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生态系统多样性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4
重庆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构成的生态环境复杂性的总称。
它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正是由于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命活动,才构成了自然界这个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类型极多。
因为任何一个群落和与它相互作用的环境合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们保持各自的生态过程,即生命群落所必需的化学元素的循环和各组成部分之间能量的流动。
遗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单个物种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动植物及微生物丰富的种类。
据估计,地球上现存800万~1000万个物种。
我国是生物物种特别丰富的国家,占世界第八位,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举足轻重。
如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热带、亚热带省区,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对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材料二】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生物多样性,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稳定的基础。
各种物种,不管它们是细菌、蠕虫、螨、蜥蜴,还是小型哺乳动物,都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为我们提供食物、提供新鲜的空气、调节气候、控制疾病的流行等,其作用难以被其他物种所替代。
每种生物都有其特有的遗传特性,使其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条件。
这种遗传特性对我们人类至关重要,如果加以利用,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益。
人类为了改良品种,就得从野生物种中寻找与其相似的物种,将其特有的基因植入到现在人类种植的作物上去。
比如,野生动植物中还存在各种优良性状的基因,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巨大的基因库。
5月22日是什么节日_5月22日是什么日子5月22是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的日子,你知道是什么日子了吗?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5月22日是什么节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简介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来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
1989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
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
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
《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
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同时,联大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从各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期确保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的连续如期举行。
2001年5月17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5月22日。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作者山西临汾屯里中学杨录梅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规律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在综合体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它包括四个组成部分,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彼此紧密地联合起来,其中光能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的最基本的成分,生产者----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个食物链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生态系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忍受改变的条件,并能自动调节、修补或建造自己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从而形成新的平衡状态,推动了生态系统的变化发展,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反馈。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反馈能力小,结构复杂,反馈能力大。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概念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它是指生竟的生态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由于太阳对地球表面的辐射强度不均等,地球表面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多样化生态系统。
例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分为海洋、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陆地生态系统又可以分为草原生态系统、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等。
总的来说,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分布地球的各个位置,它们能使营养物质不同程度的得以循环,作为能量的载体使之单向流动,从而对人类的幸福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物种多样性主要指生态系统内各个营养层次物种的多样性。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植物的多样性为草食性动物提供各种食物,从而草食性动物能够进一步繁荣;繁荣的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了繁荣的条件;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繁荣更进一步促进了分解者的繁荣。
