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修检验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2.20 KB
- 文档页数:7
车辆维修技术标准及保证措施1、车辆维修技术标准(1)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 3798.2-2005);(2)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条件(DB11T 135—2001);(3)机修二级维护技术标准:①更换润滑油及润滑油滤清器。
②检查燃油系统是否紧固,可靠,无渗油现象等。
燃油滤清器按实际情况更换。
③检查、清洁或更换空气滤清器芯,其部件必须按规定紧固。
④检查点火系统。
检修或更换白金、火花塞等,调整点火正时。
⑤检查水泵,水管是否松动,渗漏,水温在标准值内。
⑥检查进气门间隙,有异响时调整(用液压挺杆气门不用调整)。
⑦检查各传动皮带的磨损程度及张紧力,调整压轮等。
⑧检查、调整加速踏板自由行程,调整怠速使其符合厂方标准。
⑨检查发动机渗漏润滑油情况(严重者加做单项维修)。
⑩检查及调整,制动踏板和方向机的自由行程。
⑪检查离合器作用是否分离完全,结合是否平稳,有无异响,离合总泵和分泵是否有渗漏现象,工作液是否变质等。
⑫检查变速箱,分动器,差速器等,视油质情况补充或更换齿轮油。
⑬检查传动轴或横轴,前后悬挂,方向机构等部件是否变形或连接是否紧固,可靠,并加以润滑(特殊车型无加油嘴除外)。
⑭检查减震器是否有效工作,并紧固,检查有无渗油现象。
⑮检查动力辅助方向机构的工作液油质是否有渗漏油,工作有无异响。
⑯检查制动系统:包括总分泵是否有渗漏油,分泵是否活动灵活,驻车制动工作是否正常(无卡死)。
制动碟/鼓平滑无裂纹不超限,制动皮应无油污及有一定的厚度。
各部件应紧固可靠,路试时,制动无偏刹,制动距离应符合国标(以检测线为准)。
⑰轮胎气压应符合厂方标准,并根据轮胎磨损情况适当调整位置,车轮螺栓必定按厂方标准扭力拧紧。
⑱路试时,方向盘应正中对称,行驶不跑偏,左右转弯半径一致。
⑲前后车轮轴承应检查油质,必要时清洗和更换润滑油(特殊车型除外)。
(4)电器二级维护技术标准◆年审二保:①灯光齐全,开关正常灵敏,各总成必须紧固防水等。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维护的分级和周期、维护作业要求以及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的在用汽车,挂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47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T 5624 汽车维修术语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1828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565 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GB 7258和GB/T 562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7258和GB/T 562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汽车 motor vehicle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物品);——牵引载运货物(物品)的车辆或特殊用途的车辆;——专项作业。
[GB 7258-2012,定义3.2]3.2挂车trailer设计和制造上需由汽车或拖拉机牵引,才能在道路上正常使用的无动力道路车辆,包括牵引杆挂车、中置轴挂车和半挂车,用于:——载运货物;——专项作业。
[GB 7258-2012,定义3.3]3.3日常维护 daily maintenance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性能检视为中心内容的维护作业。
[GB/T 5624-2005,定义2.3.1.3.1]3.4一级维护 elementary maintenance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系统中的安全部件的维护作业。
[GB/T 5624-2005,定义2.3.1.3.2.1]3.5二级维护 complete maintenance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制动系、转向操纵系、悬架等安全部件,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汽车排放相关系统等为主的维护作业。
4s店维修质量检验标准在汽车维修行业中,4s店一直以其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对于4s店维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维修质量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维修过程中所使用的零部件和材料,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在更换零部件时,应当选择正规渠道采购、具有合法资质的产品,避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以免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
