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文言文阅读复习导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稿——文言文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例解1、之(1)代词,可以代人、物、事等。
如《<论语>十则》中“学而时习之”代“学习的知识”;《桃花源记》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代“这”,“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他们(指桃花源中人)”,“闻之,欣然规往”代“这件事”。
(2)结构助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变成词组,充当全句的一个成分,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等。
(3)结构助词,“的”。
如“水陆草木之花”(4)音节助词,起补充音节作用,不译。
如“怅恨久之”。
(5)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如“马之千里者”。
(6)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如“何陋之有”。
(7)动词,“至,往”,如“辍耕之陇上”。
2、于(1)介词,表处所,“在”,如“其一犬坐于前”、“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介词,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3)介词,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4)介词,“从”,如“受地于先王”。
(5)介词,“给”,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以(1)介词,“把”,如“人多以书假余”。
(2)介词,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目的连词,“来”,如“以光先帝遗德”。
(4)结果连词,“以致”,如“以塞忠谏之路也”。
(5)介词,“凭借”,如“可以一战”。
(6)介词,“按照”,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必以情”。
(7)通假字,“以”通“已”,如“故以怪之矣”。
(8)动词,“认为”,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4、而(1)连词,表顺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着”,如“可计日而待也”。
(3)连词,表并列,如“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4)表转折,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5、其(1)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他”“他们”“他们的”“那个”等意,有时还可以作“其中”讲。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教学设计导入课堂:同学们,文言文是中考语文试卷的重要内容,复习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考场发挥。
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但是答题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其实都源自课内。
如果不通过课内文言文积累知识和解题技巧,做起课外文言文来恐怕也没那么轻松。
因此,复习好课内文言文也很重要,今天我们以九上课本为主要抓手,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句式进行整合复习,希望对今后的中考能有所帮助。
下面请大家看《活动单》活动一,先将第二列老师所给的那些例句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并注意思考一下,这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翻译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PPT】活动一:重点整合,探究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翻译(15~20分钟)(自主翻译句子,思考答题要点→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展示)明确:【学生自主翻译,老师巡回指导】【过渡并组织研讨交流】都做得差不多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答案,并说说这些句子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先看最上面两个句子——判断句。
【依次交流,并组织讨论,形成答题要点,通过PPT分别呈现(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填补到活动单相应位置)】【总结】文言文中与现在有所不同的特殊句式还有一些,最常见的是刚才复习的这几种,请大家在答题时适当注意。
研究各地的中考试题,这个考点一般不单独设题,更不会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大多与句子的翻译结合进行。
老师在这里友情提醒各位同学,无论哪种句式,在翻译答题时都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PPT】文言文特殊句式翻译基本要求1.准确表达原文意思,注意一些关键性字词含义的译文中对应落实;2.译文的句子形式符合现代人表达习惯;3.译文通顺流畅,表意明确,没有语病。
其实,这也是我们翻译文言文时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请大家抄到活动单上,并在平时反复提醒自己多加注意。
过渡: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是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老师把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的字词做了归纳,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读记,完成活动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回顾: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总结:把握文章大意、关注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结构等。
3. 文言文学习方法分享: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等。
4. 选取两篇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进行复习:一篇为《出师表》,一篇为《岳阳楼记》。
5. 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要复习的文言文,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堂讲解:3.1 讲解文言文基本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3.2 分析文言文阅读技巧,如把握文章大意、关注重点词语等;3.3 分享文言文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等;4. 文言文复习:4.1 让学生朗读选定的文言文《出师表》和《岳阳楼记》;4.2 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4.3 引导学生总结文章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5. 课堂练习:布置一道文言文阅读训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所学内容,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出师表》和《岳阳楼记》等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教材;2. 教案: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3. 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的课件;4.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
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查找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介绍。
2. 针对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进行实例分析和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 讲解:介绍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查找关键词、分析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
3. 实例分析:选取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进行实例分析和解读。
4. 练习:学生自主阅读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例分析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文言文词汇复习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词汇。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词汇的复习和整理。
2. 针对文言文词汇进行实例分析和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引入:强调文言文词汇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2. 复习:整理和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词汇。
3. 实例分析:选取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分析其中的重点词汇和用法。
4. 练习:学生自主阅读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例分析和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的词汇运用准确性。
第三章:文言文翻译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介绍。
2. 针对九年级上册的文言文进行实例分析和翻译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文言文翻译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 讲解: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译、换词等。
九年级语文(上)《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案执笔:韩冰凌审核:初三语文组时间:4月12号课时:2学习目标1、巩固《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基础知识。
2、再次领略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3、深入理解《岳阳楼记》“先忧后乐”的“乐”和《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乐”的异同。
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盘点知识。
围绕目标2、3写写学习后的收获和感受。
二、知识梳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属.予作文以记之()浩浩汤.汤.(.).淫.雨霏霏()樯.倾楫摧()伛偻..提携()山肴.野蔌.()觥.筹交错()阴翳.()云归而岩穴暝.()(二)、比较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制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结合起来的集团。
扶病:抱病、带病。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⑵微.斯人,吾谁与归⑶士大夫莫.敢往别⑷若.得为范公党人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⑵然则何时而乐也⑶闻者为之缩颈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4、读文品人⑴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⑵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结合乙文说说王质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三)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九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
