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8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一、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1.广播的起源:广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2.电视的起源: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模拟广播电视到现代的数字广播电视,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和制度革新。
4.广播电视的作用:广播电视具有传播信息、娱乐休闲、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概念1.广播:广播是指将声音、图像等信息通过电磁波传播到广大受众的一种传播方式。
2.电视:电视是指通过电子技术将图像和声音传送到使用者的一个传媒工具。
3.传媒:传媒是指用于传播信息的各种媒介,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
4.媒介:媒介是指传递信息和传播声音图像的工具和设备。
三、广播电视的组织形态1.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是指负责制作和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机构,分为电台和电视台两种形态。
2.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络是指由广播电视台建立的一种机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节目的互联互通和全国范围内的播放。
3.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广告投放等相关的产业链。
四、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1.广播技术:广播技术包括调频广播、调幅广播等各种无线电技术,通过调制和解调电磁波来传送声音。
2.电视技术:电视技术包括黑白电视、彩色电视等各种电子技术,通过扫描线和电子束来传送和显示图像。
3.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传媒技术,通过数字信号传输和处理来提供更多的节目和服务。
五、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1.政府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管。
2.行业管理体制:广播电视在一些国家中由行业协会或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概论知识的重点包括广播电视的起源和发展、基本概念、组织形态、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等内容。
学习和掌握广播电视概论知识有助于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对于从事广播电视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结构图:知识点分析: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一. 电视艺术定义⏹ 张凤铸:电视艺术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
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这种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是艺术作品。
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电视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春节晚会、游戏娱乐节目(真人秀、栏目剧)、音乐电视 情节与结构、情节与节奏、情节与故事、冲突与情境、内容与形式二.电视艺术基本特性⏹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和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苗棣:①即时传真。
即时传真的基本特性使电视艺术具备三个基本功能:通过图像和伴音系统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即时传达艺术信息,直接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后两点是电视与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一次传播使电视难以反复欣赏品味,新奇取胜平庸浅薄,线性流动难被细品,被动接受节奏难握,艺术批评事后诸葛;②综合性。
苏联学者把电视的综合性称为“珂拉支现象”,指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一堆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
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综合,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综合,多重艺术门类的多样性(题材、类别、形式、风格、结构的多样性);参与性(电视的传播共性、特殊审美心理、特殊表达方式决定);当代性(真实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三.电视艺术的范围(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电视文艺及电视类型作品一.电视文艺⏹概念:以先进的电子传输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电视独特声画造型为表现形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
知识结构图:知识点分析: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一. 电视艺术定义⏹ 张凤铸:电视艺术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
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
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这种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是艺术作品。
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
电视情节与结构、情节与节奏、情节与故事、冲突与情境、内容与形式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艺术基本特性⏹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和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苗棣:①即时传真。
即时传真的基本特性使电视艺术具备三个基本功能:通过图像和伴音系统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即时传达艺术信息,直接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后两点是电视与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一次传播使电视难以反复欣赏品味,新奇取胜平庸浅薄,线性流动难被细品,被动接受节奏难握,艺术批评事后诸葛;②综合性。
苏联学者把电视的综合性称为“珂拉支现象”,指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一堆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
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综合,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综合,多重艺术门类的多样性(题材、类别、形式、风格、结构的多样性);参与性(电视的传播共性、特殊审美心理、特殊表达方式决定);当代性(真实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三.电视艺术的范围(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电视文艺及电视类型作品一.电视文艺⏹概念:以先进的电子传输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电视独特声画造型为表现形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汇总
一、广播电视概述
广播电视是一种实现电波传播的收听和观赏的信息媒介,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新型的新闻传播渠道,是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形式中的综合媒体。
它是由将语音、图像、视频等信息以电子波形的形式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的通信形式,通过演绎、编播等方式传播给接收端,并被拿起的接收器接收,它具有面向全国范围、覆盖面广、实时性强、传输容量大、声音精细、象征性强等特点。
二、广播电视技术的原理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要发射的信息,即音频、视频等以信号形式经过复杂的加工和处理,通过电波发射机的发射天线发射出去,其中间的空间传播以特定的速率和频率,因此,它可以被自然和人工制造的接收器接收,从而实现信息的传播。
在接收器(接收机)中,收到的信号又经过精密的处理,以达到能够被接收者接受的电子信号质量,从而实现了电视与广播的功能和效果。
三、广播电视的优势
广播电视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可以同时传播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知识点概括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它涉及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
