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上下两册的文言文词解九年级上文言词解一.陈涉世家1.陈涉少时 2.尝与人佣耕 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无相忘7若为佣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10屯大泽乡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2.为屯长13.会天大雨14度已失期15.法皆斩16.今亡亦死1 17举大计亦死18.等死19死国可乎20天下苦秦久矣2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22.扶苏以数谏故23上使外将兵24.今或闻无罪25.楚人怜之2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27.为天下唱28.宜多应者29.吴广以为然30.卜者知其指意31.然足下卜之鬼乎32.念鬼33.此教我先威众耳34.乃丹书帛曰35.陈胜王36.置人所罾鱼腹中37.得鱼腹中书38.固以怪之矣3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0.夜篝火41.狐鸣呼曰42.陈胜王43皆指目陈胜44吴广素爱人45士卒多为用者46.广故数言欲亡47.忿恚尉48.尉果笞广49陈胜佐之50.并杀两尉51.借第令毋斩5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3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54.为坛而盟55祭以尉首56徇蕲以东56.比至陈57乃入据陈58.皆来会计事59.将军身被坚执锐60.伐无道,诛暴秦61.功宜为王62.诸郡县苦秦吏者63.皆刑其长吏二.桃花源记1.缘溪行2.忘路之远近3.芳草鲜美4.落英缤纷5.渔人甚异之6.复前行7.欲穷其林8.林尽水源9.仿佛若有光10.便舍船11.初极狭12.才通人13.豁然开朗14.土地平旷15屋舍俨然1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7.阡陌交通18.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20.悉如外人21.黄发垂髫22.并怡然自乐。
23.乃大惊24.问所从来25.具答之26.便要还家27咸来问讯2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9不复出焉30.遂与外人间隔31乃不知有汉32.无论魏晋3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5辞去36.此中人语云37.不足为外人道也38既出39.便扶向路40处处志之41及郡下42诣太守43.寻向所志44遂迷45.欣然规往46.未果47.寻病终48后遂无问津者三.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陈涉世家》一、解释下列词语:(1)辍:停止;(2)適:同“谪”,发配;(3)等:同样;(4)诈:假装;(5)唱:同“倡”,倡导;(6)忿恚:使……恼怒;(7)笞:用竹板打;(8)被:同“披”,穿着;(9)坚:铁甲;(10)锐:武器;(11)社:土地神;(12)稷:谷神;(13)社稷:国家;(14)刑:惩罚;二、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雇佣耕地,(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他们在这里)恰巧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好吗?(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现在果真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人反秦,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他说得很对。
(5)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 ,都用手指并用眼睛注视着陈胜。
(6)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胜)召集并号令所属的士兵说:“你们诸位遇上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该判杀头。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戍守边塞的人中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的会死掉三、研讨中考模拟题。
研讨1.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答:(1)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2)对富贵生活的向往;(3)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4)表现了陈胜强烈的叛逆性格和勇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研讨2.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在九年级语文中,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
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 词语理解:文言文中使用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有一些差异,需要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2. 句子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相对复杂,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从句等。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熟悉这些句子结构,并能够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3. 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中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能够回答问题或写作文。
二、作文写作九年级语文中的作文写作要求相对较高,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作文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内容组织:作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层次,要能够将自己的观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以通过提纲写作、列举事实或例子等方式来展开论述。
2. 表达技巧:作文需要用准确、得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3. 语言规范:作文要求语法正确、字迹工整,写作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以及语言的得体性、准确性。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和不断练习来提高语言水平。
三、阅读理解九年级语文中的阅读理解篇章多样,涉及到文学、科普、新闻报道等不同主题和体裁的文章。
阅读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主旨理解:学生需要从文章中抓住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推理判断:学生需要通过推理和分析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判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是否合理,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3. 词句理解:学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的意思,包括字面理解和上下文推测。
通过积累词汇量和多阅读,可以提高词句理解的能力。
总之,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主要包括文言文阅读、作文写作和阅读理解三个方面的知识点。
九(上)文言文练习一.《陈涉世家》1.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A.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B.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C.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D.被坚执锐“被”通“披”,穿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A.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
今义:空隙或中间。
C.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D.等.死,死国可乎古义:同样今义:等待E.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F.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商量;今义:掌管财务的人员称谓。
3.词类活用A.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B.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用手指,用眼睛注视。
)C.忿恚..尉。
(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D.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E.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F.夜篝火(“篝”,笼,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4.一词多义:会会天大雨:适逢将项燕为楚将:将领与皆来会计事:集会上使外将兵:率领次皆次当行:编次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临时驻地)书乃丹书帛:写乃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得鱼腹中书:字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应佣者笑而应曰:答应故广故数言欲王:故意杀之以应陈涉:响应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令乃令符离人葛婴:派数以数谏故:屡次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卒数万人:几道道不通:道路为为屯长:担任伐无道: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为天下唱:向、充当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为坛而盟:筑怅恨久之:音节助词,不译项燕为楚将: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士卒多为佣者:替、给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陈涉世家(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解释加点的“之”字:3(1)辍耕之垄上。
