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a )一、心理学(psychology)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二、心理现象的定义及分类1、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2、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3、人格又称为个性,包括两个方面:(1)人格特征,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倾向,是指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等。第二节心理的脑基础一、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表现1、大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动物进化中产生神经结构之后才产生心理机能,随着进化,动物越高等,脑的结构愈复杂,心理活动也相应发展和复杂。

2、个体心理的发展随着脑的发育和发展,个体心理也相应的发展。

3、大脑的生理研究任何心理活动都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如:各种感觉都有相应的感觉区知觉定位在颞叶等部位记忆与海马、颞叶、额叶等有关左侧额叶Broca区是产生言语的关键部位左侧颞叶与顶叶的交界处Wernicke区对言语十分重要

4、临床观察任何大脑部位的损伤,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心理变化二、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野生儿的研究如:狼孩、猪孩2、心理活动来自客观现实大脑不仅反映当前看到、所听到的现实,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听说、看到的事物,以及想象从未见到的事物。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的心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第三节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与特征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嗅觉反映向日葵的香味2、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向日葵的知觉反映其形状(视)、颜色(视)、气味(嗅)、甜味(味)、硬度(触)3、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4、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选择地对其进行加工(2)、知觉整体性(组织性)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的反映(3)、知觉理解性:是指对事物加工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征5、临床联系(1)器质性障碍所致感知异常(2)错觉: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幻觉:无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如:幻听、幻视、幻触(4)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某一属性如形状、大小、远近或时间快慢等产生歪曲的感知如:感到自己的脑袋小,而手臂变长了二、学习与记忆(一)学习是指通过练习而促进行为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1、经典条件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创立2、操作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3、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家班都拉提出(二)记忆(memory) 1、定义:指对过去已感知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其印象仍保留在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能重现的心理过程。即大脑对外界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2、记忆的基本过程(1)识记: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在脑海中进行编码的过程。如:外显记忆、内隐记忆(2)保持: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大脑中(3)再认:当感知过的信息出现时能重新认识(4)回忆:对过去经验过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3、记忆的分类(1)按内容分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2)按信息在大脑中存留时间分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秒―2分长时记忆:2分(3)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4、遗忘(1)遗忘是识记的内容不能及时正确地再认与回忆,即对已感知过的事物提取时的失败。(2)艾宾豪斯遗忘曲线:遗忘先快后慢(3)遗忘原因消退学说:对材料的识记在大脑皮层留下了痕迹,遗忘就是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或消失。干扰学说:识记的内容始终保持在大脑中,只是由于其他刺激的干扰而提取困难。

5、记忆障碍临床联系(1)记忆保持时间分:瞬时(秒)、短时(分)、长时(几十分钟)(2)记忆临床分:保持力(相当于瞬时记忆)、近时记忆(几天内)、旧时记忆(以往生活中重要事件)(3)遗忘内容分:顺行性、逆行性、全面性遗忘、选择性遗忘、永久性遗忘(4)其他:一过性记忆障碍、痴呆、Korsakoff遗忘综合症三、思维的概念(thinking) 1、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不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它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概括性: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以及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2、思维过程:对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3、临床联系:思维障碍:思维形式,如不连贯;思维内容,如妄想等。四、想象和创造的概念1、想象(imagination)是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是指人在感知外界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2、创造(creative)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一切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人格上有许多共同特点,如事业心强、责任感强、求知欲望强烈、独立、勤奋、顽强、自信等。3、临床联系:

