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墨子

答: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2、学而优则仕

答:“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

3、万木草堂

答:万木草堂,位于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著名学堂。1891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租借广东省邱氏子弟到省城应试的居住处的邱氏书室部分房舍作为讲学堂(长兴学舍),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

4、夸美纽斯

答:生于1592年,死于1670年,是一位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一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作的《大教学论》中提出。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答: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代是欧洲社会由中古到近代的过渡。它是继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时期。

6、帝国大学

答:简称帝大,是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帝国,在其本土和殖民地上的中心城市所建立的,象征国家最高荣誉并具有浓厚帝国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性质的,全国最顶尖的实施高等教育、从事科学研究的九所国立综合大学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我国古代私学的兴起、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2、我国古代有哪几种选士制度?请分别作简要介绍。

答:察举制是我国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它始于武帝时,为汉代重要出仕途径之一。

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中间环节,它较察举制有更多的考试成分,但是却是一种严格地按照门第取士的选士制度。

科举制诞生于隋朝。就选士制度的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封建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此时的科举制无论是在考试内容的选择,考试规程、方式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皆不完备,是科举制的初创时期。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是唐代的功绩。隋唐统治者创立并实施科举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扩大统治的阶级基础,从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制度。而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也确实起到了这样的历史作用。

3、简述“百日维新”教育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答:内容:(1)废八股,变科举

(2)广兴学堂

(3)建立译书局,编译局

(4)派人出国游学

意义:这次维新变法和教育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创了先例。经过这次斗争,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34,简述维新派“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的教育思想。

4、泛爱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

答:18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运动。"泛爱派"的创始人巴西多(1724-1790)根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应培养学生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反对压抑儿童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他们要求教育者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地发展,他们还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巴西多还提出寓教育于游戏中的进步教育主张,并呼吁社会捐资助学。在教学上,泛爱主义者重视发展理性,重视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1774年,巴西多在德骚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实践他的教育主张。在它的影下,当时德国还开办了另外一些泛爱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实科知识、本国语、外语、体育、音乐、舞蹈等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以直观性原则为依据,通过对话、游戏和参观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智力,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5、简述日本《教育敕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教育敕语》为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教育文件,于 1890 年 10 月 30 日颁布。教育敕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道德教育。1938 年日本通过《国家总动员法》后,教育敕语的内容成为军国主义的教典。意义:是由于当时的日本教育偏重于欧美器物的介绍,而忽略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为日本所固有,不可轻言废弃;故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也必须培养、锻链自身的道德与修养。

6、简述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答:西塞罗是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和罗马法结合在一起的主要代表人物。西塞罗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来解释人类理性、法与正义的关系。西塞罗认为:自然法既不能废除,也不能取消。自然是正义的本源,自然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

(1)西塞罗把自然法归结为人的理性,人因为具有理性因此与上帝共享正义。

(2)自然法是一种较高的法律,是一个国家制定法(实在法)的指导思想。人同时受自然法和实在法的支配。

(3)西塞罗把自然法理论引申到罗马法,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上有什么特点?这对发展我国民办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答: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这是书院教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学制度的精华所在。教学上只讲明义理,重在启发,教学不是死板说教,一辩论完成;治学上重求实、创新,兼收并蓄,百家争鸣;师生关系融洽,亦师亦友,教师宗旨是“亲其师,信其道”。当然,我认为,这些优点大多源于儒家老祖孔子。这些教学理念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大学中多有体现,最成功者莫过于蔡元培先生,也为我国培养出大批尖端人才!斯人渐远矣,可堪回首!今之教学徒有秦老先生三问,又怎能有所改观。中国尖端人才渐稀之势不久将现。

2、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答: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有5点:

一、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

三、职业教育的功能,提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职业教育的目的,他将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五、职业道德教育,“爱国爱民”是黄炎培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实质就是: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大众,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目的是培养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3、论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