同时,对于使用的润滑油、冷却液等润滑和冷却剂,也应当严格按照车辆制造商的规定进行选择和更换,以保证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也是影响维修质量的重要因素。
4s店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维修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维修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车辆制造商的维修手册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杜绝随意性操作和违规操作,以确保维修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此外,维修设备和工具的质量和使用情况也直接影响着维修质量。
4s店应当配备先进、完好的维修设备和工具,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性能和精度符合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因设备和工具的不当使用导致维修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最后,对于维修后的车辆质量检验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4s店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维修后的车辆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确保维修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客户对维修质量的异议,保障客户权益。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合理的4s店维修质量检验标准对于提升维修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维修质量检验标准,才能确保维修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提升4s店的竞争力和口碑。
希望各个4s店能够重视维修质量检验标准的建立和执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维修服务。
汽车维修验收标准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汽车维修验收标准,以保证车辆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以下是对汽车维修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2. 安全检查
- 确保维修车辆的各项安全系统(如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操作正常。
- 检查车辆的照明设备(如大灯、转向灯等)是否正常工作。
- 验证车辆的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和安全气囊是否正常运作。
3. 修复和更换部件
- 检查车辆的机械和电子系统,确保修复和更换的部件符合规范。
- 确保所使用的零部件具有合适的质量和品牌,并符合市场标准。
4. 油液和润滑
- 检查和更换车辆的机油和滤清器。
- 确保冷却液和刹车液等液体处于正常水平,并符合车辆制造
商的建议。
5. 电气系统
- 检查并修复车辆的电子设备,如电池、发动机控制模块等。
- 确保车辆的电气系统的线路和连接器正常。
6. 清洁和维护
- 清洁车辆的内部和外部,确保车辆焕然一新。
- 检查并修复车辆的车身损伤,如划痕和凹陷等。
7. 道路测试
- 进行道路测试,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异常噪音和震动。
- 验证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是否正常操作。
8. 文件和保修
- 提供完整的维修记录和报告,包括维修项目、使用的零部件
和维修日期等。
- 向客户提供适用的保修政策和说明。
以上为汽车维修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以确保维修工作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
希望本文档能为车辆维修过程提供指导和参考。
车辆维修保养基本标准
提供以下车辆保养、维护基本项目要求
1、发动机每5000~6000公里以内更换机油;
2、4-5万公里更换变速箱油、差速器油、分动箱油;
3、1万公里更换空滤;
4、2-4万公里更换汽油滤清器;
5、8-10万公里左右检查正时皮带;