想象疗法(训练)、白日梦五、注意(attention)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某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在清醒状态下时刻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殊心理现象。2、特点:指向性――心理活动的选择功能集中性――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件事物上3、种类:不随意注意――外界引起的不由自主的注意随意注意――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一种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兼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方面的某些特点。4、注意的基本品质(1)注意广度:单位时间内能注意到的事物的数量。如:视觉注意广度大约“7±2”(2)注意稳定性:一定时间内注意保持在某项活动上的特性。如7-10岁注意集中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后达30分钟,成年人为40-50分钟。(3)注意分配: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如:骑自行车(4)注意转移: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是有目的地主动转移。而分心是注意溜到无关事物上。5、临床联系: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动症)第四节情绪与情感过程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1、情绪(emotion):是人和动物受到情景刺激时,经过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判断后,产生的行为、生理变化和对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情感(feeling):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人对精神性和社会性需要的态度的体验。2、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对某件事物产生情绪或情感,需要起中介作用。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二、情绪状态与高级情感1、四种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2、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的状态。最典型的有:(1)心境:比较微弱又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激情:一种时间短暂但暴发力强的情绪状态。如:“暴跳如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事件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9.11”恐怖事件3、高级情感(1)道德感根据特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人和事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求知感、成功感(3)美感是对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的情感体验,可分为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如:唯楚有材,於斯为甚;张家界养在深闺人未识三、情绪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1、生理变化:全身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如呼吸、心跳、血压、皮肤电反应等。如:测谎仪2、外部表现:四、情绪与健康情绪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反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长期的负性情绪作用可导致心身疾病产生。乐观的心境有利于健康,而抑郁心境则会导致心理疾病或心身疾病。愤怒、紧张、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多、免疫功能下降而产生心身

疾病。五、临床联系情绪障碍包括:(1)焦虑障碍分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恐怖和强迫性障碍等;(2)心境障碍:分抑郁障碍和躁狂症第五节意志过程一、意志的概念与特征1、意志是自觉地调整行动,努力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特征(1)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2)意志行动是以随

湖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08级) 唐龙云 2008年8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意识活动规律的科学。(P3、4) 2、心理学的性质: 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P3、5) 3、心理学的特点: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心理学有很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古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最早阐述心理现象。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心理问题的探讨仅属于哲学的一部分。 年轻: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里脱胎出来,成立一门独立的学科。(P3、4) 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哲学是父亲,生理学是母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二、什么是心理现象(P4--6)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划分为以下各部分: (一)、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2、情绪过程 (二)、个性 1、心理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2、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和人格。人格又包括:气质与性格。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领域(P12)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 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研究 二、心理学的分类(分支):(P13-15) 1、普通心理学: 2、生理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6、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7、管理心理学 8、临床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的分支还有很多:如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含: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审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航天心理学、艺术心理学等等,有人统计,目前心理学的分支超过一百种。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 二、什么是教育 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3个人” 人教育人成人人 (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 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 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 四、什么是心理学 心:心思、思想、感情 理:规则、规律 心理学——psychology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 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 ②情感过程 ③意志过程 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 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知觉心理学 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 意志心理学 个性心理学等等 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 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 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 ②儿童心理学 ③青年心理学 ④成年心理学 ⑤老年心理学等等 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 ②工业心理学 ③医学心理学 ④护理心理学 ⑤司法心理学 ⑥艺术心理学 ⑦体育心理学 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 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研究幼儿(3——6、7岁)心理的形成规律。 ②如何应用规律。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①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规律,从而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 向纵深发展。 ②研究如何应用幼儿的心理规律来提交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原则。 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即本书的知识体系) 简单来说,本书由四部分组成:①导论 ②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③幼儿的心理健康 ④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脑、心理和客观现实的关系 3、初步树立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心理过程、影响心理个体发展的因素 难点:心理实质 教学步骤: 导入: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和算命是一回事吗?(讨论法) 新授: 第一节人的心理实质 一、什么是心理学? (一)人的心理现象有哪些?(谈话法、讲授法)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心理现象。我们处于清醒状态时,会体验到自己的感受;能认识和辨别许多事物;在与别人交往中,有的人大方热情,有的人胆小拘谨;在工作学习中,有的人一丝不苟、聚精会神,有的人表现为心神不定,马马虎虎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1、人辨别物体的颜色形状,分辨声音、气味、空间远近、时间长短等,称之为感知觉。人可以记住和回忆经验过的事物,称之为记忆。

