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专升本【护理综合】课程考试大纲【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2.44 KB
- 文档页数:5
2024教育部制订的护理综合考试大纲引言概述:2024年,教育部制订了一份新的护理综合考试大纲,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该大纲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内容:1. 护理理论知识的要求1.1 基础知识要求:新大纲对护理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加全面,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2 专业知识要求:新大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方法等。
这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病情评估和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
2. 护理技能的要求2.1 基础技能要求:新大纲对护理技能的要求更加细致,包括基本的护理操作、药物计算、急救技能等。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实践训练,熟练掌握这些基础技能,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2.2 专业技能要求:新大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级的专业技能,如各种护理操作的技巧、高级护理技术的应用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 护理伦理和法律的要求3.1 护理伦理要求:新大纲强调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意识,包括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等。
护理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遵循伦理准则,为患者提供尊重和关怀。
3.2 护理法律要求:新大纲要求护理人员熟悉相关的护理法律法规,包括医疗纠纷处理、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人员需要在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4. 护理研究和学术要求4.1 护理研究要求:新大纲强调护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科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4.2 护理学术要求:新大纲要求护理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5. 护理领导和管理要求5.1 护理领导要求:新大纲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包括团队管理、决策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护理学院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及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专业基础综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护理学基础考试大纲: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综合试卷人体解剖学占60%,生理学占40%。
《人体解剖学》部份一、运动系统:(一)骨学把握骨的分类、构造,熟悉躯干骨的组成,把握椎骨的一样形态、横突孔通过的结构,熟悉椎孔、椎间孔的形成和通过的结构,熟悉组成胸廓的骨有哪些,把握胸骨角的概念,熟悉四肢骨的名称,把握翼点的位置、特点及投影,把握颅底内面各孔裂及通过的结构。
(二)关节把握关节的大体结构,熟悉椎骨的要紧连接结构: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把握椎间盘的位置和组成,熟悉椎管后壁的组成,把握肩、膝、髋关节的组成及特点,熟悉肘、腕、踝关节的组成。
(三)肌学熟悉躯干肌包括哪几部份肌肉,把握膈的位置、特点及裂孔通过的结构,把握上肢臂前、后群肌各肌肉的名称,把握下肢大腿前、后群各肌肉的名称和小腿后群浅层肌肉的名称。
二、消化系统:把握消化道的概念,把握牙式的表示方式,把握腮腺开口位置,把握咽峡的组成,把握食管的位置、狭小及距中切牙的距离,把握胃的出、入口的名称和胃大、小弯的位置,把握十二指肠的分部、大乳头的位置,把握阑尾根部的位置特点及体表投影,把握结肠和盲肠的结构特点,把握肝的体表投影、胆囊的体表投影,把握胰的位置及分部。
三、呼吸系统:把握鼻旁窦及开口位置,熟悉喉软骨有哪些及喉的分部,把握声带和声门裂及喉腔最狭小的部位,把握气管杈的位置及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把握上、下呼吸道的概念,肺的分叶和肺门通过的结构,了解胸膜的概念,熟悉胸膜腔的形成及肋膈隐窝的位置和意义。
四、泌尿系统把握肾的位置及被膜,熟悉肾的皮质和髓质的位置及肾盂的位置和形成,把握输尿管的狭小部位,把握膀胱三角的概念。
五、生殖系统。
正常人体学基础2正常人体功能学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正常人体功能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和医学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根据本门课程在医学护理专业的地位和对学生的要求,从护理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帮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及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产生原理和调节过程。
同时掌握学习人体功能学的基本技能及学习方法,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也为临床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理解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生理功能。
2、叙述某些重要生理功能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及其调节。
3、能对各种生理实验进行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
4、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机体结构与国内的完整统一性,使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5、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解剖的简单应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一)了解内容:1、生理学定义2、新陈代谢的概念;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3、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特点(二)熟悉内容:1、生命基本特征2、刺激与反应的概念;刺激的类型;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3、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作用意义4、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5、神经调节的概念,特点(反射和反射弧)。
6、负反馈与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三)掌握内容: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四)实验:1、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学会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刺激与反应:通过实验,理解刺激与反应的概念、阈下刺激、阈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掌握阈值与兴奋性高低的反变关系。
第四章细胞(一)了解内容1、入胞和出胞的概念、功能特点;膜的受体功能。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概念及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和传导。
【中级摄像】【此处填写课程英文名称】一、基本信息(必填项)课程代码:【2030393】课程学分:【3】面向专业:【新闻学】课程性质:【选修】开课院系:新闻传播学院使用教材:自编辅助教材授课老师自编参考教材授课老师自编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必填项)中级摄像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是学好影视专业其他知识,从事影视创作的基础,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艺术性与技术性同时看重,所涉及的知识量大面宽。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画面语言、掌握电视摄像的技术和艺术方法,了解电视画面(手段)的表意特点,能够独立的摄制电视节目。
本课程是在静态图片摄影基础上注重研究电视摄影造型万式在新闻节目中的运用以及纪实性节目摄影的理念、方式、技巧问题。
电视新闻摄影是体现电视新闻画面表现因素的重要前提保证,它所形成的画面表现方式是电视新闻传递信息的最具电视优势的组成部分。
三、选课建议(必填项)该课程适合修学过电视摄像的大二、大三学生。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必填项)(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国内外摄像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与广告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
