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苏廷评行状)
- 格式:doc
- 大小:32.01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课案训练(一)一、(2018福建毕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广德湖记[宋]曾巩鄞县张侯①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
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
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荚、葵莼莲茨②之饶。
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
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
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
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
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
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
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
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碶。
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
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
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
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
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
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
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
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注】①张侯:名峋。
“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
②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鄞之乡十有四凡:一共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直:面对C.既成,而田不病旱病:缺点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比:相邻解析:C C项,病:忧虑,担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B)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C)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D)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2019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1.(安徽)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槙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
去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揉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⑴对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晏坐终日晏:平静。
B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 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 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皙次其别号也B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吾其还也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 予辈皆为赋诗D 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为武置酒设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⑶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精编)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江苏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B.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C.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D.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②①④③⑤⑥B.①③②④⑥⑤C.②③④①⑤⑥D.①④②③⑥⑤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B.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C.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D.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B.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C.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D.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二、文言文阅读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7分)苏廷评行状①(宋)苏轼①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日:“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白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②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③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③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④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注】①苏廷评:即苏序,苏轼之祖父。
行状:古文体名,一般叙述一个人的生平轶事。
②输发府藏:袒露胸襟。
府藏:通“腑脏”③施施:形容语调平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2)会.皇考病没()(3)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4)吾儿当忧其.不学耶()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B.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D.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18.把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试题分类解析文言文阅读理解〔全国新课标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假设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那么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那么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答案:C 解析:敛,退缩,收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敌人依旧侵犯了边境;②是有时;④是奏章的内容。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评析和试译江苏省如皋中学陈春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
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
”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
豫章之临川人。
生而颖异不群。
体玉立,眉目朗秀。
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
”五岁能属对。
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
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
每试必雄其曹偶。
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
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
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
”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
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
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
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
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
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
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
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
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
”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
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
居久之,转遂昌令。
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
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
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
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
”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
”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
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
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
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
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
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依旧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遥远的箕山,慢慢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假如是冬日晴空,从那儿能够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能够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人假如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确信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查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盼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盼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
2019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阅读(苏廷评行状)
苏廷评行状
苏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那么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
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
..,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所以劝导成就
..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
使少获从事于世者,其功名岂少哉!不幸汩没,老死无闻于时。
然古之贤人君子,亦有无功名而传者,特以世有知之者耳。
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
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日操兵乘.城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慕:贪恋
D、所以劝导成就
..者成就:成全,造就
6、以下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
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正
因如此,成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使
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
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
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是
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3分)
(3)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孙不以告人之过也。
(4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D〔成材,成器〕
6、(3分)C〔①表现其为人洒脱;③表现其有孝心及遇事从容镇定;⑥表现的不是苏序,而
是苏洵〕
7、(3分)A〔“到了壮年还不能熟知诗书”的不是苏轼的祖父苏序,而是苏轼的父亲苏洵〕
8、(1)(3分)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
都径自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径与欢笑造极,省主语,1分;输发府藏〔fǔzàng,肺腑〕,1分。
(2)(3分)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侵扰,祖父〔就〕写
诗来讥刺官吏。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素,1分;缘是大扰,省略句,1分。
(3)(4分)祖父没有传记,不只是〔因为〕他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
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非独……亦……”,1分;僻远自放,1分;过,1分。
如将“公之无传”译为“祖父的声名、事迹没有流传”,亦可。
参考译文:
祖父,名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幼年时豁达开朗,不拘礼法,读书只求大体了解文中的要旨,就放弃不读。
他为人谦逊,乐善好施,急人所困,甚于对待自己。
衣食稍微有了结余,就增加日常开支,或者把财物施给他人,立即用完。
因为这个多次在饥饿寒冷中过着穷困的生活,然而始终不后悔。
不久又有了盈余,就说:“我本来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困住人〔或:使人受困〕。
”更加不再吝惜〔钱财〕。
灾荒之年,〔他〕卖掉自己的田地来救济饥饿的人,丰收后,那些被救济的人准备偿还他,祖父说:“我本来自己就有卖掉它的想法,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缘故啊。
”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人〔或:人不管是了解的还是不了解的〕,〔祖父〕都径自〔或:随性地〕与他们谈笑,且敞开心扉,相谈甚欢。
小人有时侮辱欺负他,祖父终没有惩治他们,人们也不能揣测他的心理。
李顺叛乱,围攻眉州。
祖父当年二十二岁,每天拿着兵器登上城楼。
恰逢他的父亲病逝,叛贼围攻更加紧急,城里的居民彼此看着对方哭泣,没有再活下去的念头。
可是祖父独自办理丧事执守礼节,竭尽哀思就像平常一样。
太夫人非常担忧,祖父打起精神慢慢宽慰她说:“朝廷终究不会放弃我们,蜀州的叛贼将要被打败了。
”
庆历年间,〔朝廷〕才下诏在州郡设立学馆,读书人欢快地谈论〔这件事〕,朝廷将根据这个选拔人才,他们争着希望到学馆里尽职〔或,学习〕。
祖父笑着说:“这是件好事,官员把这个当着美观罢了。
”祖父告诫子孙,不要和别人争着进学馆读书。
郡中的官吏一向残暴苛刻,因为这个〔百姓〕受到严重的侵扰,祖父〔就〕写诗来讥刺官吏。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我〕听说,自从五代动乱以来,蜀州求学的人减少,又因都留恋家乡,不愿意出来做官。
祖父才让他的儿子苏涣到学馆读书,他用来劝导苏涣成材的方法,没有不用到的。
等到苏涣凭进士的身份得到官位回到家乡,眉州的百姓争相观看,把这作为荣耀的事,都效仿苏氏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子孙。
从这以后,眉州求学的人,一天天的增加,增到千余人。
然而我的父亲小时候独独不愿学习,到了壮年以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祖父从来没有过问〔他的学习〕。
有人拿这件事问他,祖父没有回答,过了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儿子还要担心他不学习吗?”不久,〔我的父亲〕果然自己发愤努力学习,最终在世上名声显扬。
祖父见解精确,有远大的器量,在家中施行的、在家乡出名的事,如此等等。
假使〔他〕稍微能够在世上任职,他的功名难道还会少吗?不幸被埋没,直到老死,在当时还没有声望。
然而古代的贤人君子,也有没有获取功名而有传记的人,只是因为世上有了解他〔为他作传〕的人啊。
祖父的声名、事迹〔之所以〕没有流传,不只是〔因为〕一生自我放逸〔或:洒脱不羁〕、远离功名,也是他的子孙没有把他的声名、事迹告诉他人的过失。
所以分条记下他一生行事的大概情况,来告知当世君子。
恭谨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