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49
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
土地开发项目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选择。
然而,土地开发项目涉及到大量资源和资金投入,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减少风险和保证项目成功。
本文对一项土地开发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旨在为有意从事土地开发的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项目概述该土地开发项目位于某省会城市的郊区,总面积约为5000亩。
项目计划将土地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商业、住宅及公共设施开发。
商业区域占地约1500亩,规划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商业设施。
住宅区域占地约2500亩,规划建设高档住宅小区、公寓等住宅设施。
公共设施区域占地约1000亩,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该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为50亿元,投资期限为5年。
三、市场需求分析在进行土地开发项目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
该城市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尤其是对商业和住宅的需求量较大。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该城市商业中心和高档住宅的供给量严重不足,市场竞争激烈。
因此,该土地开发项目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望成为该城市的标志性项目。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针对项目所需的技术和设备,以及技术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在该项目中,涉及到土地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经过对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分析,本项目所需的技术和设备均已得到广泛应用,技术可行性高。
同时,本项目还拥有一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团队,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财务评估财务评估是可行性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进行财务评估时,需要考虑项目的投资额、预计收益、投资回报率等因素。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和土地开发的实际情况,本项目预计总投资额为50亿元,预计5年内能够实现净利润30亿元。
同时,考虑到土地开发项目的周期性特征,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进行财务评估,得出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为15%。
六、风险评估任何一个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土地开发项目也不例外。
XX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 XX土地整理项目2.项目类型:土地整理⑴平整土地、改良土壤;⑵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
3.项目性质: 惠民项目。
4.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总面积为XX 公顷。
5.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XX镇境内XX村、XX村范围内, 其四至是东至XXX、西至XXX、南至XXX、北至XXX。
6.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项目区位于沂蒙山区, 属于丘陵地貌;项目区的形状如XX.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土地为临朐县XX镇XX行政村村集体所有, 土地权属界线清楚,面积准确。
集体所有权已在XXXX年进行了所有权登记发证.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和林网建设三个方面。
⑴土地平整: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对零星地类、废弃的坑塘、沟渠、断头路及零星的不毛之地进行整理, 使其变为耕地,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
土地平整, 可提高农业灌溉效率, 实现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此需平整土地面积XX亩,完成土石方工程XXX万立方。
⑵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是确保项目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基础, 因此必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旱与涝)的能力.为解决灌溉水源, 拟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根据项目区水资源分布情况和供需水量要求计算结果, 分别布置硬化渠道和机井。
7.为解决排涝问题、提高防涝能力, 需要在项目区建立通畅的排水系统工程, 使项目区内容各田块的积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向项目区外。
8.⑶道路交通与林网工程:项目区的田间路网布局不合理, 路窄坡陡,断头路较多, 农作物的运输很不方便。
因此本着利用和改造现有道路、节约占地的原则, 按照规范标准修建田间道路, 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 同时要配套完善项目区林网工程的建设。
9.项目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项目区整理前, 耕地质量按照高产田和中低产田所占面积的百分比来讲, 高产田占面积的5%左右, 通过项目实施后高产田面积将增加到总面积的30%以上, 原有低产田全部改造为中高产田。
*********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局二O一二年五月*********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 1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1.1 项目背景........................................................................................................... 11.1.2 项目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 11.1.3 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 31.2项目简介 ................................................................................................................... 31.2.1 项目类型........................................................................................................... 31.2.2 项目性质........................................................................................................... 41.2.3 项目范围........................................................................................................... 41.2.4 项目规模........................................................................................................... 41.2.5 项目工期........................................................................................................... 51.2.6 项目任务目标................................................................................................... 5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 (8)2.