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3
- 格式:ppt
- 大小:167.50 KB
- 文档页数:85
测井现场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分析编写:严建奇宋晓辉引言⏹本章案例由各油田的各位编委提供,各编委从长期的测井实践中提取出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由于属于非正式出版物而无法在参考文献中引列,本章编者在此特予说明并致谢意。
引言⏹第一节遇阻、遇卡原因分析⏹第二节案例分析⏹第三节常见工程事故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第一节遇阻、遇卡原因分析⏹常见事故按如下情况进行分类:⏹(1)井况(井筒不畅)⏹(2)违章操作⏹(3)设计有问题⏹(4)监督不到位(如虚假资料等)⏹(5)其它(管理不力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等)。
⏹事故分类主要参考了中石化测井监督培训教材。
一、测井常见事故分类1、井况(井筒不畅)⏹在这类井中进行施工,为防止仪器遇卡等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要随时汇总电缆张力变化情况和其他测井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正确判断遇阻、遇卡原因,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1)压差粘附⏹所谓压差粘附是由于钻井液和地层压力差较大而吸附电缆或仪器造成的遇卡,多数是吸附电缆造成仪器遇卡。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钻井使用了密度较高的钻井液或钻井过程中发生钻井液漏失,而测井时电缆在井中静止时间过长。
在进行地层测试或井壁取心作业过程中,如果操作人员对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了解不够,未能按照规定下放电缆,极易造成电缆吸附(图9-1)。
图9-1 压差粘附示意图遇卡原因:钻井过程中用泥浆平衡井眼和地层间的压力,并在井壁上形成泥饼。
当仪器或电缆切入泥饼,在压差(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压力)的作用下迫使仪器或电缆压靠井壁,如果泥饼粘度和压差产生的力大于电缆的安全拉伸张力就会产生粘附卡。
遇卡特征:利用电缆伸长法判断遇卡深度浅于仪器深度,且电缆张力小于正常值,则可基本判定电缆产生压差造成粘附。
电缆粘附一般产生在渗透层,可参照地质录井记录核实遇卡层位。
(有张力短接的组合更容易判断压差粘附)2)井眼不稳定造成的遇阻、遇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地层膨胀超压造成缩径,或是由于钻井液中岩屑沉积而在井中形成沙桥造成仪器遇卡。
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蒋恒丰(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在测井施工过程中,测井事故时有发生㊂特别是近几年来,各油田加大了大斜度井㊁定向井㊁开窗井㊁水平井的开发㊂由于这些井的井身结构比较特殊,增加了井下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测井施工难度加大,因而测井中的故障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加,且有逐年明显升高趋势,影响测井时效,增大了材料和人工成本及安全风险㊂文章通过对测井作业过程中常见故障原因的总结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及处理方法,为顺利完成测井施工起到了非常好的借鉴作用㊂关键词:遇阻;遇卡;井下落物;电缆打扭;电缆打结中图分类号:P631.8+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6-7981(2020)10-0071-03引言测井作业的整个过程中,测井事故时有发生㊂特别是近几年来,各油田加大了大斜度井㊁定向井㊁开窗井㊁水平井的开发㊂由于这些井的井身结构比较特殊,增加了井下情况的复杂程度,使得测井施工难度加大,因而测井中的故障出现的次数不断增加㊂对于测井事故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不但影响正常生产,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有可能导致井报废㊂因此,得当㊁安全㊁高效地处理测井故障特别重要㊂本文对测井中常见故障进行归类研究㊂1测井施工的各个阶段的安全管理概述①在测井前的准备阶段,测井小队没有进入到井场的时候,对测井仪器㊁设备㊁工具等进行检查和保养,存在安全隐患的仪器设备进行排查和治理,避免设备㊁仪器带病作业,引发严重的后果㊂定期保养测井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测井施工的全部仪器设备等,电源的设置合理,有专人负责,避免测井施工中发生触电事故,影响到测井施工的顺利进行㊂保证地面的仪器仪表设备完好无损,天地滑轮灵活好用㊂②进入到测井施工现场后,需要对测井的仪器设备进行安装㊁调试㊁测前刻度等,保证测井仪器仪表设备的顺利下井㊂通过钻井队了解井下的情况,制定测井作业施工方案和安全