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II )卷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8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yì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苍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1)给文中划线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yì倔强不屑________站(2)文中含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因噎废食”中“废”的意思是()A.停止,不再使用B.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C.荒芜,衰败D.残疾(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排比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jué;xiè;驿(2)苍海;沧海(3)A(4)比喻;引用【解析】【分析】(1)(2)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与书写。
“倔”是多音字,juè、jué,“倔强”读作“jué”。
“屑”读音xiè,碎末;琐碎的意思。
“驿”不要写成“译”。
“苍”与“沧”可通过部首来辨析。
(3)“因噎废食”释义是比喻因小而废大或怕做错事而索性不干,贬义词。
废:停止。
(4)“成,如朗月照花”运用比喻,“‘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属于引用。
故答案为:⑴jué;xiè;驿;⑵苍海;沧海;⑶A;⑷比喻;引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⑵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互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此时的莫愁湖是“人行即从花下过,人停即在花中坐”。
(引用、对偶)B.历史是条夏天的棉被,时不时就得翻出来晒晒。
(比喻)C.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引用、设问)D.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对偶、互文)2.下列诗句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的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突然、忽然意义相近,都有表时间短促,出乎意料的意思;词性相同,都是副词。
B.“啊,黄河! ”一句中的“啊”与“春天的景色多美啊! ”一句中的“啊”词性相同,都是叹词。
C.诗句“啊,黄河!你一泻万文,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和夸张。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和互文。
4.下列句子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解说:加点字“只”是副词。
B.我在.房间读书。
解说:在是连词。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解说:这句话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脚印。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以下选项中,不是互文修辞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B.岸芷汀兰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拟人)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比喻)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踏进苏州小巷,会感觉一种静,一种深入骨髓的静。
比起其它城市,苏州显然少了一份浮燥之气,多了几份清幽之气。
这清幽之气就来自苏州小巷,来自小巷里散发清韵的青石板,来自小巷里简洁的石库门,来自小巷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古民宅,是从许多宋版线装书飘逸而出的,或从明清青花瓷里盘旋而至的,或从古城庭院深深的园林里散发出来的。
在茫茫夜间,看月光下古苏城,粉墙黛瓦,千家灯火汇成古城的温馨。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择一城终老,宜人气灵,坐谈杯盏,享年华而吾心不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骨髓温馨(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suǐ;xīn(2)浮燥;浮躁(3)排比;引用【解析】【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注意“燥”不要写成“躁”。
对于常用修辞手法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运用。
故答案为:(1)suǐ;xīn(2)浮燥;浮躁(3)排比;引用【点评】本题考查字的读音,汉字当中有很多字读音相同,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归类整理。
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汉字中同音字很多,学习中要注意区分有些字字形相差很大,但读音相同,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加注意。
2.你所在的春华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新闻采访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建设”为报道题材。
请你参加,(1)【活动一:初拟采访提纲】下面是小组初拟的采访提纲,请你为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指出采访提纲存在的一处不足。
江苏省扬州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单选题:以下词语中,错误使用了“颜色名称”的一组是()A. 桔洋————橙黄色B. 小花裙————红色C. 秋叶黄————棕黄色D. 金黄色————可乐制造商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金黄色是一种颜色名称,不属于可乐制造商的名称。
2.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我早上起来发现妈妈走了B. 昨天天气好去游泳了C. 天阴了我就不出去了D. 我既要研究也要锻炼身体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句子中,前后之间应该使用逗号隔开。
正确句子应为“我早上起来,发现妈妈走了。
”3. 单选题: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体裁是()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体裁是诗歌,它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4. 单选题:下列句子中,表达是否定意义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不是很有趣。
B. 我明天一定去参加。
C. 他不但会唱歌,还会跳舞。
D. 我没时间看电视。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句子中的“没”字表示否定意义,“我没时间看电视”表示没有时间看电视。
5. 单选题:下列成语中,与“斤斤计较”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绿水青山B. 海阔天空C. 珠光宝气D. 追求卓越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成语“斤斤计较”指小心计量每一斤,形容过分计较小事。
而“珠光宝气”同样表示爱慕虚荣,也属于计较小事。
6.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字错别字的个数最多?()A. 医学家B. 危害C. 研发D. 玻璃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错别字个数最多的选项是B选项“危害”,其中包含一个错别字。
7. 单选题:下列短语中,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 乘客(chéngkè)B. 下落(xiàluò)C. 踢足球(tí zúqiú)D. 将来(jiāng lái)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短语“踢足球”中,注音错误的是“足球”,正确注音为“zúqiú”。
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修辞手法及运用答案含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边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A. 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C. 他心急如火地雇了一只小船,渡过太湖。
D.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A、C、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下面的文段选自《一棵小桃树》,阅读后,完成各题。
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甲)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受,没有粉的感觉,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乙)笑着。
(1)给文段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灼(zhuò)薄(báo)B.灼(sháo)薄(bò)C.灼(zhuò)薄(bò)D.灼(sháo)薄(báo)(2)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中进行选择,填入文段(甲)(乙)两处。
(甲)________;(乙)________(3)文段中横线处所填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忧心忡忡的少女B.忧心忡忡的少男C.患了重病的少女D.患了重病的少男【答案】(1)C(2)得;地(3)C【解析】【分析】(1)“灼”的正确读音是“zhuò”;“薄”是多音字,一般来说,用于书面语时读“bó”,用于口语一般读“báo”,据此,“薄”在文段中的读音是“bò”。
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了寂莫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能提高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uì________________点________干涸深邃(2)文中有一个含有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
