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钠尿肽临床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新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1
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引起一系列病症和症状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
B型钠尿肽(BNP)是一种由心室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和细胞外液体积的调节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平衡。
现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浓度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其水平与循环功能和病理学减退程度等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
1.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浓度变化及其生理学作用的研究;
2. BNP作为一种生化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3. 分析BNP与心血管事件、病理学减退程度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并利用社区医院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检测其BNP浓度,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分析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生理学作用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相关性,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生化指标和参考依据。
为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B型钠尿肽预测急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血清B型钠尿肽(BNP)水平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
方法1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依据严重程度(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患者入院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钠尿肽(BNP),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值。
分析患者血清BNP水平变化与临床心衰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患者NYHA分级为:Ⅰ级30例,血清BNP (284. 51±56.93)pmol/L;Ⅱ级30例,血清BNP (589.03±60.36)pmol/L;Ⅲ级30例,血清BNP (896.35±47.01)pmol/L;Ⅳ级30例,血清BNP (2697.03±169.28)pmol/L,各级患者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血清BNP水平与EF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17,P<0.05)。
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心衰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关系密切。
检测血清BNP水平有助于急性心衰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关键词B型钠尿肽;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基层医疗中常见的急危重症。
有效鉴别急性心衰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目前心衰的主要诊断标准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心脏超声诊断。
BNP是目前心衰诊断中的主要生物学标志物[1,2]。
本课题试分析血清BNP水平对于急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2月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卫生院诊断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20例,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3]。
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与科研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治疗获得患者或者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依据NYHA分级分为Ⅰ~Ⅳ级,各30例,各级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型钠尿肽---心衰的指标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反应性的从心室分泌。
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收缩功能不全或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都有此改变。
研究表明,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均有很大的意义,并且可为急性冠心病患者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1. 生物学结构在肌肉细胞中,BNP是由preproBNP(前BNP肽原,134个氨基酸多肽)获得,此前BNP肽原由proBNP(BNP肽原)108个氨基酸,加上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组成的。
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其结构与ANP极为相似(如图)。
BNP不象ANP需要包装到分泌颗粒中,在BNP被释放到血液前,proBNP必须是超量的。
这样,BNP作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它的浓度是不会波动的。
2. 分布BNP不仅存在于脑内,而且存在于垂体、心脏、肺等组织。
在心脏中,BNP主要存在于左右心房,其中右心房含量最高。
心室也有BNP,有证据证明,心脏释放的BNP中,约60%来自心室。
血浆和脑脊液中都有BNP。
在血浆中,BNP的浓度约为4-11ng/l,约为血浆ANP水平的1/30-1/50。
脑脊液中BNP的浓度约为10ng/l。
3. 临床意义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血浆BNP是近来研究较多的化学因子,它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只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负荷增加时反应性的从心室分泌,BNP水平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不论是收缩功能不全和舒张功能减低引起的心力衰竭均有此改变,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
同时BNP升高的水平与心力衰竭的NYHA分级存在正相关性,LVEF降低的患者,LVEF越低,BNP水平升高的越显著,对于心力衰竭的进展和近期及长期心性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BNP水平持续升高,心性事件发生率和心性死亡率升高,预后较差,经治疗后BNP降低的患者,预后可能会改善。
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评价心功能的价值崔珺【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0)016【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变化的评价价值。
方法随机的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8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进行BNP的检测,并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患者的BNP水平。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BNP检测值为(592.3±16.4)pg/ml,对照组患者的BNP检测值为(68.2±18.3)pg/ml,试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检测值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不断的增高,相邻的两级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的检测值与心功能分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47, P<0.001);治疗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BNP检测值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的升高,其检测值的水平在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客观的指标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心功能和判断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94-95)【作者】崔珺【作者单位】110006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B型钠尿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检测及其心功能的价值 [J], 张小双2.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研究[J], 林翰锋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研究[J], 林翰锋[1]4.糖类抗原125、B型钠尿肽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价值 [J], 郑少燕;张志英;朱丹萍;范雪婷;刘松坚5.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李冬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新指标-B型钠尿肽(BNP)作者:郑蕊申雪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442-011 BNP的特性BNP又称脑利钠肽,因其有排钠利尿、内皮非依赖性的血管平滑肌作用而具有降压、抗心肌纤维化、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等功效。
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
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