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平稳地完成测井施工的任务㊂对操作人员进行施工前工作安排,确定操作程序和安全要点㊂③测井施工作业时,钻井队指定专人配合,测井施工人员不允许动用钻井设备和设施,下井仪器出入井口的时候,需要有专人的指挥,不得碰撞井口的钻井设备,避免损坏设备,影响到后续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㊂进行生产井测井的时候,打开井口阀门前,需要检查井口的防喷器,预防发生井喷事故㊂2测井作业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2.1仪器下放时遇阻仪器下放时遇阻是测井作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㊂如果处理得当将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㊂在仪器下放过程中,绞车面板上指重计读数应连续增加,当指重计读数突然减小时,可判断为遇阻㊂同时,在地面仪同步监视曲线上也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来㊂仪器下放过程遇阻时,张力梯度指示针会突然向时针方向转动,总张力指示会突然减小㊂当仪器在井下运行正常时,张力梯度指示针会保持在 零 位不变,而总张力逐渐增加㊂2.1.1遇阻原因分析a.井壁缩径遇阻b.井壁意外垮塌遇阻c.井身结构引起的遇阻d.电缆在井筒内打扭e.井内落物遇阻162020年第10期内蒙古石油化工收稿日期:2020-08-14作者简介:蒋恒丰,男,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现在在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从事E C L I P S5700数控地面系统操作与维护工作㊂f.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2.1.2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发现仪器下放遇阻时,应及时慢慢上提仪器到遇阻位置30到50米以上,讨论井身情况以后可选择再下放电缆㊂a.井壁缩径㊁意外垮塌造成的遇阻,可提升仪器30-50米后,再下放电缆,改变下放速度,以快速㊁中速㊁慢速等不同速度多次上起下放㊂假如仪器还是下不去,且阻位无变化㊂此时应告知钻井队井下情况并通知其下钻通井㊂b.井斜过大㊁沙桥㊁仪器质量轻造成的遇阻,也可以采用a中改变速度地方法,假如仪器还是下不去,应适当加大加重锤的重量或长度再次下放㊂c.井筒不直存在拐点㊁井斜过大等由于井身结构复杂造成的遇阻应改变加重锤的形状或附加引导装置㊂d.井壁缩径遇阻,要求钻井队下钻划眼和循环处理泥浆㊂e.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也易造成遇阻,此时应通知井队降低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以减少摩擦阻力㊂f.井内有落物,一般应拒绝施工㊂2.2上提仪器遇卡仪器遇卡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后果要比仪器遇阻直接带来的损失更为严重㊂仪器上提过程中,指重计读数突然增大时,可判断为遇卡㊂2.2.1遇卡原因分析a.仪器顺利下井,等上提时井眼缩径使仪器遇卡㊂b.选择上提拉力的偏差,失去快捷解卡途径㊂遇卡以后,上提拉力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因为及时选择合适的拉力是解卡的最快捷的途径㊂c.电缆吸附遇卡㊂进行穿心打捞时可以发现,在下打捞筒到达电缆卡点时,绞车面板显示的张力突然降低,这就是电缆吸附遇卡得到解卡的结果㊂之所以发生电缆吸附遇卡,原因是多方面的㊂可能是仪器(有推靠的)在井下推靠臂控制失灵无法收回㊁设备问题(如车辆动力故障)㊁电缆绞车故障(如绞车离合器打坏),同时又没有及时地采用井队提升设备上下活动电缆,使电缆在井内停留时间过长,使井壁泥饼造成对电缆的吸附遇卡㊂也可以是钻井液性能指标因素㊂d.仪器在上提过程中,井眼缩径垮塌造成仪器遇卡㊂e.电缆断钢丝或打结造成遇卡㊂f.仪器过套管鞋或油管鞋遇卡㊂g.仪器过沙桥㊁键槽遇卡㊂h.仪器推靠臂失灵遇卡㊂i.电缆沿井璧运行磨成槽造成电缆嵌入遇卡㊂电缆在井内运行所受台力作用(合力)的结果使电缆沿着定的方向运动,如果电缆与井壁摩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磨成深槽㊂上提井下仪时,电缆沿深槽运行,由于仪器直径大于电缆与井壁磨成的深槽,因而造成遇卡㊂这种遇卡特点是仪器能向下滑行.多次上提下放.卡点几乎不变㊂j.思想上的不适应性.表现为思想上准备不足,情绪急燥.总想急于求成,往往容易拉断拉力棒或电缆.造成仪器落井;胆小怕事,只满足请示报告,自己没有主见;方法单一呆板,不能结台实际,失去解卡机遇㊂由此可见,遇卡以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显得十分重要㊂2.2.2避免遇卡的几种方法a.保证张力计准确可靠,选择合适的K系数,如果可能,张力计尽量挂在天滑轮上K=1,下井之前调整好绞车的扭矩,计算好仪器遇卡时可施加的最大安全拉力㊂b.在裸眼井内应保持电缆移动,停留易产生电缆吸附卡㊂c.在井底停留时间应尽可能短㊂d.要始终保持电缆张力㊂e.遇阻时根据井况做出明确决定,尽量不要用测井仪器做无预知结果的下冲㊂f.尽量使用扶正器㊂g.接近套管鞋或油管鞋时小心(降低绞车速度)㊂h.