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文言文常用字及注释
- 格式:doc
- 大小:48.02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文言文常字及其解文言文虚用法之一、代1、人称代,作“他”、“她”、“他”①公与人乘,于勺。
(《曹》)② 佐之,并两尉。
(《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之“文”也?(《 < >十》)④醒侯故使之之。
(《扁蔡醒公》)2、指示代,指代事物,作“它”、“它”或直事物名称。
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屠自后断其股,亦之。
(《狼》)③子曰:默而之,学而不,人不倦。
(《 < >十》)④鬼:“汝复?”定伯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1、构助,作“的”①君之病在胃,不治将益深。
(《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狗盗之力哉?(《孟君》)⑤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构气助,放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功。
(《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蔡桓公》)③ 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海》)⑤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
(《》)3、气助,凑足音。
①公将鼓之。
(《曹》)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 恨久之。
(《涉世家》)④ 之,二十余四面集,步行弓矢从者百人。
(《大椎》)4、构助,提前的志。
①菊之,陶后有。
(《》)②何陋之有?(《陋室》)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而一、1、表示并列关系的,可“又”“而且”“也”等,有也可不。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矣。
(《 < >十》)②永州之野异蛇,黑而白章。
(《捕蛇者》)③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2、表示承接关系的,作“然后”“就”①学而之,不亦乎?(《 < >十》)②扁望桓侯而走。
(《扁蔡桓公》)③尉挺,广起,而尉。
(《涉世家》)3、表示折关系的,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十》)②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可而不可玩焉。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
①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
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
如《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 ,放置之意。
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音字表示。
通假的方式包括同音通假(“说”通“悦”,高兴之意),双声通假(“亡”通“无”,没有之意),和迭韵通假(“徧”通“遍”之意)。
通假现象在文言中普遍存在,在复习时要进行系统的汇总,便于掌握。
②古今异义由于语言的发展变迁,不少文言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词形完全相同而古今意义有别的双音词,在现代为双音词而在古代为偏义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
例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为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为没有出路的境地。
《曹刿论战》中“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古义是两个词,可以凭借之意,今义是一个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③古今词义变化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三个途径:一是词义的扩大。
例如“江”和“河” 在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可以指任何的江河,词义扩大了;二是词义的缩小。
例如“臭”在古代是“气味”的意思,现在专指不好闻的气味,词义缩小了;三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涕”在古代指“眼泪”,而现在却指鼻涕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④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意义。
例如: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出名,著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
通“屏”(摒)。
抛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
依傍,沿着;⑧合并,兼并;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
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shèng(剩)。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shèng(剩)。
量词;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zòng(纵)。
南北方向。
⑧zòng(纵)。
放纵,纵容;⑨【从容】1.不慌不忙,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
大概,恐怕;④通“怠”。
懒惰;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⑦dǎo(导)。
引导;⑧dǎo。
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而: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③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⑤方法,办法;⑥两船并行;⑦比拟,相比;⑧副词,正在;芳:①花草发出的香味;②美好的;奉:①双手捧着;②恭敬地接受;③尊奉;④敬词。
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嘿,咱就来说说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吧!比如说“之”字,哎呀,那可真是用处多多啊!像“渔人甚异之”里的“之”,就是指代前面出现的奇景,这不就像你看到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然后你心里就想着“这个”嘛!再说说“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的“而”就表示转折,就好像你本来期待着一件事,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是不是有点失落呀!还有“以”,“以衾拥覆”,这里的“以”就是用的意思,好比你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多形象啊!
“其”这个字也常见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指“他们的”,就像你在一群朋友中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去学习一样。
“于”也不能落下呀,“于舅家见之”,就是在舅舅家见到,多直接呀!
咱初中那会学文言文,可真是费了不少劲呢!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拼命记笔记,有时候还互相讨论。
“诶,这个词是不是这么解释呀?”“我觉得是!”那种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学这些文言文词语有啥用呢?那用处可大了去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呀,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通过这些词语,我们能知道古人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表达情感的。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酷的事情吗?
