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各类物品消毒时限
- 格式:docx
- 大小:18.11 KB
- 文档页数:1
各种药液、物品有效使用时间1、灭菌后的物品有效使用日期7天。
2、无菌包打开后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3、无抗菌能力的灭菌物品(如棉球、纱布、缝合线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
液体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注:“安尔碘”消毒液的空瓶不得再装其它消毒液使用)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6、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胰岛素:注意胰岛素包装盒上的有效日期,开瓶时应注明开启日期及时间,开启后30天内使用。
8、配制好的肝素液超过4小时不得使用9、配制使用的气管内滴注液、雾化液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0、无菌盘、无菌巾,使用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
11、体温计: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12、各类静脉留置针:在透明敷料上标明穿刺时间,3-4天换一次。
若敷料潮湿或有污染应随时更换。
13、周围静脉输液管道、静脉高营养的输液导管24小时更换1次;输血制品、输血或脂肪乳后输液管道应立即更换。
三、用药安全管理措施(一)药物分类放置,标识醒目,限量储存1.分类定点放置的重要性急诊患者多,需护士密切观察病情的一级患者多,工作计划性时常被打乱,时常面对着应急的处理,对规范用药、高风险药、抢救用药、备用药的定点分类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极大地方便护士的操作,减少用药的差错。
2.根据药物使用中不同的风险度,加注不同标识负责收药的办公护士在清点药物时应在高风险药物的盒子上用红色笔注明药物的名称,以提示使用药物的护士加强注意,护士在为病人使用此类药物时要悬挂科内专门制作的“特殊药物”标识并告之患者陪护。
3.限量按要求储存,及时补充,严格交班对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损害的高风险药物,应根据病区的情况定量存储,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严格交班,及时补充,对要求避光(硝普钠等)、低温(胰岛素,肝素钠等)保存的药物应按药物说明书的要求执行,以免影响药物的用药效果,从而保证用药质量和安全。
诊疗用品的消毒管理制度一、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表应保持清洁,污染时用清洁剂与水清洗。
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二)听诊器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的酒精擦试消毒。
(三)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75%酒精或含有效氯500mg∕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四)止血带送供应室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一人一用一消毒。
二、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一)口腔护理用具、扩阴器、舌钳、压舌板、开口器用后清洗去污,擦干,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二)不耐热的口表、肛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三)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粘膜接触的器具清洗与消毒L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管道、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属于此类,可在清洗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采用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高温的部分可清洁后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凉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3.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也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四、经血传播病源体污染器具的消毒灭菌方法分枝杆菌、炭疽杆菌、气性坏疸杆菌、肝炎病毒、HlV病毒等感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采用含氯消毒齐∣j2000mg∕L-5000mg∕L浸泡30—45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再次浸泡在含氯消毒剂2000mg∕L-5000mg∕L浸泡30—6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医院环境与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方法,以供参考。
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1.空气质量消毒(1)紫外线照射:每日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对空气进行消毒。
(2)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2.物体表面消毒(1)日常清洁:使用湿式清洁方法,必要时可使用清洁剂。
(2)特殊清洁:对于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等,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如使用塑料薄膜等。
(3)患者出院清洁:患者出院时,对整个清洁单元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等。
二、常用物品清洁消毒1.体温计:使用后先清洁,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2.止血带:使用后先清洁(可加入适当清洁剂),再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作用30分钟,最后用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由供应室负责回收、清洁、消毒、干燥下送。
3.血压计:保持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消毒,袖带每周清洗,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晾干。
遇污染时随时清洁与消毒。
4.听诊器:定期清洁,可用75%酒精擦拭或消毒液浸泡。
5.医疗设备仪器:根据设备特性进行清洁消毒,参考设备说明书。
6.抹布:每个清洁单元使用一块抹布,不同区域的抹布应专区专用。
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个人防护:在进行清洁消毒操作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清洁手套等。
2.清洁剂选择:根据物品材质和清洁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避免损坏物品表面。
3.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浓度,确保消毒效果。
4.消毒时间:遵循消毒剂要求的最低作用时间,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5.清洁消毒记录:记录清洁消毒时间和操作人员,以便追溯和质量控制。
总之,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措施。
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医院环境、常用物品清洁消毒方法含氯消毒液配置方法:1、康威达药片(以每片500作参考):1片药片+1000ml水=500mg/L。
1片药片+500ml水=1000mg/L;2、金属康威达液(10000mg/L):1份原液+9份水=1000mg/L;3、消毒液配置后均应测定浓度,以实际测定浓度为准。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二、手术室内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均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各区设施、家具等用物应分别定位放置。
三、凡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衣、裤、戴帽、戴口罩、换鞋,并要求严格遵守入室规则。
室内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四、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和谈话。
严格执行手术室参观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二人,参观者不得离手术台太近或太高,距离应≥30cm。
五、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必须穿手术衣、裤、袜套、戴帽。
六、无菌与污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接台手术应先行无菌手术,后行污染手术。
连台手术之间。
手术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并执行外科手消毒,地面和用物均用消毒液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七、手术器械及用品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30×25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kg。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kg。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标签填写完整(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签名)。
包布干净无破损。
运载物品的推车应洁污分开,车轮应每次清洁。
八、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一律不予承认,必须拆除包装重新予以清洗再打包高压灭菌,同时还必须有生物监测,急诊病人等不及生物监测结果的,可在爬行卡变色符合要求后先放行,如生物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及时与医生沟通,使用抗菌药物弥补。
完整版)医院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制度为了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单位制定了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如下:一、空气:1.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
2.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
二、墙面与门窗:1.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XXX与清洁。
2.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三、地面:1.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
3.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
4.如地面被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拖把分色规定:清洁区(白色标记)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半清洁区(蓝色标记)走廊诊室、检查室、换药室污染区病房(绿色标记)病房污染区洗手间(红色标记)处置室病人体液(黄色标记)四、医疗及生活用品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及电脑、电话等:1.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电话按键、鼠标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1遍。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二)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1.每日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或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三)病历夹、病历车:1.每周用清水擦拭1遍。
2.病历夹不应带入病房放在病床上。
四)体温表、测温仪:1.体温表:流动水清洗擦干;含氯消毒剂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冷开水冲净擦干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