对国内外典型的广告案例(如可口可乐、耐克、联想、李宁等企业)及优秀影视片断进行搜集和分析,课堂教学与行业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学有所依、学为何用。
(4)本课程强调实践环节。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广告作品和影视作品同时,从中领会到电视摄像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按要求分组拍摄规定的电视画面,最终完成一部电视短片。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五、课程学习目标(必填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把多种学科的内容、技术和电视摄像艺术相结合。
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护理学专业“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
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护理学专业综合考核课程要求进行编写。
2.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部分《系统解剖学》【绪论】1.识记:(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2)常用解剖学术语。
2.理解:(1)人体的组成。
(2)人体的轴和面。
3.运用:人体解剖学姿势。
【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1.识记:(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的分类和构造。
(3)躯干骨各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特点。
(4)四肢骨各骨的名称及形态结构特点。
(5)颅骨的组成及整体观。
2.理解:(1)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特性。
(2)骨的发生。
(3)颅底内面观孔裂名称及通过的结构。
(4)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
3.运用:全身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章关节学1.识记:(1)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运动方式。
(2)脊柱、胸廓、骨盆的组成。
(3)肩关节、肘关节、桡腕(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及运动。
2.理解:(1)骨连结的定义及分类。
(2)关节的辅助结构。
(3)骨盆的界线及分部。
(4)手骨、足骨的连结。
3.运用:(1)肩关节、肘关节、桡腕(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的运动及临床意义。
(2)男女、性骨盆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肌学1.识记:(1)肌的构造、起、止点和作用。
(2)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膈、股四头肌、缝匠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点、止点、作用及其意义。
(3)斜角肌间隙、腹股沟管、腹直肌鞘、胸肌三角肌沟、肘窝、股三角、梨状肌下孔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2.理解:(1)肌的命名、辅助结构和血管神经。
(2)肌的配布及作用。
(3)头肌的分类。
(4)胸固有肌的名称及作用。
(5)前臂各群肌的名称。
3.运用:(1)全身各部的肌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2)临床上颈丛麻醉、测血压、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穿刺、前囟穿刺的解剖学知识。
《护理个案分析》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护理个案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护理个案分析》是一门应用型临床护理课程,通过选择性分析临床各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运用评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护理过程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作为开阔学生学科视野,拓宽知识面的课程,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能力。
(二)课程任务通过《护理个案分析》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综合分析,准确的了解患者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经济的护理方法。
通过《护理个案分析》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护理案例报告的书写。
二、课程目标1.掌握护理个案分析的基本方法2.掌握护理个案报告书写3.知晓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基本环节4.学会查找循证护理资料的基本方法5.理解如何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单元概述【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护理个案分析的基本概念2.知晓个案分析的基本方法3.掌握个案分析的要求重点个案分析的要求难点个案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二单元循证护理概述【学习目标】1.知晓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2.掌握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3.掌握循证护理常用的英语缩写重点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难点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第三单元临床护理个案分析第一节压疮的预防和处理【教学目标】1.了解压疮定义和流行病学资料。
2.熟悉压疮危险评估的时机、工具。
3.掌握Braden量表内容和分值判断的临床意义。
4.熟悉内源性和外源性危险因素。
5.熟悉压疮发生的高危环境和高危人群。
6.掌握皮肤评估、移动能力评估、摩擦力和剪切力评估、失禁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7.了解营养评估的参数和临床意义。
8.掌握翻身频度和坐位减压方法及减压装置的使用。
9.掌握压疮预防流程。
重点压疮的预防难点压疮危险的评估第二节口腔护理【教学目标】1.熟悉口腔溃疡和炎症的高危环境和高危人群(化疗、老人)。
《护理学综合》考试要求I考试性质本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在护理学专科毕业生中招收本科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其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国家对护理高层次人材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考试着重考查考生对《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两门重要专业课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所包含内容大致稳定,试题覆盖面广,能对学生把握本专业重要课程程度进行较好的识别。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护理学基础》一、考试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与护理学相关的理论、整体护理的基本理论、评判性思维与循证护理、基础护理学知识与护理技术操作。
本课程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将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知识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分析、解决基础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及要求考试按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考核标准。
掌握: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凡是需要掌握的内容,要求对它们重点学习,熟练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
熟悉: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内涵、原理及应用条件有一定的认识,能运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说明。
了解:是最低层次的要求,凡是属于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它们的概念、理论有基本的认识。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一)知识点1.护理学的概念。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
3.护理的概念及其三个演变过程的特点。
4.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二)考试要求掌握:1.护理学的概念。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贡献。