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它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新闻现象,解决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新闻本源:指客观存在的事实。
新闻本质:通过对事实的报道,为阶级服务,为国家利益服务。
新闻传播规律: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真实性(新增济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容是:(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1.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2.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4.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基础,是继承、发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宝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发展的思想体系,随着时代发展,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
二、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
党的政治主张:指两个纲领,最高的共产主义纲领和最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领。
党的思想意识: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意识。
党的组织原则: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地方服从中央。
(我们的党在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必须坚持一个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阻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广播电视技术常用知识一、引言广播电视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广播电视技术的常用知识,包括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以及广播电视的应用等方面。
二、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缆等方式将声音和图像传递给大众的一种媒体形式。
广播电视的基本原理是将声音和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天线或电缆传输到接收设备上进行解码和播放。
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原理,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将信号转化为特定的频率范围,再经过天线或电缆传输到接收设备。
三、信号传输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有两种方式: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
无线传输是通过天线将信号以无线电波的形式传输到接收设备,而有线传输则是通过电缆将信号传输到接收设备。
无线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适用于移动接收等优点,但受到天气、建筑物等干扰影响较大;有线传输则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传输,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质量要求的场景。
四、调制解调调制是将原始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技术常用的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不同的调制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信号传输要求,如AM适用于语音信号的传输,FM适用于音乐信号的传输。
解调则是调制的逆过程,通过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的声音和图像。
五、编码解码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编码和解码。
编码是将声音和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原始的声音和图像。
编码解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得到了提高,包括压缩编码技术、数字音频编码技术、数字视频编码技术等。
编码解码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信号可以以较低的码率进行传输,同时保证较高的音视频质量。
六、广播电视的应用广播电视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广播电视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还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颜色的三要素了解 ENG/SNG/EFP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等能白光源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绝对黑体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伴音的制式非线性编辑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基波和谐波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录音棚的隔音方法课件: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 ),用围 20-20000HZ 。
f 表示。
人的频率范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
单位秒(S),用 T 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单位(m ),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m/s 。
V= λ *f15 度下的声速—— 340m/s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 ,软橡皮50m/s频率和波长成反比“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人的听觉器官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61、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现实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
62、电视影像的要素是什么?答:1、镜头与蒙太奇(蒙太奇的三层含义:a、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b、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c、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2、画面结构;3、光线;4、拍摄角度;(平角、俯角、仰角、正面、侧面、背面。
)5、运动镜头;(变焦距、摇镜头、移动镜头。
)6、景别;63、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是怎样的?答: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64、中波:载波频率在526.5-1605.5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
短波:载波频率在2.3-26.2千赫兹频段(MF)的广播.65、无线广播:通过地面发射机携带有声音或其他信息的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可以达到的一定范围内使用相应接收装置接收的业务。
并根据使用频变化还是幅度变化携带信息分为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
66、地面电视:地面发射方式进行收视的电视。
67、有线电视:通过光缆和电缆传送电视信号的方法;68、模拟电视:用模拟信号传输。
数字电视:指亮度、色彩、信号、声音的参数变化用二进制数表示。
69、高清电视:一个透明系统,可在距电视屏搞三倍距离上看到的质量同原始距离一样。
70、图文电视:电视为每秒25帧,675行,其中50行为逆程。
71、交换式电视:(机顶盒)72、广播电视覆盖方式:无线、有限、卫星。
73、广播电视传输方式:发射台、有线电视前段——上行站——无线电波发射或光缆传输分配。
41、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49年10月成立。
42、198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部。
1986年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成立了广电总局。
4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40年12月30日,目前有9套节目、39个记者站,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覆盖面95.04%,英文名称CNR。
广播电视技术复习重点
本文档旨在复广播电视技术相关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需要重点
关注和复的几个方面:
1.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
-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了解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音频信号处理:熟悉音频信号的采样、编码和解码过程。
- 视频信号处理:掌握视频信号的采样、编码和解码方法。
- 调频和调幅调制:理解调频和调幅调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数字电视技术: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解码和显示方式。