因此,作为多样性程度决定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程度。
一、名词解释:1、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2、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生态系统)。
3、遗传多样性:广义上讲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个体基因中的遗传信息的总和;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种内不同种群之间或一个群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4、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形式,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的多样性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的(1)状况(如受威胁和特有性等)、(2)形成、(3)演化、(4)分布格局及其(5)维持机制等。
5、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
6、关键种指一个物种的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种群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稳定,该物种被称为关键种。
7、栖息地: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总和。
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8、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植被保存较好、生物种类丰富且特有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8、濒危物种:濒危物种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
一个关键物种的灭绝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链,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解。
9、生态恢复: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10、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人为划定的、需加以保护的特殊地理区域。
10、自然保护区的分类:1)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11、保护对象:比较完整的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涉及的“多样性”(详细版)1、细胞多样性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
在同一个由多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由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构成生物体的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用显微镜观察的几种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这就反映了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但是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法国的比夏认为器官由组织组成。
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木栓组织,看到了死亡的细胞,并命名。
荷兰人列文虎克和意大利的马尔比基分别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细胞。
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结合施莱登的观点,建立了细胞学说。
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蛋白质多样性蛋白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其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约有20种,8种必需氨基酸(甲缬赖异苯亮色苏)和12种非必需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原因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导致功能也具有多样性(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运输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
蛋白质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蛋白质是由肽链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立体结构,多肽具有一定的功能,但多肽不是蛋白质。
关于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理解时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分析"歌曲"的谱写情况(7个基本的音符可以谱写出无数的歌曲)来帮助理解。
尽管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20种,但是由于组成每种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排列次序变化多端,由氨基酸形成多肽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定义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基因多样性描述了物种内部基因的差异和变异,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涵盖了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关键因素。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2.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空气净化、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食物安全和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和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不同物种的植物和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而农作物的多样性也能增加农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4.药物和医疗资源:许多药物和医疗资源来自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许多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5.文化和精神意义: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各种动植物在人类的艺术、信仰和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威胁,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它由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并发挥着多种功能,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组成生态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相互依存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