所以呀,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真的很重要,咱可得好好学,这不仅能让我们在考试中拿高分,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你说是不是?。
七年级文言文实词汇总隶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属于、附属直辖市是直接隶属国务院的市(同上)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鸣金收兵:收拢、聚拢(同上)秋收冬藏:收获收支平衡:收入行收兵,比至陈:收容宾客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用作动词乞或以钱币乞之:求取、讨要乞哀告怜、乞浆得酒:乞讨、求取(与上同)扳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拉扳道、扳手、扳机:转动(通假字与此肯定不同)称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合适(音chèn)称心如意:相当、符合(与上同)称体裁衣:适合(与上同)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普通人(今义为大家,不同)受受之天:承受(由接受引申而来)受宠若惊:接受(与上同)贤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甚于选贤举能: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名词(古汉语的用法)(与上不同)贤妻良母:贤惠、有德行的,形容词(现代汉语的用法)(可以认为与上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受于人:后天的教育(与今天一般意义上的“人”不同)忆问女何所忆:思念、回想(古今相同)忆苦思甜:思念、回想(与上同)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孰为汝多知乎:认为、以为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句中意为雕刻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市愿为市鞍马:买,动词市无二价:做买卖、交易(可认为与上同)东市买骏马:街市、市场,名词市井小人:市场,名词(与上同)旦旦辞爷娘去:早晨、天明,与“暮”相对通宵达旦:早晨(与上同)戎机万里赴戎机:战争(今已不用)度关山度若飞:过、渡过、越过欢度春节、光阴虚度、虚度年华:过(同上)一年一度、再度申明:量词,次度又失期:估计、推测(音duó)朔朔气传金柝:北方、北(通常用这个意义,如朔风、朔方)转策勋十二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声郭出郭相扶将:外城(内为城,城外为郭)七里之郭:外城。
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同上)著著我旧时裳:穿、戴(音zhuó,也写作“着”)帖对镜帖花黄:通“贴”扑朔雄兔脚扑朔:动弹迷离雌兔眼迷离:眯着眼成语“扑朔迷离”的出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 ~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 bǐng。
通“屏”(摒)。
抛bàng(棒)。
依傍,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沿着;⑧合并,兼并;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
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 shèng(剩)。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 shèng(剩)。
量词;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zòng(纵)。
南北方向。
⑧ zòng(纵)。
放纵,纵容;⑨【从容】 1.不慌不忙, 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
大概,恐怕;④通“怠”。
懒惰;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⑦dǎo(导)。
引导;⑧ dǎo。
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而: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③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⑤方法,办法;⑥两船并行;⑦比拟,相比;⑧副词,正在;芳:①花草发出的香味;②美好的;奉:①双手捧着;②恭敬地接受;③尊奉;④敬词。