具体作业要正确选择合适的弱点(根据具体作业及井深选择合适的拉力弱点)㊂2.3测井施工中遇卡的处理i.发现遇卡应立即摘除离合器,使电缆张力降低,电缆下行后再刹车,不可急于猛刹车或先刹车后摘离合器㊂防止急刹车后滚筒受力,使电缆张力增大而拉断电缆㊂j.重新检查绞车,天地滑轮的安全情况,并打好掩木㊂k.遇卡后应先收回推靠再下放电缆,若仪器能下行,下一段后再上提㊂假如仪器还是遇卡,则改变提升拉力,在电缆允许提升拉力的权限范围内多26内蒙古石油化工2020年第10期次上提下放电缆㊂绞车上下活动电缆的同时操作员应随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㊂随时观察张力是否恢复正常张力(除去电缆及仪器悬重最大权限为2. 5吨)㊂l.电缆嵌入遇卡时一般活动一段时间可以解卡㊂m.若仪器不能下行,应继续下放㊁上提电缆,逐渐加大上提拉力㊂若已增大到当时悬重+弱点拉断力ˑ75%仍不能解卡时,保持最大权限拉力1-2小时,如果还是没有解卡应提议进行打捞㊂n.打捞前应先判断遇卡深度㊂方法如下:a)使电缆处于正常张力状态;b)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记号;c)慢慢上提电缆使张力增加1吨;d)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第二记号;e)测出第一和第二记号之间的距离L1;f)使张力再增加1吨;g)在转盘水平面处的电缆上做上第三记号;h)测出第一和第三记号之间的距离L2;i)利用测量的结果用公式分别计算出卡点深度j)或利用图表查出大致遇卡深度㊂o.判定遇卡类型,计算最大安全张力㊂若计算出的卡点深度与仪器在井下的深度接近,可认为是仪器被卡㊂若小于仪器在井中的深度,则可能是电缆吸附卡㊁砂桥卡㊁电缆断钢丝卡或其他遇卡情况㊂p.如仪器在井口遇卡,可采用上小钻具或油管拨动电缆或井下仪器,并循环泥浆解卡㊂q.若仪器不在井口遇卡应上提电缆一直拉到最大安全张力㊂r.拉紧刹车,等待自行解卡㊂s.仍不解卡,则请示上级部门,采用相应的解卡措施(采用特殊解卡工具解卡㊁采用穿心打捞方法解卡)㊂t.遇卡后上提电缆速度在每分钟1~2米,随时观察张力指示㊂u.发现遇卡后应通知井队,以便配合工作㊂2.4仪器连接常见故障及处理连接不上仪器或仪器上不到位㊂原因是仪器对接时未对准定位销㊁定位槽,碰撞力过大使定位销变形,或碰撞接头变形㊂处理办法是卸开仪器,用什锦锉锉平变形部分㊂接头与插座连接不良㊂原因多数是因插头与插座使用时间较长,磨损严重或插头弹性变小,而造成接触不良或不接触㊂其处理办法是更换新的插头㊂组合测井连接好后发现顺序错㊂原因是井口工对组合不熟悉,抬错仪器㊂处理办法是从连接正确的仪器上端卡上组装台,卸开仪器,装上后堵头,上部只有一二只仪器直接拉到地面上卸开,再按正确顺序在井口组装㊂2.5测井现场机械故障及处理1.绞车链条断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通知井队司钻利用大钩上起下放电缆㊂一般是直接用大钩带动天地滑轮上下运动活动仪器和电缆,其优点是既能观察井队指重计的变化又能观察测井张力系统的指示,防止遇卡拉断仪器㊂缺点是下放时宜出现电缆跳槽㊂另一种方法是用电缆卡子将电缆卡住,用大钩吊住电缆卡子上下活动㊂缺点是不能观察张力的变化情况2.绞车刹车失灵测井作业的安全与绞车的操作密切相关㊂为此,第一串仪器下放时要求每300m试一次刹车㊂其目的是确保测井施工过程中绞车刹车有效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试刹车时发现绞车刹车失灵㊂有时在测井过程中突然发现绞车刹车失灵㊂遇到这样的故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要按部就班地想办法去排除故障㊂对于下放速度慢且仪器下放不深时,可采取抢挡的方法㊂而对于其它情况,通常用撬杠或木杠之类的东西顶进到车带和滚筒之间㊂阻止滚筒继续旋转㊂绞车停住后,电缆卡子将电缆卡住㊂然后通知井队司钻利用大钩上起下放电缆㊂再进行绞车刹车修理㊂3结论测井故障在测井作业中经常会出现㊂我们要做到清楚测井故障,尽量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的避免其发生㊂遇到故障要头脑清晰,做出正确的判断,拿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提高测井时效㊂[参考文献][1]何小曲,胡欣.带压测井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J].华章,2013,(11). [2]李德海,宁智源,杨世勇.石油行业测井安全的管理与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3):233-233.[3]林其伟,冯桂.测井电缆的拉伸校正[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z1):37.362020年第10期蒋恒丰测井施工作业中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530常见问题1、自然电位曲线的干扰和影响因素1)电极电位干扰:金属电极在盐水泥浆中,溶解金属使得电极与泥浆之间产生电位差。
并随井深、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SP曲线的基线向正的方向偏移。
2)电泳电位干扰:即泥浆的稳定性不好,而且静止时间过长,泥浆中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就会沉淀,造成电位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向负方向偏移。
