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训练(五):平移_翻折_旋转 2
- 格式:doc
- 大小:439.41 KB
- 文档页数:7
2012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4:图形的旋转变换一、选择题1. (2012天津市3分)将下列图形绕其对角线的交点逆时针旋转900,所得图形一定与原图形重合的是【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答案】D 。
【考点】旋转对称图形【分析】根据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出四边形需要满足的条件:此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故选D 。
2. (2012广东佛山3分)如图,把一个斜边长为2且含有30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0到△A 1B 1C ,则在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A .πB .34π D .1112π 【答案】D 。
【考点】旋转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扇形面积。
【分析】因为旋转过程中这个三角板扫过的图形的面积分为三部分扇形ACA 1、 BCD 和△ACD 计算即可:在△ABC 中,∠ACB=90°,∠BAC=30°,AB=2,∴BC=12AB=1,∠B=90°-∠BAC=60°。
∴AC∴ABC 1S BC AC 2∆=⨯⨯=设点B 扫过的路线与AB 的交点为D ,连接CD , ∵BC=DC,∴△BCD 是等边三角形。
∴BD=CD=1。
∴点D 是AB 的中点。
∴ACD ABC 11S S 22∆∆===S 。
∴1ACD ACA BCD ABC S S S ∆∆=++扇形扇形的面扫过积26013113604612ππππ⨯⨯=++=++=+故选D 。
3. (2012广东汕头4分)如图,将△ABC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50°后得到△A′B′C′.若∠A=40°.∠B′=110°,则∠BCA′的度数是【 】A .110° B.80° C.40° D.30° 【答案】B 。
专题05二次函数中的平移、旋转、对称(五大题型)通用的解题思路:1.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平移方式(n>0)一般式y=ax2+bx+c顶点式y=a(x–h)2+k平移口诀向左平移n个单位y=a(x+n)2+b(x+n)+c y=a(x-h+n)2+k左加向右平移n个单位y=a(x-n)2+b(x-n)+c y=a(x-h-n)2+k右减向上平移n个单位y=ax2+bx+c+n y=a(x-h)2+k+n上加向下平移n个单位y=ax2+bx+c-n y=a(x-h)2+k-n下减2.平移与增加性变化如果平移后对称轴不发生变化,则不影响增减性,但会改变函数最大(小)值.只对二次函数上下平移,不改变增减性,改变最值.只对二次函数左右平移,改变增减性,不改变最值.3.二次函数的翻转问题的解题思路:①根据二次函数上特殊点的坐标值求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②根据翻转后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的图像关系,确定新抛物线的表达式;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原抛物线及翻转后抛物线的简易图,根据图像来判断题目中需要求解的量的各种可能性;④根据图像及相关函数表达式进行计算,求得题目中需要求解的值。
4.二次函数图象的翻折与旋转y=a(x-h)²+k绕原点旋转180°y=-a(x+h)²-k a、h、k 均变号沿x 轴翻折y=-a(x-h)²-k a、k 变号,h 不变沿y 轴翻折y=a(x+h)²+ka、h 不变,h 变号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平移问题1.(2024•牡丹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1(0)y ax bx a a=+-<与y 轴交于点A ,将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B 在抛物线上.(1)求点B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2)当B 的纵坐标为3时,求a 的值;(3)已知点11(,2P a-,(2,2)Q ,若抛物线与线段PQ 恰有一个公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出a 的取值范围.【分析】(1)令0x =,求出点A 坐标根据平移得出结论;(2)将B 的纵坐标为3代入求出即可;(3)由对称轴为直线1x =得出212y ax ax a =--,当2y =时,解得1|1|a a x a ++=,2|1|a a x a-+=,结合图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在21(0)y ax bx a a =+-<中,令0x =,则1y a =-,∴1(0,)A a-,将点A 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1(2,)B a-.(2)B 的纵坐标为3,∴13a-=,∴13a =-.(3)由题意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1x =,2b a ∴=-,∴212y ax ax a=--,当2y =时,2122ax ax a=--,解得1|1|a a x a ++=,2|1|a a x a-+=,当|1|2a a a -+≤时,结合函数图象可得12a ≤-,抛物线与PQ 恰有一个公共点,综上所述,a 的取值范围为12a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数形结合讨论交点是解题的关键.2.(2024•平原县模拟)已知抛物线212:23C y ax ax a =++-.(1)写出抛物线1C 的对称轴:.(2)将抛物线1C 平移,使其顶点是坐标原点O ,得到抛物线2C ,且抛物线2C 经过点(2,2)A --和点B (点B 在点A 的左侧),若ABO ∆的面积为4,求点B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直线1:2l y kx =-与抛物线2C 交于点M ,N ,分别过点M ,N 的两条直线2l ,3l 交于点P ,且2l ,3l 与y 轴不平行,当直线2l ,3l 与抛物线2C 均只有一个公共点时,请说明点P 在一条定直线上.【分析】(1)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公式直接可得出答案.(2)根据抛物线2C 的顶点坐标在原点上可设其解析式为2y ax =,然后将点A 的坐标代入求得2C 的解析式,于是可设B 的坐标为21(,)2t t -且(2)t <-,过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利用4ABO OBN OAM ABNM S S S S ∆∆∆=--=梯形可求得t 的值,于是可求得点B 的坐标.(3)设1(M x ,1)y ,2(N x ,2)y ,联立抛物线与直线1l 的方程可得出12x x k +=-,124x x =-.再利用直线2l 、直线3l 分别与抛物线相切可求得直线2l 、直线3l 的解析式,再联立组成方程组可求得交点P 的纵坐标为一定值,于是可说明点P 在一条定直线上.【解答】解:(1)抛物线1C 的对称轴为:212ax a=-=-.故答案为:1x =-.故答案为:1x =-.(2) 抛物线1C 平移到顶点是坐标原点O ,得到抛物线2C ,∴可设抛物线2C 的解析式为:2y ax = 点(2,2)A --有抛物线2C 上,22(2)a ∴-=⋅-,解得:12a =-.