初中文言文常见字词及其解释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
通“屏”(摒)。
抛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
依傍,沿着;z?ng⑦dǎo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孤:①幼年死去父亲;②孤独,孤单;③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④辜负股:①大腿;②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③量词故: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③原因,缘故;④副词。
故意;⑤副词。
通“固”;⑥连词。
所以,因此。
固:①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鄙陋;③副词。
本来;④通“故”。
连词。
顾:①回头看;②探望,拜访;③关心,照顾;④副词。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⑤副词。
反而,却;观:①仔细看;②观赏;③给人看,显示;④认识,看法;⑤guàn(贯)国: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底、食邑;③国都,京城;躬:①身体,引出“亲自”的意思。
规:①圆规,画圆形的工具;②法度,准则;③规划,谋划;④告诫;⑤kuī。
通“窥”,窥测;归:①女子出嫁;②返回;③归还;④归附,归属;⑤归趋,归宿;⑥kuì(溃)。
通“馈”,赠送;过: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超越;③错误,过失;④访,探望;⑤量词好:①容貌美,引出“善,好”的意思;②友好;③hào。
喜欢,喜爱;④hào。
古代圆形有空的钱币或玉器,孔外叫“肉”,孔内叫“好”;号:①háo。
【初中语文】7-9 年级文言文实词一览表,特别适用!字 / 意思 / 用法性例句出具有罔不因象形,各具情《核舟》魏学形容此人一一具言所《桃花源》交通交相通形容“阡陌交通”《桃花源》陶渊明妻子妻子和儿女名“率妻子邑人来此境”《桃花源》陶渊明境与世隔的境地名“率妻子邑人来此境”《桃花源》陶渊明无不要,更不要“无魏晋”《桃花源》陶渊明这样像“ 太守,这样”《桃花源》陶渊明形容“芳草美”《桃花源》陶渊明少形容陶后有《》股大腿名“两股,几欲先走”《口技》孤古代贵爵的自称代“孤欲卿治博士邪”《学》治研究“孤欲卿治博士邪”《学》文理文采和道理名“其文理皆有可者”《仲永》何须哪怕“何须而不平”《愚公移山》宜自然“宜乎众矣”《》父名“卷卷有名”《木》未具《仲永》王安石住“默而之”《 <>十》居居住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列子》我“ 从吏夜”《石壕吏》美形容“芳草美”《桃花源》陶渊明美漂亮形容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忌王》⋯⋯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聚使⋯⋯ 聚的使用“聚室而”《愚公移山》法阻拦的使用“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法止《庄子》故事二《惠子相栖息非梧桐不仅梁》以⋯⋯ 苦形容作“ 山北之塞”《愚公移山》北北面名“ 山北之塞”向北名作状北大《夸父每天》灵成灵异的水名作“水不在深,有灵”《陋室》乱乱形容作“无竹之乱耳”《陋室》造反盗窃乱而不作《大道之行也》害人名作盗窃乱而不作《大道之行也》使⋯⋯ 累作使用“无案之形”《陋室》法蔓的名作“不蔓不枝”《》枝枝枝的名作“不蔓不枝”《》清得清静形容作“香益清”《》宴行宴会名作“会客大宴”《口技》啼哭着作状“忽啼求之”《仲永》客客人名“会客大宴”《口技》以客之礼相待名作“ 客其父”《仲永》利以⋯⋯ 利意“父利其然”《仲永》烟在烟中名作状“ 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箕畚用箕畚名作状“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跳跳着作状“跳往助之”《愚公移山》用尽形容作“吾与汝力平”《愚公移山》全、都形容群响《口技》名出名作“不能够名其一”《口技》出名名作“山不在高,有仙名”《陋室》名字名并自其名《仲永》王安石善擅形容作“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奇奇异、罕形容明有奇巧人曰王叔《核舟》余数、零数名舟首尾八分有奇《核舟》隧洞名作“意将隧入以攻此后也”《狼》日每天名作状“日知其所亡”《两小儿日》吾日三省吾身《》十到方名作状“孔子游”《两小儿日》吹名作“ 鼓追随春社近”《游山西村》犬像狗一地名作形容“其一犬坐于前”《狼》洞打洞名作“一狼洞其中”《狼》屠指屠作名“一屠晚”《狼》耻以⋯⋯ 耻形容意用“不耻下”《 <>十》法新新知形容作名“温故而知新”《 <>十》苟且副故不苟得也孟子《我所欲也》苟或,且,表示希副苟无渴《》(《君子于役》)望通“以”自董卓已来寿《隆中》已停止,放弃是亦不能够够已乎孟子《我所欲也》停止白露未已《》(《关雎》)通“欤”气所乏者得我与孟子《我所欲也》和“吾与汝力平”《愚公移山》与通“ ”,拔与能《大道之行也》予蹴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我所欲也》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中》陶弘景个代非独者有是心也孟子《我所欲也》是是亦不能够够已乎孟子《我所欲也》此“自是指物作立就”《仲永》王安石写“自是指物作立就”《仲永》王安石作起盗窃乱而不作《大道之行也》起 ,指有所作此后作《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老鼠出的声音声“微有鼠作作索索”《口技》致使,引来不能屈致也寿《隆中》致到家无从致以宋濂《送阳生序》式上鼓舞、⋯⋯听前致《石壕吏》感等的凡共副凡三往寿《隆中》度衡量,估孤不度德量力寿《隆中》安怎代将安出寿《隆中》怎么代燕雀安知之志哉司迁《涉世家》挟挟持,控制挟天子而令侯寿《隆中》殆大概副此殆上天所以将寿《隆中》身自名作状将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寿《隆中》川秋候名此紧迫存亡之秋也葛亮《出表》光光大形容作以光先帝德葛亮《出表》予是以先帝拔以陛下葛亮《出表》近形容作臣,小人葛亮《出表》以⋯⋯故人不独.其,不独子其《大道之行也》戚名旧知其这样陶渊明《五柳先生》疏形容作臣,小人葛亮《出表》离人形容作而日中也《两小儿日》播形容作香益清《》出身鄙野形容先帝不以臣鄙俗葛亮《出表》鄙目光短浅形容肉食者鄙,未能《左》(《曹》)境形容作名蜀之鄙有二僧《学》猥辱,降低身份猥自枉屈葛亮《出表》承,赞成人莫之也寿《隆中》答遂先帝以葛亮《出表》代渠那得清如《有感》朱熹地方,所名不知何人陶渊明《五柳先生》大概,表示数量副潭中可百《小石潭》的估商酌斟情酌理商酌益葛亮《出表》减少商酌益葛亮《出表》曾不能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益增加商酌益葛亮《出表》更加副香益清《》周敦固固形容汝心之固,固不能《列子》(《愚公移山》)原来副固大家《仲永》王安石人有百手《口技》林嗣不能够察《左》(《曹》)即使副人有百手《口技》乘奔御不以疾也《三峡》有千里之能《》然关然,公我云梯《公》 --《墨子》方名方七百里《愚公移山》方正副余年幼,方出神,不呀然《情趣》沈复一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重点词语《与朱元思书》1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飞奔的快马。
2 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轩,高,向高处伸展。
邈,远,向远处伸展。
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3 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
穷,穷尽。
绝:停止、消失。
4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筹划、治理。
反:通“返”,返回。
《五柳先生传》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2因以为号焉。
因,于是,因此。
以,把,用。
为,作为。
以为,以之为(用这个作为)。
焉,语气助词。
3每有会意。
会,体会,领会。
4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
造,往、到。
辄,就。
期,期望。
5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空,晏(yàn)如也。
晏:安然自若的样子6“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戚戚,忧虑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
《马说》1 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祇:同“只”,只是。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
骈死:并列而死。
以:凭借称:著称2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有时,食:通“饲”,喂养。
3 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显现。
4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材:通“ 才”才能。
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积累1、之:故时有物外之趣:结构助词,“的”。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夏蚊” 。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用在主谓结构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人皆吊之:代词,他(指丢马的人)其邻人之父亦云:结构助词,“的”。
