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课设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31
**小区3#高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目录1、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32、课程设计计算书 72.1设计资料 7 2.2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82.3荷载计算 102.4内力计算 162.5内力组合 282.6截面设计 322.6.1梁的截面配筋 322.6.2柱的截面配筋 373、参考文献资料 431 .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1.1设计题目: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1.1.2设计条件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1=5.4m(5.7m、6m),H1=4.2m(4.5m)。
楼面和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结构;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3.24 kN/㎡;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2.0kN/㎡(3kN/㎡、4kN/㎡);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1.56kN/㎡;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2.5kN/㎡、3kN/㎡);墙体采用灰砂砖,重度γ=18kN/m3,外墙贴瓷砖,墙面重0.5kN/㎡,内墙面采用水泥粉刷,墙面重0.36kN/㎡;木框玻璃窗重0.3kN/㎡,木门重0.2kN/㎡;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请自行选择。
建设地点位于某城市郊区,底层为食堂,层高5.0m,2~7层为学生宿舍,层高4.2m,室内外高差ω=0.5kN/㎡(0.45kN/㎡、0.4kN/㎡)。
试对该结构0.6m,基础顶面标高-1.500m。
基本风压。
进行结构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图1-1 标准层平面图1.1.2 设计内容(1)确定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用;(2)荷载计算;(3)对一榀框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及组合;(4)框架构件截面设计。
图1-2 I—I剖面图1.1.3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应装订成册,要求打印(严禁复印),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包括课程设计名称、学院(系)及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姓名,以及编写日期等。
高层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要求。
2. 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关键设备、管件及安装方法。
3. 学生了解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出现的问题。
2. 学生具备设计简单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
2. 增强学生对给排水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专业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引导,使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概述-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特点2. 给水系统设计- 给水系统分类及选择- 给水管材及设备选型- 给水系统设计计算3. 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分类及选择- 排水管材及设备选型- 排水系统设计计算4. 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安装与施工- 管道布置与安装- 设备安装与调试- 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5. 给排水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运行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维护与管理要点- 节能减排措施6. 案例分析与讨论-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生讨论与互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高层建筑给排水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涵盖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主要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然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探索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来提高学生对现代建筑的认识和理解,并培养学生对于能源环境的关注能力。
二、设计目标1.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熟悉现代高层建筑结构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3.熟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4.发展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计划1. 第一阶段:课程介绍及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课程的目标、学习方法及评估方式。
同时,我们也会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背景,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解。
1.2 基础知识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高层建筑的概念,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引导学生熟悉高层建筑的构造、材料和建筑机械设备。
2. 第二阶段:结构材料与构造2.1 结构材料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主要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等,在讲述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质的基础上,探究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2 结构构造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高层建筑的结构构造,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和结构设计的规范。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结构构造,包括高层建筑中不同构造的优缺点、熟悉结构施工过程,并了解结构故障可能的原因。
