情浓厚。
5.东北地区1.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2.地形特点:地势平坦,有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山脉。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和黄海,南邻南海,与14个国家接壤,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二、地形地势
中国地跨东经73°33′30″至135°05′东经、北纬3°51′至53°33′30″,地形呈东高西低、东部低漫、西部高原、南北高差大、呈“烟囱状”分布。
中国地势复杂,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分布广泛,主要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巴颜喀拉山脉等。
三、气候
中国地处亚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季风区交汇处,因而气候类型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温带气候等。
四、水文地理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主要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资源丰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五、地理环境
中国地理环境多样,有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等地形。
同时,中国还拥有着多种自然环境,包括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生态环境。
六、资源分布
中国是一个资源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稀土等。
同时,中国还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七、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广泛,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
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
这些是中国地理方面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中国地理分区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是研究中国地理特征和区域差异的一种方法。
中国地理分区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来进行划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中国地理分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自然地理、经济发展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地理分区。
一、自然地理分区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复杂多样,常根据地貌、气候带等因素进行划分。
主要地理分区有:1.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平原。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农业和工商业。
2.西部内陆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藏高原、河西走廊等地。
这一地区地势高原、山脉交错,气候干旱,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南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华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
这一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热带季风气候的存在使得这一地区适宜农业发展。
4.北部边疆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
这一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地形起伏较大,农业和工业发展较为困难。
二、经济发展分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常根据地区经济差异进行划分。
主要经济分区有:1.东部沿海经济带: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这一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水平高,国际贸易和外资吸引力强。
2.中部经济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这一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农业发展较为活跃,交通运输便利。
3.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
这一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4.东北地区:这一地区曾经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但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近年来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振兴发展。
三、文化背景分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使得中国地域之间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
主要文化分区有:1.北方文化区:以北京为代表,这一地区对汉字文化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影响,诸多历史名城坐落在这一地区。
2.南方文化区:以南京、杭州为代表,这一地区汇聚了江南水乡的浪漫气息,以及享誉全国的文人墨客。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北临黄海、东海和渤海,西与14个国家接壤,南濒南海,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北高南低,地势南高北低。
主要地势有平原、丘陵、高原和山地。
中国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阶梯状。
1.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花江和辽河平原。
2.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大量小山丘和丘陵,由商南纵向的山脉和沿海平原组成。
3.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4. 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南亚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势复杂,山地多。
5. 中国西北地区地势复杂,有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众多山脉。
6. 中国南部有许多低山丘陵,是湘江、赣江、崇山峻岭,大部分地区是丘陵和盆地。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旱涝频繁,温差大。
温带气候占中国面积的70%以上,热带气候约占2%。
1. 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天气变化大。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 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夏季雨水多。
3. 西南地区气候多变,风雨无常,气候复杂多样。
4. 西北地区干旱,雨量少,气候干旱,季节明显。
5.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温度极低,雨量较少。
四、水系中国河流众多,流域面积达784.1万平方千米。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市。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其他著名河流还包括长江支流、黑龙江、珠江、淮河、壶口、松花江等。
五、自然资源中国是全球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中国的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21.66%,人均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六、文化遗产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
如长城、敦煌莫高窟、颐和园、泰山等。
同时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文化。
七、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也是城市化率较高的国家。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陆架、东海⼤部分、南海⼀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龙江主航道中⼼线;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新疆帕⽶尔⾼原;东⾄⿊龙江和乌苏⾥江主航道中⼼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6个隔海相望国家。
3.⾏政区划:34个省级⾏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最多,少数民族中⼈⼝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家、蒙古、藏)。
各民族⼤杂居、⼩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东部⼈⼝多,⼈⼝密度较⼤;西部⼈⼝少,⼈⼝密度⼩。
⼈⼝密度线:⿊龙江⿊河⾄云南的腾冲⼀线。
农村⼈⼝⽐重仍然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城市有机结合,城乡⼈⼝合理布局。
侨乡:⼴东、福建。
⼈⼝⽅⾯的基本国策:控制⼈⼝数量,提⾼⼈⼝素质。
⼆、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区⾯积⼴⼤(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深⼊内地形成降⽔;使许多⼤河⾃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级阶梯流⼊低⼀级阶梯地段,落差⼤,产⽣巨⼤⽔能;3.主要⼭脉——构成地形⾻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向:北:天⼭—阴⼭;中:昆仑⼭—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向:东:台湾⼭;中:长⽩⼭—武夷⼭;西:⼤兴安岭—太⾏⼭—巫⼭—雪峰⼭弧形⼭脉:喜马拉雅⼭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其他⾛向:西北——东南⾛向:阿尔泰⼭、祁连⼭;南北⾛向:横断⼭脉、贺兰⼭注意:跨三级阶梯的⼭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脉:长⽩⼭、南岭、武夷⼭、台湾⼭脉。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中国地理概况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地处北温带和热带交界处,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地理位置优越。
2.辽阔的疆域中国国土辽阔,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疆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3.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好处中国疆域广阔,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广,国防回旋余地大,利于国防安全。
濒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
同时,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中国陆地接壤14个邻国,海上隔海相望6个邻国。
5.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主要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祁连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和横断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世界最高的山脉。
三、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主要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也发展较快。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则以丘陵山地为主,农业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2.四大盆地中国的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巴里坤盆地和东北平原盆地。
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全首先,中国位于东亚,东临东海、黄海与韩国、朝鲜相隔,南濒南海与越南、菲律宾相望,西南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西北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接壤,北与俄罗斯、蒙古、朝鲜三国相连。
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化,包括高山、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高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高原主要在西南地区,如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丘陵分布广泛,如太行山丘陵、川西丘陵等。
盆地主要有塔里木盆地、贵州盆地等。
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寒冷地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中国境内北方气候寒冷,冬季严寒,夏季炎热。
南方气候温暖多雨,有充足的水资源。
西南部分地区气候多变,夏季雨水充沛,冬季干燥。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湖泊,其中最长的是长江,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十多个省份;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松花江、黑龙江等。
中国的最大湖泊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
还有洞庭湖、太湖等。
中国地理上还有很多重要的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横跨尼泊尔、中国和印度等国家。
昆仑山是中国西部的主要山脉,属于祁连山脉的一部分。
天山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山脉,横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总结起来,中国地理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湖泊、山脉和自然资源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四⼤地区三、六⼤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西。
(2)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龙江、内蒙古。
(3)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东、台湾。
(4)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5)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
(6)西北地区: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
2.分区依据:解放时期,中央下属设⽴了六个地⽅局:分别是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南局、西北局。
新中国成⽴后,在此基础上设⽴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政区,简称⼤区。
各⼤区分别管辖若⼲省级⾏政单位,中央不直辖省级⾏政区。
3.分区撤销:1954年撤销六⼤⾏政区,各省级⾏政单位改由中央直辖。
历史上的六⼤地区四、七⼤分区1.分区名称:(1)华北:北京、天津、河北、⼭西、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
(2)东北:⿊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兴安、通辽、⾚峰、锡林郭勒)(3)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东省、福建、台湾。
(4)华中:河南、湖北、湖南。
(5)华南:⼴东、⼴西、海南、⾹港、澳门。
(6)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7)西北:陕西、⽢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
2.分区依据:⼀是中国⾃然地理区划⽅⾯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是全国⾼校地理专业师⽣普遍使⽤的《中国⾃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七⼤地区五、四⼤经济区1.分区名称:(1)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东、海南。
(2)东北地区:⿊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
(3)中部地区:⼭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4)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西、贵州、云南、陕西、⽢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西部。
2.划分依据: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