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2、以:徐喷以烟:介词,“用”。
以丛草为林:介词,“把”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以数万计:介词,“用”。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仁以为己任:介词,“把”。
3、而: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可不译。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修饰。
丁壮者引弦而战: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堕而折其髀:表顺承。
学而时习之:连词,表顺承,译作“然后”。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译作“却”。
而疑人之父:表折,“却”任重而道:,表并列,作“并且”。
4、然:忽有然大物:形容尾,作“⋯⋯的子”。
果然也:副尾,不。
忽大起,气莽莽然:形容尾,作“⋯⋯的子”。
然数年恒不一:但是,可是,,表折。
5、: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作“被”知之知之:作“是” 。
之:作“因” 。
以草林:作“当作” 。
人而不忠乎:作“替”。
此何遽不福乎?:作“是” 。
6、其:蹲其身:代,作“自己的”必察其理:代,作“它的” 。
其恕乎:副,作“大概,也” 。
其子曰:代,他的大亡其:助,不。
而折其髀:代,他的,指“好”的儿子。
7、:昂首之:看作青云白:景象8、故:故有物外之趣:所以温故而知新:形容作名,“旧知”。
故又名“鬼市”云:所以。
此独以跛之故:原因、缘故。
9、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其中“于”为介词,“之”为代词,指“在这几个同行的人中间”。
10、时: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时而习之:时常。
11、富: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家富良马:动词,有很多,富有12、亡: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13、引:下车引之:拉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拉开。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说常有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敏而勤学,不耻下问。
”相当于“并且”,“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并且”。
如:“学而时习之”。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温故而知新。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定关系。
可译为“假如”“若是”。
比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 译 ] :“倘若全国的青年人假如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结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有时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仿佛,仿佛。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尔后】才,刚刚。
臣鞠躬尽瘁,死尔后已。
【而况】即“况且”,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狂风波不可以鸣也。
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之】1.用作代词:(一)能够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比如:①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
可译为“这”,往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传记》)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状况:(一)构造助词,定语的标记。