熟悉:1.现代护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2.护理学的范畴、护理工作方式。
了解:1.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知识点1.人、健康、疾病、护理、整体护理的概念。
2024年专升本护理考试大纲
护理专升本考试的大纲通常由各个省份或地区的招生考试机构制定,因此2024年的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因地区而异。
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般性的护理专升本考试大纲的常见内容,以便你有一个大致了解。
1. 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的概念、原理、伦理道德及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2. 基础医学知识,涉及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科目的相关知识。
3. 护理专业知识,包括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以及护理技术、护理常规操作等方面的内容。
4. 临床护理技能,涉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如药物计算、注射技巧、伤口处理、急救技能等。
5. 护理管理与研究,包括护理管理学、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研
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6. 专业英语,涉及医学英语、护理英语等方面的内容。
7. 心理学与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理论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8. 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实训、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此外,大纲还可能包括一些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省份或地区的大纲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考试内容以当地相关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官方大纲为准。
建议你在考前及时了解并查阅相关的官方资料,以确保你准备的内容与考试要求一致。
护理综合考试大纲
护理综合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护理学基础知识: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技能,以及护理程序、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等方面的知识。
2. 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各种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如注射、输液、吸氧、心肺复苏等,以及护理病历书写、护理评估报告、护理计划制定等方面的技能。
3. 护理伦理与法律:包括护理伦理原则、护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护理管理与质量控制:包括护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以及护理质量评价、护理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5. 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6. 心理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护理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护理综合考试大纲的一些常见内容,具体考试大纲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建议考生根据所报考的学校和地区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扩展,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护理学基础一、考查目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护理学导论与基础护理学。
护理学导论考核内容包括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常用护理理论、护患关系与沟通等;基础护理学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基本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考试内容(一)护理学导论1.护理学基本概念(1)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整体护理的概念(3)专业护士的角色2.护理程序1)护理程序的概念、步骤2)护理诊断的定义、分类、陈述方式3)护理目标的陈述方式3.护患关系与沟通(1)沟通的概念、要素(2)常用的沟通技巧(3)不恰当的沟通方式4.护理学相关理论(1)一般系统论(2)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3)成长与发展的理论(4)应激与适应5.护理理论(1)Orem自理理论(2)Roy适应模式(二)基础护理学1.医院环境(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医院环境的调控2.舒适与安全(1)各种卧位(2)运送患者法(3)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3.清洁卫生(1)口腔护理(2)皮肤护理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概念、分类、防控(2)清洁、消毒、灭菌:概念、方法(3)无菌技术:概念、操作原则、操作方法(4)隔离技术:概念、原则、种类5.生命体征(1)体温: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2)血压:生理变化、影响因素、测量与记录、异常及护理(3)脉搏: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4)呼吸:生理变化及异常、测量与记录6.冷热疗法(1)冷疗法:概念、因素、方法(2)热疗法:概念、因素、方法7.饮食与营养(1)人体对营养的需要(2)医院饮食:基本饮食、治疗饮食、试验饮食(3)特殊饮食:管喂饮食、要素饮食8.排泄(1)排尿护理: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排尿活动的观察、排尿异常的表现及护理、导尿法及留置导尿病人的护理(2)排便护理: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排便活动的观察、排便异常的护理、灌肠法9.给药(1)概述:给药的目的、药物的基本知识、药物的保管;给药原则;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正常人体学基础1.正常人体结构学教学大纲建桥学院护理系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正常人体结构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正常人体结构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属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
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根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本门课程在医学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教学上以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为主。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有所掌握,同时提高学习的基本技能及方法,为学习其它护理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以整体观熟悉人体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掌握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重要毗邻关系。
3、在活体和标本上指出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4、能熟悉使用光学显微镜,在镜下能辨认基本组织及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特点。
5、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正常人体学的简单应用技能。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1.了解内容:(1)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学习目的及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2)正常人体结构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3)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熟悉内容:(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第二章细胞(自学)了解内容:(1)细胞的化学组成成分。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细胞增殖的概念;细胞增殖与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三章基本组织1.了解内容:(1)上皮组织的概念、分类;被覆上皮的一般结构特点;腺上皮和腺的概念与分类;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与功能;细胞间质中三种纤维的名称及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功能;组织液的概念;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特点、分布;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分布;骨组织与长骨的结构。