(4)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答案】(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1)和(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寞”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引用;“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是比喻。
(4)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改为“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故答案为:(1)缀;hé;suì(2)寂莫;寂寞(3)引用,比喻(4)走进这个世界,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诗化我们的生活。
【点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主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4 句式2(修辞手法、仿写、补写)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一、理解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修辞手法、仿写、补写的理解与运用内容与解读:(1)修辞手法: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修辞手法来欣赏文本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仿写:仿写是指根据给定的文本或句子,模仿其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等,创作出新的文本或句子。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仿写来提高写作能力,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
(3)补写:补写是指根据给定的文本或句子,补充其缺失的部分,使其完整。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补写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二、把握命题方向(一)命题考向分析:(1)修辞手法中考中,修辞手法的考点通常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考试形式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句子改写题。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用和运用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判断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2)仿写仿写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考试形式通常为句子仿写或段落仿写。
考生需要理解仿写的本质,即模仿已有文本的结构和语言风格来创作新文本。
在仿写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保持与原文本的相似性和创新性。
(3)补写补写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试形式通常为句子补写或段落补写。
考生需要理解补写的目的,即补充和完善已有文本的内容,使文本更加完整、生动。
在补写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和连贯性,同时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023年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对比)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铭记英雄历史】对联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对联二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对联三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用了反复、对比的修辞。
B.《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一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D.杜甫在《月夜忆舍弟》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因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更让人伤感的是,马上迎来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家书无法寄达。
3.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B.电影《芳华》是冯小刚与严歌苓联手打造的一部反映我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工团生活的大片。
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4.指出下列诗句的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A.“旱烟袋”脸涨红了,怎么也不肯接那钱。
(比喻)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对偶)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D.我(指雨)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
(拟人)二、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D卷一、单选题 (共48题;共96分)1. (2分)“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 . 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 . 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 .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 (2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 比喻对偶夸张B . 对偶夸张拟人C . 夸张拟人借代D . 借代比喻对偶3. (2分)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A . 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山雀们的皮可爱的特点。
B . 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 . 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 . 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4. (2分)“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句中的“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部编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答案】 B【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字帖(本体)比作小国旗(喻体)。
B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好像要落下来”是一种感觉。
C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何首乌根(本体)比作人形(喻体)。
D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本体)比作明灯(喻体)。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
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墨迹慢慢蜕去了。
从前那种品一杯香míng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中央电视台《信中国》节目,选取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通过读信以及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书信的精神力量。
书信,似春风带给我们温暖;书信,似甘lín滋润我们心田;___________。
亲爱的同学,闲遐的时候,给你的亲人、师长或朋友写封信吧!(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míng lín香________甘________(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4)在中国,有一位翻译家和他儿子的通信后来结集成书,感动了无数人。
江苏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九:修辞手法(II )卷一、单选题 (共48题;共96分)1. (2分)“啊!黄河!”这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反复出现是为了对所歌颂的对象加以强调。
B . 这是诗人在“望”黄河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C . 反复出现,从不同角度赞颂黄河,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D . 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形成对偶关系的一项是()A . 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B .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C . 晚风轻唱甜蜜歌,轻骑踏月不忍归。
D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2分)选出与例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例句: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A . 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B .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C . 人夜,灯光映着碧水,明月照亮大海,泛舟在亚得里亚海滨像进了水晶宫一般,真是人间奇景。
D . ……串连缀接而成的“水都”,就像一串颗颗珍珠连缀起来的瑰宝。
4. (2分)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意义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想起它(纺车),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运用比喻,抒发作者对延安纺车深厚真挚的感情。
B . 你们是早晨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运用拟人,抒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朝气蓬勃的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C .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现代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运用排比,使抽象的概念和道理变得更加严谨。