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集合体。
2.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区域。
生态系统的六大特征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
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过程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1. 结构复杂性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群落由多个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同时,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生态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不断循环利用的。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被其他生物摄取和分解,最终又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
这种物质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
光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的流动是有损失的,每一级食物链的能量转化效率都不高,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总量逐级减少。
4. 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比如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会通过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式来恢复平衡。
5. 多样性生态系统中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遗传多样性指的是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生态系统多样性则包括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比如森林、湿地、草原等。
6. 演替过程生态系统经历着不断的演替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
最初的生态系统可能只有少数几种生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演化并与其他物种相互作用,形成更加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自我调节能力、多样性和演替过程等六大特征。
生物学中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地球上的生命系统。
以下是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详细知识点介绍: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根据地理范围和生物组成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不同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3.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这种调节能力受生物种类和数量的限制。
4.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包括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间接价值包括生态功能,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氧气供应等;潜在价值是指尚未被发现或利用的生物资源价值。
6.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主要来源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人类活动。
这些因素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减少。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生物多样性教育等。
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8.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但受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复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 O,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第五章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气候及地貌类型复杂湖泊星布这样复杂的自然条件显然会导致中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灌丛沼泽荒漠和冻原等等阔叶林和针森林生态系统以乔木的优势种主要有212类(群系Formation)¹à´ÔµÄÀà±ð¸üΪ¸´ÔÓÆäÖдó·ç³¤ÆÚ»ýÑ©µÄ¸ßº®ÆøºòµÄ¹à´Ô³£Â̸ïÒ¶¹à´ÔÒÔ 及高寒落叶阔叶灌丛主要有35类其他亚热带常绿和落叶灌丛主要有20类热带肉质刺灌丛在中国分布局限中国的草丛(grassland)是指次生灌丛进一步退化后所形成中国的草甸(meadow)是在适中水分条件下发育可分为典型草甸(27类)沼泽化草甸(9类)以及高寒草甸(21类)ÖйúÕÓÔó·Ö²¼ÐÇ散其次有木本沼泽4类主要有19类主要有18类草原可分为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4个亚型荒漠可区分为小乔木荒漠小半灌木荒漠以及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4个亚型此外高山垫状植被和高山流石滩植被主要有17类1980)5. 