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格式:ppt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65
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及控制措施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试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试验检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甚至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
对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及其控制措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误差:在试验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精度不足、老化损坏等问题,导致试验结果产生偏差。
2. 操作误差:试验检测人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疏忽大意等情况,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
3. 环境因素:试验检测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都有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4. 样品不均匀性:在进行试验检测时,样品的不均匀性也可能导致试验结果出现误差。
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控制措施为了降低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 设备管理:对试验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2. 人员培训: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减少操作误差。
3. 环境监测:对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环境条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小化。
4. 样品处理: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对样品进行充分混合和均匀处理,降低样品不均匀性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评定和报告在进行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时,我们需要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评定和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对于试验结果的误差评定,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误差分析: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分析,找出误差的来源和影响程度。
2. 误差标定:对试验结果的误差进行标定,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 误差报告:将试验结果的误差情况进行报告,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核查和处理。
1、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C)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2、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C)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3、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不属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内容是()。
(D)A,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及记录。
B,搅拌计量系统的称量视值检查与记录。
C,坍落度的检测及记录。
D,下料顺序的操作控制与记录。
4、一般工地试验室均有着临时性、条件相对简易、外部环境多变和()的特点,这些特点易导致一些管理通病的产生。
(C)A,人际关系复杂B,技术难度较大C,远离母体试验室D,多重管理5、针对工地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内容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可采取的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有()。
(D)A,让母体机构代写各项管理制度。
B,照搬其他工地试验室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C,依据工作进展,遇到相关问题时,再编写相关制度。
D,母体机构可制定工地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的纲要或范本,开工时工地试验室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纲要或范本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完善,形成本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6、要解决工地试验室标准规范类文件更新信息来源不畅、更新不及时的通病,以下()项措施更为合理有效。
(C)A,工地试验室自行建立文件查新制度,每个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查新工作。
B,要求工程项目部的文件管理部门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C,母体试验室将工地试验室的各类文件管理纳入母体的文件管理体系,由母体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D,工地试验室授权负责人负责较重要的标准规范的查新和更新工作,其余查新工作根据需要开展。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部分:表观特征(一)水泥检测1、抗压试验时水泥试件中心与夹具压板受压中心允许偏差超标。
2、盛水容器未润湿,搅拌锅擦拭过干或过湿,加水量偏离规范要求。
3、试模涂油过多或过少,过多引起试模表面产生气泡,过少则产生粘模。
4、试模变形或安装不密,易漏浆。
5、未按规定每月对叶片与锅壁的最近间隙进行测量监控,导致胶砂试样搅拌不均匀,使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6、强度试件成型时,刮平手法不规范,对已成型试件扰动大,易引起试件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