6、时时检查;节温器、分缸线、分电盘、火花塞、节气门;大小
灯光、方向灯、各类仪表;方向:横直拉杆、方向球头、方向机、方向助力泵、方向机液压油;
7、4-6万公里左右检查刹车:刹车片、刹车鼓、刹车盘、刹车分泵、刹车总泵、制动液、刹车管路;
8、行走部分:离合器、离合器片、离合器压板、离合器分泵、离合器弹簧、离合器分离轴承、传动轴、万向节、差速器、齿轮油、分动箱、后齿包(后驱车);
09、车身部分:门窗、油漆;
11、水箱、水泵、冷却水(防冻液);
12、轮胎;4-6万公里、越野车8-10万公里左右;
13、每年不少于二次检查维护空调:主机、冷凝器、过滤器、蒸发箱、鼓风机;
14、发电机5万公里保养一次、电瓶2-3年平时维护或更换。
The standard of qualitative assessment forvehicle repair-Major repair of vehicle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46.1-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大修质量检查评定的主要内容、评定规则及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整车大修质量的检查评定,其中汽车列车及特种车辆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GB l495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 1496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 1743 漆膜光泽测定法GB 3798 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 384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测量方法GB/T 3846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数量、位置和光色GB 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2478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GB 12479 客车防尘密封性限值GB/T 1248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GB 12481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GB/T 12536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GB/T 1254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GB/T 12543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T 12545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2676 汽车制动性能试验方法GB 14761.5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761.6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JB.4020 汽车驻车制动试验方法JB/Z 111汽车油漆涂层3 术语3.1 汽车整车大修质量检查评定qualitative assessment for the major repair of automobiles对汽车整车大修竣工质量和汽车整车大修基本检验技术文件完善程度的综合评价。
3.2 汽车整车大修竣工质量qualitation for the major repair of automobiles being received汽车整车大修竣工后恢复其完好技术状况和寿命的程度。
汽车维修作业各环节检验制度范文汽车维修作业各环节检验制度是确保维修作业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措施。
下面将分别对汽车维修作业的检验制度在接车、维修、质检和交车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一、接车环节检验制度1. 客户信息核对:接车人员应认真核对客户提供的车辆信息,包括车型、车牌号、行驶里程等,确保与客户提供的信息一致。
2. 车辆外观检查:接车人员应仔细检查车辆外观,包括车身、车窗、车灯等部件是否有损坏、破损或变形等情况。
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和客户进行确认。
3. 内部物品检查:接车人员在客户的陪同下对车辆内部进行检查,确保车内没有贵重物品并且没有忘记带走个人物品。
同时,还需检查车内空调、音响等设备是否正常。
二、维修环节检验制度1. 故障排查:维修人员在开始修理之前,应先对车辆进行故障排查,确认存在的问题和维修方案。
排查过程中应仔细记录维修现象和可能的原因。
2. 维修计划编制:基于故障排查的结果,维修人员要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包括所需零部件、工时预估、维修顺序等。