1森林生态系统中国是世界上少林国家之一森林面积达1000万公顷以上地区仅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以台湾浙江广东湖南覆盖率达32µ«ÆäÉ-ÁÖ¸²¸ÇÂʾùÔÚ10Î÷±±µØÇøÄþÏÄÇຣ以下(中国科学院1990)ÖйúÉ-ÁÖ·Ö²¼很不均匀针叶林面积占49. 83À«Ò¶»ì½»ÁÖÃæ»ýռɼľÁÖÀ«Ò¶ÁÖµÄÀàÐÍÊ®·Ö¸´ÔÓ1表示中国某些森林面积(周以良等 表5À«»ì½»ÁÖ针胡暖温带阔叶林其他阔叶林 218.87 2.2 樟木林32.00 0.3 楠木林 1.0 –– 桉树林 21.32 0.2 热带和亚热滞阔叶林 其他阔叶林294.74 3.0 其他阔叶林2079.6821.0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由南到北分布着不同的类型由于中国在不同气候带内均有不同高度山地的存在位于不同气候带的山地均有其特有的植被垂直带谱现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加以简介现把中国分为东北华东华南西北7个区域5.1.1 针叶林中国的针叶林按气候带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寒温带针叶林林5. 1. 1. 1 寒温带针叶林这类森林主要有5大类森林生态系统即落叶松林冷杉林它们均分布在寒冷有的分布在低山丘陵落叶松林2变种其中构成森林类型的2)占森林总面积的10. 1Î÷²®ÀûÑÇÂäÒ¶ËÉÁÖÔÚÎ÷±±É½µØÌرðÊÇÐ˰²ÂäÒ¶ËÉÁÖÔÚ¶«±±µÄ·Ö²¼Ãæ»ý´ï822万公顷(周以良等其他类别落叶松林分布面积小形成明显的地理替代现象其他类别的落叶松林均为山地垂直带上的森林一般在1500米以上山地落叶松是中国重要的用材树种种子传播距离较远是采伐迹地或空旷地的先锋树种必须要保存其优良的母树林在裸露土壤上和火烧迹地上可采用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中国的落叶松人工林发展很快其他地区的中山和亚高山地区也增加很多云杉林和冷杉林中国云杉冷杉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森林中分布最广中国云杉林面积为414. 22万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2. 73)É-ÁÖÀàÐÍ·á¸»ÔÆÉ¼ÁֵĵØÀíÌæ´úÏÖÏóÒàºÜÃ÷ÏÔ»ª±±Îª°×¸Ë 林在南方除分布于西南山地外形成较大面积的云杉林冷杉林有纯林或与云杉组成的混交林在新疆分布的西伯利亚冷杉林巴山冷杉林和岷江冷杉林在西北的分布主要是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山地雨量丰富地区云杉和冷杉都是阴性树种可被桦木林或落叶松林所替代很难自然恢复东灵山原曾有天然白杆林分布现在大部分山地只有个别植株或小面积疏林残存华北地区只有关帝山云杉在保护的同时以使有充足的种源保存松林仅2类(表5其中樟子松林面积约38. 62万公顷有小面积出现为西南山地顶部森林上限的一种类型(表5主要有6类圆柏林4500米的阳坡还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南部这类森林应加以保护2 中国寒温带落叶松林+++分布广 ++: 分布较广+:局部分布** rixgmelini 3. L. olgensis var. changpaiensis5. L. chinensis7. L. potaninii9. L. griffithiana11. P. sibirica13. Sabina tibetica 15. S. saltuaria; 16. S. pingii18. S. recurvaÒÔ´óÐ˰²ÁëºÍ°¢¶û̩ɽΪ´ú±íÒÔÍÕ¹(Alces alces)獐(Hydropotes inermis)ÓÈÒÔÍÕ¹ΪÓÅÊÆÖÖѱ¹(Rangifera tarandus)在中国已无野生花鼠(Eutamis sibiricus)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lae)Æä´ÎΪС·ÉÊó(Pteromys volans)等艾虎(Mustela eversmanni)棕熊(Ursus arctos)ÒÔ»Æ÷øÕ¼ÓÅÊÆ熊及多种鼬类细嘴松鸡(Tetrao sp. )和黑琴鸡(Lyrurus sp.)等为主两栖类动物很少表5ÀäɼÁÖµÄÀàÐͺͷֲ¼×´¿ö森林类型* 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台湾1. 臭冷杉林+2. 西伯利亚冷杉林++3. 巴山冷杉林++ ++ ++4. 黄果冷杉林++ ++5. 长苞冷杉林++6. 鳞皮冷杉林+7. 喜马拉雅冷杉林+8. 苍山冷杉林+9. 岷江冷杉林+ +10. 冷杉林+11. 川滇冷杉林+12. 红皮云杉林+13. 西伯利亚云杉林+14. 雪岭云杉林+++15. 白杆林++16. 青杆林++ + +17. 青海云杉林+18. 云杉林+ ++ ++19. 丽江云杉林++20. 林芝云杉林+21. 川西云杉林++22. 紫果云杉林++ +23. 油麦吊杉林+24. 麦吊杉林+ +25. 鱼鳞云杉台湾云杉林++ * 1. Abies nephrolepis; 2. A. sibirica; 3. A. fargesil; 4. A. ernestill; 5. A. georgel;6. A. squamata;7. A. spectabilis;8. A. delavayl;9. A. faxoniana; 10. A. fabri;11. A. forrestil;12. Picea koraiensis; 13. P. obovata; 14. P. schrenkiana; 15. P. meyeri;16. P. wilsonil; 17. P. crassifolia; 18. P. asperata; 19. P. likiangensis;20. P. likiangensis var. lintziensis; 21. P. 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 22. P. purpurea;23. P.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 24. P. brachtyla; 25. P. jezoensis, A. nephrolepis;26. A. kawakamil, P. moorisonicola.表5ůÐÔ16. Cupressus funebris 18. C. gigantea21. K. evelyniana23. Cathaya argvrophylla 25. Metasequioa glyptostroboides27. Taiwania cryptomerioides29. Fokienia hodginsii 31. P. roxburghii.5. 1. 1. 2 暖温带针叶林暖温带针叶林赤松林4)大多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 1. 2²à°ØÁÖ·Ö²¼½Ï¹ã°×ƤËÉÁֵķֲ¼Çø¸üΪ¾ÖÏÞÓÉÓÚ»ª±±µØÇøÈË¿ÚÃÜ 集大面积为人工针叶纯林所替代结构简单生产力低今后应以营造针以丰富物种多样性5. 1. 1. 3 亚热带和热带针时林亚热带和热带针叶林类别很多暖温带的油松林向南分布即被马尾松林所替代达1424. 37万公顷在马尾松休的分布区内它被黄山松林所替代在亚热带的西南部连续分布着大面积云南松林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 5. 8ÔÚËÄ´¨ºÍÔÆÄϵÄÎ÷±±部乔松林仅分布在中国西藏占中国森林总面积的0. 9ËÄ´¨»¹ÓÐ不少中国特有的华山松林的分布范围较厂占中国森林总面积0. 56µ«¼¯Öзֲ¼ÔÚÖйúÎ÷ÄÏÏò±±ÏòÄÏ1987)ËüÉú³¤¿ìÉ-ÁÖÃæ»ý´ï607. 12万公顷应提倡杉木和当地阔叶树混交大多见于石灰岩山地其森林面积134. 