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制度概述上下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概述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概述公证是指在法律范畴内,有权益的当事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请求公证员出具证明文书或证明公证书,其效力等同于法院判决的过程。
公证依照中国《公证法》解释,主要是为了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经济交易。
在现代社会中,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一、公证制度公证制度乃中国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公证员的法律授权下,以证人身份和专业能力授予公证效力,用于”保障,维护,鉴定和证明”等方面。
公证制度分为四个方面,包括办理公证,制作公证书,办理公证文件备案和监督公证员。
目的在于确保公证业务的质量与规范性。
该制度指导有效履行司法职能,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维护公正和合法权益,提升经济的可信度。
因此,公证制度到今天仍有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二、公证员职业道德公证员职业道德是赋予公证员的行为规范,规范了公证员的工作方式和社会行为。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公证员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公正、独立和保密原则,提高公证员的专业知识与职业精神。
公证员必须要遵守行业规定和道德标准,确保公证业务质量与规范性,并遵循公证的法律环节。
公证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确保公证业务的质量,以合适的方法保障法律规定的诉求和公证申请。
公证员应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如下:1、依法、公平、公正地履行公证职务,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2、保守公证职业秘密,保证公证文件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3、全面了解申请人要求和提供的情况,对官方文件进行审查,掌握正确的法律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结论。
4、不接受不当的礼物和答谢,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范围。
5、尊重客户,不轻视、不侮辱任何一方当事人,而是平等地对待并善意地解释问题。
三、公证制度与公证员职业道德之间的联系公证制度和公证员职业道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证制度为公证员提供了更多遵守和执行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在公证员的职业道德框架下,公证制度的规定都为公证员服务,使其能够正确遵守公证业务的规定。
公证制度简介与公证文书公证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确保合同、协议和其他文件的合法有效性。
它是各国法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权威、中立、公正的证据和认证服务。
公证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权、婚姻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
公证机构在履行职责时必须公正、中立、权威,并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
公证机构通常由政府设立,由经过培训和考试的公证员负责办理相关事务。
公证制度的核心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证与鉴证:公证员可以对文件、合同、协议等进行认证,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公证员会对当事人的身份进行核实,并留下相关的证据和记录。
2.证明与存证:公证员可以对事实进行证明,例如证明某人在某个时间点有无犯罪记录、证明某个文件的存在等。
这些证明可以作为相关法律程序的依据。
3.委托与代理:公证员可以代表委托人进行一些法律行为,如签署文件、代为办理手续等。
这样可以减轻委托人的负担,缩短办事时间。
公证文书是公证制度中的重要产物,是公证员在办理公证事务时所制作的书面文件。
公证文书的性质类似于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和证明力。
它通常包含以下要素:1.公证语言:公证文书一般以国家的官方语言书写,以确保其得到广泛承认和理解。
2.公证内容:公证文书需要清晰、准确地记录所公证的事实和相关的证据。
它应该真实、完整地反映公证事实,并附有相关证明材料。
3.公证要素:公证文书应包含公证员的签名、印章、公证时间和地点等要素,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公证文书在法律程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证据提供给法院、司法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用于解决纠纷、保护权益、履行合同等。
公证文书一般具有强制执行力,可以强制执行其中所载明的义务和权利。
总之,公证制度是一种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权威、中立、公正证据和认证服务的法律制度。
公证文书作为公证制度的产物,在法律程序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人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
第1篇一、公证制度概述公证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公证机构依法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进行证明,以保障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一种法律制度。
公证制度具有证明、服务、监督和保护等多种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证法的基本原则1. 公正、独立原则: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事务时,必须坚持公正、独立,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涉。
2. 依法办理原则: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事务,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严格审查,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3. 便民、高效原则:公证机构在办理公证事务时,应当便民、高效,为当事人提供优质服务。
4. 保密原则:公证机构对公证事项和当事人的隐私应当保密。
三、公证机构与公证员1. 公证机构: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公证业务的机构,负责办理公证事务。
我国公证机构分为国家公证机构和地方公证机构。
2. 公证员:公证员是公证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公证事务。
公证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年满25周岁;(3)品行良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4)具有法律专业知识;(5)通过国家司法考试;(6)在公证机构实习2年以上或者具有3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1年以上,经考核合格。
四、公证业务的范围公证业务范围主要包括:1. 民事法律行为公证:包括合同、继承、赠与、遗嘱、委托、声明、保证等公证事项。
2. 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公证:包括出生、死亡、婚姻、学历、学位、职务、职称、经历、亲属关系、收养、财产分割等公证事项。
3. 文书公证: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定、监事会决定、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公证事项。
4. 其他公证业务: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其他公证业务。
五、公证程序的规则1. 申请公证: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章公证制度第一节公证制度概述一、公证与公证制度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可见,公证是一项特殊的证明活动,所要证明的事项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而该证明活动的主体是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和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
当然,作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活动,实际的参与者不仅限于公证机构和公证当事人,还可能涉及利害关系人、见证人、鉴定人等,但公证机构和公证当事人是公证活动的基本主体,所涉其他人员属于一般参与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公证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公证活动进行调整和规制所形成的一项法律制度。
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公证组织制度、公证管理制度、公证行为制度以及公证程序制度等。
在法律成为社会活动一般性调整规范的今天,通过立法对公证活动进行规范所形成的公证制度,是公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公证结果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作为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证制度具有以下几个属性:1、公证制度是一项社会性司法制度。
所谓司法制度,是指与社会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相关的法律制度。
从国家权力介入的角度,可以将司法制度分为公力性司法制度和社会性司法制度,后者往往又被称为民间司法制度。
在对待社会纠纷上,社会性司法制度与公力性司法制度不同,主要是以预防和非诉讼的方式来处理。
在我国,公力性司法制度主要有审判制度、检察制度、警察制度、司法行政制度、监狱制度等,而社会性司法制度则有人民调解制度、仲裁制度、公证制度等。
2、公证制度是一种纠纷预防性法律制度。
