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45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师姓名: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课标内容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课标分解"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对学习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且已具备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但是,再利用资料和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抽象思维、概括归纳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
"教材分析了解并认识我国的疆域是学习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领土面积、邻国、临海、疆界线等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通过活动题,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及其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1. 通过读图、描图、画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利用图文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运用图文资料从我国陆地领土面积、陆上国界线、大陆海岸线、邻国、临海、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我国所跨经纬度及东西、南北距离说明我国疆域辽阔,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让学生增强国土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4. 通过读图、识图认识并记住我国的14 个邻国、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领土的面积辽阔的疆域及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辽阔的疆域产生的影响和优势。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外交部长王毅谈南海仲裁案》课件展示:中国疆域图过渡语:这就是南海,散布在海洋中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本无需仲裁。
《疆域》教案(精选4篇)《疆域》篇1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相关]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中国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导语】疆域是⼀个汉语词汇,读⾳为jiāng yù,意指领⼟的范围或⾯积。
例如,我国疆域辽阔。
《荀⼦·君道》:“使⽆去其疆域,则国终⾝⽆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国也是海洋⼤国,并能运⽤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法:运⽤地图分析法和⽐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的领⼟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法 运⽤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想,回忆⼀下,待会请⼀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个既邻海⼜有⼴阔⼤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家⼀致。
(⽣)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江汇⼊⿊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龙江江⼼,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疆域》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包括疆域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以及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多样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中国疆域的地理位置和主要行政区划,理解我国疆域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地图和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疆域的广阔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信息整合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地图册、投影仪及中国地图等教具。
2. 课件与资源:制作包含中国疆域分布、行政区划、地理特点等内容的PPT课件,准备相关地理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学生预习: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疆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地理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中国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等。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都有哪些省份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疆域》这一课。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课展开(一)了解疆域概念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疆域的概念,包括疆界、国土面积、地形地貌等。
通过图示和文字描述,使学生对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中国疆域的概述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疆域的概况,包括领土面积、东西南北的边界、海岸线等。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主要省份介绍1. 分类介绍:将中国省份按照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等进行分类,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等,并逐一介绍每个地区的代表省份。
2. 互动学习: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指出每个省份的位置,并回答一些关于该省份的简单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该省份的特色美食、名胜古迹等。
3. 视频教学:播放关于中国各省份的短片或图片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省份的风土人情。
课题名称: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疆域(1)课时:1【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2.了解我国的领海、岛屿和邻国的分布。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3页。
重点图幅:图1.1、图1.2、图1.3.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高分突破》P1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1,中国地理位置的介绍。
图1.2,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图1.3,中国疆域范围的介绍。
图1.4、1.5,疆域的优势。
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位置优越。
读课本第2页图1.1,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②分析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知识点二:国土辽阔。
阅读课文4-5页及图1.3,认识我国辽阔的国土:①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
②我国陆上国界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我国海岸线达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国家有6个。
③四大领海由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课堂精练P2习题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岛屿和半岛。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疆域概念、四至点以及行政区划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行政区划。
2.难点:疆域的概念、四至点的确定、行政区划的划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疆域的相关知识。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疆域概念、四至点及行政区划。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展示我国疆域的地图、四至点等资料。
2.准备疆域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吗?四至点在哪里?”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四至点等基本知识。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对我国疆域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讲解疆域的概念,明确疆域包括陆地和海洋。
3.操练(10分钟)针对疆域、四至点、行政区划等知识,设计一系列练习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就疆域相关话题进行讨论。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越性。
2.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领土四至点,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14个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和主要岛屿,理解我国海洋国土的重要性。
4.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拓展视频:航拍中国第一季四地串联》。
2017年初,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兼顾中国东、西、南、北、中地域特点的4集,包括海南篇、陕西篇、新疆篇、黑龙江篇。
大美中国,我们每个人都为出生和成长在这个伟大的国家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从今天开始,我们地理课开始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先认识其辽阔的疆域。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们在学习世界地理时知道,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知识回顾:描述一个国家的位置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一般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任务1 自学教材[优越的地理位置],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任务2 分析材料,说出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给出材料,想一想:纬度位置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好处?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
安排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第1题。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讨论。
阅读教材第3页图1.2,分析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所处的纬度位置,讨论我国在纬度方面有什么优越性。
(1)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地理《疆域》教案地理《疆域》教案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知道我国在地球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特点并了解其优越性。
2、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记住陆地面积,知道我国濒临的海洋,了解我国的邻国。
3、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了解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点、所处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简要说出其优越性。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
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计算出我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并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能运用地图初步建立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空间分布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疆域,激发学生为保卫祖国、建立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2、通过香港、澳门特殊行政区设立的学习,增加爱国情感。
3、通过学习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坚持一个中国和祖国的领土不容分割、侵害的严正立场。
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其空间分布。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阅读上面内容,内容是教材35的阅读材料)读后你有何感受?叙述:从阅读材料中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幅员宽阔。
那么中国在地球上处于怎样的位置?我国的领土范围有多大?我国与哪些国家相邻?在宽阔的国土中,我们自己又处在怎样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导这些问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
二、中国的位置叙述:我们要去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看教材34页的图B,找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20°W,160°E经线。
2、出示幻灯片。
找出赤道,问:南北半球的分界限是什么?(赤道)。
