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201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统考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10
安溪县2013年秋季八年级(上)期末考数学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16 2.计算32()x -的结果是( ) A .5x - B .5x C .6x - D .6x 3.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2,4,6 B .4,6,8 C .6,8,10 D .8,10,12 4.若229(3)x mx x ++=-,则m =( ) A .6 B .6- C .3 D .3- 5.如图,AB =AC ,若要使△ABE ≌△ACD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 A .∠B =∠C B .BD =CE C .BE =CD D .∠ADC =∠AEB 6.我县有13所高中校和40所初中校,要了解我县中学生视力情况,下列抽样方式最合适的是( ). A .随机抽取一所中学的所有学生 B .从高中校和初中校各随机抽取一个年级的学生 C .从初中校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 D .从53所中学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 7.原命题为:“若a >0,b >0,则a b +>0”,逆命题为:“若a b +>0,则a >0,b >0”.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 A .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 B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 C .原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为真命题 D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 8≈ .(精确到0.01) 9.计算:2(2)x xy x -÷= . 10.因式分解:2x x += . 11.比较大小:(填入“>”或“<”号) 1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13.如图是某校初中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若七年级学生160人,则九年级学生 人.14.如图,Rt △AOB ≌Rt △COD ,若∠A =36°,则∠D = °.15.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D .连结AD ,已知AC =4cm ,△ADC 的周长为11cm ,则BC 的长为 cm .= .17.如图,已知Rt △ABC 是直角边长为l 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①第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②第n 个(n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共89分)18.(9|1.19.(9分)因式分解:2221a a b ++-.20.(9分)先化简,再求值:222(32)3(21)a a a a a ++-+,其中2a =-.21.(9分)已知:如图,∠1=∠2,∠C =∠D .求证:OC =OD .22.(9分)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AB =13,AD =12,BC =14,求BD 、AC 的长.23.(9分)为了了解我县八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将测试情况绘制出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请根据统计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a = ;(2)将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八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次数(x )的达标要求是:x ≥100.请计算“达标”出现的频率是 .24.(9分)已知1a b -=,2213a b +=,求下列各式的值:(1)ab ;(2)2()a b +.25.(12分)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点P .(1)求证:△ABD ≌△BCE ;(2)求∠APE 的度数;(3)若四边形PDCE 的面积为2,求点P 到AB 的距离.26.(14分)如图,点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内一点,∠CAB=90°,∠BOC=120°,将△AOB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DC,连结OD.(1)求证:△A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记∠AOB=α.①分别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DOC、∠CDO和∠DCO;②当α为多少度时,△COD是等腰三角形.α四、附加题(每题5分,共10分)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做完上面考题后,再认真检查一遍,估计一下你的得分情况。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是:A. 恬静(tián jìng)水湄(shuǐ méi)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B. 沉着(chén zhù)鸿毛(hóng máo)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贪婪(tān lán)惊愕(jīng è)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D. 堆砌(duī qì)雕琢(diāo zhuó)神采飞扬(shén cǎi fēi yá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B. 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不仅会唱歌,还会弹钢琴。
C.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的同学虽然成绩优异,但表现并不突出。
D.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答案:D3.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破釜沉舟”相近的是:A. 前赴后继B. 举世闻名C. 奋不顾身D. 一举两得答案:C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描写自然景象的是:A. 雨后春笋B. 碧空如洗C. 雪中送炭D. 花好月圆答案:C5.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的景象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答案:C6.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不正确的是:A. 振奋(zhèn fèn)振作(zhèn zuò)振翅高飞(zhèn chì gāo fēi)B. 瞬间(shùn jiān)瞬息(shùn xī)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C. 招呼(zhāo hū)招揽(zhāo lǎn)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D. 咨询(zī xún)咨诹(zī zōu)咨商(zī shāng)答案:A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A. 雪花飘飘,如诗如画。
福建省安溪县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6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
(6分)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 A 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行列。