150个常用文言文字词意思解析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初中常见文言文字词解释
嘿,咱就说初中常见文言文字词,那可真是有点意思啊!像“之”这个字,那用处可多啦,“渔人甚异之”,这里的“之”就是指代前面提到的事物呀!还有“而”字,“敏而好学”,这不就表示一种递进关系嘛。
“其”字也常见啊,“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说选择他们之中好的呀。
咱再想想,“以”字也很重要呢,“以径寸之木”,就是用的意思嘛。
还有“于”字,“战于长勺”,就是在的意思呀。
这些字词就好像是文言文的小砖块,一块一块搭起了整篇文章。
哎呀,初中那会学这些字词,不就像是在搭积木嘛,一块一块积累起来,最后就能建成一座文言文的大楼啦!
我觉得初中常见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超重要,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呀!。
初中各篇文言文单字解释大全一、七年级《世说新语》两则、1 ①《咏雪》因:凭借。
[3]拟:相比。
[2]差:大致、差不多。
[1]②《陈太丘与友期》:通“否”在不[4]至:才。
乃[3]:离开。
舍去[2]行:约定。
期[1] [5],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顾:回头看。
[7]引:拉。
[6]:丢下,舍弃。
相委.《虽有嘉肴》、2困:不通, [5]道:达到极点。
至 [4]旨:甘美。
[3]肴:用鱼、肉做的菜。
[2]嘉:好、美。
[1] .[6]理解不了。
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其 [8]教。
:)学半oàxi(学 [7]:勉励。
自强...《河中石兽》、3[4]阅:经过,过了。
[3]并:一起。
[2]:倒塌。
ǐ)p圮([1]竟:终[5]石兽于水中:寻找。
求.[10]湮:埋没。
[9]非木杮:这。
是[8]物理:推究。
究[7])划船。
oàzh棹([6]于、到底。
..遂:于是。
[13]啮:侵蚀、冲刷。
[12],疯狂。
颠:通“癫” [11]。
耳:语气词,表示“罢了” 但:只。
[14]《伤仲永》、4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4]族:聚、团结。
收[3]尝:曾经。
[2]耕:属于。
世隶[1]..[9]之天:承受。
受 [8]:语气词。
众人矣 [7]称:相当。
[6],牵、引。
扳:通“攀”[5]于材贤...人:胜过、超过。
《孙权劝学》、5[6]于是。
乃:[5]了解。
往事:见[4]语气词。
,“耶”通邪:[3]事务。
务:[2]推托。
辞:[1].更:重新。
[8]过:到。
[7]及:到了……的时候。
《口技》、6抚摸,:抚 [5]。
:通“座”满坐 [4]闻:只。
但 [3]施:设置、安放。
[2]会:适逢,正赶上。
[1]..是 [7]乳:喂奶。
[6]安慰。
舒:伸展、松弛。
[10]少:稍微。
[9]备:全、都。
毕 [8]这。
:.股:大腿。
[15]袖:扬起、举起。
奋[14]名:说出。
[13]虽:即使。
[12]曳:拉。
[11].几:几乎。
常用字注释安:①安宁,安定;②稳定,稳固;③安逸,安乐;④安心;⑤安放,设置;⑥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⑦怎么,哪里比:①并列,挨着;②副词。
接连地;③勾结;④及,等到;(①~④旧读bì)⑤顺从,和顺;⑥比较。
⑦比喻鄙: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缘的地方;③庸俗,浅陋;④看不起,轻视;⑤谦词。
谦称自己。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事,战争;③军队并:①合并,吞并;②一起,一并;(除③外,其余念bìng)③bǐng。
通“屏”(摒)。
抛弃;④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
⑤并行,并列;⑥一起,一齐;⑦bàng(棒)。
依傍,沿着;⑧合并,兼并;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③成编的竹简;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⑤策问。
⑥计策,计谋;⑦古代占卜用的蓍草。
;诚:①真心,不虚伪;②确实,的确;③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乘:①驾车,驱马拉车;②登,升;③趁着,凭借;④压服,欺压;⑤追逐;⑥计量,计算;⑦shèng(剩)。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做“乘”;⑧shèng(剩)。
量词;从: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参与;④由,自;⑤堂房亲属;⑥副,与“正”相对;⑦zòng(纵)。
南北方向。
⑧zòng(纵)。
放纵,纵容;⑨【从容】1.不慌不忙,2.怂恿,鼓动人做坏事;殆:①危险;②近于;③副词。