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8)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 (8)2.3相关设计规范 (9)2.4地方有关文件、规划、计划 (10)(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局部); (10)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2)3.1项目区基本情况 (12)3.2自然条件 (12)3.2.1气象 (12)3.2.2地形地貌 (13)3.2.3水文 (13)3.2.4植被 (13)3.2.5土壤 (13)3.2.6 自然灾害 (14)3.3社会经济条件 (14)3.4农作物种植情况 (14)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5)3.5.1交通设施 (15)3.5.2水利设施 (15)3.5.3电力设施 (15)3.5.4林网建设状况 (15)3.6土地利用现状 (16)3.7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6)第四章项目分析 (20)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20)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0)4.3项目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21)4.3.1 土壤物理性质 (21)4.3.2 土壤化学性质 (21)4.4水资源平衡分析 (22)4.4.1可供水量计算 (22)4.4.2 需水量计算 (23)4.4.3水资源平衡分析 (26)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6)4.6公众参与分析 (27)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 (29)5.1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29)5.1.1 指导思想 (29)5.1.2 规划原则 (29)5.1.3 规划目标 (30)5.2项目规划方案 (31)5.2.1规划标准 (31)5.2.2 总体布局 (31)5.2.3 分项规划 (32)5.2.3.1 土地平整 (32)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33)第六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6)6.1设计依据 (36)6.1.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36)6.1.2 设计基本资料及依据 (36)6.2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 (36)6.2.1土地平整的要求 (36)(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 (36)(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 (37)6.2.2 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 (37)6.2.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37)6.2.3.1田块设计 (37)6.2.4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38)6.3灌溉工程设计 (39)6.4排水工程设计 (40)6.5道路设计 (43)6.6项目区工程进度计划 (44)第七章投资估算 (46)7.1投资估算依据 (46)7.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46)7.2.1 基本农田整理投资 (46)3. 项目内容及投资估算 (47)(3)田间道路工程 (47)第八章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9)8.1土地权属现状 (49)8.1.1 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 (49)8.1.2 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 (49)8.1.3 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 (50)8.1.4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50)8.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50)8.2.1 权属调整的原则 (51)8.2.2权属调整的依据 (52)8.2.3 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 (52)第九章项目实施措施 (55)9.1组织机构 (55)9.2项目管理制度 (56)9.2.1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56)9.2.2 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 (56)9.2.3 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 (56)9.2.4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57)9.2.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 (57)9.2.6 资金管理 (57)9.2.7项目实施管理 (58)9.3工期安排 (58)第十章效益分析 (60)10.1社会效益 (60)(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60)(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60)(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61)10.2经济效益 (61)10.2.1费用计算 (61)10.2.2效益计算 (62)10.2.3静态投资回收期 (65)T=K/(△P-C)=1744.41 /(291.80— 44.14)≈7年 (65)10.3生态效益 (65)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66)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6)11.2问题与建议 (67)附录一、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2、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汇总表3、项目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4、土地整理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5、新增耕地一览表二、附件*********等10村土地整治项目勘测报告。
1 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
目前,各地开展的土地整理项目的正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真正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有效保障措施之一。
XX市XX区牛场布依族乡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耕地内其他待整理地类多且潜力较大等特点,对该项目区298.01公顷土地进行整理,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新增耕地面积11.10公顷,更重要的是对其它类似地区的土地整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由此可见,建立和实施本项目是十分必要、十分紧迫的。
项目的实施是XX市XX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项目区耕地增产增收的需要,对未利用地及宜农低产土地进行整理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项目的建设不仅对XX市XX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也具有重要作用。
1.2 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本项目类型为省投资重点项目。
1.2.2项目性质该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XX市XX区牛场布依族乡东北部,涉及到落刀和小山村两个村。
项目区四至:东临乌当区,南达祁山村,西接黄官村,北至龙洞水库;东经106°54′~107°41′,北纬26°43′~26°50′。
1.2.4项目规模预计项目总投资规模为742.59万元,每公顷投资2.49万元。
1.2.5项目任务目标a)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 (6)1.1项目名称 (6)1.2项目类型 (6)1.3项目性质 (6)1.4项目区位置和范围 (7)1.5项目区所在地及项目区地貌类型 (7)1.5.1项目区所在地地貌类型 (7)1.5.2项目区地貌类型 (7)1.6土地权属状况 (7)1.7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 (7)1.7.1土地平整工程 (7)1.7.2农田水利工程 (7)1.7.3道路工程 (8)1.7.4其他工程 (8)1.8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及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 (8)第二章项目背景 (9)2.1项目所在县简况 (9)2.1.1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 (9)2.1.2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 (10)2.1.3 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 (11)2.2项目提出的理由 (14)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2.3.1法律、法规 (14)2.3.2相关政策 (15)2.3.3相关规划 (15)2.3.4技术标准 (15)第三章项目区概况 (16)3.1自然条件 (16)3.1.1地形地貌 (16)3.1.2气候条件 (17)3.1.3土壤 (17)3.1.4水文地质 (17)3.2自然资源条件 (17)3.2.1光热资源 (17)3.2.2水资源 (18)3.2.3生物资源 (19)3.3社会经济状况 (19)3.4自然灾害 (19)3.5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9)3.5.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19)3.5.2项目区土地利用程度 (21)3.6.1交通条件 (21)3.6.2排灌设施 (22)3.6.3电力设施 (22)3.6.4农田防护设施 (22)3.7居民点建设发展现状 (23)第四章项目分析 (13)4.1项目合法性分析 (13)4.1.1法律法规 (13)4.