12万公顷但破坏严重故应对现有林加以保护除之种产于越南外油杉林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湿暖山区各类油杉林的原始林已遭破坏值得指出的是被称之为活化石植物所构成的森林金钱松林水松林它们分布面积均很小各类原生的森林都应加以保护杉林已在四川湖南一般生于悬岩之顶和山脊上为中国所特有在庐山脚下和鄱阳湖滨的丘陵上曾有大面积金钱松林目前7公顷的金钱松天然林现在各地均栽培成功前者为中国所特有在缅甸北部有部分分布2600米的山地秃杉林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自然状况下常与其他针秃杉是优良速生珍贵树种应加以推广一般散生在其他森林中在江西湖南发现有较大面积的福建柏天然林这一珍贵树种人工栽培也已获成功是指相对稳定的森林类型中国的针在中国西南山地上的中山地区也分布有小面积的针是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的森林类型可分布至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和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北部被称为红松曾是中国最主要的用材林基地由于对资源的掠夺和经营不善占中国森林面积的0.4Ö÷ÒªÔÚСÐ˰²Áë¼°³¤°×ɽ×ÔÈ»±£»¤ÇøÌãÀදÎïÓÐáó×Ó马鹿原麝(M o s c h u smoschiferus)ÆäÖÐáóÊý量多豹(Panthera pardu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黄鼬(Mustela sibirica)Ŀǰ±ªÒ²ºÜÉÙ¼ûÌìÂéÒ°È˲ÎÏÖ¼¸½ü¾ø¼£¶ÔÓÚÀÏÁäºìËÉÀ«Ò¶»ì½»ÁÖºìËÉÀ« 叶混交林是重要的用材林为使红松阔叶混交林得以恢复并持续利用应以择伐为主造林时次生林改造时5.1.2.2 铁杉阔叶混交林是由铁杉与其他针叶森林类型是山地垂直带的森林类型是重要水源涵养林5.1.3 阔叶林5.1.3.1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在中国温带和暖温带以及亚热带的低山丘陵这类森林是暖温带的地带性森林类型5)中国主要有11类蒙古栎林大面积分布在东北山地阔混交林经反复破坏后在干旱阳坡上生长的一种栎林蒙古栎林为辽东栎林所替代则被锐齿槲栎林逐渐替代北方都有分布(安徽植被协作组栓皮栎林的分布中心在暖温带的南部和亚热带的北部低山丘陵值得提出的是水青冈(Fagus spp.)林北美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重要类型落叶阔叶混交林由多种栎槭梣组成由于人为破坏目前有小面积残存在沟谷的阴坡桦木林在中国主要有9类黑桦林红桦林的分布较广北方均有桦木林以及山杨林为山地阔叶林或针叶林破坏后的次生林值得提出的是新疆野苹果林是西北特有的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的动物种类比较丰富1988林内有兽类30多种兽类有貉狍子青羊啮齿类有棕背(左鼠右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ºÚÏß¼§Êó(Apodemus agrarius)等各种啄木鸟 红隼(Falco tinnunculus)´ËÍâ(Aquilachrysaetos dapbanea)獐(Hydropotes inermis)偶有出现低山丘陵大面积为灌丛和草地所替代老龄林早已消失各类落叶阔叶林仍为人类砍伐对象或代之以人工油松林落叶阔叶林生长不良目前以落叶阔叶林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约20个迄今为止以保护暖温带各类森林及华北植物区系表5ɫľˮÇúÁøÁÖ+ +14.榆树疏林+15.新疆苹果林+16.山杨林+ + + + +17.欧洲山杨林+18.密叶杨林+19.白桦林+++ ++ + + +20. 胡杨林++21.灰杨林+22.银白杨林+ +23.黑桦林++ +24.岳桦林+25.坚桦林+ +26.红桦林+ + + +27.牛皮桦林+28.川白桦林+29.光皮桦黄檀林++ + +39.亮叶青冈林+ + +40.水青冈林+41.锥栗林+ +42.茅栗林+1. Quercus mongolica;2. Q. liaotungensis;3. Q.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4. Q. aliena;5. 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6. Q. dentata;7. Q. acutissima;8. Q. variabilis, 9. Q. baronii, 10. Q. fabri, 11. Q. chenii;12. Tilia spp., Acer mono, Juglans mandshurica; 13. Ulmus propingua, Fraxinus mandshurica;14. Ulmus spp.; 15. Malus sieversii; 16. Populus davidiana; 17. P. tremula;18. P. talassica; 19. P. enphratica; 20. P. pruinosa; 21. P. alba;22. Betula platyphylla; 23. B. dahurica; 24. B. ermanii; 25. B. chinensis;26. B. aibo-sinensis; 27. B. albo-sinensis var. septentrionalis;28. B. platyphylla var. szechuanica; 29. B. luminifera, Populus adenopoda;30. B. utilis; 31. Alnus japonica; 32. A. nepalensis; 33. A. trabeculosa;34. Chosenia arbutifolia; 35. Elaeagnus oxycarpa; 36. Pteroceltis tatarinowii;37. Liquidambar formosona; 38. Platycarya strobilacea, Dalbergia hupeana;39. Fagus lucida; 40. F. longipetiolata; 41. Castanea henryi; 42. C. sequinii.5.1.3.2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多种常绿阔叶树种为主所组成的森林类型亚热带地区约占国上面积13以上的种子植物的属(共2674属2种子植物的种(共14600种)ÓÅÊÆÖÖ²»Ã÷显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十分复杂仅为其中最常见的类型(表5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生态学研究尚有待深入有各种栲类林石栎林木荷林等1980西部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主要是高山栲林和黄毛青冈林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别十分丰富青冈林栲树林前3类森林在亚热带北部也有少量分布由栲类茶科及某些热带树种所组成华栲林闽粤栲林等为代表杯状栲木果石栎属山地常绿阔叶林一般处于山地云雾线上湿润湿度大后一类见于西藏东南部目前大面积的人工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大大降低了物种的丰富度并遭捕杀在西南部少数林区虽存有猕猴(M a c a c a m u l l a t t a)金丝猴(R h i n o p i t h e c u s r o x e l l a n a e)等典型的林栖啮齿类有红腹松鼠(Callasciurus erythraeus)花松鼠(Tamiops suinholi)表5ÂÞ¸¡èàÁÖ+ + + + ++5.峨眉栲林+ + + ++6.元江栲林+ +7.高山栲林+ +8.钩栗林+ + + + + + + + + +9.鹿角栲林+ + + + + +10.无柄栲黄果厚壳桂林+16.