在艺术活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和想象的作用有关。 人能够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在起作用。 心理学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称为认知过程。(归纳) 2、人在认识周围世界时,总会发生喜爱、憎恨、冷漠等不同的态度和体验,心理学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 3、人常常为了改善自己、变革现实而自觉地树立某种目标、并努力克服困难去达到预定的目标。心理学称为意志过程。 4、其它,如人需要、兴趣、信念、志向、世界观以及能力、气质、性格和不同程度的行动积极性,心理学称之为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归纳: 心理学把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合称为心理过程,把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个性个别性合称为个性心理,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合称为心理现象。练习:举例说明,我们平时有哪些心理现象? (二)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讲授法)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腊语中的psykhe(灵魂)和logos(学问)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灵魂”,指人的精神或心理活动。人类很早就试图对它作出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形成了最初的心理学思想。以后,古希腊哲学家对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自然不满意“灵魂说”关于心理现象的解释,而力求对心理现象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说明。

心理学教案

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实质 教学方法与课时:讲授法3 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或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情感过程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 意志过程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加工,改造它。为了加工、改造客观事物就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就叫做意志行动。 (2 )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 2 .科学的心理观。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医学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教案

情绪和情感的过程 一、设计思路 通过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故事来导入今天上课的主题“情绪”,进而介绍情绪的含义。再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和的外部表现。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2.能力层面:加深学生对情绪、情感的了解和把握,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3.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明确情绪、情感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情绪,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20分钟 五、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情绪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生活中小事的分析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切实理解情绪的含义。 六、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案例中切实理解情绪的功能。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利用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丑可以治好法拉第的病? (二)讲解情绪的基本内涵 引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提问大家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来回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对比下雨这件事引出情绪是和自我认识相联系的,相同的事会引出不同的情绪。强调自我需要在情绪中的作用。 (三)开展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绪表演:出示词语卡片(手舞足蹈、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心

惊肉跳),请学生上台做情绪表演,其他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让学生讨论下大家是通过什么猜到的学生表演的是什么情绪。引导学生分析情绪的外部表现,然后总结情绪的外部表现。 (四)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 1.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特别是在言语信息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机关系的纽带,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情绪情感的第一个功能--信号功能。 2.哪只猴子死了 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以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进行二十多天后,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正确答案,死掉的猴子是会动的那只。因为这只猴子一直处于焦虑和恐惧的负性情绪下。而焦虑会引发消化道类的疾病。 3.羊羔之死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它们相同的养料,相同的水分,相同的阳光....几乎什么都相同,但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在某只羊羔旁边拴了一只狼。没有拴狼的羊羔正常地发育起来,而旁边拴了狼的羊羔在惊恐万状中,不思饮食而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情绪对动物生长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样,对人来说,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4.嫉妒的力量 医学心理学家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 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5.生气水实验。 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进行采样。然后,将这些气水混合物依次放人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

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教学与学习大纲与重点

医学心理学 第六版 教学、学习大纲与重点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掌握: 1.医学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应用范围。 3.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 4.新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熟悉: 1.医学心理学的分支和相关学科。 2.医学模式的定义。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 1.我国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现状。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学习要求] 掌握: 1.感觉、知觉的概念 2.感觉、知觉的基本分类 3.记忆的概念 4.记忆的基本分类 5.遗忘及其规律 6.思维、想象的概念 7.思维、想象的基本分类 8.注意的概念 9.注意的基本分类 10.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与分类 11.情绪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及情绪的认知理论12.动机冲突的基本形式

13.人格、气质、性格、能力的概念。 1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5.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6.人格的特征;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16.个性的主要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熟悉: 1.感觉、知觉的特征。 2.注意的特征。 3.错觉 4.想象的功能 5.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的关系 6.意志的概念 7.冲突与挫折的概念 8.挫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9.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自我调控系统 10.心理的社会学基础 了解: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2.思维的过程 3.情绪的边缘系统学说 4.情绪与人类行为和健康 5.意志的基本过程 6.意志的品质 7.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8.需要的分类;动机的种类 9.能力的概念与分类 10.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基础心理学电子教案