7、胶砂强度试件制作时加料不匀,导致试件成型不均,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8、凝结时间测试时装料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试样拍打不密,凝结时间偏长。
9、维卡仪的试杆滑动不够顺滑,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偏大,凝结时间偏短。
10、水泥密度测试用无水煤油未进行无水处理,导致水泥密度偏差大;水泥密度未进行平行试验。
(二)砂石料检测1、表观密度检测时,没有对加水静置最后2小时起直至试验结束的温差进行测量控制,影响检测结果。
2、筛分试验时,筛出量未达到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即停止筛分。
3、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检测等没有按规定进行两个样两次的平行试验。
4、对试样烘干至“恒重”,没有按规范操作,没有达到“恒重”状态。
5、砂、石容重测定结果未根据容量筒校准结果进行修正。
6、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浸泡时间不足或超时,结果受影响;倾倒浑浊液时过快,造成部分小于0.075mm砂粒流失,导致含泥量结果偏大。
(三)砼抗压试验1、检测前未进行试块外观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剔除偏差超标试块;试块从养护室取出后未及时试验,检测前表面未能按规定保持潮湿。
2、抗压试验时,速率控制存在为了获得较高或较低结果而有意加快或放慢速率的情况。
点击进入“微试验_视频课件+题库复习+模拟考试”学习3、试验只进行到压力值达到强度指标即停,未按规定压至破坏,得出最终的抗压强度值。
4、试块规定龄期和试验时间没有按规定控制,部分试块试验时已超规定龄期。
工地试验室检测操作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部分:表观特征(-)水泥检测1、抗压试验时水泥试件中心与夹具压板受压中心允许偏差超标。
2、盛水容器未润湿,搅拌锅擦拭过干或过湿,加水量偏离规范要求。
3、试模涂油过多或过少,过多引起试模表面产生气泡,过少则产生粘模。
4、试模变形或安装不密,易漏浆。
5、未按规定每月对叶片与锅壁的最近间隙进行测量监控,导致胶砂试样搅拌不均匀,使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6、强度试件成型时,刮平手法不规范,对已成型试件扰动大,易引起试件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
7、胶砂强度试件制作时加料不匀,导致试件成型不均,组内检测结果波动大。
8、凝结时间测试时装料过多或过少,过多导致试样拍打不密,凝结时间偏长。
9、维卡仪的试杆滑动不够顺滑,导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偏大,凝结时间偏短。
10、水泥密度测试用无水煤油未进行无水处理,导致水泥密度偏差大;水泥密度未进行平行试验。
(二)砂石料检测1、表观密度检测时,没有对加水静置最后2小时起直至试验结束的温差进行测量控制,影响检测结果。
2、筛分试验时,筛出量未达到小于试样总量的0.1%时即停止筛分。
3、筛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含泥量检测等没有按规定进行两个样两次的平行试验。
4、对试样烘干至"恒重〃,没有按规范操作,没有达到"恒重〃状态。
5、砂、石容重测定结果未根据容量筒校准结果进行修正。
6、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测浸泡时间不足或超时,结果受影响;倾倒浑浊液时过快,造成部分小于0∙075mm砂粒流失,导致含泥量结果偏大。
(三)碎抗压试验1、检测前未进行试块外观尺寸、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剔除偏差超标试块;试块从养护室取出后未及时试验,检测前表面未能按规定保持潮湿。
2、抗压试验时,速率控制存在为了获得较高或较低结果而有意加快或放慢速率的情况。
3、试验只进行到压力值达到强度指标即停,未按规定压至破坏,得出最终的抗压强度值。
4、试块规定龄期和试验时间没有按规定控制,部分试块试验时已超规定龄期。
第1题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2题水泥胶砂搅拌机叶片与锅壁之间的距离及检查频率要求为()。
A.(2±1)mm,每季度一次。
B.(3±1)mm,每月一次。
C.(3±1)mm,每季度一次。
D.(2±1)mm,每月一次。
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3题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4题通过样品的正确标识,可实现样品的()。
A.真实性B.可追溯性C.完好性D.代表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5题混凝土试块成型后带模养护的环境条件和时间要求为()。
A.(20±2)℃, 24小时至48小时。
B.(20±5)℃, 12小时至24小时。
C.(20±2)℃, 12小时至24小时。
D.(20±5)℃, 24小时至48小时。
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6题存储水泥、粉煤灰等胶凝材料的样品室,应重点关注()条件。
A.温度B.湿度C.密闭性D.通风性答案:B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7题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及时、足够频次的原材料取样工作,工地试验室应与工程施工项目部的()部门建立顺畅的接口,及时传递沟通有关信息。
A.工程施工部B.综合办公室C.物质材料部D.安全监控部答案:C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此题得分:2.0批注:第8题若按规定要求某混凝土构件浇筑施工过程中试块取样数量不得少于二组,实际取了三组,则检测方案应符合()的要求。
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手册编制:审核:审批:中交XXX工程项目经理部2019年1月1日目录1、管理通病 (1)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1)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1)1.3质量责任制不明确 (1)1.4质量意识较低,质量目标不高 (1)1.5受控文件管理散乱 (2)1.6质量关键控制点识别不全面、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2)1.7擅自改变施工方案 (2)1.8工序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 (3)1.9质量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不到位,未持证上岗 (3)1.10原材料及半成品管理不规范 (3)1.11工地试验室管理不规范 (4)1.12工序质量验收落实不到位 (4)1.13成品保护工作不到位 (4)2、公路工程 (6)2.1 路基填筑 (6)2.2 软土地基处理 (13)2.3 涵洞工程 (14)2.4 砌体及防护工程 (19)3、桥梁工程 (21)3.1 桩基础 (21)3.2钢筋制安工程 (23)3.3钢筋原材料及钢筋连接 (28)3.4模板、支架和拱架 (32)3.5混凝土工程 (38)3.6预应力工程 (52)3.7桥面及附属工程 (59)1、管理通病1.1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1.1.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未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未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或专职质量管理人员数量不满足施工需要。