2.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
- 传输介质:了解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所使用的常见介质,如电波、有线和卫星。
- 模拟信号传输:掌握模拟信号传输中的调制、频率分割和信
号放大技术。
- 数字信号传输:熟悉数字信号传输中的编码、调制和解调技术。
3. 广播电视信号接收与处理
-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的种类和工
作原理。
- 信号解码与处理:掌握广播电视信号解码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 信号质量检测与优化:熟悉广播电视信号质量检测和优化的
方法和技巧。
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从策划到制作的
整个过程。
- 制作技术与设备:熟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 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掌握节目剪辑和后期制作的基本方法
和技巧。
请记住,以上只是复习的重点知识,为了更好地备考,建议结
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详细学习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知识总结广播电视艺术是指通过广播和电视媒体传播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它是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音、图像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和展现美感。
以下是对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知识的总结:1. 形式与内容 - 广播电视艺术有着多种形式和内容。
其中,广播指通过无线电波传播音频内容,如广播剧、广播节目和广播新闻等;电视指通过电视信号传播图像和声音的内容,包括电视剧、电视节目和电视新闻等。
2. 制作流程 - 广播电视艺术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选题、创作、策划、拍摄、后期制作和播出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协同工作,如编剧、导演、摄影师、剪辑师和播音员等。
3. 观众的感知 - 广播电视艺术的核心是观众的感知和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的方式,与广播电视艺术互动。
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艺术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反应,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艺术的制作和传播。
4. 观众定位 - 广播电视艺术的制作需要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进行定位。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地域等因素都会影响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
因此,制作人员需要根据观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语言风格等,以实现最佳的艺术效果。
5. 媒体技术与创新 - 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艺术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广播电视作品的制作、传播和观看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例如,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播放和获取广播电视作品。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艺术是一种通过广播和电视媒体传播艺术和文化的形式。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艺术的形式与内容、制作流程、观众的感知和体验、观众定位以及媒体技术和创新等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广播电视艺术作品。
继续写:6. 视听语言与表达 - 广播电视艺术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达艺术表达的。
视觉元素包括图像、画面构图、色彩等,而听觉元素则包括声音、音乐、对白等。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
2、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把握那些方面的内容?答:①要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②要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④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⑤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和根本点是什么?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其根本点是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内涵博大精深,十分丰富。
4、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我们的党在①思想上,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指针,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②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③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④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宣传党中央的思想和主张,对那些一时难以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群众,要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说理进行疏导和教育。
5、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基本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必须准确,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同时防止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
6、什么是党性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⑴【定义】党性原则是一定政党的政治主张、思想意识和组织原则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⑵【基本要求】①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解决思想和理论问题;②必须全面、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闻工作者必须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允许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公开报道中发表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相反的言论;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④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区别,防止滥用新闻传播自由权利的现象。
7、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1、为人民服务;2、为社会主义服务;3、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8、什么是正面宣传?答:“正面宣传”就是要着力宣传能鼓舞和推动人们分法向前的各种光辉业绩。
9、什么是舆论导向?答:指新闻宣传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导向。
10、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根本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为指导,自觉地、坚定不移地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保持一致,积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
推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2、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3、必须唱主旋律、打好主动仗;4、必须贯彻团结稳定,正面宣传,善于并敢于回答群众面临的焦点、热点和敏感问题。
1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需要:(把好关)、(把好度)。
12、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答: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的监督。
