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操作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 学会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分析化学实验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和测定。
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操作:称量、溶解、滴定、比色、沉淀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等。
2. 试剂:待测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酸碱、沉淀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1)打开分析天平,预热10分钟。
(2)将待测物质放入称量瓶中,用称量纸垫底。
(3)关闭天平,调节平衡。
(4)打开天平,读取质量,计算物质的量。
2. 溶解(1)将称量后的待测物质放入烧杯中。
(2)加入适量的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溶剂定容至刻度线。
3. 滴定(1)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
(2)将待测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
(3)用滴定管逐滴加入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当颜色变化明显时,停止滴定,记录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4. 比色(1)将待测溶液与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
(2)将比色皿放入比色计中,调整仪器至平衡。
(3)读取待测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浓度。
5. 沉淀(1)将待测溶液与沉淀剂混合。
(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沉淀的形成。
(3)将沉淀过滤,用洗涤液洗涤沉淀。
(4)将沉淀干燥,称量质量。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安全。
2. 称量时,注意天平的预热和平衡。
3. 滴定过程中,控制滴定速度,避免产生气泡。
4. 比色时,确保比色皿的清洁和正确放置。
5. 沉淀实验中,注意沉淀的洗涤和干燥。
六、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分析化学操作实验2. 实验目的:熟悉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 实验原理:分析化学实验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鉴定和测定。
4. 实验仪器与试剂: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锥形瓶、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待测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酸碱、沉淀剂等。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程详解第一部分:实验室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1. 实验室安全准备a) 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b) 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设备完好,如灭火器、安全淋浴器等。
c) 戴上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实验手套等。
2. 试剂准备a) 根据实验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并进行正确的标识。
b) 检查试剂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限,确保试剂的质量。
3. 实验仪器准备a) 根据实验要求检查实验仪器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 保持实验仪器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第二部分:实验操作步骤详解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必须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1. 样品的制备与处理a)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和处理样品,如溶解、过滤、浓缩等。
b) 确保样品的标识和记录准确无误。
2. 仪器的使用与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照操作指南使用。
b) 保持仪器的干净和正常运行状态。
3. 基本实验操作技巧a) 准确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器材,如容量瓶、分液漏斗等。
b) 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加热、冷却和搅拌操作。
c)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1. 实验数据记录a) 详细记录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条件。
b) 准确记录实验测量和观察到的数据。
2. 数据分析与处理a) 对实验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和计算。
b) 利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c)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进行适当的讨论和比较。
第四部分:实验安全与废物处理在实验完成后,必须进行实验安全和废物处理工作,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1. 实验安全a) 清洁和整理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b) 回收和处理有害废物。
2. 废物处理a) 根据相关规定将废物进行分类、包装和密闭处理。
化学分析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干净,桌面上不得放置杂物,以免影响实验操作。
2. 实验室应配备充足的安全设备,包括紧急冲淋器、灭火器等,并定期检查其可用性。
3. 所有试剂和试品应储存在指定的柜子或架子上,严禁私自调换位置或乱放。
二、实验操作指导1. 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好实验服、实验鞋,并佩戴好防护眼镜和口罩。
2. 操作前应先对试剂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3. 操作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试剂,应使用合适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操作。
4. 使用强酸或强碱时,应戴上酸碱防护手套,并在操作台上铺上耐酸碱垫布。
5. 使用易燃、易爆的试剂时,应远离火源,并注意静电防护。
6. 涉及有毒或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或排风柜中进行。
7.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台面、工具和容器,并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
三、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警觉,避免分散注意力,以防意外发生。
2. 酸碱反应产生的废气应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切勿吸入。
3.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如试剂颜色变化、异味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导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报告。