∴抛物线2C 的解析式为:212y x =-.点B 在抛物线2C 上,且在点A 的左侧,∴设点B 的坐标为21(,)2t t -且(2)t <-,如图,过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点M 、N .ABO OBN OAM ABNMS S S S ∆∆∆=-- 梯形2211111()()22(2)(2)22222t t t t =⨯-⨯-⨯⨯-⨯+⨯--32311122424t t t t =--++++212t t =+,又4ABO S ∆=,∴2142t t +=,解得:13t +=±,4(2t t ∴=-=不合题意,舍去),则2211(4)822t -=-⨯-=-,(4,8)B ∴--.(3)设1(M x ,1)y ,2(N x ,2)y ,联立方程组:2122y xy kx ⎧=-⎪⎨⎪=-⎩,整理得:2240x kx +-=,122x x k ∴+=-,124x x =-.设过点M 的直线解析式为y mx n =+,联立得方程组212y xy mx n⎧=-⎪⎨⎪=+⎩,整理得2220x mx n ++=.①过点M 的直线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2480m n =-=,∴212n m =.∴由①式可得:221112202x mx m ++⨯=,解得:1m x =-.∴2112n x =.∴过M 点的直线2l 的解析式为21112y x x x =-+.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过N 点的直线3l 的解析式为22212y x x x =-+,联立上两式可得方程组2112221212y x x x y x x x ⎧=-+⎪⎪⎨⎪=-+⎪⎩,解得1212212x x x y x x +⎧=⎪⎪⎨⎪=-⎪⎩,12x x k +=- ,124x x =-.∴(,2)2k P -∴点P 在定直线2y =上.(如图)【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对称轴、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求直线交点坐标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画图形帮助探索解法思路.3.(2024•和平区一模)已知抛物线21(y ax bx a =+-,b 为常数.0)a ≠经过(2,3),(1,0)两个点.(Ⅰ)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Ⅱ)抛物线的顶点为;(Ⅲ)将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抛物线.【分析】(Ⅰ)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Ⅱ)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式即可求得;(Ⅲ)利用平移的规律即可求得.【解答】解:(1) 抛物线21y ax bx =+-经过(2,3),(1,0)两个点,∴421310a b a b +-=⎧⎨+-=⎩,解得10a b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x =-;(Ⅱ) 抛物线21y x =-,∴抛物线的顶点为(0,1)-,故答案为:(0,1)-;(Ⅲ)将抛物线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就得到抛物线2(1)12y x =---,即2(1)3y x =--.故答案为:2(1)3y x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4.(2024•礼县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3y ax bx =++交y 轴于点A ,且过点(1,2)B -,(3,0)C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求ABC ∆的面积;(3)将抛物线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当抛物线经过点B 时,求m的值.【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2)先求出点A 的坐标,然后切成直线BC 的解析式,求出点D 的坐标,再根据ABC ABD ACD S S S ∆∆∆=+求出ABC ∆的面积;(3)由(1)解析式求出对称轴,再求出点B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B ',求出BB '的长度即可;【解答】解:(1)把(1,2)B -,(3,0)C 代入23y ax bx =++,则933032a b a b ++=⎧⎨-+=⎩,解得1212a b ⎧=-⎪⎪⎨⎪=⎪⎩,∴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为211322y x x =-++;(2) 抛物线23y ax bx =++交y 轴于点A ,(0,3)A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n =+,把(1,2)B -,(3,0)C 代入y kx n =+得230k n k n -+=⎧⎨+=⎩,解得1232k n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1322y x =-+,设BC 交y 于点D,如图:则点D 的坐标为3(0,)2,33322AD ∴=-=,113()(31)3222ABC ABD ACD C B S S S AD x x ∆∆∆∴=+=-=⨯⨯+=,(3)211322y x x =-++ ,∴对称轴为直线122b x a =-=,令B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B ',(2,2)B ∴',3BB ∴'=,抛物线向左平移(0)m m >个单位经过点B ,3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等知识,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5.(2024•珠海校级一模)已知抛物线223y x x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新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求m 的值.【分析】(1)化成顶点是即可求解;(2)根据平移的规律得到2(1)4y x m =-+-+,把原点代入即可求得m 的值.【解答】解:(1)2223(1)4y x x x =+-=+-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2)该抛物线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2(1)4y x m =+--, 新抛物线经过原点,20(01)4m ∴=+--,解得3m =或1m =-(舍去),3m ∴=,故m 的值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得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6.(2024•关岭县一模)如图,二次函数212y x bx c =++与x 轴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交点为(1,0)A -,且图象过点(1,2)B ,过A ,B 两点作直线AB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用顶点式来表示;(2)将二次函数212y x bx c =++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函数2y =;函数2y 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为;(3)在(2)的条件下,将直线AB 向下平移(0)n n >个单位后与函数2y 的图象有唯一交点,求n 的值.