莫言的业绩, B 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1)下面加点字字音或字义全对的一组是()。
(2分)A.谟业(mò)业绩(功业、成果) B.无愧(kuì)殊荣(不同、差异)C.怨乡(yàn)崛起(突起、高起) D .诺贝尔(ruó) 魔幻(神秘、奇异)(2)在本段□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3)文段A、B两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A.不但还 B.既又 C.所以因此 D.而也2.诗文默写。
(11分)①惶恐滩头说惶恐,②,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④,草色遥看近却无。
⑤采菊东篱下,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⑦是离愁,⑧,雪上空留马行处。
⑨以是人都以书假余,。
⑩《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语文不仅给了我们知识,更陶冶了我们的精神和情操。
从《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精神;从《在塑生命》中,我们体会到海伦·凯勒对安妮·沙利文老师的之情;从《云南的歌会》中,我们感受到沈从文对的品味和赞赏。
4.综合性学习。
(8分)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长江干流 图13.12013年秋季八年级(上)期末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合题意。
) 我国拥有18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和 约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500多个。
右图是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空间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是一个( )A .没有海域的内陆国家B .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C .岛屿众多的群岛国家D .海陆兼备的沿海大国 2.我国主张的领海..宽度是( ) A .12海里 B .24海里 C .200海里 D .350海里 3.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总面积与陆地总面积之和..约为 平方千米( ) A .300万 B .600万 C .960万D .1260万 4.下列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 .渤海、黄海B .渤海、琼州海峡C .东海、南海D .南海、琼州海峡 5.当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乌苏里江上已是阳光满地,原因是我国( ) A .气候类型多 B .东西跨经度广 C .海拔高低不同 D .南北跨纬度广 我国已经圆满地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结合图2回答6~7题。
人口大学高中初中小学%32%2010年人口城乡构成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 13.26% 10.33%图2 6.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人口老龄化加重 ③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 ④城镇人口比重下降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B .人口素质下降 C .城镇人口比重过高 D .青壮年劳动力不足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 .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B .台湾、海南等海岛C .我国的5个自治区(省级 )D .沿海地区 9.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 A .壮族 B .彝族 C .汉族 D .苗族10.下列最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剖面示意图是( )1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冬季风B .纬度位臵C .地形D .海陆位臵 12.秦岭-淮河一线不是( )A .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B .400mm 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D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图13.1是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
下学期期末考试季八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名篇名句默写。
(12分)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⑸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⑹纷纷暮雪下辕门,风驰红旗冻不翻。
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⑻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⑾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语言综合运用。
(8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母亲想儿长江长,子女想娘扁担短。
”现实生活中,不尊敬长辈、不孝顺父母的gān'gà()现象(A.习以为常 B.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
常常见到这样的镜头:吃过饭后子女转身去看电视,或出去玩耍,父母却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子女品尝,子女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子女在家中习惯任性,颐指气使,父母却围着子女转,默默奉献……传承孝道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已迫在眉睫.()。
俗话说,不敬父母莫谈修佛。
一个具备良知的子女需学会感恩。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gān'gà( 尴尬 ) ②迫在眉睫.(jié)⑵文中第一段第二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B (填写字母)。
(2分)⑶第二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A)(2分)A.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又怎么能奢望他去关心国家和社会?B.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又怎么能指望他去关心国家和社会?C.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指望他爱谁,又怎么能奢望他去关心国家和社会?D.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指望他爱谁,又怎么能指望他去关心国家和社会?⑷在捕捉一个生活种不尊敬长辈、不孝顺父母的镜头,仿照前后句式,填入第一段第四行的横线处。
(2分)(依照例句的格式仿写即可。