3)重锤电蚀干扰:测井用的加重,铅锤是用钢筋外浇铸铅制成。
因为铁和铅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在泥浆中形成的电极电位不同,这就相当于两个直流的供电电极。
使得SP曲线跟着2m底部梯度曲线走(高阻地层迭加的电蚀电位较大)。
4)工业迷散电流干扰:井场附近大型电力装置在工作,如直流发电机、直流电焊机等的漏电,使N电极的电位作无规则的变化。
SP曲线抖动严重。
5)绞车磁化干扰:如滚筒磁化,当电缆运行时,滚筒转动如同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进入测量线路,使SP曲线发生异常变化(有规则的摆动)。
6)下井电流(矩形波电流)干扰:当视电阻率曲线与SP曲线并测时,供电频率选用不当,造成SP曲线抖动;特别是在高电阻地层更为明显。
7)缆皮电位的影响:由于缆皮与大地接触不良,造成缆皮电位不稳定而影响SP曲线基线不稳定。
8)地面N电极的影响:当N电极材料选择不当时,容易产生极化电位;或者由于地点选择不当,受干扰因素多而造成SP曲线无法正常测量。
2、磁记号的干扰:电缆磁化、磁记号接收器的绝缘性差或接触不良而造成磁记号基线不稳定。
3、双侧向曲线常出现的问题1) RLLD曲线值低于10ΩM时,常出现不附合地层的曲线抖动或摆动,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井下仪器有问题,排除的办法就是更换下井仪器。
2) RLLD 曲线值在泥岩段低于RLLS曲线值3) 曲线出现双轨:曲线双轨指的是深浅两条曲线的测量值差异始终是一个固定值;4) 双侧向曲线深、浅差异不正常。
如:加长电极、屏敝电极长度不够,造成深、浅电流达不到探测要求,使曲线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地层。
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油田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油田企业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
在油田企业中钻井技术正在蓬勃的发展,各种测井技术不断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在进行油田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获得油田开发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比对与分析,加强我们对于井筒地质信息的资料,使我们在开发油田时能够拥有更为强力的保证,使油田开发能够更加顺利,为油田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
对于我国目前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的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为测井评价技术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料,提高测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为油田开发提供良好的保障。
标签:测井评价技术;应用;地质问题;分析1.前言: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应用,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多,其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面临测井解释的不准确,更使我们在进行油田开发方案确定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增加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为油田开发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由此,目前我们应该对我国现有的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并避免这些问题,举一反三,使得测井评价技术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能够为油田开发提供良好的保障。
2.测井评价技术简述测井评价技术是指对于测井曲线的解释与分析的一项技术,针对于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的整理与分析。
目前测井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测井技术与测井仪器所产生的测井数据资料也就存在了一定的差距,这些非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会让我们在进行测井评价技术时产生很多的不便,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引导我们走入误区,从而使得测井评价技术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够为油田的开发提供准确的依据。
