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缤纷舞曲 学习评价》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1
- 格式:docx
- 大小:15.77 KB
- 文档页数:7
《学习评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学习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理解评价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学会运用评价方法对同伴的音乐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技巧。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在评价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音乐作品分析。
另外,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存在如何正确表达个人意见及接受他人意见的心理障碍,因此也需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作品素材,包括各种风格的音乐片段或完整的音乐作品。
2. 准备多媒体教室,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
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音乐作品分析的要点等。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5. 准备教学互动环节所需的材料,如纸笔等,方便学生进行课堂记录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引入阶段音乐氛围的营造课堂开始前,教师可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营造出宁静而和谐的课堂氛围。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们从课间的喧嚣中过渡到音乐学习的状态。
同时,通过音乐让学生们放松心情,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学习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看法、他们认为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等话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探索阶段理论知识的讲解详细解释“学习评价”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通过评价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理解音乐的内涵等。
同时,介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客观性、准确性、全面性等。
互动讨论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学习评价”的理解和看法。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的节奏,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雄壮、激昂的情绪。
3、能力目标: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歌曲的欣赏活动中,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国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体会弱起、三连音、附点节奏、八分休止符、力度记号的运用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
《缤纷舞曲知识与技能》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本单元学习的舞曲感兴趣,并对这些舞曲音乐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由其是这些舞曲体裁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其文化内涵,具有认真探讨的钻研精神,进而初步了解舞曲音乐的社会功能。
(二)欣赏《溜冰圆舞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典型节奏,学习听辨三种不同的舞曲体裁,并能在聆听管弦乐合奏曲的过程中听辨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音色。
在聆听上述三首歌曲的过程中,能够重点学习并掌握圆舞曲的基础音乐知识;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
《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
这部作品是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
《草原牧歌演唱☆牧歌》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准确把握歌曲风格与内涵
2、了解蒙古族长调和短调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牧歌》和欣赏合唱《牧歌》,让学生体验蒙古族民歌舒展辽阔的音乐风格。
2、通过聆听范唱,分句学唱和演唱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学唱兴趣,带动歌唱热情。
3、通过《牧歌》和《银杯》两首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族长短调的特点,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准确演唱歌曲《牧歌》
2、划节拍学唱乐谱
教学难点:。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歌曲为四二拍,一段体,旋律线条起伏,节奏的顿挫、歌词的内容等作相应的力度变化,有层次地表现歌曲的内涵,
以表现强烈的战斗性,使歌曲充满革命的激情。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将本
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的演唱《国歌)。
掌握三连音、附
点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分析理解作者
在歌曲每一句上的构思与设计,从而。
2、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欣赏、演唱活动中,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以及确定为国歌的历史背景,熟记词曲作者的名字及其主要贡献。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催人奋进的情绪,初步体会爱国主义情感。
3、运用合作探究、模仿等方法体会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提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能自然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以及国歌的历史沿革,体会歌曲中昂扬向上的情绪特点。
2、通过欣赏《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能正确的唱会国歌,并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巩固演唱歌曲,提高学生演唱
国歌的能力。
体会并用歌声真正表达国歌的神圣与庄严。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了解国歌的由来和创作过程,了解乐曲创作所带来的振奋与鼓舞。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歌的原名及其词曲作者,知道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
从而增强学生对国歌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曲作者聂耳以及相关故事,体
会歌曲中昂扬向上的情绪特点。
【教学难点】国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缤纷舞曲实践与创造》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
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
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青年友谊圆舞曲》的学唱,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现的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的崇高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草原牧歌演唱☆牧歌》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
2.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会演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4.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和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
结合音乐启发学生参与表演及创作。
设计意图:。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2、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歌唱祖国》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