基础心理学 电子教案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本章要点:1.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任务;3.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4.心理学的实质;5.心理学流派;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作业:心理学流派简介(任选一个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自己的评价产生的态度体验。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有意识的提出目标,制订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组合,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程中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她处于过度阶段。如:注意、灵感、心境、犹豫不决等等。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①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进行中形成和表现的。 ②心理过程的形成受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③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具有稳定性,但更具有可变性;个性心理特征则更显示出稳定性。(演变:漫不经心→粗心大意;影响:内向、自尊→自责)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的发生 从种系发生的角度看,凡具有一定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相应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动物发展到阶段,在机体上出现了神经系统,就开始产生了简单的心理现象。 1、物质的反映属性:一个物体受到外来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这种影

医学心理学课件_教案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现象 (mental phenomena )一、心理学(psychology)概念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的行为。二、心理现象的定义及分类1、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2、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3、人格又称为个性,包括两个方面:(1)人格特征,是指先天遗传、稳定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2)人格倾向,是指后天习得,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如需要、动机、兴趣等。第二节心理的脑基础一、心理是脑的功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大脑,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功能表现1、大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动物进化中产生神经结构之后才产生心理机能,随着进化,动物越高等,脑的结构愈复杂,心理活动也相应发展和复杂。 2、个体心理的发展随着脑的发育和发展,个体心理也相应的发展。 3、大脑的生理研究任何心理活动都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如:各种感觉都有相应的感觉区知觉定位在颞叶等部位记忆与海马、颞叶、额叶等有关左侧额叶Broca区是产生言语的关键部位左侧颞叶与顶叶的交界处Wernicke区对言语十分重要 4、临床观察任何大脑部位的损伤,在发生生理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心理变化二、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1、野生儿的研究如:狼孩、猪孩2、心理活动来自客观现实大脑不仅反映当前看到、所听到的现实,还能反映过去经历过、听说、看到的事物,以及想象从未见到的事物。人类社会生活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人的心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第三节认识过程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与特征1、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嗅觉反映向日葵的香味2、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如:向日葵的知觉反映其形状(视)、颜色(视)、气味(嗅)、甜味(味)、硬度(触)3、感受性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程度。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感觉的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4、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 人只对自己有意义的外来刺激才注意,选择地对其进行加工(2)、知觉整体性(组织性)知觉对事物的各种属性统一地整体的反映(3)、知觉理解性:是指对事物加工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并用概念的形式进行反映的特征5、临床联系(1)器质性障碍所致感知异常(2)错觉: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3)幻觉:无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Skinner激进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完全可以根据可观察的事件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也就是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前提和结果是分不开的,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前提指的是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决定了特定行为是否合适;结果决定了学生行为是否被重复,以及是否被学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行为矫正原理;3.注重学生的行为;4.反馈之后得到强化。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是根据学习者内部的过程来解释学习。Atkinson和Shriffin(1986)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记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学习者的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转换存储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注意、编码、检索、反馈等过程也在起作用,注意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信息,编码使学习者将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相联系,检索式学习者可以从记忆中会议信息并用于适当的情境,反馈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得当,反馈还可以提供矫正性的信息以便学习者可据此修正个人行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表现为两种方式:1.改变了我们队反馈的概念并将研究重心转到了教学的