大概,恐怕;④通“怠”。
懒惰;道:①路;②规律,道理;③指道家,道教;④主张,思想,学说;⑤从,由;⑥说,讲;⑦dǎo(导)。
引导;⑧dǎo。
通,疏导;(⑦、⑧后写作“导”)⑨量词;⑩古代行政区域名;堵:①古代建筑墙的单位而: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连词。
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
③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④连词。
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⑤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⑥如,像;凡:①凡是,表示概括;②总共,一共;③平凡,平常;方:①方;②古代代称面积的用于,“方十里”即纵横十里;③方向,方位;④地的代称;⑤方法,办法;⑥两船并行;⑦比拟,相比;⑧副词,正在;芳:①花草发出的香味;②美好的;奉:①双手捧着;②恭敬地接受;③尊奉;④敬词。
如“奉答”、“奉和”;⑤供给,供养;⑥俸禄,薪俸负:①背,用背驮东西;②背靠着;③违背,背弃;④失败,与“胜”相对;⑤亏欠更:①改变;②经过,经历;③抵偿;④gèng。
另,另外;⑤gèng。
更加;⑥夜里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孤:①幼年死去父亲;②孤独,孤单;③封建时代侯王对自己的谦称;④辜负股:①大腿;②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③量词故:①事,事故;②旧,与“新”相对;③原因,缘故;④副词。
故意;⑤副词。
通“固”;⑥连词。
所以,因此。
固:①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②鄙陋;③副词。
本来;④通“故”。
连词。
顾:①回头看;②探望,拜访;③关心,照顾;④副词。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⑤副词。
反而,却;观:①仔细看;②观赏;③给人看,显示;④认识,看法;⑤guàn(贯)国:①国家;②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底、食邑;③国都,京城;躬:①身体,引出“亲自”的意思。
规:①圆规,画圆形的工具;②法度,准则;③规划,谋划;④告诫;⑤kuī。
通“窥”,窥测;归:①女子出嫁;②返回;③归还;④归附,归属;⑤归趋,归宿;⑥kuì(溃)。
通“馈”,赠送;过:①走过,经过;②胜过,超越;③错误,过失;④访,探望;⑤量词好:①容貌美,引出“善,好”的意思;②友好;③hào。
喜欢,喜爱;④hào。
古代圆形有空的钱币或玉器,孔外叫“肉”,孔内叫“好”;号:①háo。
大声喊叫;②宣称,称;③号令,命令;④称号;河:①黄河的专称;②银河;恨:①遗憾,不满意会:①回合,聚会;②相和,符合;③时机,机会;④领悟。
理解;⑤副词。
正好,恰巧;⑥必然,一定;⑦kuài。
算账;⑧【会稽(kuài jī)】古地名,今浙江绍兴;惠:①仁慈,仁爱;②恩惠;③柔顺,柔和;或:①有的,有的人;②也许,或许;③又;④语气词。
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⑤通“惑”,迷惑;及:①赶上,追上;②到,至;③趁着;④如,比得上;⑤和,与;极:①脊檩,房梁;②尽头,极点;③最,非常;④标准,准则;⑤疲乏,疲劳;⑥通“亟(jí)”,急;⑦放在驴背上用来驮物的架子。
集:①群鸟在停在树上;②聚集;③诗文集子;④成功;⑤通“辑”,安定;计:①算账,计算;②盘算,谋划;③计谋,策略;加:①家在……上面,放上;②增加;③副词。
更,更加;④连词。
加上,加之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⑤假,与“真”相对;⑥jià。
假期,休假;间:①jiàn。
夹缝,间隙,空隙;②jiàn。
间隔,间断;③jiàn。
隔阂,疏远;④jiàn。
秘密地,悄悄地;⑤jiān。
中间,期间;⑥jiàn。
置身其间,参与;⑦jiān。
近来;⑧jiān。
量词;⑨xián。
空闲;简:①竹简;②简易,简略;③忽视,怠慢;④选拔,选择;⑤检阅,检查;见:①看见;②见解,见识;③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④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⑤xiàn。
出现;津:①渡口;②中医指人体内分泌出的液体尽:①完,没有了;②竭尽,全部用出;③达到定点;④都,全部;⑤jǐn,尽可能,尽量;⑥jǐn,任凭景:①日光;②景致,景色;③仰慕;④大;⑤yǐng,影子;就: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居:①坐;②居住;③留,停留;④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⑤占,占据;⑥积蓄;⑦平时;⑧用于“有顷”、“久之”、“顷之”等前面,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意义较虚;举:①举起,抬起;②推荐。
