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652.15 KB
- 文档页数:8
《分析化学实验》操作试卷注意事项:1、分析化学实验时间为3.5小时。
超时5分钟内扣2分,超时5~10分钟扣4分,超时10~15分钟扣15分,超时15~20分钟扣20分,超时20分钟以上停止实验。
请合理安排时间。
2、称量样品、滴定时,需监考教师确认读数。
3、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和清洗仪器。
实验名称:Ca2+-NH4Cl混合溶液中各组分浓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1、Ca2+浓度的测定Ca2+与EDTA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的1:1络合物(lgK CaY=10.70),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根据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求出混合溶液中Ca2+的浓度。
2、NH4Cl浓度的测定NH4Cl系强酸弱碱盐,由于NH4+的酸性太弱(Ka=5.6×10-10),故无法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其浓度或含量。
甲醛法是基于如下反应(请考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生成的的H+和(CH2)6N4H+(Ka=7.1×10-6)选用合适的指示剂,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
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求出混合溶液中NH4Cl的浓度。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电子天平(万分之一,1)、称量瓶(已装有CaCO3、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2)、250mL 容量瓶(1)、250mL锥形瓶(3)、25mL移液管(1)、10mL移液管(1)、50mL酸式滴定管(1)、100mL烧杯(洗净并干燥)(1)、称量纸、250mL烧杯(1)、500mL烧杯(1)、10mL 量杯(1)、20mL量杯(1)、玻棒(1)、表面皿(1)、胶头滴管(1)、白托盘(1)、洗瓶(1)、吸耳球(1)、台称(共用)、电热板(共用)。
2、试剂:碳酸钙(基准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KHP,基准试剂);0.02 mo l·L-1EDTA溶液;0.10mo l·L-1NaOH溶液;氨性缓冲溶液(pH=10);40%中性甲醛溶液;1:1HCl溶液;1:1氨水(在通风柜);二甲酚橙指示剂;K-B指示剂;酚酞指示剂;甲基红指示剂。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为分析化学实验提供指导。
通过分析实验的设计和步骤,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并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教案包括了实验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步骤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验操作中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的能力。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学生需要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在此教案中,我们将涵盖以下实验原理:- pH指示剂的性质与应用- 酸碱滴定反应的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 比色法测定物质浓度的原理3. 实验仪器设备为了完成实验操作,学生需要熟悉并使用以下仪器设备:- 酸碱滴定管- pH计- 比色计- 称量仪器- 试剂瓶4. 实验步骤本教案涵盖了多个实验步骤,其中包括了以下内容:1. 实验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2. 样品处理:对待测样品进行处理,使其适合进行实验分析。
3. 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确定所需试剂的用量。
4.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通过比对标准值或数值计算,得出实验结果并进行解释。
5. 安全注意事项分析化学实验需要注意安全,以下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戴上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 注意试剂的储存和处理,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有害气体。
- 操作酸碱试剂时要小心,避免溅到眼睛和皮肤。
- 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按照要求使用。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能力,并提升对分析化学的理解和学习兴趣。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方案设计一、引言分析化学方案设计是指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解决化学分析问题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案设计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应用。
二、实验目的我们选取了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分析作为示例,目的是确定未知水样中铁离子的浓度。
三、实验原理铁离子浓度的测定可以使用光度法。
当铁离子与邻菲罗啉反应生成强吸光物质时,可以通过测量其吸光度来间接确定铁离子的浓度。
四、实验步骤1. 校准曲线的制备:-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其中铁离子的浓度依次为0.1 mg/L、0.2 mg/L、0.4 mg/L、0.8 mg/L和1.0 mg/L。
-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加入相同体积的邻菲罗啉溶液。
- 将各个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测量,并绘制标准曲线。
2. 测试未知水样:- 取一定体积的未知水样,并加入相同体积的邻菲罗啉溶液。
- 测量未知水样的吸光度。
3. 计算未知水样中铁离子的浓度:- 根据标准曲线,利用测得的未知水样吸光度,确定其对应的铁离子浓度。
五、装置与试剂1. 装置:-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吸光度。
- 容量瓶、移液管等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用于制备溶液和取样。
2. 试剂:- 铁标准溶液:用于制备标准曲线。
- 邻菲罗啉溶液:与铁离子反应形成有色络合物。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利用标准曲线,通过未知水样的吸光度找出对应的铁离子浓度。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按照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严格控制实验中的容量、体积等参数,避免误差的产生。
3. 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相关实验操作规范,佩戴实验室常规防护设备等。
八、结论通过光度法测定未知水样中铁离子的浓度,可以得出该水样中铁离子的浓度为XX mg/L。
九、总结分析化学方案设计是分析化学领域重要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
在实验中,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要求分析化学是化学本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化学分析部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各种分析化学方法与技能,了解现代分析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同时,针对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的课程设计也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