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测井设备的不同会为测井评价技术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在测井评价技术中,首先需要将测井资料中的岩心数据进行归位处理,在实际应用中,钻井的取心深度与测井的深度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数据,在进行测井评价技术时需要将岩心深度进行校正至测井深度,降低测井资料解释的误差,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测井数据的精度,才能够得到最真实的地质信息,这样这些数据资料才能够为油田开发提供合理的依据。
的情况。
当然造成卡的具体原因一般有两种,其一是管口开辟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口子,但不规则,这就使得设备在经过之时出现卡的情况;其二是在进行开窗时,造成了周边石块泥浆的动摇,以至于在该位置出现台阶的情况,因此导致卡的情况出现。
1.7 下井设备损坏所安排的下井设备与仪器,如果出现损坏,也可能造成卡顿出现。
所使用仪器的径腿、推靠臂、扶正器的损坏,都有极大可能导致其在上下的时候与周边相碰,出现阻、卡现象。
1.8 井壁碎块造成遇卡在进行测井时,可能出现井的四壁有碎块,严重时甚至出现坍塌,这就使得下井的设备仪器被四壁的碎块痕迹所挂住、遇卡。
这种情况出现时,越是远离地表的位置,越容易出现遇卡现象。
另外还有井底出现沉沙,即井壁的泥土、碎石逐渐在井底积累导致的遇卡;有水泥环脱落造成的遇卡等。
2 测井施工中常见遇阻、遇卡现象的预防对于前文所总结的常见遇阻、遇卡现象,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下。
2.1 吸附卡的预防对于常见的吸附卡,应当采用如下两种预防措施,一是在裸眼井中使得电缆能够持续地上下浮动,不要静止,即使是一些特别的工作内容比如地层测试,也应当使其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防止静止时间过长而导致周边环境变化造成吸附卡。
二是在设备上安装两个间隙器,各在一头,这样就可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实时检测。
2.2 键槽卡的预防对于键槽卡的出现,其预防措施一是尽量减少电缆等对周围边壁的摩擦,减少出现键槽卡顿的机会;二是也可以在设备的两段加上两个间隙器,以对周边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2.3 桥塞卡的预防针对桥塞卡出现的原因,对其预防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尽量使得下探的仪器处于中间位置;二是在出现阻、卡时避免其快速地向下移动;三是保持内部泥浆的循环,实现深井的通畅。
2.4 套管损坏的预防前文已述,套管的边缘破裂等现象都会容易造成仪器的遇卡,对此其预防措施是首先尽量使得仪器能够处于中间的位置,防止其偏斜到某一侧;其次是在套管鞋附近拉升仪器时,要尽量缓慢通过,防止速度过快不可控制。
固井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1固井井喷事故1)基础资料(1)表层套管:φ339.7mm,下深60.28m。
(2)技术套管:φ244.5mm,下深1281.41m。
(3)裸眼:φ215.9mm钻头,钻深2264m。
(4)防喷装置:双闸板防喷器一套,只能封钻杆,不能封套管。
(5)钻井液性能:密度1.22g/cm3,粘度27s。
2)事故发生经过胜利油田某年某月在GD-10-1井施工作业,完井后,下入φ139.7mm油层管至2252.66m,循环时将钻井液密度由1.22g/cm3降至1.15g/cm3。
固井时,依次注入清水3m3,密度1.01g/cm3的平衡液10m3,密度1.25g/cm3的先导浆36m3,密度1.78 g/cm3的尾浆57.5 g/cm3。
替钻井液时,排量30L/s,替入18 m3时,井口返出量明显减少,替入21 m3时,井口不返,坚持替完水泥浆碰压。
候凝1h10min 后,井口涌出钻井液,接弟发生井喷,喷出物为油气,喷高20m多。
3)事故原因分析(1)本井是因井漏环空液面下降到一定深度,失去压力平衡,再加上水泥失重的影响,诱发井喷。
(2)虽然装有防喷器,但防喷器闸板规范不配套,发生了井喷,依然用不上。
所以在下套管以前,一定要把防喷器闸板换装成与所下套管外径规范相匹配的闸板。
(3)忽视了观察进口和向井内灌钻井液的工作。
固井碰压后,一般井队都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但在井漏的情况下,绝不可疏忽大意,只要注意向井内灌钻井液,或许会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4)固井过程中,发生井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环空堵塞而发生井漏,泵压一定要升高,环空液面也不会下降,此种情况,不会发生井喷。
另一种情况是在水泥浆上返过程中,随着环空液注压力的增高,将低压层压漏,此时泵压不会上升,但井口液面要下降,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观察井口动态,做好灌注钻井液的工作,必要时关井候凝。
4)防止固井后发生井喷事故的预防措施(1)在高压油气层固井,要用膨胀水泥或在水泥中添加防气窜剂,维持水泥凝结时体积不变,不给油气上窜留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