1.1.2主要产生原因对质量管理工作不重视。
1.1.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设置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施工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资质应符合岗位要求。
1.2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1.2.1表现及典型特征项目部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内容不全,针对性及适用性不强,未按文件管理要求进行审批和发布。
1.2.2主要产生原因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
1.2.3防治及应对措施项目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质量检查制度、质量奖罚制度等,质量管理制度应以文件形式进行发布。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不适用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A 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及保障方案A.1保证工程质量的项目管理制度A.1.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A.1.1.1质量管理体系图A.1.1.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A.1.1.3技术管理体系流程图A.1.1.4材料质量控制流程图A.1.1.5施工测量管理图A.1.1.6成品保护流程图A.1.1.7工程验收流程图A.1.2总则1.以满足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建设单位的要求为目标进行质量控制。
2.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不断改进过程控制。
3.项目质量控制实行样板制。
施工过程均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
4.分项工程完成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和认可。
5.质量控制按下列程序实施: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
A.1.3编制质量计划1.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2.质量计划体现从工序、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到单位工程的全过程控制。
3.质量计划为对外质量保证和对内质量控制的依据。
4.质量计划包括下列内容:4.1.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4.2.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及管理组织协调系统4.3.检验和试验程序4.4.对重复出现不合格质量问题的责任人的处罚办法。
A.1.4建筑结构材料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A.1.4.1一般要求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取样、检验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
2.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和记录。
质量验证包括材料品种、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检查和见证抽样,进行物理、化学性能试验。
验证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现场验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有关标准规定降级使用。
4.对于项目采购的物资,业主的验证不能代替项目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而业主采购的物资,项目的验证不能取代业主对其采购物资的质量责任。
1、设备使用记录内容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试样名称、编号、使用前、中、后的状态、使用人员签名以及()。
(C)A,检测结果B,检测依据C,检测时间段D,校对人员签名2、天平等有较高精度要求的称量仪器的安置场所应符合()的要求。
(C)A,同一检测室内无安设击实仪、振动筛等会产生振动影响的设备。
B,应具有独立的操作台供独立放置一台天平。
C,同一检测室以及隔壁间的相邻处等对天平安设处会产生振动影响的场所,均不能安设会产生振动的设备。
D,只要与振动源不同时使用,可随意位置安设天平。
3、混凝土现场拌制过程中不属于工地试验室的工作内容是()。
(D)A,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及记录。
B,搅拌计量系统的称量视值检查与记录。
C,坍落度的检测及记录。
D,下料顺序的操作控制与记录。
4、一般工地试验室均有着临时性、条件相对简易、外部环境多变和()的特点,这些特点易导致一些管理通病的产生。
(C)A,人际关系复杂B,技术难度较大C,远离母体试验室D,多重管理5、针对工地试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内容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的通病,可采取的有效合理的防治措施有()。
(D)A,让母体机构代写各项管理制度。
B,照搬其他工地试验室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C,依据工作进展,遇到相关问题时,再编写相关制度。
D,母体机构可制定工地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的纲要或范本,开工时工地试验室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纲要或范本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完善,形成本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制度。
6、要解决工地试验室标准规范类文件更新信息来源不畅、更新不及时的通病,以下()项措施更为合理有效。
(C)A,工地试验室自行建立文件查新制度,每个人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查新工作。
B,要求工程项目部的文件管理部门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C,母体试验室将工地试验室的各类文件管理纳入母体的文件管理体系,由母体及时查新并传递更新信息。
D,工地试验室授权负责人负责较重要的标准规范的查新和更新工作,其余查新工作根据需要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