2024年教育部制订的护理综合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基础护理学: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病人的日常生活照顾、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给药技术、注射和输液技术等。
2. 临床护理学: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在特定临床环境中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等。
3. 护理理论与实务: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护理理论的理解以及护理实践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护理伦理、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教育和护理创新等。
4. 护理操作技能:这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创伤包扎技术等。
以上只是大概的框架,具体的内容会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规定进行调整。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掌握大纲中的所有内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确保在理论部分也能取得好成绩。
上海建桥学院护理系《疾病学基础-病免》课程教学大纲2012级护理专业试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疾病学基础一》课程为面向护理学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说明该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般课程还是主要课程;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疾病学基础(一)课程着重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最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医学应用。
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
本课程也将同时通过一定的实验教学,给予学生最基本的病原生物学感性知识,熟悉一定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绪论【目的要求】掌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掌握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类型概念掌握疾病发生经过、转归的一般概念掌握疾病治疗、预防的一般概念【教学内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性因素、非生物性因素)与机制(损伤、感染、代谢障碍)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轨期)与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疾病的治疗(常规治疗、非常规治疗)与预防(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预防概念)【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一章免疫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免疫、免疫力、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概念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内容】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掌握抗原特异性与免疫原性的形成基础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了解有丝分裂原、超抗原、佐剂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免疫原性的形成基础(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及TDAg与TIAg)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异种血清、红细胞血型抗原、MHC抗原、肿瘤抗原、)有丝分裂原、超抗原、佐剂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的基本概念【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三章免疫分子【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MHC及MHC分子的的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掌握HLA复合体基因组成掌握HLA的分子结构与分布熟悉MHC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教学内容】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区、V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补体系统的概念、命名原则及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补体系统的MBL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MHC、MHC分子、HLA复合体、HLA的基本概念HLA复合体的组成HLA I、II类分子的结构与分布HL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诱导T细胞分化发育)【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四章免疫细胞【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熟悉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亚群与功能掌握APC的概念与组成熟悉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掌握CD分子、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复体、BCR复体、共刺激分子、CD4、CD8、Fc受体、补体受细胞因体、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亚群)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APC的概念与组成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五章免疫应答【目的要求】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掌握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双信号”学说)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体液、细胞免疫;初次、再次应答;正向、负向应答)熟悉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教学内容】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应T细胞的作用方式)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TI抗原的识别、TD、TI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体的抗原清除机制)免疫应答的类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免疫损伤的形成机制(超敏反应的类型与发生机制)【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六章病原生物学概述【目的要求】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异常增殖现象)与培养方式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与临床感染类型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了解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原则第七章医学病毒【目的要求】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掌握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异常增殖现象)与培养方式掌握病毒感染的途径与临床感染类型掌握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熟悉干扰素的定义、种类、抗病毒作用机理、生物学活性了解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病毒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特点、与人类关系)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病毒的形态、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过程(