4. 实验操作完毕后,应关闭气源、断开电源,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5. 长时间操作实验时,应注意休息和补充水分,避免过度疲劳。
四、应急措施1.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和急救设施,并有专人负责急救工作。
2.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并通知有关人员。
3. 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按照消防预案进行疏散和灭火。
五、实验室管理1.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设备的安全性能。
2. 每位实验人员完成实验后,应及时整理好实验台面,并清理周围环境。
3.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实验人员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4. 实验室应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实验室安全检查1.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化学分析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 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化学分析工安全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2.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化学分析工作的人员。
二、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3. 确保操作环境畅通、整洁,减少安全隐患。
三、操作前的准备1. 确认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可用性。
2. 检查操作区域,确保无杂物和危险品。
3. 充分理解所要进行的化学分析过程和所需操作步骤。
4.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
四、试剂的使用1. 使用试剂前,必须了解试剂的性质、用途和操作注意事项。
2. 严禁将试剂直接接触到皮肤,必要时要配戴手套。
3. 规定的试剂用量不得擅自增减,如需变更,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的批准。
4. 试剂瓶盖开启时要小心,不可用力过大,以免试剂溅出。
5. 定量倒取试剂时应使用专用的吸管或移液器,并进行正确的量取。
五、仪器设备操作1. 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操作仪器设备时,应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严禁随意更改参数设置。
3. 操作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预热或清洗准备工作,确保准确、可靠。
4.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关闭仪器设备的电源和气源。
5. 对于有特殊操作要求的仪器设备,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六、实验废弃物管理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分类储存,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2. 严禁将废弃物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
3. 废弃物储存区域应做好标识,确保识别和清理的便利性。
4. 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法规和标准,严禁违法倾倒。
七、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事故时,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尽量阻止事故扩大,并保护现场,避免交叉感染。
3.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八、个人防护措施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安全帽、手套和护目镜等相关防护用品。
2. 严禁将手套弄湿进行操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引言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化学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和分离化合物。
设计性实验在分析化学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是确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该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钠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锻炼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钠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一种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实验设计过程;•学会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钠离子的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滴定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滴定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反应进行配平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可以用来与未知溶液进行反应,从而确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反应中,氯化钠是产物,而二氧化碳是气体,可以通过实验条件进行排除。
因此,我们只需要测定生成的氯化钠的量,就可以计算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了。
实验步骤1.准备标准溶液,计量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并记录其体积和浓度。
2.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适量的甲基橙指示剂,使溶液呈现橙黄色。
3.在滴定管中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缓慢滴入未知溶液中,同时轻轻搅拌。
4.当溶液呈现颜色从橙黄色变为淡粉红色时,表示反应已经结束。
记录滴定液的体积。
5.据实验数据计算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常规安全设备。
2.滴定过程中要缓慢滴加标准溶液,避免滴加过多。
3.实验室用具要洁净干燥,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记录准确,计算过程严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化学试验操作规程一、实验操作前的准备1.仔细阅读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要点等内容。
2.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玻璃器皿、试剂、溶液等是否准备齐备,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3.确定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如佩戴安全眼镜、手套等。
二、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1.实验台面保持整洁,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并稳定。
2.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磕碰、摔坏仪器。
