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本单元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运动。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不断深入。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二、历史回眸

观察图片,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历史史实?

图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留下的断壁残垣。

图3:《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图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解读历史

1、近代化——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向外国学习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过程。

理解梁启超的句子含义

2、根据下列时间轴填出历史事件。

齐读历史事件

四、目标导学:根据课标,自主复习相关知识点

五、检查梳理知识点

1、指名复述知识点

2、齐声朗读小结

六、知识竞赛

全班分成四组,分别命名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知识分子。

每组指派五名代表分别回答五个选择题。班长担任书记记录各组得分。

最后根据竞赛结果进行表扬评价。

七、穿越历史隧道,辩论救国真理。

1、分角色(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新知识分子)围绕主题“救国救民,挽救危亡”进行辩论。

各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准备,整理出发言纲要,推选两名代表(主辩、副辩)参加辩论。

辩论在原座位上进行。

辩论后,指名进行总结评价。

2、思考讨论: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3、归纳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不同点。

小结:西方国家的近代化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中国的近代化是向西方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

4、中国的近代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和反思?

七、习题巩固

初中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授课教案 隆兴中心校王天灵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戊戌变法背景;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强学会;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评述其成功得失,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评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维新变法把救亡图存与开展资本主义结合起来是由当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学习变法中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正确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二、学情分析: 中国近代化探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探索。本课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二个阶段,从政治的角度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开展道路。对于这方面,学生很难理解。同时关于什么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族资本主义等,对于八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说,比拟生涩、难懂。对于教师来说,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不容易把控。需要教师拓展知识面,进行充分的备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资料,充分的预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结果如何呢?(课件展示内容,学生回答) 情景展示:多媒体出示《时局图》图片。说说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势。(让学生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一场以救国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向学生提出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变法图强的自救运动又会如何?(引入课题:戊戌变法)【讲授新课】: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生阅读教材32-33上“公车上书”内容。)问题:1、归纳出公 车上书相关知识点。2、康、梁上书失败后的主要活动。 1、公车上书一一拉开序幕 问题1:图片介绍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 学生: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北京 教师亦充:公车;汉代管署名,主奏负或向上传递下级上书及言论,官署负责人称“公车令”;又根据汉代的惯例,被政府征召的读书人到京城,路费由政府提供或车马接送,以后“公车”特指读书人。这里指的是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问题2:上书内容有哪些? 学生: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拒和、迁都、变法) 问题3:为什么会提出变法的要求?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民族矛盾的加深;清朝统治的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 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却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问题4:康有为,梁启超被称为什么派? 生阅读P32-33小字局部,了解康、梁思想主张,师补充讲解。 教师总结: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为维新变法运动进行了大量的活动。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过渡: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积极奔波,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么,他们为推动变法还进行了哪些大量活动? 2、变法准备工作--宣传维新思想,形成政治团体。 (1)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机关报)。 (2)在北京成立了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 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教学难点】 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近代化的探索。 二、梳理知识: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何为近代化?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第一步探索: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结果:失败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地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性: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二步探索: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加深民族危机 兴起:1895 公车上书揭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领导者:光绪帝 内容: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 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文。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失败 又称:103天。百日维新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三步探索: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5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第四步探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兴起标志:1915《新青年》的诞生(上海) 口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阵地:《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内容: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_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案例(个人备课)

近 代化 探索 学情 分析 学习 阶段: 八年 级 认知 水平: 具有 一定 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储备:已有一些浅显的认知 不足之处:对近代化探索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和中外史的横向联 系能力不足。 近代化探索效果分析 1.教师理清近代化探索知识脉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 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是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3.学生能积极思考,多角度思维,多层次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近代化探索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评测练习 1.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面那一选项的史实与南京没有关系:()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国 D.南京国民政府 2.在课本剧《孙中山》的排练现场,扮演孙中山的同学应说的台词是:() A.“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D.“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下列一组词反映了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进步主题:①国民革命②民主、科学③维新变法④三民主义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4.八年级(1)班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归纳为一个专题,这个主题的名称可以确定为() A、思想解放运动 B、民主革命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中国近代化历程 5.学完中国近代史,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不恰当的是()

中国近代化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复习课教学设计 辛冲二中梅爱珍 一、对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复习课,我认为可理解为“第二次”学习,复习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个人认为,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复习是为了巩固记忆;第二,复习是为了补救,补救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而且对于待进生来说,可以缩短所掌握知识与理解标准的差距;第三,复习是为了深化,从历史的角度讲,就是要体现出纵向看发展,横向看联系的目的。 二、复习内容分析: 本课复习内容侧重于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的探索,包括经济工业化方面的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民主化科学化方面的新文化。复习时要注意比较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变化,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我将采取用表格的方式,使四次探索一目了然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复习目标: 结合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该课复习内容都属于识记、理解、运用的知识点,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 知识与能力:(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知道武昌首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机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3)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西方近代化进程的比较,明确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艰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复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四次探索过程中的基本知识 难道: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复习过程: 为了有效地达到复习目的,围绕上述构想,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化探索一、洋务运动 中央:奕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 2.组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3.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没有。5.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6.--都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都失败了。异-辛亥革命是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推翻清朝的统治为目的,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不是以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目的, 四、新文化运动

