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物理考试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6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4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9.3g/cm3= 19.3×104 kg/m3;(2)5kW•h= 1.8×107 J【分析】根据密度的单位换算:1g/cm3=1×103kg/m3,据此得出答案;电能的单位有焦耳(J)和千瓦时(kW•h),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据此计算。
【解答】解:(1)因为1g/cm3=1×103kg/m3,所以,19.3g/cm3=19.3×103kg/m3;(2)因为1kW•h=3.6×106J,所以,5kW•h=5×3.6×106J=1.8×107J。
故答案为:(1)19.3×104;1.8×107。
2.(2分)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1500 m/s。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看到火药发光,经过10s听到钟声,可近似认为声音在水中传播15km用的时间为t=10s,声则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v===1500m/s。
故答案为:1500。
3.(2分)如图,用细线将小钢球悬挂起来。
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
忽略空气阻力,在图上画出小钢球摆动到B点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分析】小球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据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过重心表示出重力的方向和拉力的方向。
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解:忽略空气阻力,小钢球在B点只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上;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F,如图所示:4.(2分)如图,一轻杆AB悬于O点,其左端挂一重物,右端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的力F,此时轻杆水平平衡。
辽宁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家、省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就辽宁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考试说明如下: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参照现行教材,结合我省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命题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
2.实践性原则命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科学性原则试题内容科学准确,表述简洁清晰无误,避免繁、难、偏、旧试题。
试卷结构合理,形式规范,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4.综合性原则命题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实验和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查,减少对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等内容的考查。
5.导向性原则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为《物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其中科学探究可以融于科学内容之中进行考查。
(二)内容要求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
考试内容是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并结合辽宁省课程改革与初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说明:本试卷g取10 N/kg。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按答题卷中的要求作答。
)1.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A.75mm B.75cm C.75dm D.75m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
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知道,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应该在0.5m到1m之间,只有选项B符合。
2.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A.鸦雀无声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D.声如洪钟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鸦雀无声指没有声音,窃窃私语指小声说话,这两个选项都是说声音响度小,不符合题意;宛转悠扬指声音好听,说的是声音的音色,不符合题意;声如洪钟指声音很大,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
3.下列光学仪器或日常用品中,能够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的是A.穿衣镜B.老花镜C.显微镜D.望远镜解析:本题考查光学、透镜知识。
穿衣镜就是平面镜,平面镜能成与物体等大的虚像,A正确;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倒立的放大的或缩小的或等大的实像,但不能成等大的虚像,B错误;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C错误;望远镜成放大的虚像,D错误。
所以本题选A。
4.芯片是指舍有集成电路的硅片,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A.导体B.半导体C.绝缘体D.超导体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知识。
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B项正确。
5.用高强度钛材料做成的钛管很难被拽长,说明钛分子间A.没有引力B.没有斥力 C.存在引力D.存在斥力解析:物体很难被拉长,是其内部分子引力在起作用,C项正确。
6.家庭电路巾,空气开关发生跳闸的原园是A.电流过大B.电流过小 C.电压过高D.电压过低解析:空气开关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的时候,切断电流,保护电路的,所以本题选A。
7.玉免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的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解析:本题考查摩擦力和压强的知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 II 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 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 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F随h 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B.C.D.【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h 越大,F 越大,故选项D 符合2()GMm F R h =+题意;15.太阳内部核反应的主要模式之一是质子-质子循坏,循环的结果可表示为,已知和的质量分别为和,1401214H He+2e+2v→11H42HeP 1.0078u m = 4.0026um α=1u=931MeV/c 2,c 为光速。
在4个转变成1个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约为11H 42HeA. 8 MeVB. 16 MeVC. 26 MeVD. 52 MeV【答案】C 【解析】【详解】由知,=2E mC ∆=∆()242p e E m m m cα∆=⨯--⋅2E m c ∆∆=,忽略电子质量,则:6191693110 1.610J910-⨯⨯⨯⨯27311.710kg 0.910kg --≈⨯⨯?,故C 选项符合题意;()24 1.0078 4.0026MeV26E u u c ≈∆=⨯-⋅16.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
已10m/s 2。
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 500 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A. 150kg B. kgC. 200 kgD. 【答案】A 【解析】【详解】T =f +mg sin θ,f =μN ,N =mg cosθ,带入数据解得:m =150kg ,故A 选项符合题意g snb en 17.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
江苏省淮安市2019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在音乐会上,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 响度B. 音色C. 音调D. 频率【答案】B【解析】【详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二胡和笛子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2.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 小明旁边的座位B. 路旁的树木C. 沿途的路灯D. 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答案】A【解析】【详解】A、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选定小明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和旁边的座位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小明,小明和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之间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路旁的树木、沿途的路灯、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时,小明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3.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凌的消融B. 霜的形成C. 冰冻的衣服晾干D. 露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A、冰凌的消融,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吸热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4.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 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B. 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C. 汽车的轮子加防滑链D. 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答案】B【解析】【详解】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C、汽车轮胎上装有防滑链,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物理试卷 第1页(共26页) 物理试卷 第2页(共26页)绝密★启用前四川省成都市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物 理本试卷分A 卷和B 卷,A 卷满分90分,B 卷满分20分,全卷满分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A 卷(共90分) 第Ⅰ卷(选择题 2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中国的创新发展战略使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智能机器人只能通过声音信号控制B .北斗卫星导航是通过光纤传递信息C .无人自动驾驶汽车行驶不需要消耗能量D .用5G 手机上网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2.如图所示,将手机充电器插人家庭电路插座中,即可为手机充电。
