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喻 格式:甲是乙(比喻词常有“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词) 例:那美景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 (3)借喻 格式: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也就是说只有喻体,但 由于本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2.比喻的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除此之外,在记 叙文中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在说明文中,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 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能帮助深入理解;在议论文中能给人以深刻鲜 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作用分析:以舞女的裙比喻荷叶,形象生动地写出荷叶形象优美的特点, 表达自己暂时逃离纷扰世事独处的愉快心情。
2.拟人的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到栩栩如 生,往往带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作用分析: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单是百草园短短的 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鲜明地表现出“我”对百草园这一乐园的 喜爱之情。
3.拟人和拟物的区别:比拟的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拟人是把 物当做人来写,而拟物则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拟人) 例②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上天了。(拟物) 例③ :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颈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 满一车河沙。(拟物) 例③中挖土机当做动物描写,赋予它动物的特征,而不是让它具有人的 感情、动作,所以,是拟物而不是拟人。
2.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作用分析: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全句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概括凝练地表现了 陋室主人交往之雅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 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 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2)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 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兼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