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基于8086的电子称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0
电子秤设计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秤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电子秤设计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如力的作用、杠杆原理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电子秤的设计原理。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组装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秤模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电子秤设计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认识到科技发展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不断优化电子秤设计方案。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类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
3.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知识层面: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层面:能够独立组装和调试简单的电子秤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关注生活科技发展,具备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概述- 了解电子秤的发展历程、分类及特点。
- 熟悉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电子秤工作原理- 学习力的作用、杠杆原理等基础物理知识。
- 掌握电子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转换过程。
3. 电子秤的组成与结构- 认识电子秤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显示屏、按键等。
- 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电子秤设计实践- 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子秤模型,包括电路图绘制、元件选择等。
- 掌握组装和调试电子秤模型的技巧。
附件3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1 -- 2012 年度第 1 学期)名称:硬件课程与实践题目:8086数字电子钟的设计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2周成绩:日期:2011年09月01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综合运用学过的相关软、硬件知识,利用伟福LAB6000实验设备,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电子钟,实现电子时钟的准确运行、校时等功能。
2.熟悉伟福LAB6000的功能,掌握数码管设计和键盘设计的要领及相关技术,能够利用实验设备实现电子钟系统的设计。
3.提高自己的硬件设计分析能力,同时培养软硬结合的系统设计思维,从而提高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二、课程设计正文A.设计题目:8086数字电子钟的设计:1.设计并完成LED七段数码管数字钟电路。
2.数字钟显示格式为:HH:MM:SS。
3.具有通过键盘能够调整时、分、秒及设置闹铃的功能。
4.具有暂停时间及复位功能。
B.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LAB6000伟福仿真实验箱,利用4MHz脉冲信号源和多级分频电路产生脉冲信号,4MHz脉冲信号经过F/64分频后得到62.5KHz脉冲信号,将脉冲信号传递给8253定时器,定时器每0.000016秒中断一次,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对中断次数进行计数,0.000016秒计数62500次就是1秒,然后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对秒计数得到分和小时值并判断闹铃是否到时。
编写键盘扫描和LED显示程序完成设置时间、定闹铃及数码管显示功能。
C.硬件原理1.七段数码管显示和键盘扫描显示图1.1七段数码管图1.2伟福实验台六位LED的电路图及寻址空间实验箱提供了6位八段数码LED显示电路,只要按地址输出相应数据,就可以实现对显示器的控制。
将KEY/LED CS接到CS0上,则实验箱中八位段码输出地址为08004H,位码输出地址为08002H。
实验箱提供了一个6×4的小键盘,将KEY/LED CS信号接到CS0上,则列扫描地址为08002H,行码地址为08001H。
电子秤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秤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了解电子秤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 掌握电子秤显示和控制模块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秤电路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电子元件和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分析电路图、进行电路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喜欢动手实践,但可能对电子秤电路的细节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使他们在课程中学有所得。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子秤电路的设计和制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教学大纲:1. 电子秤电路概述- 介绍电子秤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简述电子秤的工作原理。
2. 电子秤传感器- 传感器原理及在电子秤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优缺点对比。
3. 电子秤显示和控制模块- 显示模块的原理及种类;- 控制模块的功能及实现方式。
4. 电子秤电路分析与设计- 分析典型电子秤电路图;- 电路元件的选型和参数计算。
5. 电子秤电路制作与调试- 电路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调试方法及常见问题解决。
6. 电路改进与创新- 电子秤电路的优化方案;- 创新设计电子秤电路的思路。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课时:电子秤概述及传感器原理;3-4课时:显示和控制模块;5-6课时:电路分析与设计;7-8课时:电路制作与调试;9-10课时:电路改进与创新。
电子秤电路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子秤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电子秤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秤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子秤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3)熟悉常用电子秤电路的设计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电子秤电路图,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秤电路;(3)具备调试和优化电子秤电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秤概述:介绍电子秤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2.电子秤电路原理:讲解电子秤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等;3.电子秤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秤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选型、电路图绘制等;4.电子秤电路调试与优化:讲解如何对电子秤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5.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秤电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电子秤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电子秤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秤电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4.实验法: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电子秤电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电子秤电路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电子秤电路设计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秤电路的设计过程;4.实验设备:准备电子秤电路实验套件,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简易数字电子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工作原理、信号转换和显示输出。
2. 学生能够了解简易数字电子秤的电路组成,并识别各部分功能。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电子秤的校准和测量误差分析。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知识,完成简易数字电子秤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子秤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3.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故障排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秤基本原理:- 传感器工作原理,包括应变片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信号转换原理,介绍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显示输出原理,讲解数字显示技术。