本次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课程设计要求参照相关标准和教学大纲,选定一个有代表性的化学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技能,了解和运用不同的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
二、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样品的制备选择适当的化学样品,通过纯化、稀释和标准化等步骤,制备出适合于定量分析的样品。
2. 样品的测定根据课程设计要求,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
其中,样品的测定方法可以包括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色度分析、显微镜分析等。
在样品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仪器,包括分光光度计、电位计、色谱仪、荧光分析仪等,还需要掌握化学计量学和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
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样品的浓度、质量等相关参数,可以采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安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危险品的处理和操作,尽可能避免切割、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2. 仪器操作不同的仪器操作方法、操作流程不同,需要学生在实验前先掌握好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排除实验误差,并按照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四、实验效果分析通过本次分析化学化学分析部分的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析化学方法和技术。
同时,实验过程也可以检验学生对于分析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题目: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引言:胃舒平,即复方氢氧化铝,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
它具有中和胃酸,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的作用,主要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
且为了能使药片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糊精。
摘要:目前,在测定胃舒平药片中的铝含量主要采用返滴定法和置换法。
即将药片用酸溶解,分离出去不溶于水的物质,配成混合溶液,然后分成均匀相同的两份,平行进行滴定。
第一份先用返滴定法或者是置换法测出铝的含量;而第二份试样采用除去或者掩蔽铝离子的方法,之后再使用合适的指示剂来单独滴定混合液中的镁离子。
此外,我们也设想了另外的一种方法:(1)试样用HCl溶解后,在PH=10时,先用EDTA将铝离子和镁离子络合,测两者的总含量,用EBT 指示剂来指示终点,EBT与Al或Mg生成红色络合物,当用EDTA滴定到终点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蓝色。
记录好滴定所用EDTA的总体积。
(2)另取一份溶液,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再用控制PH=10时,以EBT 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来单独滴定镁离子,记录所消耗的EDTA体积即可得出镁的量。
这样就可以通过差减法得出滴定铝离子所需EDTA溶液的体积,进而最终分别计算出铝和镁在胃舒平药片中的含量。
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调节好混合溶液的PH值,这在实验原理与方案选择中会详细说明。
实验方案选择:经过我们两人的一番探讨和分析:我们设想的方案是很难实现的,即不可行。
理由如下:要滴定铝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的PH范围内,而该PH 范围的要求是:在该酸度下,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出来,同时,铝离子和镁离子都能被EDTA完全络合。
而事实上,当PH较小时,虽然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但与EDTA络合的只有铝离子;当PH较大时,如PH=8~10,镁离子能够被EDTA滴定,然而该条件下Al3+被沉淀;若PH=12~13时,氢氧化铝会溶解,而镁离子则被沉淀了。
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引言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化学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和分离化合物。
设计性实验在分析化学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实验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析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重点是确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该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钠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锻炼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目的•了解钠离子的定量分析方法;•掌握一种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实验设计过程;•学会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钠离子的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容量法和滴定法等。
本实验将采用滴定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反应进行配平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标准溶液是已知浓度的溶液,可以用来与未知溶液进行反应,从而确定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如下: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反应中,氯化钠是产物,而二氧化碳是气体,可以通过实验条件进行排除。
因此,我们只需要测定生成的氯化钠的量,就可以计算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了。
实验步骤1.准备标准溶液,计量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并记录其体积和浓度。
2.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加入适量的甲基橙指示剂,使溶液呈现橙黄色。
3.在滴定管中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缓慢滴入未知溶液中,同时轻轻搅拌。
4.当溶液呈现颜色从橙黄色变为淡粉红色时,表示反应已经结束。
记录滴定液的体积。
5.据实验数据计算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常规安全设备。
2.滴定过程中要缓慢滴加标准溶液,避免滴加过多。
3.实验室用具要洁净干燥,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4.实验数据记录准确,计算过程严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未知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