印栲杯状栲木果石栎等毫猪(Hystrix hodgsonii subcristata)较常见尤以华南兔(Lepus sinensis)最普遍以常绿阔叶林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圈保护区已受重视至于保护区的面积及合理经营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探讨是以常绿的栎类为主中国没有夏干冬雨气候特别在金沙江中上游河谷两侧山地出现较大面积硬叶常绿阔叶林冬季干冷可分为见有川滇高山栎(Q.a q u i f o l i o l d e s)林帽斗栎Q.l o n g i s p i c a)林藏高山栎(Q.semecarpifolia)林锥连栎(Q.franchetii)林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林可提供木材冷杉林由于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使很多常绿阔叶树不能生存这类混交林主要为落叶栎与常绿栎类(苦槠共可分为3种森林类型1800米低在亚热带中部山地亦分布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东部山体较矮1200米之间2400米在石灰岩山地由于水分的影响主要分布在丘陵及低中山最高分布海拔在南业热带可达2000米破坏后的恢复将十分困难雨林中国的热带森林主要有热带季雨林及热带雨林见于具有周期性于湿交替现象的地区马来雨林的一个组成部分热量充足的地区它处于热带雨林分布范围的北部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有24类7主要分布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西藏东南部1976)ÍùÎ÷µ½ÔÆÄÏÄϲ¿ÉÏÉýµ½800Î÷²Ø¶«Äϲ¿´ïµ½1000 米左右但随着人类开发发生很大变化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为25.7ÔÚ50年代天然森林覆盖率为55Ãæ»ý4万公顷占该区面积12的森林面积被保护7中展示出中国热带季雨林中木棉其他只在局部出现蝴蝶树千果榄仁翅子树林分布稍广7 中国热带季雨林的主要类型和分布森林类型* 广东南部海南云南南部广西南部1.木棉厚皮树林+3.榕树割舌树林+ +4.榕树假苹婆林+5.黄桐水石梓林+6.青皮林++ +7.中国无忧花梭子果林+8.高山榕海南风吹楠金丝李是由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所组成它们都占有特殊生态位置这是在半干旱的特定水热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2大类草原即温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青藏高原及干旱地区的山地上都有草原分布表5°×³á×ÓÊ÷ºûµûÊ÷Äñé-ëÆÂÀÝÒ°Ê÷²¤ÂÜ·¬ÁúÑÛǧ¹ûé-ÈÊÁú¹ûÇ๳èàÎåÁÐľÁÖ+12.缅漆滇楠林+* 1. Myristica cagayanensis, Pterospermum niveum, Artocarpus lanceolatus;2. Vatica astrotricha, Heritiera parvifolia, Hopea hainanensis;3. Hopea chinensis, Canarium pimela, Eberhardtia aurata;4. Dipterocarpus tonkinensis, Hopea mollissima, Crypteronia paniculata;5. Dipterocarpus pilosus, Artocarpus chaplasha, Dysoxylum binectariferum;6. Terminalia myriocarpa, Pometia tomentosa, Pterospermum lanceaefolium,7. Dysoxylum gobara, Terminalia myriocarpa, Altingia excelsa;8. Parashorea chinensis;9. Antiaris toxicaria, Pouteria grandifolia, Canarium album;10. Podocarpus imbricatus, Castanopsis borneensis, Cinnamomum burmannii;11. Dacrydium pierrei, Pentaphylax euryoides;12. Semecarpus reticulata Paramichelia baillonii, Phoebe nanmu.中国的稀树草原主要发育在云南是以中生耐旱禾草草丛为背景生境的干旱主要由焚风效应和山谷局部环流所造成气候湿润旱生型的稀树草原四川的干热河谷及海南岛局部地段且常为森林反复砍伐后的次生草原扭黄茅(Heteropogoncontortus)和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本章所介绍的温带草原是与当地水热条件相适应的原生类型总面积为3.15亿公顷广阔范围内最北部松辽平原上由此向西南中国草原虽然南北纬度跨度大再往西南温带草原为世界少有的位于青藏高原的大面积高寒草原所替代草原的分布海拔一般在4500´ËÍâ1985李博等 表5—9 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动物草原广布种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达呼尔鼠兔(广布种) 黄羊(常见种) 野骆驼藏野驴(Ochotona daurica) (Prodorcar gutturosa) (Camelus bactrianus) (Equus kiang)草原鼢鼠(广布种) 草原黄鼠(优势种) 野马(可能绝迹) 野牦牛(Myospalax fontanieri) (Citellus dahuricus) (Equus przewalskii) (Bos grunniens)艾鼬布氏田鼠(主要种) 蒙新野驴(数量不到3000头) 藏羚(Putorius eversmanni) (Microtus brandti) (Equus hemionus) (Pantholops hodgsoni)伶鼬沙狐(常见种) 三趾跳鼠喜马拉雅旱獭(广布种) (Mustela nivalis) (Cynalopex corsac) (Dipus sagitta) (Marmota himalayana)草原雕百灵沙狐(常见) 藏雪鸡(Aquila rapax) (Melanocorypha mongolica) (Cynalopex corsac) (Tetraogallus tibetanus)人(Oenanthe hispanica)由于草原的分布介于湿润的森林区与干旱的荒漠区之间在与森林相邻区域分布着草原中喜湿润类型的草甸草原二者之间分布着典型草原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草原退化面积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1中国草原可分为4个亚型典型草原草原生态系统中有较丰富的动物种类有善于奔跑的有蹄类动物及地下穴居的啮齿类动物数量大猛兽植物主要的野生动物见表5此外有人估计各类草原中的昆虫种类均在200种以上占中国蝗虫种类1ËüºÍòÞòë¶¼ÊǶ¯Îï·à±ãµÄÖØ要分解者蚊蝇是常见的昆虫5.2.1 