2. 简易数字电子秤电路组成与功能:- 电路组成,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A/D转换器、微处理器、显示电路等;- 各部分功能,分析各组成部分在电子秤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传感器及其应用”。
3. 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 组装方法,介绍电子秤的组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调试技巧,讲解如何对电子秤进行校准和测量误差分析;-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子测量与调试”。
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电子秤基本原理学习;2. 第2课时:简易数字电子秤电路组成与功能学习;3. 第3课时:电子秤组装实践;4. 第4课时:电子秤调试与测量误差分析。
8086微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8086微机的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微机系统设计和调试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8086微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寄存器、中断处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微机接口技术,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DA转换等;了解微机在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8086微机程序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具备微机系统硬件调试能力,能使用常用的调试工具进行硬件调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微机技术的兴趣,认识微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8086微机的基本原理:介绍8086微机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寄存器等基本知识。
2.微机接口技术: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AD/DA转换等,以及这些接口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方法。
3.微机程序设计:介绍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8086微机程序设计中的应用,包括程序设计方法、调试技巧等。
4.微机系统设计:介绍微机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选型、电路设计、系统集成等。
5.实践环节: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电子秤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秤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秤的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习电子秤的测量原理,理解其测量精度和误差分析。
3. 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电子秤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电子秤,进行物体的质量测量。
2. 学会分析电子秤的测量数据,进行简单的误差判断和校正。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秤的制作或模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秤及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电子秤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涉及电子技术和实际操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 学生特点:学生为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3.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A/D转换器、显示屏等组成部分及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五章“传感器”第二节“电子秤传感器”2. 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讲解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分析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 教材章节:第六章“测量误差”第一节“误差分析”3. 电子秤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介绍电子秤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了解电子秤在生活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子秤的应用”第一节“电子秤的使用与维护”4. 电子秤制作或模拟实验:分组进行电子秤的制作或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八章“实践与拓展”第二节“电子秤的制作”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电子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部分第二课时:电子秤的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第三课时:电子秤的实际操作与应用第四课时:分组制作或模拟电子秤实验,总结与展示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基于8086的电子称设计指导教师姓名学号王华民************姓名学号赵儒桐************姓名学号孙敬周************专业11级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单位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盖章)二O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目录摘要及关键字 (1)1绪论 (1)2 总体设计及其框图 (1)2.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1)2.2 信号放大模块 (2)2.3重量显示及其控制模块 (2)3 硬件电路设计 (2)3.1数据采集电路 (2)3.2 放大校正电路 (3)3.3 ADC0809与8255的连接 (3)3.4 8086的可编程外设接口电路 (4)3.5 数据显示部分 (5)3.6 系统硬件原理图 (6)4系统软件流程图 (7)5总结 (8)参考文献 (8)基于8086电子称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8086微处理器的电子称系统,采用电子称传感器采集数据,用CPU控制重量值稳定在预设重量:当重量高于预设重量值时报警。
系统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扩展方便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的能力。
该系统通过实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可应用在一些精度要求不太高的系统中。
为了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在满足性能的要求下,选择低成本器件,简化系统设计。
关键词微处理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A/D转换器;控制系统一.绪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出现则是给现代工业控制测控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
目前,微处理器8086在工业控制系统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极好的稳定性,更快和更准确的运算精度。
当前,微机测控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应用也极为广泛,它由于体积小、功能强、性能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其在工业控制系统诸多领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仪器无论是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可靠性、自动化程度、应用功能等方面或在解决测试技术问题的深度及广度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课程设计数字电子秤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电子秤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字电子秤的电路图,并理解其中的电子元件作用。
3. 掌握数字电子秤的测量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子秤电路图。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对数字电子秤进行组装和调试。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数字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注重节能环保,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数字电子秤基本原理:介绍电子秤的测量原理,包括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显示技术等,对应教材第3章第1节。
2. 电子元件功能及电路图分析:学习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在数字电子秤中的应用,分析电路图,理解各部分功能,对应教材第3章第2节。
3. 数字电子秤电路设计:根据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字电子秤电路图,包括传感器、信号放大、A/D转换、显示等部分,对应教材第3章第3节。
4. 数字电子秤的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将设计好的电路图转化为实际电路,进行组装、调试和优化,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对应教材第4章第1节。
5. 故障分析与问题解决:针对数字电子秤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教授分析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应教材第4章第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