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概述在高校化学专业的学习中,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以及对于分析化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理解分析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 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4. 培养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介绍(1) 分析化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分析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的联系与交叉。
2. 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1) 常用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2)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3)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量化分析(1) 溶液的制备和稀释;(2) 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论和实验;(3) 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实验;(4) 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和分析。
4. 分离分析(1) 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比色法和比净法的原理和应用;(3)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5. 质谱分析(1) 质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 质谱仪的应用和数据解析。
四、课程实施1. 授课方式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课程通过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实验操作课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2.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研究、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3. 实验设计本课程中的实验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设计实验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目的:确定混合碱的组成及含量
实验仪器及药品:
常用分析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
250ml;吸掖管25ml;三角瓶250ml;分析天平
和称量瓶等.
盐酸标准溶液-0.1mol/L;
酚酞指示剂-10g/L;
甲基橙指示剂-1g/L.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试样1克溶解后放入容
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出25ml至三角
瓶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
定至无色,记下滴定管读数V1.再加一滴甲
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橙色,记下滴定管读
数V2.连续读数,V2中包括V1.
判断与计算:如果V2=2V1,说明是纯碳酸钠;
如果V2小于2V1,说明含有NaOH和Na2CO3,
用V2计算碳酸钠,用V1-V2计算氢氧化钠;
如果V2大于2V1,说明含有Na2CO3和NaHCO3,
用V1计算碳酸钠,V2-V1计算碳酸氢钠.
一、实验原理
HCl + Na2CO3 = NaCl + NaHCO3
pH=8.3 酚酞变色
HCl + NaHCO3= NaCl + CO2 + H2O pH=3.9 甲基橙变色
二、实验步骤
1.取样(按教师指定的混合碱样品号)
用移液管(公用)吸取
混合碱试样25.00mL
加水稀释至刻度
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
摇匀备用
2.测定(平行测定三次)
记下体积V1
用HCl滴至粉色几乎褪去
加入1滴酚酞
试样25.00mL于锥形瓶中
用移液管(自用)吸取容量瓶中
加入1滴甲基橙
用HCl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
记下体积V2。
分析化学实验教案对教师的要求: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教材,认真备课。
准时出席集体备课会,若因事不能出席必须事先请假。
每次实验应提前 10 分钟进入实验室,检查实验设施,熟悉药品摆放,准备试剂、试样。
检查天平水平、预热情况。
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若临时有事须向领班主讲教师教员请假。
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归还钥匙;检查水、电、气、门窗、钥匙柜。
着白色实验服(夏天不可穿短裤、拖鞋上岗)。
关闭手机、呼机。
热情、负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严格要求,态度和蔼,为人师表。
课程目的1 .正确、熟练地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3 .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通过自拟方案实验,培养综合能力。
如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记录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证明,观点的表达与讨论;树立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意识。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课程要求1 .课前必须认真预习。
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步骤,探寻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
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 .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3 .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化学实验课学生守则”,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了解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
4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清洁整齐。
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
5. 每次实验不得迟到。
迟到超过 15 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
因病、因事缺席,必须请假。
实验课评分标准:实验数据及结果 30%实验操作及技能 35%预习、记录及其他 30%纪律与卫生 5%实验一、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讲授(仪器的认识、洗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分析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了解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2 .通过看录像和教师讲解,熟悉常用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量器皿的校正方法3. 熟悉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