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前体形式(proBNP)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无活性的NT-proBNP和有活性的BNP,并以1:1的比例释放入血循环。
则血循环中有proBNP、NT-proBNP、BNP三种形式,NT-proBNP的半衰期为60-120min,主要由肾脏清除;而BNP的半衰期仅为20min,主要在肺和肾内降解。
NT-proBNP的半衰期长的生物学特性决定其更适合于临床应用,在诊断筛选早期/轻度心衰方面NT-proBNP优于BNP。
2 临床应用2.1 心衰筛选:通过临床检查诊断中度和重度的心力衰竭较容易,但要诊断轻度的心衰却很困难。
心衰患者无论有无症状,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随心衰的严重程度而呈一定比例的增高,正常人的心房钠尿肽(ANP)远远高于BNP水平,但在心衰时,BNP水平可达到或超过ANP水平,因此血浆BNP的检测可作为有效的心衰筛选试验方法。
2.2 高血压心脏受累及预后判断: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其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并且BNP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及相关室壁厚度密切相关,而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无关。
可见BNP水平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而与高血压程度无关。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分析鲜廉杰;陈晓瑞;张新贵;牛靖;李春晓;丁燕萍【摘要】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为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心力正常患者,检测B型-钠尿肽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B型-钠尿肽含量为(594.2±136.7)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66.5±4.5)ng/L (P<0.05);心力衰竭各级间B型-钠尿肽含量水平不等,且随着程度的升高,B型-钠尿肽含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重大,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3【总页数】2页(P41-42)【关键词】B型-钠尿肽;心力衰竭;临床意义【作者】鲜廉杰;陈晓瑞;张新贵;牛靖;李春晓;丁燕萍【作者单位】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Nesiritid是重组B型-钠尿肽、而B型-钠尿肽作为心功能不全的反应物, 心动能不全时心室分泌增多。
近年许多临床研究提示炎症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为避免对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的疏漏,本文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的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25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25例心力正常的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
男20例, 女30例, 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6.0±5.1)岁。
《基层医院心力衰竭临床诊疗中B型利钠肽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应用中国专家建议》要点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心衰发病率高,诊断和治疗困难,在全面临床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将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其诊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心衰的诊断、临床评估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其中,利钠肽家族中的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应用尤其广泛,本建议旨在为基层医院医师在心衰诊疗中合理应用这两项指标提供一些依据。
一、心衰的分类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可以分为LVEF降低性心衰(LVEF<40%)、LVEF中间范围心衰(LVEF:40%~49%)和LVEF保留性心衰(LVEF≥50%);按照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根据发生的时间、速度、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二、心衰的发病机制心衰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为心肌病理性重构;导致心衰进展的2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的系统反应,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SNS)过度兴奋起着主要作用。
三、心衰发展的各阶段心衰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从心衰的危险因素进展成结构性心脏病、心衰、直至难治性终末期心衰,根据这个发展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前心衰阶段(A)、前临床心衰阶段(B)、临床心衰阶段(C)和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D)。
四、心衰的生物标志物目前研究的心衰生物标志物范围不断扩大,按不同病理生理学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心肌细胞牵拉:BNP/NT-proBNP、心房利钠肽(ANP);②心肌细胞损伤:肌钙蛋白(cTn),特别是高敏肌钙蛋白;③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儿茶酚胺类物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④细胞外基质重构、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可溶性ST2等;⑤炎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血浆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韩建伦;马静【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8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后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 浓度,于发病48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NHF)、收缩性心力衰竭组(SHF)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组(DHF).结果心功能正常组45例,占54.9%;SHF组16例,占19.5%;DHF组21例,占25.6%.SHF及DHF两组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1),SHF组明显高于DHF组(P<0.01).排除SHF 后,BNP>125.74 mL诊断DHF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准确性95%.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舒张性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作者】韩建伦;马静【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719000;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榆林71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R256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而导致AMI住院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后引发的心力衰竭。
因此,AMI早期对心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并及早治疗对防止疾病进展及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心力衰竭病人左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而单纯表现为舒张功能不全,从而引起与收缩性心衰相似的临床表现及预后[1-2]。
急性心肌梗死后在出现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常先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因此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多依靠超声测定与舒张功能相关的一些参数,然而却受到设备条件及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制约,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分析鲜廉杰;陈晓瑞;张新贵;牛靖;李春晓;丁燕萍【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3【摘要】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为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为心力正常患者,检测B型-钠尿肽的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B型-钠尿肽含量为(594.2±136.7)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66.5±4.5)ng/L (P<0.05);心力衰竭各级间B型-钠尿肽含量水平不等,且随着程度的升高,B型-钠尿肽含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意义重大,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值得推广.【总页数】2页(P41-42)【作者】鲜廉杰;陈晓瑞;张新贵;牛靖;李春晓;丁燕萍【作者单位】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10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J], 陈四华;张建龙;熊伟2.B型钠尿肽测定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治中的临床观察 [J], 杨常青3.监测糖化血红蛋白、B型钠尿肽原对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J], 林桃娇;俞先长;刘干辉;姚秀琴4.B型钠尿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及尿酸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J], 李锦良;梅小冰5.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和肌钙蛋白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J], 张永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预后水平。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同时期到医院体检的90例非心衰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Elisa 检测试剂盒,通过电化学荧光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B型尿钠肽进行检测;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YHA分级,比较不同级别患者的B型尿钠肽表达水平。