3. 第三阶段:结构设计计算3.1 结构设计规范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规范,包括设计原则和基本规范。
3.2 结构设计计算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包括求解荷载、建筑材料的应力分析、梁柱设计与分析、承重墙的设计与分析等。
4. 第四阶段:创新设计实践4.1 设计项目在本阶段,我们将选择一个具体的高层建筑设计项目,供学生们进行分组实践。
4.2 设计实践在本阶段,学生们将按照自己的分组和角色进行创新设计,包括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方面,全面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思路和实践业务。
《高层建筑结构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题目:某集团员工宿舍楼结构设计姓名:XX班级:XX学号:XX指导教师:XX2015年 1月 18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XX学生姓名XX一、题目某集团员工宿舍楼结构设计二、主要任务与要求( 1)基本资料:框架结构, 6 层,柱网尺寸:开间4200,进深 6000 和 2100,层高:首层层高 4.2m,其他各层层高 3.3m(2)设计内容: 1. 确定构件(梁、柱)截面尺寸及计算简图2.进行荷载计算3.进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与侧移验算,绘制出内力图(或表)4.内力组合5.选取一榀框架梁、柱或一片剪力墙进行截面设计6.绘制结构(梁、柱、墙)施工图(3)设计要求:设计说明书 1 套、结构施工图 1 套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书题目焦作建工集团员工宿舍楼结构设计指导教师年月日一、摘要二、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三、建筑主要用材及构造要求四、结构总信息3.1 恒荷载计算3.2 活荷载计算五、梁柱断面类型及尺寸4.1 梁断面估算及选用4.2 柱截面估算及选用六、标准层结构布置图5.1 网格示意图5.2 梁柱布置七、荷载6.1 楼面荷载6.2 梁上荷载6.3 水平地震作用八、主要分析结果7.1 恒载作用下7.2 活载作用下7.3 水平地震作用7.4 侧移验算7.5 轴压比和剪重比九、总结与体会8.1 列出所做内容的大致操作流程及主要技术思路8.2 列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十、参考文献本次高层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为焦作市焦煤集团员工宿舍楼结构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为结构设计。
本设计主体为六层;底层高为 4.2 米,其余层高为 3.3 米,总建筑面积近为4380.48 平方米,室内外高差为 0.60 米,本工程设定相对标高± 0.000 ,功能上满足员工住宿需求,在充分利用空间的基础上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住宿条件。
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结构计算包括手算和电算两部分,其中手算部分主要为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结构受力情况。
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模块化课程体系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模块化课程体系一、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
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底层共享、中层分立和高层互选模块化课程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这一新型课程体系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
二、底层共享的意义和特点底层共享是指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各个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可以共同使用和交叉借鉴。
这种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共同修读一些通用课程,从而降低课程的重复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底层共享的特点主要包括:1. 通用课程共享:比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可以在不同专业之间共同使用,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2. 提高通用技能:共享的通用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通用技能,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升。
3. 降低学习成本:通过底层共享,学生可以少修读一些重复的课程,从而节约学习时间和学习成本。
三、中层分立的意义和特点中层分立是指在课程体系中,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分立和独立设计,以满足不同专业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这种模式下,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在专业知识上得到更加全面和充分的培养。
中层分立的特点包括:1.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各个专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独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2. 个性化教学:中层分立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核心课程,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和学习。
3. 提高专业能力:分立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提高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高层互选的意义和特点高层互选是指在课程体系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和跨专业课程,以满足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的需求。
1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计算简图:本结构计算简图中剪力墙与总连杆间用刚结,即考虑剪力墙平面内的连梁对墙有转动约束;框架与总连杆间用铰接,表示楼盖链杆的作用。
被连接的总剪力墙包含4片墙,总框架包含8榀框架;总连杆中包含4根连梁,每梁一端与墙相连,即每根连梁有一端为刚结端对墙肢有约束弯矩作用。
按刚结体系建立的计算简图如下:2 结构刚度的计算:总剪力墙4片总框架8榀结构计算简图2.1 梁刚度的计算: 梁:梁截面尺寸均为:mm 550mm 25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8~12层为25C , 4~7层为C30,1~3层为C40。