掌握九年级上册课本中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1.2 教学内容回顾和复习九年级上册课本中的文言实词。
通过例句和练习,加深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实词,提醒学生文言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关键作用。
1.3.2 复习:老师简要回顾每个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学生跟读并复习。
1.3.3 例句分析:老师选取一些文言实词,结合例句解释其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1.3.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第二章:一词多义2.1 教学目标理解一词多义的概念。
学会通过上下文判断词义。
2.2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了解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能力。
2.3.1 导入:解释一词多义的概念,强调在文言文中词义的重要性。
2.3.2 学习:老师讲解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展示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2.3.3 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练习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
2.3.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难题,互相学习和分享。
第三章:词类活用3.1 教学目标理解词类活用的概念。
学会识别和运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3.2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副词的意动用法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识别和运用词类活用的能力。
3.3 教学步骤3.3.1 导入:解释词类活用的概念,强调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常见性。
3.3.2 学习:老师讲解一些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展示它们在句子中的用法。
3.3.3 例句分析:老师选取一些例句,解释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3.3.4 练习: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通假字4.1 教学目标理解通假字的概念。
学会识别和运用通假字。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文言文阅读与理解教学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2. 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3. 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力。
二、导学重难点1. 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2. 句子结构和词义的理解;3. 古代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思考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困难性。
例如:“文言文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你觉得学习文言文有什么难点?”2. 导学活动2.1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阅读前先了解背景知识和作者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注意文言文独特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尝试理解其中的含义;- 细致阅读,注意理解每一个句子,尤其是生僻字和复杂结构;- 阅读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好笔记,方便复习和回顾。
2.2 句子结构和词义的理解- 学习文言文的语序和句子结构,了解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变化;- 针对生字和句子结构,进行词义的推测和理解。
2.3 古代文化的学习与理解- 学习古代文化和背景知识,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阅读文言文时,注意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对于典故和引用,进行深入解读。
3. 导学案例分析选择一具体的文言文教材例子,进行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解读。
例如:选取《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进行讲解,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忠臣义士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养。
4. 导学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提高自身的能力。
5. 课后拓展布置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练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并鼓励他们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
四、课堂反馈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和讨论方式,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相关知识点的强化讲解。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思维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本知识点的复习,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 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分析文章内容、结构、写作手法等。
3. 针对性地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本知识点,巩固已学内容。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共同分析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手法。
5. 阅读训练:布置针对性的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阅读练习,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点。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3. 对比教学:将文言文与现代文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4. 情境创设: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文言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文言文解析等。
九上文言文阅读复习导学案设计
【复习目标】
1.巩固课内所学文言基础知识,提升迁移运用的能力。
2.在训练中能够领悟一般文言题型的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
1.课内文言基础知识。
2.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导学过程】
【课前先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并按要求归类。
1.七里之郭.()
2.固以怪.之矣()
3.永之人争奔走.焉()
4.为天下唱.()
5.汪然出涕.()
6.君将哀而生.之乎?()
7.阡陌交通
..() 8.窥谷忘反.() 9.先.天下之忧而忧()
10.乃.重修岳阳楼() 11.急湍甚.箭() 12.颓然乎.期间()
归类:以上加点词语是古今异义的有;词类活用的有;通假字有
(二)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A辍耕之垄上 B 居庙堂之高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1.前人之述备矣(划一处)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划两处)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划两处)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见渔人,乃大惊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酒也
(五)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你是如何评价的?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请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巨伯探友病》()
(2)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
(3)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哀溺文》()
(4)其妻怒而去.之。
—《说苑正谏》()
(5)既反.,问:“获羊乎?”—《列子说符》()
由这组题,我的答题心得是
活动二:1。
选择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从前我不从事这差事,早就生病了。
B、卒中往往语。
译:士卒中常常在谈论这件事。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家,思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命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号来命名。
我也来设计:根据中考翻译题型的考查方向,请你把课内容易走入翻译误区的句子设计成判断,小组互评。
(友情提醒:可以用“我的题目是……,我是这样翻译的……,你认为对吗?”这样的句式。
)
2.阅读下文,思考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译句:
(1)每以天下为已任(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2.本文中,范仲淹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由这组题,我的答题心得是
活动三:1.请判断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是否正确。
(1)乡邻之生日/蹙(2)若 /夫霪雨 /霏霏(3)刻 /唐贤今人诗/ 赋于其上
2.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1、殚其地之出(划一处)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划两处)
3、今齐地方千里(划两处)
由这组题,我的答题心得是
活动四
1.你如何评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2.阅读下面短文,思考下列问题: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握木,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盲子失坠》
请思考: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何启示?
由这组题,我的答题心得是
【检测反馈】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琅琅达旦。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
2.用“/” 为下列句子划分句读。
已而复如初学遂为通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听已,则默记。
(2)学遂为通儒。
4.本文记述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