_________ (2)怅恨久之。
_________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2.解释加点的词。
4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鸿鹄”比喻________。
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
3(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4(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陈涉世家(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解释加点的“之”字:3(1)辍耕之垄上。
_________ (2)怅恨久之。
_________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2.解释加点的词。
4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辍耕之垄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富贵,无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佣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佣者笑而应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________,“鸿鹄”比喻________。
陈涉的“鸿鹄之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
3(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4(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固以怪之矣。
【九年级上册】﹡1、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判断句,相当于“……是……”],字涉。
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年轻的时候],尝[曾经]与[介词,和,同]人佣耕[被雇佣耕地],辍[停止]耕之[动词,到,去,往]垄[田畔高地,指田埂]上,怅[失望]恨[叹恨]久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曰:“苟[倘使,假如]富贵,无[通毋,不要]相忘。
”佣者笑而[连词,表修饰]应曰:“若[代词,你]为[动词,是]佣耕,何[哪里]富贵也[疑问语气词]?”陈涉太息[长叹]曰:“嗟乎[感叹词,相当于“唉”],燕雀安[疑问副词,怎么]知鸿鹄之[结构助词,的]志哉[语气词,表感叹]!”二世元年七月,发[征发]闾左[秦时贫者居闾左,富者居闾右]適[通谪,充军守边]戍渔阳九百人,屯[驻扎]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动词,编次]当行[在征发之列],为[担任]屯长[戍守边关的小头目]。
会[适逢,遇到]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估计]已失期[误期]。
失期,法[依据法律]皆斩。
陈胜、吴广乃[于是,就]谋[商量]曰:“今亡[逃跑]亦死,举[发动]大计[大事,起义]亦死,等[同样]死,死[为……面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苦于]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小儿子]也,不当立[封建君王即位叫立],当立者乃[动词,是]公子扶苏。
扶苏以[介词,因为]数[shuò,屡次]谏[下对上直言劝谏]故,上使[派遣]外将兵。
今或[有的人]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贤良],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动词,是]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爱怜,爱戴]之[代项燕]。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副词,果真]以[介词,用]吾众诈[假借]自称[自己声称]公子扶苏、项燕,为[作为]天下唱[通倡,倡导],宜[应当]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是的,对的]。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通旨,意图]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转折连词,然而,可是]足下卜之鬼[即“卜之于鬼”,向鬼神卜问]乎?”陈胜、吴广喜,念[考虑]鬼,曰:“此教我先威[威服]众耳。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古文复习资料陈涉世家一、依据汉字写拼音:阳夏( ) 辍耕( ) 怅恨( ) 嗟乎( ) 鸿鹄( ) 闾左( )谪戍( )( ) 罾( ) 烹食( ) 间令( ) 篝( )忿恚( )( ) 笞( ) 袒右( ) 蕲〔〕徇〔〕铚〔〕酂〔〕柘〔〕谯〔〕弗〔〕胜社稷〔〕长吏〔〕二、解释加点词词义1.度已失期___________2.楚人怜之_____________3.卒中往往语___________4.等死,死国可乎__________5.天下苦秦久矣___________6.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7.尉果笞广____________8.失期,法皆斩_____________9.乃丹书帛曰__________ 10.狐鸣呼曰_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虚词虚词用法:“之〞:1、辍耕之垄上〔〕“而〞:1、佣者笑而应曰〔〕2、怅恨久之〔〕2、夺而杀尉〔〕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楚人怜之〔〕4、收而攻蕲〔〕5、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1.乃入据陈:〔〕2.乃行卜:〔〕3.乃公子扶苏:〔〕四、解释古今异义:1、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古义:今义:2、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往往:古义:今义: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古义:今义: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古义:今义: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 古义:今义:五、填空:1.本文选材详略得当。
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_______________、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是一句话带过。
2.表现陈胜青年时代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千古志士之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段阅读。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一、翻译句子: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4、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5、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7、此教我先威众耳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8、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0、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1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2、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关键问题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四、分析:分析第一段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婉转地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归,还,返回。
3具答之。
“具”通“俱”,完全,详尽.
4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5谨食之“食”通“饲”,喂养.
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7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8发闾左者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很远的地方
9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
10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11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2鸢飞戾天者古:至,到达今:罪过,乖张
3经纶事务者古:治理,筹划今: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欲穷其林。
古: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今:资财缺乏(古时用“贫”)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7问所从来。
古:从哪里来。
今:从过去到现在。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妻子——古:妻子和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
没有出路的境地。
(2)无论魏晋。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的连词。
10辞去。
古:离开今:跟“来”相反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12既出,得其船。
古;副词,已经,以后今:既然,后面常与“就”相连
13便扶向路。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古:像这样,即进出桃花源的全部情况。
今:这样。
15闻之,欣然规往。
闻——古:听说。
今:用鼻子嗅规——古:打算。
今:规则,成例。
16汪然出涕古:眼泪今:鼻涕,鼻子里分泌的液体.