那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北半球)。
初中地理教案八上疆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疆域的概念,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和邻国,能够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至点及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 提问: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那么我们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疆域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疆域是指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或面积。
2. 介绍我国的疆域情况: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 讲解我国的四至点: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
4. 介绍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三、地图分析(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法,分析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四、疆域优势分析(10分钟)1. 提问:那么大的疆域,对我们国家有什么优势呢?2. 引导学生从气候、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我国疆域的优势。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我国的疆域情况、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强调我国疆域的优势,并提醒学生关注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我国疆域示意图,标注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结合教材,深入研究我国疆域的优势,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疆域情况,掌握了我国的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疆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掌握我国疆域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领土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 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的领土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难点:1. 我国疆域的优势。
2.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
2. 学生分享对我国地理位置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疆域概念。
2. 学生分享对疆域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领土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我国疆域的优势。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概念,使学生掌握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图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案疆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海陆兼备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疆域的认知和热爱,增强国家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2.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幅地图,你能说出我国的哪些地理位置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教师提问:“我国疆域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来说说你的看法。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重点讲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海陆兼备的特点。
2. 教师通过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地图,说一说我国疆域的优势。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的疆域辽阔和海陆兼备的特点。
2.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一幅我国疆域示意图,标注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疆域优势的短文,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四至点、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疆域的辽阔和海陆兼备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国家领土意识。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陆地面积、海域面积以及邻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我国的领土四至点。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在这张世界地图上,你能找到我们的祖国——中国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优越的地理位置(1)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中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优越性:①我国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
②我国海陆兼备,既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又便于与陆上邻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2、辽阔的疆域(1)展示中国疆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2)让学生计算我国东西、南北的距离,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东西距离约 5200 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 千米。
(3)介绍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设计说明视频导入,让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为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我国景色多样,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自豪感去学习祖国的疆域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区域的方法,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及中国疆域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而能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3.帮助学生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思考:如何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位置?(方法总结)半球位置:描述该国家或地区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在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纬度位置:1.找到南端、北端的纬线,读出南、北端纬度区间。
2.找到特殊纬线,并用方位词描述穿过的部位。
3.判断热量带和纬度区。
海陆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该国家或地区在哪个大洲,临哪个大洋。
相对位置:该国家或地区陆上邻国、隔海相望的国家等。
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要素。
我国疆域辽阔,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我们要增强海洋版图的认知,培养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国土优势,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疆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一节课:疆域概念与范围教学目标1.了解疆域的概念和含义;2.了解疆域的范围;3.能够简单描述中国的疆域。
教学内容1.疆域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民族、人群、企业、个人具有控制权或使用权的范围;2.疆域的分类:政治疆域、文化疆域、经济疆域等;3.中国的疆域: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重点1.疆域的概念和含义;2.中国的疆域范围。
教学难点1.疆域的分类;2.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5分钟):通过问答方式引入疆域概念,让学生发表对疆域的看法和理解。
2.讲授(15分钟):讲解疆域的定义和分类,以政治疆域、文化疆域和经济疆域为例,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疆域含义和作用。
3.学生互动(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一个国家必须拥有哪些疆域才能称作国家。
4.讲授(10分钟):展示中国的疆域范围和构成,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等,让学生了解中国疆域的具体情况。
5.练习(15分钟):编写一篇关于中国疆域的简短文章,包括疆域的定义、分类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等。
第二节课:疆域分析与管理教学目标1.了解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概念;2.掌握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方法;3.能够简单描述疆域分析和管理的作用。
教学内容1.疆域分析:通过对疆域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疆域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2.疆域管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3.疆域分析和管理的作用: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决策、提高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教学重点1.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概念;2.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方法。
编写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报告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5分钟):通过图片等展示方式介绍一个城市的疆域,并让学生发表对城市疆域的看法。
2.讲授(15分钟):讲解疆域分析和管理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以及疆域分析和管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疆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2.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3.培养初步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们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自然环境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2.熟悉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学会将地理知识的内容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2.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3.1 活化背景
1.让学生观察一张展示中国地图的海报,让他们找出自己所在省份的位置,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省份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特点。
2.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让同
学们充分讨论并在白板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3.2 白板讲解
1.对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如山地、平原、盆地和沿海等,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2.着重讲解我国的疆域,以及重要的山脉、水系、岛屿、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
3.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讨论当地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2.组织学生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让他们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辩论。
3.4 辅助教材阅读
1.学生阅读和理解《疆域》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了解我国的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其中涉及的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5 总结课堂
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明确当天所学习的重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提出对于环保、气候变化之类的相关问题自己的看法,并阅读相关资料和新闻。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自己会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对于当地环保问题的解决措施;
2.学生们会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并对此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
3.学生们能够掌握关于中国疆域、边界、领海和海洋资源等方面基本地理概念;
4.学生们能够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模拟辩论,并学会在阅读辅助教材的时候进行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