3.使用酒精灯、煤气灯等火源时,要注意防火和安全。
4.实验器材应定期清洗和检修,确保其功能正常。
三、基本操作规范1.实验开始前,先用适当的试剂清洗实验器材,如用酸洗玻璃器皿,用碱洗盘子等。
2.在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台,尤其是使用火源时,要特别注意。
3.向试管、烧杯等器皿加热时,要在底部加热,且不得超过底部直径的1/3,以免破裂。
4.使用试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慢慢滴加,避免溅出和浪费。
5.在实验室中,不得随意品尝实验物质,以免引起意外或中毒。
四、常见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离心机操作时,要保持平衡,离心轴要放置好中心。
2.使用玻璃棒搅拌试剂时,要轻轻搅拌,避免碰撞容器产生剧烈反应。
3.使用实验室电磁炉时,应先调节火候,再接通电源,避免突然升温引起危险。
4.操作腐蚀性试剂时,应佩戴防酸碱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5.在使用分液漏斗时,要保持漏嘴的下端始终位于液面之上,以避免溶液倒回漏斗。
五、实验后的处理1.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瓦斯、水源等设备,并归位整理实验器材。
2.对于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要妥善处理废液废物,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3.清洗玻璃器皿时,应先用洗涤剂浸泡,再用刷子或海绵进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六、实验安全与急救措施1.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实验室专用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
2.实验中如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请求帮助,通过实验室内的紧急呼叫装置或向老师报告。
3.发生火灾时,要迅速用灭火器或毛巾等盖住火源,同时向大家呼救并用安全通道逃离。
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规范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规范为了确保高中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遵守操作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实验的设计步骤和操作规范,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实验。
一、实验设计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可以帮助你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确定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2. 收集实验所需材料和药品:根据实验目的,收集到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化学药品。
确保所有材料和药品的来源可靠,并按照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储存和管理。
3. 制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目的和已有的理论知识,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实验条件、测量方法和实验可行性等因素。
4. 安全评估: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安全评估。
评估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准备好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药品废弃物处理方案。
5. 预先试验: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进行预先试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预先试验,可以对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际测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6.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实验记录需要详细、清晰,并可以被他人理解和重复。
7. 结果分析:在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比较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并对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讨论和分析。
二、操作规范1. 实验室安全: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存在危险的环境,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
操作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镜、手套等。
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紧急处理程序,并时刻保持警惕。
2. 药品管理: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化学试剂,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严禁使用过期的药品和试剂。
用量称取时要准确,遵守实验方案中的配比要求。
3. 实验器材:使用干净、完整的实验器材,保证其良好的状态和功能。
使用前检查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容量瓶等,确保无损坏或污染。
4. 操作技巧:操作人员应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技巧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实验操作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实验设计的原则1. 目的明确: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可以更好地设计实验步骤和选择实验仪器和试剂,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2. 条件控制: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
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 因变量选择:在设计实验时,要明确要研究和观察的变量,并合理选取因变量。
通过设计合适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使因变量受到主导并得出可靠的实验结果。
4. 控制组设置:在实验设计中,要设置好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是指不进行处理或使用常规方法处理的组别,可以用来对照观察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可以判断实验的有效性。
二、实验操作的技巧1. 实验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要整理清楚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材料,并检查其完好性和使用期限。
同时要准备好实验记录表和个人防护用品。
2. 仪器使用:在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时,要了解其使用原理和正确操作方法。
在使用仪器前,务必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并按照说明书正确连接和调整仪器。
3. 试剂选择:在选择试剂时,要注意其纯度和适用性。
使用纯度较高的试剂可以减少因杂质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的品质和保存状态,确保试剂的有效性。
