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2单元作业设计第6课时 练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1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2-6分数乘法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6分数乘法练习》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巩固练习。
教材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后,对分数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理解不深,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分数乘法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简要回顾分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3.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分数乘法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以自主整理、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
(8分钟左右)知识整理单(8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第28页到第39页所有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可结合书本第40页上面的“回顾与整理”)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交流要求:1.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整理你学到的知识的,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有什么注意点?2.善于倾听,及时补充和提问。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系统梳理。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分倒数的意义数倒数乘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决实是多少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14分钟左右)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40页第1~3题。
第1题,提问:涂色时,你是怎么想的?第2、3题,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学生改错。
提问:计算分数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本第40、41页第4~6题。
第4题选择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5题,提问:求一共喝了多少升,也就是求什么?求一瓶牛奶大约含钙多少克,也就是求什么?三、创编题3337. + +……+ =()×()=() 55560个ab8.已知a和b互为倒数,那么× =( )。
【苏教版】2021年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套课时作业含答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时作业目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第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第5课时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第6课时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第8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第9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10课时练习课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1)第2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2)第3课时分数与整数相乘(3)第4课时分数与分数相乘第5课时分数连乘第6课时练习课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分数除以整数第2课时整数除以分数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第4课时分数除法的简单应用第5课时练习课第6课时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第7课时比的意义第8课时比的基本性质I第9课时练习课第10课时按比例分配问题第11课时练习课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1)第2课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2)第3课时练习课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第5课时练习课第六单元-百分数第1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第2课时练习课第3课时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第5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第6课时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第7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第8课时练习课第9课时与纳税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0课时与利息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1课时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第12课时练习课第13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1)第14课时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2)第15课时练习课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数的世界(一)第2课时数的世界(二)第3课时图形王国第4课时应用广角II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一、长方体有()个面、()个棱和()个顶点,()的面完全相同。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假设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对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精心选择例题,如未知量间存在倍比关系或相差关系的实际问题,其数量关系比较隐蔽,需要通过假设将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选择结构、数量关系差异小,易理解且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为素材,有利于获得对假设策略的感悟,有利于感受假设策略的应用价值。
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提出合理假设,化难为易,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相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假设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通过假设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解决问题的策略(1)基础性作业,(),()。
2只鹅和3只鸭的质量相等,那么10只鹅的质量与()只鸭的质量相等,18 只鸭的质量与()只鹅的质量。
1,这2种小刚家养了鸡和兔子共1200只,其中鸡的只数是兔子的4动物各多少只?发展性作业1个西瓜与3个苹果一样重,2个苹果与5个香蕉一样重。
那么2个西瓜的质量相当于()个香蕉的质量;3个西瓜和3个香蕉的质量相当于()个苹果的质量。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其中减数是差的2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第6课时体积单位
班级姓名等第完成时间签字
1、填空。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和()。
(2)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下面的物体都是由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在括号里填出它们的体积。
3、联系实际,填写适当的单位。
(1)一缸水有4()。
(2)一杯橘子汁有500()。
(3)一桶色拉油有2.1()(4)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120()。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内打“√”,错的打“×”。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2)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1至2升墨水。
………………………………()(3)如果一个长方体能锯成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前面的面积一定是底面积的4倍。
…………………………………………………………………………()(4)一个长方体木箱能装货8立方米,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就是8立方米。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卡车的车厢长12(),侧面的面积是24(),体积是96()。
(2)一盒纯牛级的盒子是长方体,高20(),表面积是7.68(),体积是1280(),容积约是1.2()。
6、用几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一个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第6课时 练习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 陈泽学
一、直接写出得数。
52×2= 6×41= 8321⨯= 9
7×1= ⨯╭113922= 32125+= 8174⨯= 12
532-= 二、一辆汽车第一天行驶了120千米,第一天行驶路程的6
5等于第二天行驶的路程,第二天行驶路程的5
6正好是第三天行驶的路程。
第三天行驶了多少千米?
三、(1)水果店运来
52吨水果,卖掉一部分后还剩5
1。
还剩多少吨?
(2)水果店运来
52吨水果,卖掉51吨。
还剩多少吨?
答案:一、43372131152169312144
二、120千米
三、(1)252吨 (2)5
1吨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旧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
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
代,不摘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摘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
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暮染烟岚,摘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
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
摘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旧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数乘分数》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整数乘以分数这一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律,掌握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例题、练习和拓展活动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故事情境等,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面积,引出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并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页例1;完成“练一练”及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道“求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和”要用乘法计算;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3.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探索成功的感受;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长方形纸条;表示出平均分成10份的虚线。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活旧址 出示:制作一朵绸花用3分米绸带;小军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要用多少分米绸带?指名口答并板书:3+3+3+3=12(分米)或3×4=12(分米) 追问:你能说出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吗? 二、问题引入;发现新知 1.出示:做一朵绸花要用103米绸带。
(1)指名交流“103米”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用长方形纸条表示“1米”;你能在长方形纸条上涂色表示出103米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这样涂色的理由。
说明: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103米。
2.出示例1第(1)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绸带几分之几米?提问:你能在长方形纸条上涂色表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吗?学生涂色操作;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涂;明确要用3个103米。
学生列式后交流算式:二次备课103+103+103 、103×3或3×103 追问:你为什么想到用乘法计算?明确:求3个103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揭题:103×3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分数和整数相乘。
(板书课题)三、自主探究;明确算法1.尝试计算:错误!×3。
引导:错误!×3该如何计算呢?请你先联系列式的理由想办法算一算;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分数乘法》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的理解和运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灵活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分数乘法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元,买了3件,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价格,进而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呈现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如ab ×cd=acbd。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分数与分数相乘与分数连乘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分数与分数相乘与分数连乘练习》。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连乘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的运算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和应用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分数连乘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3.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分数连乘的运算规律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连乘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分数乘法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过程。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连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分数与分数相乘或者分数连乘的综合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