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13)4.1.3其他规划 (14)4.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14)4.3新增耕地来源及分析计算 (14)4.3.1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14)4.3.2新增耕地数量分析 (15)4.3.3预计新增耕地质量分析 (15)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4.4.1供需水量分析 (15)4.5土地适宜性评价 (20)4.6公众参与分析 (21)第五章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2)5.1规划原则 (22)5.3总体布局 (23)5.3.1土地利用布局 (23)5.3.2工程平面布置 (25)5.4建设内容 (26)5.4.1土地平整工程 (26)5.4.2道路工程 (28)5.4.3农田水利工程 (28)5.4.4其它工程 (29)5.4.5 典型田土块设计 (29)5.4.6工程量分类汇总 (29)5.5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状况 (35)第六章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7)6.1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37)6.1.1土地权属 (37)第七章项目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 (38)7.1实施措施 (38)7.1.1组织机构的建立 (38)7.1.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39)7.1.3实施控制措施 (40)7.2工程管理 (41)7.2.1管理机构的建立 (41)7.2.2管理措施 (41)7.2.3经费筹措 (42)第八章施工组织设计 (43)8.1施工条件 (43)8.2天然建筑材料 (44)8.3施工布置 (44)8.4主要工程施工 (45)8.4.1土地平整工程 (45)8.4.2道路工程 (45)8.4.3农田水利工程 (45)8.5施工进度 (46)第九章投资估算 (47)9.1编制说明 (47)9.1.1预算编制依据 (47)9.1.2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47)9.2估算费用构成 (52)9.3资金筹措 (57)9.4投资进度计划 (57)第十章效益分析 (57)10.1社会效益分析 (57)10.1.1项目建设期对社会的影响 (57)10.1.2对社会稳定和耕地动态平衡的作用 (57)10.1.3社会效益产生影响的几个技术指标 (58)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58)10.3经济效益分析 (60)10.3.1费用计算 (60)10.3.2收益计算 (60)10.3.3静态评价指标 (64)10.4耕地质量评价 (64)第**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65)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5)11.2建议 (66)第一章综合说明1.1项目名称**县**镇万亩大坝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土地整治项目一、项目背景土地整治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和实施工程措施,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过程。
本项目旨在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二、项目目标1.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2.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3. 提高土地产业化水平;4. 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不规范,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因此,市场对土地整治项目需求旺盛。
2. 技术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已经存在一些成熟的土地整治技术,可以在本项目中借鉴和应用。
3. 经济效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初步测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将达到20%以上。
四、实施方案1. 项目规模:本项目拟在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内进行试点,以总面积5000亩为目标。
2. 时间计划:项目预计在3年内完成,按照年度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3. 技术方案:通过对土地资源、植被分布进行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
运用土地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整治工程实施。
五、风险分析1. 政策风险:国家和地方政策对土地整治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受到影响,导致项目实施的困难。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可能面临销售收入不及预期的风险。
六、投资计划本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包括调查与设计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等。
资金筹措主要通过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等方式。
七、结论本项目在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实施,将能有效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仍需关注政策和市场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报告【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的开发整理成为重要的环节。
本项目旨在对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项目目标】:1.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闲置土地。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3.改善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内容】:1.土地调查:对项目区域的土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用地结构等。
2.土地规划: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制定土地规划方案,包括用地分区、建设布局等。
3.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包括土地征收、土地整合、用地专项规划等。
4.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土地规划方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系统、绿化带等。
5.用地开发:将整理后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包括住宅建设、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等。
6.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项目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整理,使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的经济效益。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土地整理后,能够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城市的功能布局和居住环境。
3.提高城市发展质量: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能够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形象。
4.改善环境效益:土地整理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
【项目实施方案】:1.项目组成:设立项目组,由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组成,形成合作机制。
2.组织调配: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技术支持:积极取得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土地规划与管理技术,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4.宣传推广:加强对项目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对项目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争取社会支持。
【项目投资】:1.建设投资:包括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开发等方面的投资,预计总投资金额为X万元。