【意义】1、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2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3、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4、舆论监督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5、舆论监督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注意的有力武器;13、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4、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主要功能?答: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节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5、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15、监督的三大原则:建设性、科学性、依法监督。
16、搞好新闻监督工作的要求?答:1、划清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界限;2、必须坚持党性原则;3、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4、坚持共振客观、实事求是、抓住本质、打中要害;5、要坚持党的领导;17、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答:1、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是由其性质决定的,是对实现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保证;2、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
18、毛泽东在1957年6月,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思想。
并提出(抢)“新闻”、(压)“旧闻”,(不发)“不闻”的观点。
19、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3、突出重点宣传,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20、新形势下政治家办报的要求?答:1、打好理论路线根底;2、打好政策法律根底;3、打好群众根底;4、打好知识根底;5、打好新闻业务根底。
21、新闻真实性的内涵是什么?答:以事实为基础和依据来报道新闻,其本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2、怎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答:1、事实真实(要素、材料、背景);2、概括性真实;23、什么是本质真实?答: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24、“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25、新闻工作的任务是什么?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
26、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答: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
27、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答:坚持报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28、文艺上的“二为”方针?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9、双百方针是指什么?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最早提出。
30当前社会主义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31、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三者是相统一的,密不可分,只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3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是什么?答: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2、以全社会为服务对象,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3、要具有较强的政治信念;4、具有权威性;5、一种创造性的活动;6、具有浮光掠影的弱点。
33、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修养包括哪些?答: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34、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1、是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色彩;3、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35、新闻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第一个成文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1981年的《记者守则》。
37、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什么?答:1、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2、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作用,保持媒体的公信力;3、促进新闻队伍建设,保证新闻事业的发展。
38、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04年12月2日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
39、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R。
1947年开办了英语节目。
40、北平人民广播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41、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49年10月成立。
42、198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部。
1986年成立了广播电影电视部,1998年成立了广电总局。
4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于1940年12月30日,目前有9套节目、39个记者站,每天播音197小时,全国覆盖面95.04%,英文名称CNR。
4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立于1941年12月3日,英文名称CR I。
45、中央电视台,1958年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978年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现有18套节目,11个付费频道,1个高清频道和28个网络频道,408个栏目,播出总量为120376.覆盖面94.4%。
46、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简称《早报摘》,其前身是《首都报纸摘要节目》。
47、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976年7月1日开办,原名《电视新闻》(每次15分钟),1980年增加为30分钟。
1981年开始分小栏目,1984年开始播港澳新闻和国外新闻。
48、中国广播网,1998年8也注册。
有63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
网站数据总量2TB。
提供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在线播放。
49、国际在线:1998年12月26日发布。
有43种文字,48种语言,遍及160多个国家。
50、央视国际:1996年成立,可为12套节目直播,上网栏目270多个。
51、齐越。
原名齐斌濡。
著有《谁谁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52、夏青。
原名耿绍光。
著名播音员,曾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3、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按内容性质分:新闻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和服务性节目。
按内容结构分: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按播出方式分:直播、录播。
按播出时间分: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按播出次数与内容的关系分: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54、广播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大;3、声情并茂,有亲和力;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5、线性传播,选择性差55、电视传播的特点是什么?答:1、视听兼备、信息量大;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3、时效性腔;4、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选择性差。
56、广播的产波符号?答:语言、音乐,音响。
57、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
58、广播音乐的三种形态:1、音乐节目;2、节目音乐;3、实况音乐。
59、广播音响:报道解说语言和音乐节目、节目音乐以外的声音。
60、电视传播的符号是什么?答:1、文字;(画面内文字、编辑时加上去的文字);2、示意图和图表;3、照片与图片;4、影像;61、电视影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再现性的本质特征;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像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现实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