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促进或妨碍信息的加工并进而影响学习;2.促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策略,以此来引导注意、促进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提供各种情境中的练习机会。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是以被称为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块)的信息包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图式来解释事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经验和学习而发展新的更复杂的图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复杂的、自动化的图式能使学习者摆脱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使理解和推理等加工过程得以出现;当缺少合适的图式时,就会使学习者感到很大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等,1998)提出应设计一些教学策略来减少教学材料中无关紧要的认知负荷,它使教学设计领域更加关注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中情境所起的作用更为核心、更为重要。与行为主义理论和信息技工理论不同,塔更多依赖于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而不是个体心理学,也就是知识是在"有意义的行动(指一定文化系统中的彼此间具有有意义联系的行动)"中自然形成和增加的(Lemke,199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参与社群实践而发生的,所谓社群实践指的是社群成员共有的实践,这种学习将知与行结合起来。 Gagne的教学理论包括三个成分:1.学习结果的分类,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单选题 1.贝克提出了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是:C A生活事件的性质 B生活事件的量 C个体的认知因素 D个体对刺激的反应 2.自我意识的认识方面包括D A自我感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以上都对 3.关于沙赫特的情绪理论,不正确的说法是A A生理唤醒与认知评价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决定着情绪 B情绪状态是以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醒为其特征 C生理唤醒的出现使人依靠对它的认知来确定其情绪的发生 D认知评价过程发生于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行为变化之前 4.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些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B A强化 B形成 C泛化 D巩固 5.在治疗中后期常出现的角色适应不良现象是D A角色行为缺如 B角色行为异常 C角色行为冲突 D角色行为强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D A注意 B潜抑 C行动 D泛化

7.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医患关系模式是C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以上均可 8.一个昏迷病人被送到医院,医生对他进行处理.这种医患关系属于A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强制-被动型 E指导-参与型 9.共同参与型的医患关系模式最适合于C A急性病人 B绝症病人 C慢性病人 D重症病人 E精神病人 10.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确切描述是A A神经症 B有器质性的病变或功能障碍 C疾病发生发展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 D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 综合题 1.试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要素 答:合理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本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 理论,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通常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理解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

记忆教案基础心理学

第五章记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游戏互动,讨论分享,让学生体验与掌握记忆的含义,环节,分类及神经生理机制理论和记忆测量方法。 教学形式:讲授游戏活动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游戏热身 寻找记忆大王(9分钟) (一)游戏规则: ?选出四位小伙伴 ?各自准备笔和纸 ?然后开始“看图说话” ?谁答对的最多就可以获得神秘奖品一份 (二)讨论 冠军发言,谈自己记忆的方法。 (三)教师总结,导入新互动 在黑板上写下记忆两个字让学生自由组词然后一起讨论记忆的概念是什么 (四)教师总结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与感知的区别 (一)分组讨论(2分钟)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2分钟) 三记忆的环节,类比计算机的存储过程(2分钟) 四记忆的作用 (一)学生讨论发言,假如没有记忆,我们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5分钟) (二)教师总结 记忆和其他心理活动如知觉、解决问题等密切联系。 记忆连接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条件。 五记忆的分类(10分钟) 根据提取记忆信息时有无意识,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个体为了完成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提取信息。内隐记忆: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 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 程序性记忆:关于如何做一件事情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关于一些具体的事情和情形的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分别举出例子说明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理论讲解 详细解释定位论的概念,呈现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示意图。(3分钟)(二)介绍癫痫(3分钟)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大脑病变的神经细胞过量放电,引起反复发作的暂时性大脑功能紊乱,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由于病变神经细胞的部位不同,发作症状多种多样:常见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可伴意识障碍,也有感觉、精神或行为异常,少数会有腹痛、呕吐、头痛等表现。 ?潘菲尔德(W. Penfield,1952,1963) –在医治癫痫病人时用电极刺激右侧颞叶,引起患者对往事的鲜明回忆:儿子在院子里玩,不时的有院子附近的汽车喇叭声和狗叫声。(三)理论讲解 详细解释整合论的概念,与定位论做比较。(3分钟) (四)详细介绍开颅戒毒(定位论和整合论存在争议的典型案例)(3分钟) 吸毒成瘾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 吸毒成瘾的原理 开颅手术戒毒: ?在现代医学设备——CT、核磁——脑磁图的精确定位下, ?打开患者头颅部,将射频针等插入颅内。 ?以冷冻或热毁损,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 案