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病毒的异常增殖现象(缺陷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病毒的分类(生物学分类、临床分类)病毒感染的途径与方式(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病毒临床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的概念)病毒的致病机制(直接损伤作用、间接损伤作用)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特点(先天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获得性抗病毒免疫的组成与作用)干扰素(定义、种类、生物学活性、抗病毒作用机理)病毒性疾病的诊治原则第八章医学细菌【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形态学检查方法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掌握细菌的培养要求、生长方式与生长规律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变异方式、变异发生机制及医学意义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及消毒灭菌的概念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熟悉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了解细菌性疾病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方法及分类细菌的能量代谢方式、物质代谢(分解、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细菌的培养要求、生长方式与生长规律(生长方式、生长速度、人工培养下的生长曲线)细菌变异的现象与类型(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基因组DNA、质粒的类型与特点、转座子、噬菌体)噬菌体的结构、生物学作用与分类(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细菌遗传变异的方式与发生机制(突变、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念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致病性、毒力、侵袭性的概念、外毒素、内毒素的概念与作用机制)细菌性感染的来源与传播途径细菌性感染的类型(隐性与显性感染;局部与全身感染;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抗细菌免疫的组成与机制(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的抗细菌机制)消毒灭菌的概念与方法(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细菌性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九章医学真菌【目的要求】掌握医学真菌的一般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特点,代谢、培养特性)了解医学真菌的感染(感染方式)与抗真菌免疫的主要作用机制了解医学真菌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医学真菌的生物学形状(形态、结构特点,代谢、培养特性)医学真菌的致病性(感染与非感染方式)与免疫性医学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测与诊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章医学寄生虫【目的要求】掌握寄生、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医学寄生虫的一般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特点熟悉医学原虫的一般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熟悉医学蠕虫的一般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熟悉主要代表性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了解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原则与防制原则【教学内容】寄生虫生物学的基本内容与相关概念(共生现象、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医学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特点)医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活史类型)医学寄生虫的感染与免疫(寄生虫的感染类型与流行特点、抗寄生虫免疫的特点)医学寄生虫的诊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目的要求】掌握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概念与种类掌握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分型、抗原变异)与致病性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抗原类型)、致病性(传播方式及致病特点)与微生物学检测掌握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掌握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测了解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呼吸道病毒概述(主要种类、所致疾病)流感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结构、分型、抗原性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测与诊治原则肠道病毒属概述(主要种类、生物学特点与传播方式)8肝炎病毒概述(肝炎病毒的种类及主要特点)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结构、抗原组成)、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测及诊治原则疱疹病毒概述(共同特点、种类、引起疾病)单纯疱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分型、培养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测及诊治原则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测及诊治原则逆转录病毒科概述(亚科、代表病毒、引起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形态结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复制过程、培养特性)、致病性(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引起疾病)、微生物学检测与诊治原则【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细菌【目的要求】掌握主要致病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了解主要致病球菌的诊治原则掌握主要肠道致病菌(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了解主要肠道致病菌的诊治原则掌握“四体一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熟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的致病性概貌了解“四体一菌”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致病性球菌的概念、类型(G+球菌、G-球菌)葡萄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链球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肠道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沙门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志贺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要点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主要致病支原体的致病性衣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主要致病衣原体的致病性立克次体的生物学性状、主要致病立克次体的致病性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主要致病螺旋体的致病性放线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简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三章常见致病真菌【目的要求】熟悉皮肤癣真菌的主要类型与致病特点熟悉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测了解皮肤癣真菌、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诊治原则【教学内容】皮肤癣真菌的主要类型与致病特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测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测【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四章常见致病寄生虫【目的要求】掌握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诊断与诊治原则掌握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生活史、致病性、实验室诊断与诊治原则【教学内容】疟原虫的生物学性状(种类、形态)疟原虫的生活史(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蚊体配子生殖、胞子生殖期)疟原虫的致病性与致病机理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带虫免疫)疟原虫的实验室诊断与诊治原则日本裂体吸虫的生物学性状(毛蚴、尾蚴、成虫形态)日本裂体吸虫的生活史(中间宿主、终宿主)日本裂体吸虫的致病性(急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的免疫(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现象)日本裂体吸虫的实验室诊断与诊治原则10【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二)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理论联系护理实践;运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2.难点处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合适的素材(图片、录像、相关资料等)诠释微免知识的临床运用3.重点处理:结合临床实践(消毒灭菌、传染病护理),强化微免知识的理解。