土地开发利用整理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 0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01.2项目简介........................................... 22 报告编制依据 ........................................ 33 项目区概况 .......................................... 43.1自然条件........................................... 43.2自然资源........................................... 83.3社会经济条件..................................... 123.4土地利用现状..................................... 13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4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6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7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184.4公众参与分析..................................... 19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95.1规划原则......................................... 195.2规划依据......................................... 20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臵说明..................... 20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23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326 投资估算 ........................................... 336.1投资估算依据..................................... 33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 346.3投资进度计划..................................... 347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57.1土地权属现状..................................... 35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 358.1组织领导机构设臵................................. 358.2工程建设管理..................................... 368.3资金使用管理..................................... 379 效益分析 ........................................... 379.1社会效益......................................... 379.2生态效益......................................... 389.3经济效益......................................... 3910 结论与建议 ........................................ 41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4110.2问题与建议...................................... 411 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岫岩县位于市南部,山地面积约占80%,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一、研究报告编制目的
1、为了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要仔细编写,完全按照要求进行编制;
2、研究报告将会作为投资决策或项目批复的重要依据,项目经理在
编制研究报告时应当慎重不可掉以轻心,相关说明必须清晰,严谨;
三、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1、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1)申请书:报告申请的请示及其报告所涉及的内容;
(2)概要:对报告的内容及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3)基础数据:介绍和分析开发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状况,为下
文论证提供基础数据;
(4)分析论证:以客观、系统的方式,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市场调研、经济分析、技术分析、政策利益分析等方面的论证;
(5)结论:根据上文对项目的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结论可以为正
面结论或反面结论;
2、研究报告的文字规范
(1)语言要求:语言要求简洁、准确、明了;
(2)格式要求:报告必须符合正式的文件格式,如标题、表格、图样、附录等要求;
(3)内容要求:内容必须丰富、翔实,有足够的资料说明;
3、报告的递交要求。
目录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名称 (4)1。
2项目承办单位 (4)1。
3项目建设地点 (4)1.4项目开发内容及标准 (4)1。
5项目一级开发投资估算与财务分析 (6)1.6结论与建议 (7)第二章项目区位分析 (9)2.1项目位置 (9)2。
2项目现状分析 (9)2。
3出让地块分析 (10)2。
4项目用地规划条件 (11)2。
5项目所在区域交通分析 (11)2.6项目所在区域绿化环境分析 (13)2。
7项目所在区域商业环境分析 (14)2。
8项目所在区域规划 (14)2.9项目所在区域与周边关系 (16)第三章SWOT态势分析 (20)3.1优势 (20)3.2劣势 (20)3.4威胁点 (21)3。
5分析结论 (21)第四章项目开发地点与开发条件 (22)4。
1项目开发区域概况 (22)4.2现状调查与分析 (22)4。
3开发条件 (24)第五章土地一级开发方案 (27)5.1方案综述 (27)5。
2开发方案 (28)5。
3征地、拆迁方案 (29)5.4基础设施建设 (29)5.5项目分期开发计划 (39)第六章环境生态影响分析 (40)6。
1生态环境 (40)6。
2社会环境 (40)6。
3水环境 (40)6。
4声环境 (41)6.5空气环境 (41)6。
6环境保护措施 (42)第七章节能节水措施 (46)7。
2节水 (48)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9)8.1投资估算 (49)8。
2资金筹措 (51)第九章效益分析 (52)9.1财务分析 (52)9。
2社会效益 (53)9。
3互适性分析 (55)第十章风险分析 (58)10.1项目的风险分析 (58)10.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 (59)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60)11.1结论 (60)11.2建议 (61)第十二章附录 (63)12.1附件 (63)12.2附表 (63)第一章总论1。
1项目名称××××土地收储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项目)1。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5)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5)1.2项目简介 (6)2. 报告编写依据 (8)2.1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8)3. 项目区概况 (10)3.1自然条件 (10)3.2自然资源 (12)3.3社会经济条件 (13)3.4土地利用现状 (14)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8)4. 项目分析 (19)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9)4.2水资源平衡分析 (20)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24)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7)4.6环境影响评价 (27)4.7公众参与分析 (28)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29)5.2规划依据 (29)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臵说明 (30)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33)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35)6. 投资估算 (36)6.1投资估算依据 (36)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36)6.3投资进度计划 (38)7.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8)7.1土地权属状况 (38)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8)7.3权属调整的依据 (39)7.4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和内容 (40)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41)8.1组织领导机构设臵 (41)8.2工程建设管理 (41)8.3资金使用管理 (42)9. 效益分析 (42)9.1社会效益 (42)9.3经济效益 (43)10. 结论与建议 (44)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44)10.2问题与建议 (45)11 附件 (46)12 附图 (49)1. 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xx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发整理土地的号召,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xx县的思顺乡、关田镇及铅厂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xx 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中也提到:规划期间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728.07公顷。