维修计划应经过主管或技术员审核,并保留备案。
3. 维修过程记录: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一个维修环节的操作和所使用的工具、材料等信息。
维修记录应真实、准确,并与实际操作一致。
三、质检环节检验制度1. 维修结果确认:质检人员在维修完成后,应对维修结果进行确认,确保车辆的故障得到彻底修复,并且质量达到要求。
2. 质量验收标准:质检人员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维修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技术规范、服务标准等。
验收结果应明确记录并与维修人员沟通。
3. 功能测试:质检人员应对车辆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包括启动、行驶、制动、灯光等。
测试结果应详细记录,并与功能测试标准进行比对。
四、交车环节检验制度1. 交车前检查:交车人员在交车前应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外观、内饰、功能等。
确保车辆干净整洁,各项功能正常。
2. 解释维修内容:交车人员应向车主解释维修过程和维修内容,包括故障原因、解决方案、维修所用零部件等。
车辆维修标准规范本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总则为规范车辆维修行为,提高维修质量,保障交通安全,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机动车辆的维修,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电子故障、汽车化工产品使用等方面。
第二节规范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1. 保障交通安全,确保车辆维修质量。
2. 提供指导,统一车辆维修行为,提高效率和质量。
3. 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4. 维护行业声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维修评估与判读第一节维修评估1. 维修评估原则1.1 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1.2 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评估。
1.3 维修评估结果需要书面呈现,以减少争议。
2. 维修评估内容2.1 车辆故障评估2.1.1 定位故障点和故障类型。
2.1.2 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1.3 判断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
2.2 维修风险评估2.2.1 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2.2 评估维修对其他部件的影响。
2.2.3 评估维修对车辆整体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维修判读1. 维修判读依据1.1 维修手册和技术标准。
1.2 维修过程记录和维修结果。
1.3 零部件质量要求和规定。
2. 维修判读内容2.1 维修流程合规性判读。
2.1.1 检查维修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1.2 判断维修步骤是否正确。
2.1.3 判断维修工具和设备是否使用正确。
2.2 零部件更换判读。
2.2.1 判断更换零部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2.2 判断更换零部件的质量是否合格。
2.3 维修结果判读。
2.3.1 判断维修结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2.3.2 判断维修结果对车辆整体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维修工艺与方法第一节维修工艺1. 维修工艺原则1.1 安全第一,车辆维修过程需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
1.2 高效完成,提高维修效率,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1.3 质量可控,在维修过程中控制质量风险,降低纠纷发生。
1.4 环保可靠,维修过程中要遵守环保规定,确保维修结果可靠。
2. 维修工艺内容2.1 维修准备工作2.1.1 车辆清洁和检查。
车辆维修检验标准
1. 工时测算的基础应该是一份详细的维修报告,其中详细记录了需要进行的所有工作。
2. 维修报告应该根据车辆的年份、品牌、型号和事故程度,规定相关的工时定额。
3. 工时定额可以根据维修工程师的资质和经验予以调整。
4. 专业的维修工程师需要对维修报告进行审核以确保计划中的所有工作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
5. 各个维修工作的工时应该按照标准时间进行计算,标准时间是指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