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 1、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c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2、10.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B )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邓小平 3、14.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D ) A.延安B.天津C.南京D.武昌 4、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D ) A.推翻清政府 B.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C.建立共和 国 D.挽救民族危亡 二、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3)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怎样的认识?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探索。探索都失败了,说明无论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目标 1.掌握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知识。 2.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近代化探索的 原因、特点、启示等,形成单元内部知识体系。 3.知识整合,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知识框 架,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4.通过看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通过背诵加强知识记忆巩固。 复习重点 记忆掌握单元基础知识 复习难点 理清单元知识联系、单元之间联系、中外历史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 教学方法 看书—讲解—背记—练习 复习教具 课本、课件、《说明检测》、练习 教学设计 一.教师首先明确近代化概念,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不同方面,明确近代化探索的体系(如下图)

二.板书表格化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比较,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如图)

三.教师串讲中国近代化探索单元知识体系 1.单元重点内容点拨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 派)。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 命派)。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两面旗 帜:民主和科学)。 2.明确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明确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共同点 4.近代化历史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5.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习俗等方面的代表事件 6.中外近代化的区别 7.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方面影响 8.关于南京、上海 9.明确推动近代化发展的原因、近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启示四.教师讲解,知识整合,单元联系,中外联系,形成历史整体认识,形成历史知识框架

初中历史_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3、通过题型练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中国人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折不挠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比较这几次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教法和学法】 复习本专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认识中国的近代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特点。从而正确评价四次探索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把握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第二个专题的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二、明确复习目标 1、掌握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比较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3、通过题型练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巩固记忆(一)快速背诵,看谁反应快!限时5分钟

2、巩固记忆(二)快速背诵,看谁反应快!限时7分钟 四、重点探究 小组合作(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题目,用时9分钟) 1、比较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有哪些不同点? 2、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 4、中国近代化探索体现的民族精神有哪些? 五、课堂小结 洋务运动(自我疗伤) 戊戌变法(温药慢治) 辛亥革命(猛药重治) 新文化运动(开颅洗脑) 学先进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六、当堂检测 近代化 的探索

优秀案例评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也可用于九年级中考复习) 近代化的探索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十里中学李爱梅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至2节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1、复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 “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②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④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了解中国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努力,感知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的艰辛历程。 ②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③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习前人敢于改革的勇气、面向世界的开放态度,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深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 难点:近代化的探索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世纪初(五四运动爆发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一个艰难的、曲折的过程。面对深重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近代化的探索》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专题选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的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课型:公开课 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及全面地、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做出的伟大探索,学习先辈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心怀祖国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四次探索活动 2、难点: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这个专题的内容时,基本上可以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但对于知识点的整合,知识体系的构建还存在问题,因此在这节复习课上,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理清近代化探索的发展脉络,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法学法】 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 【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环节三:拓展延伸,深化认识(7分钟)

环节四:实战演练,链接中考(15分钟) 环节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5分钟) 环节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3分钟) 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现场。 提问:以上图片涉及到了哪些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专题—-近代化的探索。 释义:所谓“近代化”就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展示【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的目的是为承上启下,让学生了解为救亡图存,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出路的探索,以此导入新课。展示考纲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树"。环节一中用到的方法有:提问法和讲授法 环节二:自主构建,形成体系(10钟) 设计:安排学生对近代化的四次探索活动进行知识的自主梳理,填写表格(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理解甚至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对洋务运动的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历史意义等。我会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次给生明确:洋务运动前期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它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但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而非“民主”,它结束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如图1)。之后,在我进行知识梳理的时候,我会重点引导学

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教学目标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 这是洋务运动期间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 舰-“平远号”在甲午海战中炮击日本旗舰 “松 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这一史实。 第6课洋务运动 江陵县熊河中学 执教者 齐心 1、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 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 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 洋务运动的分析、评论,培养 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念 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 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分组运用讨论、 辩论以及表演等方法来认识 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 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 方面进行辩论,以提高学生活 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分析, 使学生认 识到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 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运动没有使中 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 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 用。 1、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突破方法: 设计一次跨时空对洋务派代 表的采访,让学生通过表演从 中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 和主要内容等基础知识,从而 更能清楚地认识到洋务运动 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动。 2、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突破方法: 设计学生辩论赛,使学生对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 影响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3、教学方法: 比较法、辩论法、 归纳总结法,并辅以多媒体投 影 教师活动 (一) 放映影片 展现近代洋务运动的背景,要求学 生谈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第二单元一近代化的探索它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它是 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 路的过程,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古老的中国是如 何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 道路上迈上重要一步的。 学生活动 观看影片后学生了解近代洋务运动的背景 学生归纳近代中国所历经的战祸 预期效果 本课是第二单 元的第一课,教 师应对本单元 先进行总结概 括,让学生先有 整体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第 6课,洋务运动 (二) 放映影片 请同学们结合导入框,看录像,思 考以上录像反映了一段什么史实 呢?