医学心理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科学。 2、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3、.医患关系有主动—被动、指导—合作、共同参与三种基本模式。 4、“迁怒于人”使用了转移心理防御机制,“此地无银三百两”体现了反向心理防御机制。 5、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以自愿的饥饿和明显的体重下降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称为神经性厌食。 6、个别直接的心理咨询,其基本过程分成准备阶段,探讨反应阶段、行动阶段和发展阶段。 7、冠心病与 A型行为有关,而 C 型性格的人易患癌症。 8、1977年,Engel·GL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医学模式。 9、从记忆的类型看,死记硬背英文单词是机械识记,在理解事物内涵基础上进行的记忆是意义识记。 10、自尊、自信、自卑等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体现,我们称它为___自我体验 _ 。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18分) 1、心理评估 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可用一些方法来作客观描述,这些方法主要有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等(1分),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2分)。 2、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在一定时间内(1分),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1分),它周围的事物则作为知觉的背景(1分)。 3、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健康,目前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1分),二是指心理健康状态(1分),三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1分) 4、系统脱敏法 这是行为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由WOLPE创立,用于治疗焦虑病人(1分)。治疗医师帮助患者建立与不良行为反应相对抗的松弛条件反射,然后在接触引起这种行为的条件刺激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用于抑制焦虑反映,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最终使不良行为得到矫正(2分)。 三、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一种:BGDE A.定势性思维 B.灵活性思维 C.独特性思维

《心理学基础》课程教案

《心理学基础》(Psychol ogy) 课程教案 教案

《心理学基础》教案 专业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Psychology)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授课时数:34 学时 授课教师:朱晓斌(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院,心理学系主任)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40%) + 闭卷考试(70%) 注意事项:迟到或早退一次,扣总评分5分。 上课缺席一次,扣总评分15分。 主要教材: :《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主要参考书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英]朱莉娅.贝里曼等:《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美]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上、下),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 5. [美]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6. [美]E.G.波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主要学术期刊:

1. 《心理学学报》(中科院) 2. 《心理学新进展》(中科院) 3. 《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 4. 《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 5. 《心理学新探》(江西师范大学) 6.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 7. Educational Psychology(美国)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加德纳.墨菲)第一版前言: 心理学,就探讨精神的本质及其活动的意义来说,是一门历史非常悠久的学科,一门在古希腊就已达到高水平并随着欧洲文明每一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哲学密切相关联)的学科。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要素。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功能,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3. 格式塔心理学 研究意识的组织,认为意识体验与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4. 行为主义心理学 研究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认为只有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S-R) 5. 精神分析心理学 研究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认为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研究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认为人是自主的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7. 认知心理学 研究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认为不了解人如何获取、储存和对信息的加工,就不可能对人的行为有真正充分的理解。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咨询以及其它应用心理学; 认知神经科学;

普通心理学教案(全)

普通心理学 一、学科性质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本书介绍了绪论、人工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如何研究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1.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一、个体心理 (一) 认知: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情绪与动机: 人类的认知和行为不仅受情绪和情感的影响,而且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三)能力和人格: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ability )和人格(personality)两个方面。 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的三个重要方面。前二个方面称心理过程,后一方面又称个性心理特点或个性其关系可用下表表示: ??????? ??????????? ????? —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心境、信心、犹豫等。—注意、灵感、激情、—心理状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 —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一)引起行为的剌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二)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 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已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 。“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注意和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2.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基础知识(自己整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发展概况:美国:初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发展:弗洛伊德。成熟:布鲁纳,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模式。前苏联:产生: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步以……命名的专著)。发展: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奋力前进时期注重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中国:起源:战国;产生和初步发展:清末随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兴起。第一本译著:方东岳译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陆志伟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1949-1958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9-1966纠正错误;1966-1976文革;1976以来恢复、迅速发展。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形象图式,单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有抽象思维,能进行逻辑推理,多为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3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该过程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后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4对教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他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止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而且开始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 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4自主—羞怯与怀疑;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主动性—内疚;获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编撰人:王炳元 课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跨科学科,是医学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人的疾病产生过程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大,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医学心理学会成为他的学业中的必须。 对医学专业的学生讲授医学心理学的目的,是让他们在掌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一些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以便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在医疗实践中为病人服务。 内蒙古医学院在本专科学生中开设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目前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陈力主编的“普通高校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五年制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目前作为必修课共需课时为26学时。该教材共十二章(不含绪论),讲授八章,包括:绪论,第一章心理学基础,第二章医学心理学理论基础,第三章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第四章心理障碍,第五章临床心理评估,第六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第八章病人心理(以上讲授),第九章康复心理学,第十章医学领域的人际关系,第十一章心理护理,第十二章药物心理学(以上不讲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讲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方法,并能够在医学实践中初步应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