公证是当事人的权益未受到损害或者未与他人发生争议之前,经当事人申请,由公证机构对相关事项进行证明,从而达到预防纠纷发生,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即使随后发生了纠纷,公证也为纠纷快速有效地解决提供了可靠的证明材料。
可见,公证是一种非诉讼的法律活动,具有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社会功能。
、公证与律师制度重点笔记第一章公证制度概述★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活动。
★公证制度:是进行公证证明活动的一项法律制度。
是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办理公证事项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公证的法律关系:是国家公证机构依据国家赋予的职权,在公证活动中由公证法所确认和调整的与当事人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公证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国家公证机构和申请办理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是由具有独立参加公证活动的资格者所构成的★公证法律关系的客体:公证机构依法证明的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即公证机构证明的实体权利和事实,也就是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的对象★公证法律关系的内容,指公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真实性和合法性是公证的内容★公证的特征:是由公证的本质和固有属性所决定的,是公证活动区别于其他有关活动的标志。
包括:1、公证的根本特征是证明活动2、公证是特殊性证明活动3、公证是非营利性的证明机构★认证:是指外交,领事机关在公证文书上证明公证机构的签名和印鉴属实,或证明前一认证机构认证的签名和印鉴属实的行为★公证与认证的关系:没有公证,便没有认证;没有认证,公证则无法在外国发生法律效力。
公证是认证的前提和基础,认证是对公证的证实和鉴别。
★鉴证: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维护签订经济合同的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对已经签订的经济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地审查、鉴别和核实,予以证明,借以促进经济合同履行的一种活动。
★公证与鉴证的区别1、行为的主体不同,公证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公证机构;鉴证行为的主体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2、两者的作用不同。
公证仅能证明经济合同的确实性与合法性,鉴证还有促进经济合同履行的作用。
3、两者针对的对象不同。
鉴证的对象只有经济合同;公证的对象是指一切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证处规章制度篇一:公证制度第二编公证制度第一章公证与公证法一、公证制度概述1、概念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2、特征(1)公证是由专门机构和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证明活动。
(2)公证证明活动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公证证明的对象是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
(4)公证的标准是真实性、合法性。
(5)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
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和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6)公证是一种非诉讼活动。
3、地位公证制度是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是保障实体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性法律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功能是统一行使国家司法证明权,通过公证证明活动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不法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正常的经济、民事流转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4、任务一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办理经济合同、股票、招标、拍卖、提存、公司章程、法人资格、保全证据、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等公证;二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三是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促进国际民事、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保护公民、组织、海外侨胞和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5、作用(1)引导服务功能帮助、指导公民、法人依法设立、变更法律行为,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剔除纠纷隐患和不真实、不合法的因素,制止违法行为,防微杜渐,促进法律义务的正确履行。
(公证履约90%以上,未公证履约70%左右)公证机构通过证前证后服务,将执法中接触的大量信息和发现的问题,以法律建议的形式反馈给立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并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将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与完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证处规章制度篇一:公证制度第二编公证制度第一章公证与公证法一、公证制度概述1、概念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2、特征(1)公证是由专门机构和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证明活动。
(2)公证证明活动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公证证明的对象是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
(4)公证的标准是真实性、合法性。
(5)公证证明具有特殊的法律效力。
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和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6)公证是一种非诉讼活动。
3、地位公证制度是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是保障实体法正确实施的程序性法律制度,是国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功能是统一行使国家司法证明权,通过公证证明活动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不法行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正常的经济、民事流转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
4、任务一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如办理经济合同、股票、招标、拍卖、提存、公司章程、法人资格、保全证据、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等公证;二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预防纠纷,减少诉讼;三是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促进国际民事、经济交往的顺利进行,保护公民、组织、海外侨胞和外国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5、作用(1)引导服务功能帮助、指导公民、法人依法设立、变更法律行为,衡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剔除纠纷隐患和不真实、不合法的因素,制止违法行为,防微杜渐,促进法律义务的正确履行。
(公证履约90%以上,未公证履约70%左右)公证机构通过证前证后服务,将执法中接触的大量信息和发现的问题,以法律建议的形式反馈给立法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并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将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与完善。
1、法国首先颁布了《公证人法》,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公证法律,也是大陆法系公证法制制度的起源,最后发展为拉丁公证制度。
正确
2、拉丁公证制度一般以形式公证为主。
错误
3、公证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罗马的民事法律制度。
而我国直到近现代才出现中人担保及证明业务。
错误
4、自1951年我国大中城市及部分县城法院建立公证组织、办理公证业务起,我国的公证机构一直在平稳顺利地发展。
错误
5、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中罗马的民事法律制度催生了最古老的公证法律制度的出现。
正确
单选题
1、()不是拉丁公证制度的发展趋势。
公证服务本土化
2、美国公证人的资格取得条件不包括()。
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3、实行拉丁公证制度的国家,现在出现了变革趋势,社会强烈要求实行()。
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
4、()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公证法律。
公证人法5、()是德国公证制度与法国公证制度的不同所在。
当事人直接向公证人支付酬金
1、拉丁公证制度的特点有()。
ABD
2、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提出()。
ACD
3、在法国公证制度中,公证人在国家事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公证人具有()特点。
ABCD
4、法国公证制度有()特点。
BCD
5、公证制度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