A . AC=BDB . BO=DOC . AC 丄 BD D . AB=AD6. 某兴趣小组某次测验成绩分别是:60、60、67、69、73、8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 67B . 38C . 69D . 737. 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是6和8,则该菱形面积是(A . 24B . 14C . 30D . 48 &如图,P 是双曲线上一点,且图中厶 POA 的面积为5,16 .如图,菱形ORA^为长为2,且/ P 1=600,将 菱形OPAQ^I 绕点A 1顺时针旋转1800, 福建省安溪县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选择题(40 分) 1代数式丄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X —12. 人体内某种细胞的直径约为 0.000 00156米, 5 -5 A . 0.1565 X 10 B . 0.156 X 10 C . 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6 -6 1.56 X 10 D . 1.56 X 103.点P ( 3, 4)关于原点O 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 (- 3, 4) B . (3, 4) 若点y = x -2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 在口 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 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3,- 4) D . (- 3,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D10 .如图1,矩形ABCD 中,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BC —CD — DA 运动至点A 停止。
点P 运动路程为x , △ ABP 面积为y,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如图 2所示,则m 的值是( A . 4 x , B . 6 C . 7 D . 12 二、填空题 11.计算: (24 分) a 1 +a 1 a 1 4 •I12 .将y =3x 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的解析式为: 13 . □ ABCD 中,/ A=600,则/ C= 14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对角线 AC 与BD 相交于点O ,/ AOB=60 0, AB=1,贝U BC= ______15 .若点P (m -2,2m )在第二象限,则点 Q (5-m,- m )在第象限。
梧桐中学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练习二(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7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⑴根据要求答题。
(3分)①在拼音格中写出“荣”的拼音。
(1分)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1分)□③找出并改正“侯鸟去来”中的错别字。
(1分)改为⑵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2分)A.提醒警示B. 传语暗示C. 预报传言⑶文段最后一句中“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说明自然现象与农事安排之间的什么联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文默写。
(12分)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歌行》)②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望》)③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陋室铭》)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⑤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⑥初极狭,_____________。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若a、b是方程x²-4x+3=0的两个根,则a+b的值为()A. 1B. 2C. 3D. 42. 下列各数中,有最小正整数解的是()A. 2x+3=7B. 3x-5=8C. 4x+2=9D. 5x-1=10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2,-3)B.(-2,3)C.(2,-3)D.(-2,-3)4. 若sinA=0.8,cosB=0.6,则sin(A+B)的值为()A. 0.44B. 0.96C. 0.48D. 0.765. 下列函数中,y是x的一次函数的是()A. y=x²+2x+1B. y=2x+3C. y=3x²+2x-1D. y=x³+3x²-2x+16. 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首项为a₁,则第n项an=()A. a₁+(n-1)dB. a₁+(n+1)dC. a₁+d(n-1)D. a₁-d(n+1)7. 在三角形ABC中,∠A=60°,∠B=45°,则∠C的度数为()A. 75°B. 120°C. 60°D. 45°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b)²=a²+b²B. (a-b)²=a²-b²C. (a+b)²=a²+2ab+b²D. (a-b)²=a²-2ab+b²9. 若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首项为b₁,则第n项bn=()A. b₁q^(n-1)B. b₁q^nC. b₁q^(n+1)D. b₁q^(n-2)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关于y=x的对称点为()A.(3,4)B.(4,3)C.(-3,-4)D.(-4,-3)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1. 若a²+b²=1,ab=-0.5,则a+b的值为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A. -3B. -2C. 0D. 12. 若a > 0,b < 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b > 0B. a - b < 0C. a + b < 0D. a - b > 03. 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 y = 3x + 2B. y = 2x^2 + 3x - 1C. y = 5x^3 + 4x^2 - 1D. y = 2x - 5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A.(2,-3)B.(-2,3)C.(2,-3)D.(-2,-3)5. 下列图形中,是圆的是()A. 正方形B. 等腰三角形C. 半圆D. 长方形6.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2,公差为3,则第10项an=()A. 29B. 31C. 33D. 357. 若a、b是方程x^2 - 3x + 2 = 0的两个实数根,则a + b的值为()A. 1B. 2C. 3D. 48. 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 sin^2x + cos^2x = 1B. tanx = sinx/cosxC. cotx = cosx/sinxD. secx = 1/cosx9. 在△ABC中,若∠A = 45°,∠B = 60°,则∠C的度数是()A. 45°B. 60°C. 75°D. 90°10. 下列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是()A. 2,4,6,8B. 1,2,3,4C. 0,1,2,3D. 1,3,5,7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1. 若a = -3,则|a| = _______。
12.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y = _______。
13. 在△ABC中,若AB = 5,BC = 7,AC = 8,则△ABC是 _______三角形。
梧桐中学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练习二(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7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侯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⑴根据要求答题。
(3分)①在拼音格中写出“荣”的拼音。
(1分)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1分)□③找出并改正“侯鸟去来”中的错别字。
(1分)改为⑵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2分)A.提醒警示B. 传语暗示C. 预报传言⑶文段最后一句中“语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说明自然现象与农事安排之间的什么联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诗文默写。