据此查表得出各层梁混凝土弹性模量E :8~12层24mm /N 108.2E ⨯=,4-7层24mm /N 100.3E ⨯=,1~3层24mm /N 1025.3E ⨯= 8~12层梁线刚度:)cm (1013.42.15525121I 453b ⨯=⨯⨯⨯=(1.2为考虑T 形截面系数所乘的系数))m kN (1059.25.41016.4108.2l I E i 437b b ⋅⨯=⨯⨯⨯=⋅=-4~7层梁线刚度:)m kN (1077.25.41016.4100.3l I E i 437b b ⋅⨯=⨯⨯⨯=⋅=- 1~3层梁线刚度:)m kN (1000.35.41016.41025.3l I E i 437b b ⋅⨯=⨯⨯⨯=⋅=- 柱: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1中:2.2 框架刚度计算:用D 值法计算:中柱7根,边柱18根。
标 准 层:cb i 2i K ⋅∑=,K 2K+=α底 层:cb i i K ∑=,K 2K5.0++=α框架刚度:h12i Dh C c F ⋅⋅α∑==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2-2中:)kN(1001.11110)3.385.4466.126327.123699.119382.113881.10964.108.368.7(C45 F⨯=⨯⨯+⨯+⨯+⨯+⨯+⨯+⨯=2.3 剪力墙刚度计算:由于各层剪力墙未开洞口,所以按整体墙计算。
高层管理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高层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2. 学生能了解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掌握战略分析、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基本方法;3. 学生能熟悉企业决策的流程和影响因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2. 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和分析相关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2. 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愿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3. 学生能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和关爱团队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层管理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具备高级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为具有一定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高层管理概述:介绍高层管理的概念、任务、特点和趋势,分析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2. 企业战略管理:讲解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评估,重点分析SWOT、PEST等战略分析工具。
3. 决策与决策过程:探讨决策的类型、原则和方法,分析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决策效果。
4. 领导与领导力:阐述领导理论,探讨领导风格、领导力发展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5. 企业文化建设:分析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塑造和传承企业文化。
6. 企业社会责任: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发展趋势和实践方法,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工程概况某8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无地下室,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主体结构共8层,层高均为3.3米,局部突出屋面的塔楼为电梯房和水箱间,层高为3.0米。
所在地的地震动设计参数αmax=0.16,T g=0.3s,基本雪压S0=0.2KN/m2,基本风压w0=0.35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地区年降雨量634mm,日最大降雨量92mm,lh最大降雨量为56mm。
常年地下水位于地表下6m.水质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表下黄土分布厚度大于15m,垂直及水平分布较均匀,为可塑性状态、中等压缩性、弱湿陷性,属I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土的重度为19kN/m3,孔隙比为0.8,液性指数为0.83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m2。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m。
内外墙均采用240mm厚的黏土空心砖砌筑,外墙面贴瓷砖,内墙面抹20mm厚混合砂浆。
门为木门,门洞尺寸为0.9m×2.4m,窗为铝合金,尺寸为1.5m×1.8m。
屋面采用卷材防水和有组织排水。
按上人屋面考虑,女儿墙高度为 1.2m,采用粘土实心砖砌筑19kN/m3一、框架结构布置和计算简图本工程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100mm。
梁截面高按梁跨度的1/12-1/8估计,由此估算的梁截面尺寸见下表一,表中还给出给了各层梁柱和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其设计强度:C35(fc =16.7N/mm2, ft=1.57 N/mm2),C30(fc=14.3N/mm2, ft=1.43N/mm2).表1层次混凝土强度等级横梁纵梁(b×h)次梁(b×h)AB跨,CD跨BC跨2~8 C30 300×500 300×400 300×600 300×4501 C35 350×500 350×400 350×600 300×450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公式估算。
有表可知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μn]=0.8。
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KN/M2.由图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7.2×2.7 M2;7.2×3.9 M2。
由公式得第一层柱截面面积为:边柱Ac≥(1.3×7.2×2.7×12×103×8)/(0.8×16.7)=181596mm2中柱Ac≥(1.25×7.2×3.9×12×103×8)/(0.8×16.7)=252216 mm2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427mm和503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设计柱截面尺寸取值如下:1层:700mm×700mm 2-4:层600mm×600mm 5-8:层550mm×550mm基础选用肋梁筏板基础,基础埋深取2.5m,肋梁高度取1.2m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14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2-8层高度即为层高,取 3.3m: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即h1=3.3+0.6+2.5-1.2-0.1=5.1m。
注:本设计取③轴A.D跨为计算单元。