6. 计算工时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维修内容,包括拆卸、检查、安装和测试等环节。
7. 工时计算结果应该根据相关的维修标准进行验证,所有结果都应该经过审核和批准。
8. 所有潜在的问题都需要在报告中列出,以便最终确认工时所需的总时间。
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的目的在于确保维修工程师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所有的工作,同时确保维修工厂能够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并提供准确的花费预算。
车辆维修检验标准维修人员对有关项目进行维修后,须确保完成所有维修工作,并符合以下出厂技术标准。
对不符合要求的,下一工序的维修人员或检验员有权拒绝接收或责令返修。
各系统检修的出厂技术标准如下:一、换发动机、发动机大修的出厂技术标准1.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效能良好,无阻塞及短路现象,安装牢固,密封无渗漏现象。
2.发动机无异响,油底无渗漏。
3.发动机各部接口螺栓、螺母安装扭力符合原厂规定。
4.各汽油管、真空管、水管安装正确,不漏油、水、气。
5.各传感器安装扭力符合规定,导线接头连接牢固不漏电。
6.发动机皮带无老化开裂及磨损过度现象,张紧度符合原厂规定。
7.起动机起动时无空转、打滑现象,电瓶桩头牢固,电瓶液正常。
8.发电机充电正常。
9.发动机支架,排气管接口安装牢固,接口垫不漏气。
10.离合器自由行程符合规定,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彻底,挂档不响,无打滑现象。
11.水箱、空调泵、助力泵、发电机安装牢固,冷却风扇及设备工作正常。
12.点火正时符合原厂规定。
13.气缸压力(水温 80 以上时)符合原厂规定。
14.在常温下,机油压力应符合技术标准。
15.油门、阻风门工作正常。
16.加速灵敏、不爆震、不回火、不冒烟。
各工况供油正常,过渡平顺。
热磨合 4 小时之后,拆下火花塞应无上油现象。
17.在走合期之内允许排气管有不明显的冒蓝烟。
在各档内均须避免发动机以高转速行驶。
18.尾气排放符合技术标准二、发动机中修、发动机更换活塞及活塞环的出厂技术标准1.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效能良好,无阻塞及短路现象,安装牢固,密封无渗漏现象。
2.发动机冷车允许有轻微异响,油底壳无渗漏。
3.发动机各部接口螺栓、螺母安装扭力符合原厂规定。
4.各汽油管、真空管、水管安装正确,不漏油、水气。
5.各传感器安装扭力符合规定,导线接头连接牢固不漏电。
6.空调皮带、正时皮带张紧度符合原厂规定。
7.起动机起动时无空转、打滑现象,电瓶桩头牢固,电瓶液正常。
8.发电机充电正常。
9.发动机支架,排气管接口安装牢固,接口垫不漏气。
10.离合器自由行程符合规定,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彻底,挂档不响,无打滑现象。
11.水箱、空调泵、助力泵、发电机安装牢固,冷却风扇及设备工作正常。
12.点火正时符合原厂规定。
13.气缸压力(水温 80 以上)符合原厂标准。
14.在常温下,机油压力应符合技术标准。
15.油门、阻风门工作正常。
16.加速不突暴、不回火、不冒烟。
各工况供油正常,过渡平顺。
热磨合4 小时之后,拆检火花塞应无明显上油现象。
17.在走合期之内允许排气管有不明显的冒烟。
在各档内均须避免发动机以高转速行驶。
18.尾气排放符合要求。
三、保养、小修作业的一般技术标准对保养作业内容必须按制造厂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并耐心向客户解答清楚,涉及车辆行驶安全及车辆寿命的机件损坏或发生问题时,必须向客户解释清楚,如客户不做修理,必须在施工单上注明。
1.更换的配件必须按工艺安装好,外表擦拭干净。
2.油、液面检查后,必须擦拭清洁。
3.防尘套检查后,要擦拭清洁。
4.校对点火正时、尾气排放必须使用仪器。
怠速转速、空调转速必须热车检查。
5.皮带张紧度,必须用手按或用仪器检查。
6.机器盖、勾、门轴等部位点油(客户不要求点油除外)。
7.检查有无松动的地方,必须用工具或手进行检查。
8.制动踏板必须检查自由行程,助力效能、手刹必须检查拉紧齿数和手刹效能。
新换刹车片要有磨合期,一般 200km并及时提醒车主要增大刹车力进行补充。
9.轮胎压力、花纹按标准检查,不合格时需向客户说明。
10.小修项目维修时,必须按维修手册维修方法进行四、检修刹车系统的出厂技术标准项目包括:更换刹车总泵、更换真空助力器、更换刹车软管、更换刹车分泵、更换刹车盘、更换刹车片、更换刹车管、更换刹车管三通、更换ABS总成,更换制动液。
1.目视刹车油杯,油面在上下标准范围之内。
2.安装刹车管路无渗、漏油。
3.刹车踏板自由行程符合标准,一般 0.5-2mm。
4.踏下制动踏板最大制动时,发动车在真空助力器作用下踏板下行,刹车踏板距地间隙大于总行程的 1/3 。
5.必要时路试,在平坦干燥柏油路面空档车速 30km/h 踩紧急制动,刹车距离不超过6.2m,轮迹偏离不超过轮胎面宽。
40-60km/h车速轻点刹车,不跑偏。
6.在制动试验台上测试制动力,空载时应占整车质量的60%以上,满载时应占 50% 以上。