【知识学习】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单元教案 www.5y kj.co m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3、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盟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统治。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本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本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经济、政治到思想的学习过程,层层深入。 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 二、教法和学法 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

九年级专题复习课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学情现状分析】 九年级学生处于知识点、考点的整合与应用期,容易出现专题知识点延展不全,新旧知识点混淆的情况。需要对考点进行串联式梳理。【重点难点预设】 近代化探索过程中的关键结点,并注意易混易错内容。 【学习目标设定】 1、掌握洋务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作用、局限性 2、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影响 3、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性质、启示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启示、影响 教学策略设计 【媒体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御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方式方法】 结合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预案;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测试、总结归纳等形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形式的核查方式:自查、互查、考察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教学结构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导入】 回顾前课考点,引出新课内容。 1.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 2.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的朝代? 3.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承前启后的方式进入导入环节,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目标展示】 <设计意图> 对新课学习目标进行细化展示,让学生对本课应掌握考点的具体要求、中考出现的频率做到心中有数。 【自主学习】 1.自主核查。学生个人自查考点掌握情况。 2.学生互查。采用“你问我答”角色互换的形式进行第二轮学习。 3.教师考查。教师随机抽查学生进行第三轮的考核。

1.洋务运动 (1)口号: (2)代表人物: 2.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 3.戊戌变法 (1)代表人物: (2)性质: (3)启示: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自查、互查、考查三种方式,落实考点要求掌握的基础内容。多样性的操作方式增添课堂活跃氛围,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 【合作探究】 1.洋务运动的作用?局限性? 2.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影响?关键词? <设计意图> 通过对考点易错易混的内容进行串联式强化,达到促进学生规范作答的效果。 4.教师点拨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学设计(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大单元集体备课 备课人:一、教材简介 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进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背景知识 1、左宝贵(1837—1894),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甲午三英之一。 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守回族礼仪,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左宝贵翎顶辉煌身先士卒。有人劝其脱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左宝贵说:我穿朝服,是想要士卒知道我身先士卒,这样他们就能前赴后继了,敌人注目我有什么好害怕的!”最终也没有脱去翎顶。后入祀昭忠祠,赠太子少保衔,赐谥号“忠壮”,事迹付国史馆立传。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清廷拨款在其故里地方集修建了衣冠冢。 2、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旅顺战役: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过鸭绿江,占领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只有徐邦道孤军奋战。 4、“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5、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 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在座拉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被迫撤回天津。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慈禧太后对外宣战。义和团在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壮烈殉国。 6、义和团运动结果: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途中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在中外反对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复习教案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 第一、二单元《侵略与反抗》《近代化探索》复习导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系统掌握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的历史史实; 2.理解近代化探索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艰难过程。 3.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中华民族具有勇于反抗和探索的精神。 二、复习线索(本节课沿着三条线索展开复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史2.中国人民的抗争史3.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三、复习过程 (一)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复习1——5课完成表一、表二))(表一) 侵略战争起止时间侵略 签订的条约影响(或罪行) (国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俄国割 占中国()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次侵略战争被迫签订的条约及内容(表二) 条约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从历次列强的侵略中你有什么感悟?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表三) 侵略战争 名 称 鸦片战争中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新疆危机出现后 甲午中日战争中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抗争人物 或事例 面对侵略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斗争精神? (三)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探索一:洋务运动(读时间轴回答问题) 前 期 后 期 19世纪70年代 (1).把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填写在时间轴的相应位置上 (2). 前后期提出的口号和创办的工业特点分别是什么? (3).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2.探索二:戊戌变法(读时间轴,填写对应的事件)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局 1895 创报·团体 1898·6 1898·9 ( ) ( )·( ) ( ) ( ) 思考: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3.探索三:辛亥革命(根据时间轴填相关事件,思考问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识记: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及孙中山像;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用。 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运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能力目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结合课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收集历史证据,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学会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评价,组织学生

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历史注意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和联系,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指导学生制成简表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较好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复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让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复习了第一单元,知道了列强的一步步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我们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么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学习西方,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