草甸草原在中国温带草原分布区内与森林分布区相邻一侧为草甸草原集中分布区这类草原特点是种类组成较丰富达40ÊDzÝÔ-ÀàÐÍÖбȽÏϲʪµÄÒ»ÖÖ10)Ñò²Ý²ÝÔ-ºÍÏßÒ¶¾Õ²ÝÔ-·Ö²¼¹ã泛羊草草原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东部和北部其中一半面积在中国境内生态幅度很广从高河滩到盐渍低地均有羊草草原分布面积大每年收获优质干草不仅满足国内需求羊草草原中还生长近百种药用植物这些均为宝贵种质资源部分地区草原退化尤以松嫩平原草原退化必须加以保护防止草原进一步退化这类草原的分布中心位于中国东北蒙古东北部和前苏联勒拿河上游地区在地形部位上台地这类草原是生产力较高营养价值属中上等马优良放牧场草原常被开垦为农场在旱作条件下线叶菊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东缘山地丘陵所特有的以杂类草占优势的草原类型之间沿一系列山系往东延伸至大兴安岭并进入松嫩平原直到燕山山脉北部及阴山山脉东段台地断断续续分布也可兼作割草场尚保存着较好的草原可有计划地进行合理利用面积小主要零星出现在新疆伊犁谷地和天山北坡可做放牧场和割草场亦可稳产多处于山地针叶林和灌丛分布范围的阳坡这类草原分布地水土流失严重在内蒙古高原及鄂尔多斯高原大部分此外主要有14类高原还是山地在荒漠区分布的典型草原气候愈干旱与草甸草原相比覆盖度较小大针茅草原这类草原可为牧畜业发展基地(表5大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特有的草原类型在中国它是中国典型草原中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一般分布在广阔平坦如生境条件趋于湿润如生境条件趋于干旱大针茅草原是典型草原地区很重要的一类天然草场以上适宜于各种家畜大针茅草原是相对稳定的地带性植被逐渐为更耐干旱及耐牧性强的克氏针茅和冷蒿草原所替代在内蒙古草原上大针茅草原保存较好大针茅草原不宜开垦克氏针茅草原分布范围比较宽但比大针茅草原分布中心靠西直接与荒漠草原相连是亚洲中部草原地区特有草原类型沿荒漠草原分布的东界呈南北方向延伸往东与大针茅草原交错出现在大针茅草原过度放牧地段如祁连山克氏针茅草原也是各类家畜良好的放牧场这类草原不能过度放牧否则现已有过度放牧现象以保护草原长芒草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和黄土高原天然草原残存无几仅在山坡田边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地区的西部分布最广的草原类型之一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新疆在中国境内这类草原见于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在天山北坡从西向东沿着一定海拔形成宽阔山地针茅草原带针茅草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加之它在北疆分布厂为当地春部分则为冬营地往东不越过阿尔泰山其分布地区与针茅草原相似且更耐寒冷草质优良早秋放牧旱作种粮食和饲料不宜开垦予以适度放牧它虽在内蒙古西北的草原地区出现一般出现在低山丘陵顶部或迎风坡上部还见于羌塘高原东南部和天山南坡它的存在与覆沙有关若过度放牧会引起流沙复活前者分布在羌塘高原南部后者分布在青海此外百里香草原和冷蒿草原均为各类针茅草原破坏后的退化类型5.2.3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处于温带草原区的西侧往西逐渐被荒漠所替代荒漠草原位于荒漠分布范围以上可有100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最耐干旱的一种亚型草群高度草原中除旱生的丛生禾章外还有小半灌木11)11 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类型和分布华 北东 北西 北草 原 类 型*内蒙古河北 山西 东北平原 大兴安岭 新疆 青海 甘肃 陕西 宁夏 西藏1.戈壁针茅草原 +++ + + + +2.石生针茅草原 +++ +3.短花针茅草原 + + + + + ++ +4.沙生针茅草原 + + + + + + +++5.东方针茅草原 + +6.高加索针茅草原 +7.拟长舌针茅草原 +8.无芒隐子草草原 + +9.多根葱草原++++10.女蒿草原 ++ 11.著状亚菊草原 + 12.灌木亚菊草原 + + 荒 漠 草原13.驴驴篙草原 + 14.紫花剑茅草原 ++ +++ ++ +++ 15.羽柱针茅草原 ++ 16.座花针茅草原 + + 17.克氏羊茅草原 + 18.假羊茅草原 + 19.银穗羊茅草原 + 20.硬叶苔草原 + + 21.藏籽蒿草原+++22.藏南蒿草原 ++ 23.垫状蒿草原 + 高 寒 草 原24.冻原白蒿草原++* 1. Stipa gobica; 2. S. klemenzii; 3. S. breviflora; 4. S. glareosa; 5. S. orientalis; 6. S. caucasia;7. S. stapfii; 8. Cleistogenes songorica; 9. Allium polyrrhizum; 10. Hippolytia trifida; 11. Ajania achilleoides; 12. A. fruticulosa; 13. A. dalailamae; 14. Stipa purpurea; 15. S. subsessiliflora var. basiplumosa;16. S. subsessiliflora; 17. Festuca kryloviana; 18. F. pseudovina; 19. F. olgae; 20. Carex moorcroftii;21. Artemisia salsoloides var. wellbyi; 22. A. younghusbandii; 23. A. minor; 24. A. stracheyi.戈壁针茅草原是亚洲中部荒漠草原中的最基本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高原和额尔多斯高原的中西部戈壁针茅草原分布广草质良好山羊但产量低组成种类具有较高耐牧能力严重退化的戈壁针茅常被冷蒿石生针茅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高原及其以南相邻地区的山地和石质丘陵上部属于亚洲中部蒙古山地草原类型多以小团块状嵌合在其他类型中同时也分布在荒漠区的山地上广泛分布在亚洲中部适合于牧羊和马目前有逐渐退化为冷蒿草原的趋势对于旱气候有较强适应能力在青藏高原阿里地区这类草原生产力低其他各类荒漠草原在黄土高原新疆及青藏高原上有局部分布大陆性气候强烈具有草丛稀疏覆盖度小的特点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祁连山等亚洲中部高山11)最具代表性类型羌塘高原南部和中部及藏南湖盆青海西部高原和亚洲中部高山祁连山天山及帕米尔高原羽柱针茅草原但分布面积远不如紫花针茅草原大产草量很低藏籽蒿草原和藏南蒿草原等均为青藏高原所特有类型面积较大(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周兴民等座花针茅草原是亚洲中部干旱高山特有草原类型帕米尔是较好的夏秋牧场假羊茅草原5.3 荒漠生态系统荒漠是发育在降水稀少极端干旱生境下的植物稀疏的生态系统类型婉延着世界上最广阔的荒漠地区中国西北部的荒漠集中分布地区所占面积约为中国国土面积的1ÊÀ½ç»ÄÄ®¿É°´ÆøºòÌõ¼þ»®·Ö为热带中国荒漠大部分属温带荒漠风沙贫瘠中国不存在亚热带和热带荒漠气候如四川贵州一带都有非地带性的热带荒漠常绿多汁的肉质有刺植物如仙人掌高寒荒漠是大陆性高山和高原上出现的荒漠再加以低温寒冷和大风所造成的植物生理干旱荒漠处于水生态系统组成的植物微生物种类很少动物中爬行类的蜥蜴种类和数量较多野驴北山羊这是一类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应以保护为主一旦消失现以组成荒漠中占优势的植物生活型为依据把荒漠区分为小乔木荒漠半灌木和小罐木荒漠和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4种亚型在中国西北荒漠地区琐琐荒漠总面积0.12亿公顷分布在新疆琐琐荒漠是有机质积累最高类型它们是超旱生无叶小乔木琐琐荒漠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表5在中国广泛分布在准葛尔盆地哈顺戈壁阿拉善高平原和柴达木高盆地以及内蒙古西部为优良薪炭材沙地琐琐根上寄生的肉苁蓉为名贵药材琐琐荒漠破坏后极难恢复其他零星见于河流沿岸沙地上一旦毁灭加剧荒漠化进程中国灌木荒漠主要有18类12)在中国大面积出现在阿拉善高平原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的戈壁以及准葛尔盆地中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平原诺敏戈壁它的最东分布地区在蒙古高原中部的二连戈壁表5¹ã·º·Ö²¼ÓÚ°¢À-ÉÆ¸ßƽÔ-哈密的哈顺戈壁和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的灌木荒漠齿叶白刺荒漠广泛分布在荒漠区东南部西部最为集中沙冬青荒漠油柴荒漠主要分布在东阿拉善川青锦鸡儿荒漠是东阿拉善分布在阿拉善东北部地表有风积沙层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的沙生灌木类型新疆漠地区的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上分布范围广向西经河西走廊西达塔里木盆地东北部5.3.3 