《草原牧歌演唱☆牧歌》
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牧歌》的旋律来自内蒙古昭乌达盟的一首长调歌曲。
此曲原是一
位哥哥为了纪念牧场上被野火烧死的妹妹而演唱的长调,曲调悲伤,沉重。
因此该地区的人民认为他是悲歌而很少演唱,但因其有着舒缓、悠扬的旋律,后被一位音乐工作者将其重新整理、填词改成了
描述牧场广阔、安宁美景的长调。
它属于民歌中的山歌类型,常描
写蒙古辽阔草原的美景,从蓝天到百云,再从白云到羊群,最后又
回到草原的情境。
《牧歌》的歌词共两句,一段体曲式结构,第一
句旋律在高音区,以“5”为骨干音,唱得悠扬飘逸。
第二句在中音区,以“1”为骨干音,唱得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景。
二、学习者分析
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__缤纷舞曲》单元教案(共计4份)第一篇: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__缤纷舞曲》单元教案(共计4份)第二单元缤纷舞曲第一课时《青年友谊圆舞曲》教学方案设计课题名称《青年友谊圆舞曲》年级七年级科目音乐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学习者分析《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道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
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1.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 1.多媒体音乐室2. VCD《圆舞曲》舞蹈片段3.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 9教学活动2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1=D 3/4 │3 〢mi mi mi ma 教学活动3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 1 〢 3 6 〢 1 5 〢 4 1 〢 5 3 〢教学活动4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
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缤纷舞曲》教案一音乐教案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缤纷舞曲》教案一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西洋乐队的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镲。
2、赏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体验波尔卡舞蹈。
教学重点: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各要素赏析音乐作品。
2: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入到了缤纷舞曲这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和鉴赏一些舞曲体彩的音乐作品,上节课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难忘今宵》,这节课呢老师会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国音乐作品。
上课之前呢,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鸣惊人,带来风雨。
(打一自然现象)】生:雷电、闪电……师:同学们真聪明!可以大家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乐曲呢和雷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就是《雷鸣闪电波尔卡》二、感受欣赏1、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一些和作品有关的相关知识。
1)介绍波尔卡:波尔卡原是起源于东欧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快速活泼的舞蹈。
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组合形式。
后来人们把这一类型的背景音乐称作波尔卡舞曲。
2)介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JohannStrauss,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117首波尔卡,40余首进行曲,16部轻歌中剧。
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等。
3)介绍创作背景和动机作品创作于1868年。
《学习评价》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学习评判的基本观点和意义。
2. 学会制定和实施学习评判的方法和标准。
3. 培养学生的评判认识和能力,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制定和实施学习评判的方法和标准,包括过程评判和结果评判。
2. 难点:如何客观、全面、公正地进行学习评判,尤其是对于复杂和困难的任务或项目标评判。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评判工具,包括评判表格、评分标准、评判指标等。
2. 提前安置学生进行相关任务或项目标完成,以便进行评判。
3.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以便互相学习和反思。
4. 确保教室设备良好运行,以满足教学需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学习评判》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学习目标呈现教师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体验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三)教室活动设计1. 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结合课本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如观点、原理、方法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生动的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室讨论与互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争议性和探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3. 案例分析与解读教师结合课本中的案例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室小结与作业安置1.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梳理和稳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作业安置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置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或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稳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D003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的节奏,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的雄壮、激昂的情绪。
3、能力目标: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在歌曲的欣赏活动中,能够用自然、坚定的声音自信地演唱《国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体会弱起、三连音、附点节奏、八分休止符、力度记号的运用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课前导入。
初中音乐人音版(简谱)(吴斌主编)七年级上册《缤纷舞曲学习评价》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
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选择的舞曲,是初中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相关音乐体裁。
《青年友谊圆舞曲》是一首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圆舞曲,旋律热情、优美,全曲共有六个乐句,前面四句节奏完全一样,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学生容易掌握。
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
通过学生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感受体验圆舞曲的节拍、节奏、三拍子律动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年友谊圆舞曲》,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体验、实践等方法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并参与伴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