2020年上海健康医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护理综合(二)考试科目一、考试内容(一)成人护理1.绪言成人护理的性质、地位和基本内容:掌握疾病发生的要素、基本机制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掌握康复、临床死亡过程的三期和脑死亡的概念及其判断标准。
掌握发热、应激、炎症发生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病理生理变化,掌握休克的病因、分类、不同类型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配合措施,掌握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手术室护士的类型、职责、手术室的无菌原则并根据患者情况说出相应的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
掌握常见的麻醉方法、应用范围、常见并发症、护理要点、常见麻醉前用药的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的定义、主要病因及病理变化;掌握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熟悉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掌握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主要的护理诊断并根据具体病例制定护理措施和抢救配合。
掌握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气胸、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主要的健康教育方案。
3.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熟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脏骤停的定义、主要病因及病理变化;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及常规的实验室检查。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熟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脏骤停的主要治疗措施;掌握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脏骤停主要的护理诊断并根据具体病例制定护理措施和抢救配合。
2020年上海健康医学院“专升本”考试大纲护理综合(一)考试科目一、考试内容(一)基础护理学1.医疗卫生体系及医院环境设置(1)掌握医院的任务;门诊、急诊护理工作职能;病区物理环境管理的要点;各种铺床法的用途及操作要点;(2)熟悉病区社会环境的管理;医院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床单位的设施要求。
(3)了解医院的种类和组织结构;门诊、急诊、病区的布局特点。
2.入院与出院护理(1)掌握住院处的卫生处置要求;分级护理的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正确使用平车、轮椅等运送病人的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一般病人及急重症病人的入病区后的护理;出院护理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病人出院后的床单位处理。
(3)了解病人入院、出院的程序;人体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舒适与安全的护理(1)掌握卧位的性质;各种常用卧位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帮助病人更换卧位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各种保护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熟悉舒适与不舒适的概念;不舒适病人的护理原则;疼痛的概念、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和保护病人安全的措施。
(3)了解导致不舒适的原因;疼痛的机制。
4.活动与休息指导(1)掌握休息、睡眠、关节活动范围练习、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的概念;各期睡眠的特点;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
(2)熟悉休息的条件;睡眠失调的类型;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
(3)了解休息的意义;影响睡眠的因素;活动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5.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掌握医院感染、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的概念;物理及化学消毒灭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洗手与手的消毒技术;无菌技术的原则及其操作方法。
(2)熟悉医院感染的分类;常用物理灭菌方法、原理、使用范围、注意事项;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原理、分类、使用原则、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的评价;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疾病学基础》(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本课程的性质《疾病学基础二》课程为面向护理学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医学遗传学与病理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医学遗传学涉及的主要概念及遗传性疾病的类型;重点掌握组织病理损伤的基本类型,炎症、肿瘤的主要病理学概念,以及发热、应激、休克、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主要病理过程。
同时了解各器官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疾病学基础二》系为护理学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医学基础课程,由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等两门医学基础学科构成。
重点阐述组织病理损伤的基本类型,炎症、肿瘤等主要病理学概念,以及发热、应激、休克、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主要病理过程。
以全面描述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与规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有关知识在现代临床医学应用中的作用与《疾病学基础二》课程着重医学遗传学与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病理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组织病理损伤类型及其病理改变特点;掌握炎症、肿瘤等主要病理学概念及其相应之病理表现与特征;掌握发热、应激、休克、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主要病理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机理;熟悉各系统常见临床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生机制。
三、课程内容(一)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掌握各种适应表现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各种变性的概念和形态学特征。
掌握细胞死亡的类型和坏死的类型。
熟悉损伤的常见原因。
了解凋亡的概念。
掌握修复、再生及纤维性修复的概念,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掌握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熟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愈合的因素。
了解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及形态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