且前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得大于 5%,后轴左、右轮制动力差不得大于 8%。
7.制动协调时间不得大于 0.3 秒,制动完成释放时间不得大于 0.8 秒。
8.带ABS系统的车辆维修后,ABS系统装配良好、牢固,其性能符合原设计规定。
故障排除后清除原故障信息。
9.ABS系统失效时,其制动力应达到1-4条要求10.驻车制动:a)驻车制动有效拉紧行程为 2-3 齿,在平坦道路上用二档起步,拉紧驻车制动器操纵杆,发动机应有熄灭现象;b)汽车空载正反两方向在坡度 20%的干燥坡道上,使用驻车制动应保持 5 分钟以上固定不动;c)采用制动试验台试验,在空载情况下,其制动力总和不得小于该车总质量的20%。
注:制动系统一般采用路试,特殊情况需上制动试验台的车辆,测试数据要附在委托书后。
五、检修转向系统的出厂技术标准项目包括:更换方向机、更换横直拉杆、更换下控制臂、更换方向盘万向节、更换转向助力泵、更换油管。
1.转向系统操作轻便、转动灵活。
2.方向盘无自由量,盘在中间位置。
3.最大转向角时轮胎侧面不磨。
不得与其它部件有干涉现象。
4.横拉杆球头无明显间隙。
5.发动车,车轮平行时,转向助力油在上下标准线之内。
6.转向助力泵、油管无渗漏。
7.行驶中车轮向后能自动回正,保持直线行驶。
8.更换方向机,更换横直拉杆,更换下控制臂、球头、传动轴万向节,更换前减震器,必须调前束。
检测仪测试,前轮侧滑不超过± 5m/km。
9.转向系统大修,车辆前轮定位符合原厂规定。
、六、检修传动系统的出厂技术标准(一)离合器项目包括:更换飞轮盘、离合器片、更换离合器轴承、离合器拨叉、离合器拉线、离合器总泵、离合器分泵。
1.离合器接合平稳、分离彻底、不打滑、不抖动、无异响。
2.离合器自由行程,目测一般在 15-25mm。
3.离合器分离时,踏板距地间隙小于总行程的 1/3 ,或按客户要求。
4.目视离合器分泵、总泵、油路无渗漏。
5.离合器油杯油面在上、下标准线之内。
(二)变速器项目包括:机械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换档拉杆、档把、清洗自动变速箱。
1.变速器操作灵活、无异响。
2.行驶中不掉档、不乱档、无异响。
3.自动变速器行驶中升档、降档正常,无异响。
4.目视变速器、油管、散热器无渗漏。
5.自动变速器油面应按生产厂家所要求来检查。
6.机械变速器油面应按生产厂家所要求来检查。
七、检修电器系统的出厂技术标准(一)发电机项目包括:更换调节器、更换充电指示灯、更换发电机。
1.充电电压,充电电流应符合原厂规定。
2.充电指示灯:打开点火开关时灯亮,怠速时灯灭或暗亮。
3.发电机转动无异响。
4.维修线路无破损。
5.皮带松紧度符合厂家维修手册标准。
6.充电线两端应接触良好无发热现象。
(二)起动机项目包括:更换吸力包、更换线束、更换飞轮齿圈、安装变速器。
1.起动机转动无异响,离、合正常无卡滞空转现象。
2.吸力包动作正常,无不吸现象。
3.电瓶桩头不发烫。
4.维修线路无破损,桩头及端子良好。
(三)照明灯及仪表指示项目包括:更换灯泡、保险、总成、开关。
1.各处部指示灯安装牢固、齐全有效。
2.各仪表灯安装牢固、齐全有效。
3.维修线束无破损,插头良好。
4.须上检测仪测试灯光的车辆,测试结果要附在委托书后。
(四)检修全车线路1.更换全车线束:a)全车线速必须按原厂装配格局进行走线安装;b)更换过后必须用卡子卡紧线束,不得有散及过长,过短现象,以免造成断折或磨损搭铁;c)更换全车线束时不得自行更改线束改线束接头,不允许跨接线路,以免造成起火及线路损坏。
2.维修更换局部线束:a)局部线束更换必须按原厂装配格局进行走线安装;b)维修局部线束时不得因维修造成对其它电路干涉;c)在对局部线束维修时,不得自行接替代线,应按原厂规定更换维修。
3.对于电器故障的检查、维修、更换:a)对于电器设备检查维修时,不得自行断开线路或跨接线路,不得自行更换大负荷保险或用铜丝代替;b)对于维修、更换过的电路部分必须达到原厂规定的电压、电阻、电流;c)在维修过程中必须用专用设备对电路进行测量,不得自行用自制的测试工具,以免损坏电路;d)在维修过程中严禁对发动机或搭铁处试火。
5.在大修过后,必须达到全车灯光齐全,所有用电部件工作稳定、正常。
八、车身维修的出厂技术标准1.修复后车身及附件外形尺寸应符合原厂规定。
2.车身各构件无损伤、断裂或严重锈蚀。
整形部位外形平整,曲面衔接变化均匀。
3.车身覆盖件,更换后保持开关灵活,板件间隙均匀合适,修复表面保持平整,外形曲面过渡均匀,无裂损4.所有铆钉应平滑,紧固,排列整齐,间距均匀。
焊接表面高低一致,宽度均匀5.内部饰件外观应平顺贴合,无凹隆,分段接口处平齐,保持清洁。
6.所有经过烧烤、焊接、切割部件及车身底盘都应进行防锈、防腐蚀处理。
九、汽车喷、补漆的出厂技术标准1.汽车喷漆表面平滑光亮,色泽均匀,色调协调,边界整齐。
2.汽车喷漆漆面应无明显气泡、流痕、皱纹、漏漆。
3.不须喷漆部分不应有漆痕。
注:1.维修中须拆其它部件时,维修后应按其它部件所属系统的出厂技术条件执行。
2.当检验发现不符合出厂技术条件、而客户不要求更换或不维修时,必须在任务委托书或施工单上注明,并请客户签字确认。
3.有关检测量数据填写在有关检验单及任务委托书相关项目栏内;检验合格后,质检员必须在任务委托书上签字。
4.对不符合以上出厂技术标准的,应由质检员认定为维修不合格,并责令维修人员进行内部返修,由质检员登记在《内部返修记录》,每月汇总进行统计分析。
5.漏油:指 5 分钟之内漏油;渗油:指 4 小时之内有油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