充电器为手机充电时的输出电压约为( )A .1.5 VB .5 VC .l10 VD .220 V3.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 )A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 .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 .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4.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B .核能的使用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C .现有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D .氢弹爆炸时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5.如图是汽车四冲程发动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冲程是做功冲程B .该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这种汽车对环境没有污染D .此发动机的效率可达90% 6.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 .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B .用吸管吸饮料C .“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D .马德堡半球实验7.如图所示,“和谐号”动车满载旅客从成都东站缓缓驶出前往西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B .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列车的惯性减小了C .列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 .列车加速前进时,它受到的牵引力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8.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 .只要低于36 V 的电压,人体都可接触B .三脚插头较长的那只脚无用,可以去掉C .用湿布擦台灯前将其插头从插座中拔出D .发现有人触电时,可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9.将一枚重为0.5 N 的鸡蛋放入一杯均匀盐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然后向杯子里加入一些清水,则( )A .鸡蛋会下沉B .鸡蛋的重力增加C .鸡蛋所受浮力变大D .鸡蛋所受浮力为0.5 N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物理试卷第3页(共26页)物理试卷第4页(共26页)10.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A.水力发电,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在空中飞行的C919,只具有重力势能C.张弓待发,弓静止,所以没有能量D.过山车冲上高处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11.1738年伯努利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关,以下选项利用伯努利这一发现的是()A.机翼受升力使飞机飞上蓝天B.火箭受推力飞向太空C.轮船经船闸从下游开到上游D.潜水艇从海底上浮12.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13.实验小组为医院病房设计呼叫电路,在病人需要护理时,闭合床头开关,就能及时通知值班室里的护士,图中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是 ()A B C D1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反映电动机基本原理的是 ()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分)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2分)15.以镜正衣冠,如图所示,小红由远及近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物理一、命题指导思想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江苏卷)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开”的原则组织实施,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命题将以能力测试仪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的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标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一)能力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要求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性的似是而非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于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2.推理能力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公式。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和正确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因素及条件,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
2017年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物理学科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
试题应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有利于教育的均衡谐调发展。
二、命题原则及要求
1、导向性原则
试题能够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向纵深发展;物理命题要体现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又要体现试题对学生学习水平的选拔性;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2、科学性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内容应科学、正确,表述应清晰无误;试卷的题量要适中;试卷结构要科学、合理,难易程度要适当;试卷形式要规范;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及效度;杜绝“繁、难、偏、旧、怪”的试题,不出粗编滥造、似是而非的试题,不出靠死记硬背的试题,不出答案说法不一的有争议试题。
3、实践性原则
要注意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4、开放性原则。
试题要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试题的结论或条件、试题的情景或过程、试卷的策略或形式等都可以适当的放开。
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对开放性试题及相关试题,答案一定简单,给出的参考答案一定要全面,并有详细的阅卷建议,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性。
5、注重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
以“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为基础、为主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要体现学生在学习期间所经历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考察;
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在试题资源选择上要融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实现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察。
注重科学探究,科学探究题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以促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导向,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增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试题,增加对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以及实验方法创新的试题,同一个试题探究的要素不超过两个。
6、贯彻课程资源和试题资源相一致原则。
物理考试命题的资源选择要体现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从身边的学生生活中捕捉试题资源,从社会生产中收集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引导课程开发与延伸。
要注重教材中的插图、想想做做、想想议议、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涉及的知识点、规律及小实验等。
试题中涉及教材中的原始图片应占试题图片总数的20%以上,教材内容在试题中通过改编、延伸等形式出15%-20%的试题。
三、命题依据
初中物理毕业学业考试命题以《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与标准的规定相一致;杜绝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拔高;教材以人教版教材、山东科技版教材为主。
试题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基层学校的教学实际。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
五.试卷结构
1.试卷的难度及三阶层次的分值比例
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8:1.5:0.5,整卷难度系数在0.73—0.8之间。
按“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所占分值比例约为3:2:1。
说明:按课程标准对相应知识点的要求进行命题。
分析与交流题,不要以简单的选择题与填空题形式出现。
2.试卷呈现形式及题型分数分布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2)全卷分值为100分(3)试题共八页(八版)
(4)题型①单项选择题约24分②双项选择题约9分
③填空题约24分④实验与探究题约20分
⑤分析与交流题约8分⑥综合与应用题约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