推举;③举动;④攻下,占领;⑤全;具:①准备,背板;②饭食,酒肴;③全,都;④陈述;⑤器械,器具;⑥才能;⑦量词绝:①断,断绝;②极,非常;③超越,超过;④横渡,横穿;可:①可以;②合宜,适合;③大约,约计;④正,当;⑤【可汗(kèhán)】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等少数名族的君长的称号;怜:①怜悯,同情;②恋爱,爱惜;寇:①劫掠,入侵;②盗匪;类:①种类;②类似,像;③大抵,大致;临: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降临;③面对;④对着书画范本摹仿学习(后起之意);⑤lìn,哭吊;名:①名字,名称;②名义,名分;③名声,名望;乃:①第二人称代词。
你,你的;②副词。
于是,这才;③副词。
却,竟然;④副词。
只,仅仅;⑤是,就是;⑥语气词;⑦【乃尔】如此;戚:①斧,古代一种兵器;②亲,亲属;③忧愁,悲伤;④【戚戚】心动的样子其:①第三人称代词。
表示另有;②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那些”;③连词。
相当于“如果”、“假使”;④句中语气词。
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⑤形容词词头;期:①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②期望,要求;③jī。
周(年、月);④jī。
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启:①开,打开;②启发;③【启处】“启”指伸直腰股坐,也叫“跪”或“长跪”,“处”指坐;④萌芽,开始;⑤陈述;且:①连词。
而且。
而且,并且;②连词。
况且;③连词。
尚且,还;④副词。
暂且,姑且;⑤副词。
将要,快要;⑥jū。
语气词;穷:①阻塞不通,与“通”相对;②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③生活困难;④穷尽,完结;⑤穷究,追究到底;趋:①快走;②趋向,奔向;③cù。
通“促”,催促;去:①离开;②除掉,去掉;③距,距离;④前往,到……去(后起之意);⑤jǔ。
通“弆”,收藏;入:①进入,与“出”相对;②收入,收纳;③交纳;善:①好,好的,善良的;②友好,亲善;③善于,擅长;③善于,擅长;④爱惜;⑤应答之词。
表示同意;⑥副词。
好好地少:①数量少,缺少。
与“多”相对;②削弱,减少;③轻视,看不起;④不多时,一会儿;⑤shào。
年幼,年轻;⑥shào。
小;⑦shào(哨)。
副职;⑧shào。
次序排在后边的;胜:①(旧读shēng)能承担,能承受;②尽(旧读shēng);③胜利,与“负”相对;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的;⑥妇女的首饰;市:①交易物品的场所,市场;②买;食:①吃,吃饭;②接受,享用;③sì。
供养,给……吃;④日食、月食;使:①命令,派遣;②任用,支配;③出使(旧读shì);④放纵,放任;⑤连词。
假使;适:①到……去;②女子出嫁;③适合,适宜;④副词。
恰好;⑤副词。
刚才,刚刚;⑥dí。
旧时指正妻;⑦dí。
专主,主张;⑧zhé。
责备,惩罚;书:①记载,书写;②文字;③书信;④文书;⑤书籍;舒:①展开,舒展;②抒发,发泄;③迟缓,舒缓;④安详,舒畅;孰:①熟,煮熟了的;②植物的果实、种子成熟;③仔细,周详;(①②③后写作“熟”)④疑问代词。
何,谁;属:①zhǔ。
连接;②zhǔ。
委托,交付;③zhǔ。
嘱托;④zhǔ。
聚集;⑤zhǔ。
倾注;⑥隶属,归属;⑦亲属;⑧类;⑨zhǔ。
通“嘱”,看;⑩zhǔ。
副词,适逢;损:①减少;②损害;③丧失;说: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shuì。
劝说,说服;④shuì。
止息,休息;⑤yuè。
喜欢,高兴;⑥tuō。
通“脱”,解开,脱下;素:①没有染色的绢;②白色的;③朴素;④真情;⑤清贫;⑥向来,一向;溯:①逆水流而上;②面向,向着;汤:①热水,开水;②汤药;③菜汤;④【汤汤(shāng shāng)】水大的样子;⑤人名;⑥tàng。
加热;⑦tàng。
游荡;涕:①眼泪;②鼻涕徒:①徒步,步行;②徒党,同一类的人,同一派别的人;③被罚服劳役的人;④空;⑤只,仅仅;颓:①崩塌,倒塌;②跌倒;③落,落下;④乡下刮的旋风;⑤萎靡,衰败;⑥恭顺的样子;亡:①逃亡;②出外,不在;③失去,丢失;④灭亡;⑤死亡;⑥wàng。
通“忘”,忘记;⑦wú。
通“无”,没有;⑧wú。
通“无”,不;微:①隐蔽,藏匿;②深奥,微妙;③微小,轻微;④稍微;⑤地位低下,卑贱;⑥衰败,衰弱;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委:①积,聚积;②托付,委托;③抛弃,舍弃;④放置;⑤曲折;⑥通“萎”,衰颓,枯萎;⑦江河的下游;⑧【委蛇(weīyí)】同“逶迤”;为:①做;②作为,当作;③认为;④是;⑤如果,假如;⑥wèi。
介词,给;⑦wèi。
介词,因为;⑧介词,被;⑨句末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