4. 安全操作:进行化学实验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同时要遵循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注意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 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操作步骤、观察结果、数据记录以及实验心得等内容。
昆明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昆明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报告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教师:朱老师班级:矿加姓名:张田学号: 141[1**********]6Zn 、Al 混合液中Zn 、Al 的测定一、目的1. 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2. 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3. 掌握EDTA 法测定Zn 2+、Al 3+的原理和方法。
2+3+2+3+二、原理Zn 2+、Al 3+离子在一定条件发生络合反应,而Al 3+离子与EDTA 络合速度很慢,因此,实验分成两组,一组用EATD 滴定,加入NH 4F 掩蔽Al 3+离子, 另外一组在试液中先加入过量的EDTA 溶液,调节PH 约为3.5,煮沸溶液,是Al3+与EDTA 络合完全,再调节溶液的PH=5~6,加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锌盐滴定,滴定前:Zn 2++H2Y 2-(过量)=ZnY2-+2H+Al 3++H2Y 2-=Aly-+2H+计量点;Zn 2++H3ln 4-(黄)=ZnH3ln 2-(紫色)根据消耗锌盐的体积计算过量的EDTA ,从而得到Zn 2+、Al 3+的总量,总量减去Zn2+的量,就得到Al3+的量。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50ml ),锥形瓶(250ml ),容量瓶(100ml ),移液管(吸量管)(10ml ),量杯(10ml ),量筒(100ml ),烧杯(150ml ),电炉。
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固体),胺性缓冲溶液(PH 约为10),铬黑T 指示剂(0.5%),EDTA 标准溶液,锌标准溶液,1:1氨水,1:1HCl溶液,0.1%甲基橙水溶液,20%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PH=5.5),NH 4F (固体)。
四、实验步骤1. 配制0.02mol/l锌标准溶液:准称0.33~0.3g纯金属锌(或准称0.9g 左右ZnSO 4)加5ml1:1HCl溶解后,定容为250ml.2. 配制0.02mol/l EDTA溶液1L ;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7.445g ,置于150ml 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溶解,然后移入1L 试剂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总体积为1L ,摇匀。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化学现象,验证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然而,化学实验操作涉及到一系列的步骤和安全要求,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本文将介绍化学实验中的实验操作规范。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手册:熟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要求、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能正确操作实验。
2. 安全措施:佩戴实验室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3. 实验器材检查:检查使用的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如试剂瓶盖是否紧闭、试管是否干净等。
4. 实验区域准备:确保实验操作区域整洁干净,周围没有易燃物品,实验台面平稳。
二、实验操作规范1. 量取试剂:使用量筒、量管等器皿进行准确的试剂量取,避免偏差造成实验结果错误。
2. 搅拌和混合:使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子进行搅拌,避免使用手指直接触碰试剂。
3. 倒液和混合:倒液时,应将试剂瓶口对准容器壁,避免溅出。
混合试剂时,注意加入的顺序和速度,避免剧烈反应。
4. 加热和加热反应管:加热时使用黄昏炉或酒精灯等加热设备,注意火源的安全。
加热反应管时,倾斜反应管,远离人体和其他物品。
5. 过滤和分离:过滤时使用滤纸或滤膜,避免阻塞漏斗。
分离液体时,使用分液漏斗等器材,注意操作顺序和避免跌落。
6. 取样和测量:取样时使用专用的取样器材,避免手指直接接触试剂。
测量时使用准确的仪器,记录结果。
7. 清洗和处理废液:清洗实验器材时使用适当的洗涤剂,避免交叉污染。
处理废液时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合理的排放。
三、实验安全与急救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品和实验操作,因此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以下是实验安全与急救的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保护自己。
2. 注意实验室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注意火源安全,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操作细则
适用专业: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和应用化工
在完成基础实验训练、具备一定的分析测试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可选”题目,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选定1个具体项目(可以2人为一组),完成设计性试验方案,约需8~24学时。
一、分析方案的设计
根据所选定的设计性实验项目,拟定分析测定方案。
分析方法以“常规化学分析法和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为限,并特别注意:
1-1.查阅资料、拟定方案、列出试剂和仪器设备。
1-2.阐明原理,注意取样、制备、前处理和干扰情况。
1-3.标明实验步骤的轮廓或路线图,尽量简便。
1-4.方案应有一定的创新性:
方法创新、条件优化、样品独有、数据可用、领域交叉、学科融合等。
二、开题报告
由指导教师组织答辩,每人(组)讲解方案6分钟,提问答辩6分钟以内。
三、组织实施
在答辩基础上,优化实验方案,实验室提供3个实验项目所需的主要仪器与化学试剂,每组选择其中1~2个项目,组织实施,完成实验,按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字数≥4000个,文献≥15篇、最少2篇外文)。
四、成绩确定
指导教师根据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验报告确定实验考核成绩。
五、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可选”题目
1、鸡蛋壳中钙、镁含量的分析。
2、胃舒平药片中Al2O3及MgO含量的分析。
3、锌灰泥原料中铁、铝、锌含量的连续测定。
4、工业废碱中主成分的分析。
5、漂白精中有效氯和总钙量的测定。
6、黄连素中盐酸小檗碱的测定。
7、造纸厂排放废液中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8、食用米醋中总酸量和氨基酸含量(氮)的分析。
六、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四川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2015
七、参考书
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王仁国,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华中师范大学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15
3、分析化学实验(第五版),武汉大学等主编,高教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