(12分)①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歌行》)②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望》)③__________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陋室铭》)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⑤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⑥初极狭,_____________。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分)《苏州园林》一文高度概括了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入画”的效果,他们讲究:_________________ ;每个角落注意图画美等等。
(写出一个讲究即可)4.综合性学习:莲文化。
(8分)【搜集佳句】在“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莲的古今诗文,学生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搜集,有关佳句来源的统计结果如下表(参与人数:120人):途径图书室实地考察因特网访谈等人数25127112比例20.8%10%59.2%10%⑴根据上面表格内容,请将学生搜集资料来源的结论补充完整,你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鉴赏魅力】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莲的千古绝唱,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莲的精美诗文: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②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⑵请根据上面诗文,从莲被赋予的品质角度,探究莲的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答一点即可)【品评佳句】入学以来,我们已学过许多类似上面所选的文质兼美的诗文。
⑶请结合诗歌的相关知识,探究这些诗文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二、阅读(61分)(一)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完成5~9题。
(16分)(甲)《三峡》节选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哀转久绝佛印绝类弥勒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温故而知新C.回清倒影清流见底D.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①属引凄异属: _______②每至晴初霜旦旦:_____________③余挐一小舟挐:__________④更有痴似相公者更:_________8.翻译。
(6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面有关甲、乙两篇文章的感悟,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A、甲文的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乙文的语言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B、甲文借景抒发作者对三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乙文借景抒发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C、两文都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都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志趣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D、两文都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甲文以猿声和渔歌渲染三峡秋季的萧瑟气氛;乙文以舟子的话衬托作者的痴。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16分)为什么日本人“瘦且长寿”库索①虽然满大街都是燃脂广告,在各式减肥瘦身法的开发创新上也层出不穷,但日本的确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发达国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表的最新报告,日本人的肥胖率只有4.5%。
另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日本男性的平均BMI为23.3,女性则是21.7。
【备注:BMI英文为Body Mass Index,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②日本人“瘦且长寿”的原因,归结为他们“稻米加鱼类”的日常饮食构成。
因为重视食材的“原味”,日本人在日常食物烹饪中,油腻和辛辣的调味品用得非常少。
日本四条流的第四代传人四条隆彦在《日本料理做法》中称:“日本料理有一条原则,即其美味不能超过材料原有的滋味。
”③学者原田信男在《日本料理的社会史》中,把“和食”定义为:一般是指生鱼片或烤鱼、煮鱼,再加上冷豆腐、煮菜这样的模式,酱油极受重视,一般的搭配方式是米饭配大酱汤和腌菜,再加上小菜。
猪排饭、烤肉、汉堡肉饼等,才刚加入和式套餐不久,加上萝卜泥蘸酱油吃。
以海产为主的日本人,平时很少吃兽肉,吃牛肉的风气亦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开始的,据说,有些保守的京都人至今不习惯肉腥。
④餐桌礼仪也是日本的“瘦因”之一。
以怀石料理为代表的传统日本料理,偏爱以很小的碗碟做容器,食物的分量都很少。
有位新加坡华侨向日本华裔作家陈舜臣讲过一个故事:“生意伙伴请我去了料亭,那到底是不是吃东西的地方啊?至少我就没吃好。
漂亮的盘子里盛有少得可怜的食物,这也就算了,那里根本不是吃东西的地方。
让人一直紧张,太干净了,我老担心洒一滴汤,滴一滴酒。
”陈舜臣不由得感叹:“在中国吃饭,最后肯定是酒洒了,饭桌乱了,大家都捧着肚子心满意足的景象。
”⑤近年来,日本社会有一个新观点:下层人士才发胖。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称:“‘下层’的特征是缺乏自律性,凡事懒散,他们懒得出去买东西,也懒得自己动手做饭,反而天天吃快餐或者便利店买的便当。
甚至有人懒得在餐桌上用筷子吃饭,于是一手玩着电脑、手机,另一只手打开买来的面包、饭团等直接塞进嘴里。
更有一些人嫌一切都太麻烦了,干脆不吃饭了,专门吃高热量、低营养的零食,吃多少也不饱,结果不停吃成肥猪一样。
”日本大众心理可见一斑。
⑥换而言之,有知识、懂得克制的人,通常会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以及正常的身材。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日本人均寿命为82岁,是世界第一长寿国,推其原因,这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选自《意林》2014年01期,选文略有更改。
)10.日本人的“瘦”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数字中,而其“世界人均寿命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1.结合全文,说说日本人“瘦且长寿”的三个原因。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④段陈舜臣感叹的话语里说明了中、日餐桌礼仪有什么区别?意在告诫我们什么道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22分)一个老人蒋勋⑴寓居巴黎的时候,我时常是寂寞的。
特别是最后一年,因为跟我学中文的学生免费供给了我一间套房,可以省掉我的房租,我就离开了原来居住的比较热闹的拉丁区,搬到巴黎东北郊相当偏远的地区去了。
⑵每当下课或下工以后,走出臭闷拥挤的甬道,外面便是巴黎最大的拉舍斯墓地,墓地的围墙极高,里面伸出来更高的葱郁的杨树。
⑶到我住的地方便要沿着这高墙一直走下去。
⑷有一天,大约是在八月,夏季长日的阳光斜斜地从西边照来,把一幢幢楼宇的影子,长长地拖在宽阔,并且已经少人行走的街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