半灌木常与小乔木荒漠和灌木荒漠的分布相结合剥蚀台原沙漠这类荒漠都能生长可分为盐柴类半灌木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但优势种明显在中国这种荒漠亚型主要有28类13)小半灌木荒漠中(表512)红砂荒漠是中国荒漠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荒漠类型之一经阿拉善柴达木盆地西到准葛尔和塔里木盆地剥蚀残丘山前砂砾质冲积扇等驼绒藜荒漠广泛分布于准葛尔盆地昆仑山北坡柴达木盆地西部合头草荒漠广泛分布在天山南坡哈顺戈壁以及腾格里沙漠几种猪毛菜荒漠分布面积不大面积不大其中盐生假木贼荒漠则是新疆荒漠中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小半灌木荒漠河岸地下水位1(表518)°¢¶û½ðɽɽ´¼âÒ¶ÑÎצצΪÄÚÃɹÅÉÂÎ÷ÒÔËüÕ¼ÓÅÊÆµÄ»Ä漠广泛分布在中国荒漠地区的湖盆低地的盐渍土上由菊科的蒿属(Artemisia)等构成沙丘有的上升到中山籽蒿东到乌兰布和沙漠陕西西藏均有零星分布当植被覆盖增加逐渐被油蒿荒漠所替代为昆仑山的特有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伊犁谷地后者主要分布在天山北坡山麓和低山沙蒿荒漠其中沙蒿荒漠还见于内蒙古其他各类菊科植物组成的荒漠(表529)主要出现在阿拉善洪积扇及石质低山上灌木亚菊荒漠分布范围较广贺兰山山麓的砾质戈壁和固定沙丘上。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意义
生态系统多样性(又称多样性生物学)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数量和组成的复杂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生态恢复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促进正常的生物结构及进化、强健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所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样性生态系统为它们提供了外部负责促使它们对环境变化具有应对能力,从而可以承受更大更长久的压力。
多样性生态系统是可以恢复和恢复的,它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发挥其作用,阻止土地的退化,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另外,多样性生态系统可以担负起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例如水土保持,滞洪等重要的功能。
它们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环境服务,如天然气、水资源和食物生产。
多样性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系统,它们可以保护环境,维持生物群落的平衡,从而为人类提供无尽的机会。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对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的促进环境的可持续的发展,其中包括消除贫困、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积极保护现有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并支持多种环境保护工作,使它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探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特定地理区域内生物种类、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度与复杂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物种适应性和提供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方法。
一、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定义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反映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指物种内部基因的变异水平和遗传信息的丰富程度,有助于物种抵御环境变化和适应性进化。
生态多样性则关注于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关系。
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仅是一种统计数字,更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体现。
高度多样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抵御外界干扰。
同时,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性1. 提供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多样性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功能,如食物链的稳定性、杂草控制、土壤保持和水资源调节等。
不同的物种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功能,相互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2. 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稳定性至关重要。
当某一物种或群落数量过多或过少时,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因此,生态系统中存在多样性的物种组成,能够减少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其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
3. 维持人类福祉:生态系统多样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福祉。
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食物生产、水资源提供和气候调节等,都依赖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促进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三、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方法1. 建立保护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防止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