跨度距离为5.4m,为8层标高为26.400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二、重力荷载计算1、屋面及楼面荷载(1).屋面(上人):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2×0.03=0.66 KN/M 2三毡四油防水层 0.4 KN/M 2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 ×0.02=0.4 KN/M 2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5×0.15=0.75 KN/M 2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5 KN/M 2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2 KN/M 2合计 4.96 KN/M 21-7层楼面: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沙打底)0.55 KN/M 2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5 KN/M 2 V 型轻钢龙骨吊顶 0.25 KN/M 2 合计 3.30 KN/M 2(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 2.0 KN/M 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 KN/M 2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20/2.02.00.1m KN s S r k =⨯=⨯=μ2、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窗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2。
表2轴A.D 跨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 层次构件b/mh/mγ/(KN/m 2)β g/(KN/m) i l /m n i G /KN ∑iG /KN1边横梁 0.35 0.50 25 1.05 4.594 4.625 2 42.49 229.808 中横梁 0.35 0.40 25 1.05 3.675 1.700 1 6.24 次梁 0.3 0.45 25 1.05 3.544 5.325 2 37.74纵梁 0.35 0.60 25 1.05 5.513 6.54 143.338柱0.70.725 1.10 13.475 5.100 4 274.89 274.892--4边横梁 0.3 0.50 25 1.05 3.938 4.775 2 37.6 206.1中横梁 0.3 0.4025 1.05 3.150 1.800 1 5.67 次梁 0.3 0.45 25 1.05 3.544 5.375 238.09纵梁 0.3 0.60 25 1.05 4.725 6.600 4 124.74 柱0.6 0.6025 1.10 9.9 3.300 4 130.68 130.685--8边横梁 0.3 0.50 25 1.05 3.938 4.85 2 38.19 207.63 中横梁 0.3 0.4025 1.05 3.150 1.850 1 5.828 次梁 0.3 0.45 25 1.05 3.544 5.350 2 37.92 纵梁 0.3 0.60 25 1.05 4.725 6.650 4125.69柱0.55 0.55251.108.3193.300 4 109.81 109.81注:(1)表中β为考虑梁、柱的粉刷层重力荷载的增大系数;g 表示单位长度构件重力荷载;n 为构件数量。
(2)梁长度取净长;柱长度取层高。
墙体为240mm 厚粘土空心砖,外墙面贴陶瓷砖(0.5KN/m 2),内墙面为20mm 厚抹灰,则外墙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0.5+15×0.24+17×0.02=4.44 KN/m 2。
内墙为240mm 粘土空心砖,两侧均为20厚抹灰,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15×0.24+17×0.02×2=4.28 KN/m 2。
木门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0.2 KN/m 2;铝合金窗单位面积重力荷载取0.4 KN/m 23、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i G 可根据式Ki i K E L D G ∑+=ψ计算,按各楼层取左右半跨作为该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原则确定。
屋面(上人):=EAD G (4.96×7.2×13.2)+0.3×0.5×(13.2-0.55×3)×25+(2.0 ×1.0+0.2×0.5)=516.81KN5-7层楼面: =EAD G (3.3×7.2×13.2)+0.3×0.5×(13.2-0.5×3)×25+(2.0×1.0)= 359.51KN2-4层楼面: =EAD G (3.3×3.6×13.2)+0.3×0.5×(13.2-0.6×3) ×25+(2.0×1.0)=201.57KN1层楼面: =EAD G (3.3×3.6×13.2)+0.35×0.5×(13.2-0.7×3) ×25+(2.0×1.0) =207.38KN 三、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过程见下表3。
柱线刚度计算过程见表4框架侧移刚度按式I=2I 0计算,其中I 0=123bh 。
表3横梁线刚度ib 计算表表4 柱线刚度ic 计算表层次 h i /mm E c /(N/mm 2) b ×h /mm ×mm I / mm 4 E c I/l /N . mm 1 5100 3.15×104 700×700 2.001×1010 12.36×1010 2~4 3300 3.0×104 600×600 1.080×1010 9.818×1010 5~833003.0×104550×5507.626×10106.392×1010柱的侧移刚度按式D=212h icα计算,式中系数c α按规定取值。
根据梁柱线刚度比K 的不同,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的柱可分为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以及楼、电梯间柱等。
由于只计算3轴线框架,故值计算中框架和边框架的侧移刚度,其计算结果如下表5(a )、(b)、(c )。
表5(a)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N/ mm )层次边柱(15根)中柱(15根)∑iDK c α1i DK c α2i D5~8 0.501 0.20 15277 1.078 0.350 26750 630405 3~4 0.354 0.15 16253 0.761 0.276 29821 691110 20.3930.164177700.8470.29832196749490类别层次 E c /(N/mm 2) b ×h /mm ×mm I 0 / mm 4 l/ mm E c I 0/l /N . mm2E c I 0/l /N . mm横梁1 3.15×104 350×500 3.646×104 54002.127×1010 4.254×1010 2~83.0×104300×5003.125×1041.736×1010 3.472×101010.3440.360205280.7410.45325817695175表5(b) 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N/ mm )将上述不同情况相加,即得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如表下表表5(c ) 横向框架层间侧移刚度(N/ mm )层次12345678 ∑iD780577 829542 764486 764486 698541 698541 698541698541∑1D /∑2D=780577/829542=0.94>0.7,所以该框架为纵向规则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