D . 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能画出祖国的面貌呢?运用夸张,意在表明多调一些颜色,祖国的面貌是可以画出来的。
5. (2分)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A . 若脱笼之鹄B .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C .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D .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6. (2分)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A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 .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7. (2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 . 比喻对偶夸张B . 对偶夸张拟人C . 夸张拟人借代D . 借代比喻对偶8. (2分)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
A . 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的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对比)B . 你们一定想:终日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日闷闷地坐在窗下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息的奇怪的动物!(比喻)C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引用)D . 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
(夸张)9. (2分)(2018·湘西)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B . 红衣青年仿佛一个完全的外行。
C . 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
D .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10. (2分)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A .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C .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D .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11. (2分) (2017八上·萍乡期末) 下列语句中采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B . 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C .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D .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12. (2分)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里其实是生气蓬勃的,万物在这儿生长发展,是最现实而活跃的童话诞生的地方。
从每一条小径走进去,阳光仅在树叶的空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两旁的小花小草却都挤到路边来了;每一棵嫩芽和幼苗都在生长,无处不在使你注意:生命!生命!生命!在这些植物的大家庭里,我认为还是叶子耐看而富有生气,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纤巧,有的壮丽,有的是花是叶巧不能辨;叶子兼有红黄紫绿各种不同颜色,就是通称的绿叶,颜色也有深浅,万绿丛中一层层地深或一层层地浅,深的葱葱郁郁,油绿欲滴,浅的仿佛玻璃似的透明,深浅相同,正构成林中幻丽的世界。
A . 选段中用“挤”一词赋予小花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表现出小花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B .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生命!”,突出了黄山无处不在的生命力。
C . 选段中运用“有的……”的排比句式,写出了植物的叶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特点。
D . 选段中把植物的“叶子”比喻成“玻璃”,突出了“叶子”的绿色深浅不一的特点。
13. (2分) (2017九上·北京期中)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在某一评论平台上人们纷纷留言,其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主题数字体验展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故宫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风貌,再现了紫禁城的金碧辉煌。
(拟人)B . 养心殿里曾有帝王召对臣工、批阅奏折的勤政劳形,曾有丹青吟咏、潜心礼佛的风雅诚敬,曾有宴飨祈福的天伦之乐。
(排比)C . 在紫禁城众多的宫殿里,养心殿的地位不容小觑,这里仿佛一部舞台,演尽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
(比喻)D . 展览利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和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更为丰富、多元、精彩的“数字故宫”。
(比喻)1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 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
B .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C . 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
D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5. (2分)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____①___落后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我们____②___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否认它,躲避它,____③___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A . 既然就就B . 因为又而是C . 既然就而是D . 既然又就16. (2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 热烈欢迎良师益友尊重师长精力充沛解说:这几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 . 美丽聪明伟大勇敢优秀鲁莽解说:这几个词都是形容词。
C .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远近横着荒村”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漂浮在空中。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7. (2分) (2017八下·德惠月考) 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A .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比喻)B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对比)C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D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18. (2分)(2016·黔南)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反问)B .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排比)C . 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
(拟人)D .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偶)19. (2分)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给友人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跌倒是一次纪念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就这相携着手走呵走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你会纵情欢笑是呵是呵我们的笑直上云霞A . 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美好经历的感悟。
B . 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 (2分)选出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④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A . 拟人拟人比喻对比B . 拟人对偶夸张对比C . 反复对偶比喻顶真D . 反复夸张比喻顶真21. (2分)(2014·绥化) 下列句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骆驼是沙漠之舟”运用了比喻修辞。
B . 《故乡》《孔乙己》两篇作品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
C . “河上有30多米长、5米宽的五孔石桥,弧形石拱与倒影连成一个个圆形洞门。
”这个句子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 . 消息是以最简洁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人和事的文体。
22. (2分)(2015·丹东)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秋冬之际,树上的叶子落光,抬头就能看到高树顶上的许多鸟窝,宛如一个个黑色蘑菇。
②丝瓜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③新荷初露田田叶;垂柳始曳丝丝烟。
④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
A . 排比对偶比喻拟人B . 比喻拟人对偶排比C . 拟人排比比喻对偶D . 比喻排比对偶拟人23. (2分) (2017八上·桂林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 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曲,这就是重庆的夜……B . 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掺和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