17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疾病.
18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处处,到处今:常常
19虽鸡狗不得宁焉古:即使今:虽然,连词.
20以尽吾齿古:年龄今:牙齿.21谪守巴陵郡古:做州郡的长官今:看护把守
22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多指制度
23气象万千古:景象今;多指有关大气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24前人之述备矣古:完全,详尽今:准备
25薄暮冥冥古:迫近今:多指不厚的,浅显的
26则有去国怀乡去古:离开今:由某地到某地
国古:国都今:多指国家
27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景观28波澜不惊古:起,动今:指受惊吓
29沙鸥翔集古: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多指集市、聚集、集合等
30而或长烟一空古:消散今:指天空,某处没有某事物等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古:曾经今:品尝
心:古:多指思想感情等抽象事物今:多指心脏
32微斯人古:无,没有今:细小,小的
33伛偻提携古:搀扶,带领今:多指提拔
34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
3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36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三、词类活用
1凤烟俱净——净:形容词—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状语,向东或向西。
3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动词,比高/比远(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 动词—名词,急流的水。
奔: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6渔人甚异之渔:动词,捕鱼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7复前行前:名词-状语向前
8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9才通人通:使动用法使……通过
10此中人语云语:名词—动词告诉
11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
12腊之以为饵腊:名词—动词,把蛇晾干
13可以已大风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14岁赋其二岁:名词—状语,每年
15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16 乡邻之生日蹙日:名词—状语,一天天地
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动词—名词出:出产的入:收入的
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动词,做……太守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0山行六七里山:名—状语,在山上(间)
2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起名字,命名。
2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3弈者胜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25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6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27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28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29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30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31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32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四、一词多义
1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②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断
2百:①一百许里许:用在数词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上下、大约" ②猿则百叫无绝许:数词,极言其多
3上:①负势竞上上:名词-状语,向上
②横柯上蔽上:上面
4直:①直视无碍直:一直②争高直指直:笔直地
5为: ①捕鱼为业为: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对,向
③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为:介词,给
6舍: ①便舍船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动词)
②屋舍俨然舍:房屋(名词)
7乃: ①见渔人,乃大惊乃:是,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
②乃不知有汉乃:竟,表示出乎意料。
8志①处处志之志:名词-动词用符号做标记
②寻向所志志:做的标记(名词)
9寻①寻向所志寻:寻找
②寻病终寻:不久
10是①吾祖死于是(代词,指捕蛇这件事)
②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指示代词,这个,指“永州之野”)
③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代词,指上句之“犯死”)
④吾尝疑乎是(代词,指“苛政猛于虎”这句话)
⑤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指示代词,这种)
11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动词——作,制成)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向吾不为斯役(动词——做,干)
③故为之说(动词——写)
12已①可以已大风 [已:使动用法,使……离去,这里指治好(病)。
②则久已病矣/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
13赋①岁赋其二(征收、敛取)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租赋)
14疠①可以已……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疫病,疫气)
15入①当其租入(交纳)②竭其庐之入(收入的)
16岁①岁赋其二(名词—状语,每年)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年,名词)
17甚①貌若甚戚者(很)
②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厉害)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比,超过)
18若①貌若甚戚者/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好像)
③若毒之乎(你)
④更若役,复若赋(你的)
19毒①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怨恨、憎恨)
②呼嘘毒疠(有毒的)
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
20生①君将哀而生之乎(使动用法,使……活下去)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
21食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
②谨食之(通“饲”,喂养)
22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
23之①永州之野产异蛇/募有能捕之者/永之人争奔走焉/ 吾斯役之不幸/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之:的
②代词。
(代人,他)(代自己,我)(代事)(代物,蛇)(代话语)
(1)无御之者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2)腊之以为饵/太医以王命聚之之:指这种蛇
(3)问之,……吾嗣为之十二年之:指姓蒋的捕蛇人之:指捕蛇以抵租赋这件事(4)言之,……之:指这些话
(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之:指蒋氏之:代捕蛇以抵租赋这个差事
(6)君将哀而生之乎之:指蒋氏自己,我
(7)谨食之之:指蛇
(8)今以蒋氏观之之:指“孔子之言”
(9)故为之说之:指“上述之事”
③悍吏之来吾乡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4以①以啮人,无御之者以:如果
②腊之以为饵以:把,用来
③可以已大风”以:用来
④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拿
⑤而吾以捕蛇独存以:因为,凭借
⑥以尽吾齿以:而。
⑦今以蒋氏观之以:根据⑧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而,表目的。
25其①其始(助词,无义,不译)
②岁赋其二(指蛇)
③当其租入(他们的,指能捕捉到蛇的人。
)
④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以抵租赋)
⑤视其缶(那个)
26 而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