结果:心衰组患者B型尿钠肽的血浆表达水平为(876.0±301.4)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6±27.9)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NYHA 分级,心功能Ⅱ级患者B型尿钠肽的血浆表达水平为(637.0±231.4)pg/ml、Ⅲ级患者B型尿钠肽的血浆表达水平为(799.0±304.5)pg/ml、Ⅳ级患者B型尿钠肽的血浆表达水平为(1289.0±398.5)pg/ml,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型尿钠肽是心力衰竭诊断的可量化诊断指标,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B型尿钠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预后水平。
标签:B型尿钠肽;心力衰竭;诊断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患者心肌收缩无力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脏负荷过重,从而引起心积淤血,引发一系列心脏循环障碍综合症[1]。
在临床上,心衰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肺水肿及心源性休克,并呈活动期加重型。
对此,引发一系列生命体征的改变,通过对异常生命体征进行检测,有助于快速诊断心力衰竭。
在诊断心力衰竭上,常规的诊断方法有心电图、X线检查、B超检测、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心衰标记物[2]。
但临床病理学检测心力衰竭主要以心衰标记物的表达水平为基准。
对此,本研究将探讨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病情预后水平,现报告如下。
尿液B型钠尿肽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討尿液B型钠尿肽(BNP)检测诊断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125例CHF患者(观察组)与67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尿液BNP浓度,并根据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分为A组、B组、C组、D组,其对应的心功能NYHA分级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结果①观察组尿液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液BNP诊断CHF的最佳cut-off值为35.0ng/L,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2%、83.6%、90.8%、77.8%、85.9%。
②A组、B组、C组、D 组的尿液BNP浓度不全相等(P<0.05),D组尿液BNP浓度显著高于C组(P <0.05),C组尿液BNP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尿液BNP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
结论尿液BNP可以作为诊断CHF并分析其病情的指标之一。
标签:B型钠尿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CHF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不能搏出与静脉回流、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1]。
它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因此其发病率相当高,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血浆BN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心衰标志物,CHF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BNP,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尿液BNP由于具有标本收集简单、无创等优点亦逐渐用于BNP的诊断。
本研究即旨在探讨尿液BNP检测诊断CHF的临床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尿液BNP检测结果。
①观察组: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125例CHF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59例,女性66例;年龄45~84岁,平均(65.7±7.4)岁;原发疾病包括冠心病4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5例,瓣膜性心脏病31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心功能NYHAⅠ级31例,Ⅱ级37例,Ⅲ级42例,Ⅳ级15例。
B型钠尿肽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古小松;刘志华;李红霞;宋建平;蒋庭波;杨向军;蒋文平【期刊名称】《江苏医药》【年(卷),期】2008(34)1【摘要】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59例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分收缩性心力衰竭(SHF)组29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30例,另选2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入院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浓度,同一天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房内径(LA)、室间膈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E 峰/A峰值.结果 SHF及DHF两组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HF明显高于DHF组(P<0.01);DHF组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级数增高而升高;BNP在各级心功能分组间差异显著(P<0.01).排除SHF后,BNP>85.85 pg/ml 诊断DHF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准确性94%.结论在排除SHF后,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DHF诊断的指标.【总页数】3页(P23-25)【作者】古小松;刘志华;李红霞;宋建平;蒋庭波;杨向军;蒋文平【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医院;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血浆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J], 韩建伦;马静2.组织多普勒指标E/E'与B型钠尿肽在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张琦;吴迪;范煜东;宋钧3.B型钠尿肽对早期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J], 何平;罗伶俐;苏良献4.对比分析N端前体B型钠尿肽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意义 [J], 陈菲; 王真5.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J], 朱书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氨基末端 B 型钠尿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王广洲;周林【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尿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与心衰分级的关系.方法将88例心衰患者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分为Ⅰ~Ⅳ级(Ⅰ级25例,Ⅱ级21例,Ⅲ级22例,Ⅳ级20例),同时测定88例患者和43名健康对照者血浆、尿 NT-proBNP作比较.结果NYHA分级Ⅰ~Ⅳ各组患者的血浆、尿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YHA分级的升高,血浆、尿NT-proBNP也随之增高,且各组间血浆、尿NT-proBNP浓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尿NT-proBNP是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较好的心肌标志物,能反映CHF病情的严重程度.%10.3969/j.issn.1672-9455.2012.23.021【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00)023【总页数】2页(P2955-2955,2957)【关键词】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作者】王广洲;周林【作者单位】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 225001;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江苏扬州 225001【正文语种】中文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住院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逐年增加[1]。
因此,合适的监测指标,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
近年来,B型钠尿肽原来源的脑钠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是广泛应用的心衰生化标志物[3]。
大多数研究都检测血浆或血清中的BNP或NT-proBNP,本研究不仅检测了血浆中的 NT-proBNP,还检测了尿液中的NT-proBNP,旨在联合应用血浆、尿中NT-proBNP对心衰的诊疗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