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5.5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二、梳理知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何为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第一步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中央:恭亲王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步探索: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

兴起:1895 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领导者:光绪帝

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失败

又称:103天。百日维新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三步探索: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5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第四步探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兴起标志:1915《新青年》的诞生(上海)

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地位: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对东西文化有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

三、复习巩固

四、小结: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艰难曲折,充分表明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在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我们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进步一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近代化的探索》学情分析

九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地学习,部分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立足基础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加强规范语言训练,提高答题得分率。还要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引领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注重文献史料的积累借鉴,引导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各课的知识考点,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识,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要多督促、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抓好平时辅导,给予学生帮助。

《近代化的探索》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理解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寻求新出路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并能认识到近代化的探索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不足之处: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复习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本节课学生参与度不是很高,课堂氛围不是很活跃,总之,我认为复习课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

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2)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更系统化。(3)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近代化的探索》教材分析

本节课复习的是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的前四课《近代化的探索》。本单元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为,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封建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些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始了新的探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近代化探索在经济、政治和思想上的表现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一步认识,得出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近代化的探索》评测练习

巩固练习:

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2.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B.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

C.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