其在医疗实践中取得更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院本专科各专业学生均开设此课程,课时及教学要求相同。 目前承担医学心理学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有: 王炳元,男,教研室主任,副教授职称; 张媛,女,副教授职称; 乔婷婷,女,助教职称。 教学大纲正文: 绪论 [目的和要求] 明确医学心理学的概念,树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了解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发展概况。 [内容] 医学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心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一个交差性学科,同时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性质。 医学心理学的出现是医学和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伴随新的、更完善的医学模式的形成应运而生的。 医学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它的诞生应追溯到1852年洛采首先以医学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和魏特曼1896年开设的第一个临床心理门诊。中国医学心理学发展现状和21世纪展望。 介绍医学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中的作用;研究疾病过程带来的心理行为变化及干预措施;研究人的

心理学基础《气质》教学设计

川南幼专初等教育系2018-2019学年 (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心理学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20200102 任课教师:余霞 职称:助教 授课班级:小学教育2018级1班 行课时间:2019年6月17日

审视个性的底色——气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所讲的气质概念; 理解并掌握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对气质概念及气质类型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正确看待并分析自己及小学生的气质,理解气质无好坏之分。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和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的人何种气质占主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情景导入 课前让几位同学围绕『丹麦』皮特斯特鲁普的《一顶帽子》,也就是下图呈现的一幅漫画自编自演了一幕情景剧,大家一起欣赏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播放视频)

通过同学们生动的情景剧表演,我们发现:不同的人在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时总会有千差万别的行为表现。众所周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法替代的。比如有的人生来好动,有的人生来好静,有的人脾气温和,而有的人性情暴躁,有的人动作麻利,而有的人行动缓慢,而这一系列脾气和秉性就与今天的主题“气质”有关。(板书气质) 二、感知教材,教授新知 (一)气质的概念 心理学上的气质与我们生活中的气质不同,它是与我们所说的个性、秉性、脾气比较接近。气质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混合、掺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里特性。因此,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二)气质概念的理解 第一,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四个方面。知觉的速度、情绪动作反应的快慢是速度方面的特点;情绪的强弱、意志的坚强程度是强度方面的特点;注意持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起伏变化是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内部自身是指向性方面的特点。 第二,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先天因素占主导地位,即我们所说的天赋性。 第三,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俗话说“秉性难移”,这说明气质比其他心理特征更具稳定性,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说一个12岁的女生常表现出孤僻、羞涩、胆怯、烦恼时,可以采用长期教育(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自我锻炼(安排重要任务给她)的方式逐渐改进她的羞涩、孤僻和胆怯。 (三)气质类型及特征 1.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症 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他认为气质的不同是由于人体内不同的液体决定的。他设想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并根据这些液体混合比例哪一种占优势,把人分为不同的气质类型:体内血液占优势属于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属于胆汁质,黏液占优势属于黏液质,黑胆汁占优势属于抑郁质。后来罗马的医生盖伦结合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将这些分类与气质相联系,从而得出这四种气质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