此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对《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落实。
项目区内光、热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长,但是由于土地不平整且地块面积较小,也不规整,水利设施系统不配套、不完整,田间农业生产道路不够通畅,总体的抵抗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因此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整治:按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对项目区内田、路、渠、林进行统一规划,提高机械耕作条件;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将较大提高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
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1.2 项目简介1.2.1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xx省xx县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
1.2.2 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2.3 项目范围本项目区分别属于xx省xx县的思顺乡、关田镇和铅厂镇,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思顺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
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思顺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
各片区的具体范围见所附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1.2.4 项目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1193.49公顷(17902.35亩)中,林地98.38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农村居民点79.27公顷,公路3.11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桑园0.29公顷,这些地类在本项目中属于“工程不涉及区域”,予以扣除,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978.31公顷(14674.65亩)。
在项目区围成的1193.49公顷(17902.35亩)土地中,片区1土地总面积416.12公顷,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片区2土地总面积485.86公顷,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片区3土地总面积291.51公顷,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194.96万元,全部所需资金都申请由国家投资;按照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14674.65亩)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24万元/公顷(1495.75元/亩)。
1.2.5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从2006年4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
1.2.6 项目任务目标项目的任务是: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灌溉体系、排水体系、路网体系和防护林网体系等的全面规划,进行田、坎、沟、渠、路、林等的综合治理,在整理后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
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如下:(1)增加耕地面积。
项目区内耕地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地平整及沟-路-渠的合理设计增加耕地;二是开发散布于项目区内的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和部分田坎、废弃坑塘。
通过这些方式,使项目区能够在整理后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09.7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1.22%。
确保了该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全面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田、沟、渠、路、林、涵、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
(3)完善田间道路和排灌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4)提高土地质量。
土地整理中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涝排水能力,全面改善土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扩大耕作田块的面积,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中低产田质量。
(5)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
项目区内目前早稻、晚稻单产平均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土地整理后在确保灌溉的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单产平均播面单产可以达到每亩360公斤(每公顷5400公斤)左右。
(6)进一步理顺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土地权属的调整又要有利于集约利用、规模经营、集约劳动力等。
(7)土地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建设防护林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8)通过此次整理,为xx县的荒草地、滩涂、田坎、废弃坑塘等土地整理工作以及全国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
2. 报告编写依据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2. 2 国土资源部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4)《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2]3号)(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7)《关于组织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64号)(8)《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4号)(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10)《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等2. 3土地整理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4)《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2. 4地方文件(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3)《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4)《xx农业区划资料汇编》以及xx县统计、水利、农业、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有关文件2.5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地调查资料。
由于计算项目区净增耕地面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为此,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专门进行了实际调查。
同时也收集了有关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3. 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理位臵本项目区位于xx县思顺乡、关田镇和铅厂镇的三个乡镇。
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思顺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
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思顺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见所附土地利用现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