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考历史总复习(北师大版)课件第2单元单元高效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5
返回单元高效总结单元高效总结专题知识整合史料研习精要单元要旨概览单元要旨概览专题知识整合一、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历史原因1.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
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形成,朱熹集大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
但当时程朱理学被斥为伪学。
明初理学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6.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导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