【分析】(1)将点(1,0)A -,点(1,2)B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出b 、c 值,再转化为顶点式即可;(2)根据抛物线平移规则“左加右减”得到2y 解析式,令20y =求出与x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 解析式,再根据直线平移法则“上加下减”得到直线平移后解析式,联立消去y ,根据判别式为0解出n 值即可.【解答】解:(1)将点(1,0)A -,点(1,2)B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2022b c b c -+=⎧⎨++=⎩,解得11b c =⎧⎨=-⎩,∴抛物线解析式为2219212()48y x x x =+-=+-.∴抛物线解析式为:21192()48y x =+-.(2)将二次函数1y 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函数22592()48y x =+-,令20y =,则2592(048x +-=,解得112x =-,22x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2-,0).故答案为:22592()48y x =+-,1(2-,0)(2-,0).(3)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1,0)A -,点(1,2)B 代入得:02k b k b -+=⎧⎨+=⎩,解得11k b =⎧⎨=⎩,∴直线AB 解析式为:1y x =+.将直线AB 向下平移(0)n n >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1y x n =+-,与函数2y 联立消去y 得:2592(148x x n +-=+-,整理得:22410x x n +++=,直线AB 与抛物线有唯一交点,△1642(1))0n =-⨯+=,解得1n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掌握函数的平移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2024•温州模拟)如图,直线122y x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B ,抛物线2y x mx =-+经过点A .(1)求点B 的坐标和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抛物线向左平移n 个单位后经过点B ,求n 的值.【分析】(1)由题意可得点A 、B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可解答;(2)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得到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表达式,再代入B 的坐标求解即可.【解答】解:(1)令0x =,则1222y x =-+=,(0,2)B ∴,令0y =,则1202y x =-+=,解得4x =,(4,0)A ∴,抛物线2y x mx =-+经过点A ,1640m ∴-+=,解得4m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y x x =-+;(2)224(2)4y x x x =-+=--+ ,∴抛物线向左平移n 个单位后得到2(2)4y x n =--++,经过点(0,2)B ,22(2)4n ∴=--++,解得2n =±,故n 的值为2-2+【点评】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知识,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答的关键.8.(2024•巴东县模拟)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经过(2,3)A ,(3,6)B 、(1,6)C -三点.(1)求该二次函数解析式;(2)将该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平移使其经过点(5,0)D ,且对称轴为直线4x =,求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分析】(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抛物线解析式;(2)利用平移的规律求得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1)把(2,3)A ,(3,6)B 、(1,6)C -代入2y ax bx c =++,得:4239366a b c a b c a b c ++=⎧⎪++=⎨⎪-+=⎩,解得:123a b c =⎧⎪=-⎨⎪=⎩,∴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3y x x =-+;(2)若将该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平移后经过点(5,0)D ,且对称轴为直线4x =,设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4)y x k =-+,将点(5,0)D 代入2(4)y x k =-+,得2(54)0k -+=,解得,1k =-.∴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平移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4)1815y x x x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抛物线的性质,熟知待定系数法和平移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9.(2024•郑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1,2)A ,(2,1)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直线y x m =+经过点A ,判断点B 是否在直线y x m =+上,并说明理由;(3)平移抛物线2y x bx c =-++使其顶点仍在直线y x m =+上,若平移后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为n ,求n 的取值范围.【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y x m =+的解析式,然后代入点B 判断即可;(3)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为2()1y x p q =--++,其顶点坐标为(,1)p q +,根据题意得出2221511()24n p q p p p =-++=-++=-++,得出n 的最大值.【解答】解:(1) 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1,2)A ,(2,1)B ,∴12421b c b c -++=⎧⎨-++=⎩,解得21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1y x x =-++;(2)点B 不在直线y x m =+上,理由:直线y x m =+经过点A ,12m ∴+=,1m ∴=,1y x ∴=+,把2x =代入1y x =+得,3y =,∴点(2,1)B 不在直线y x m =+上;(3)∴平移抛物线221y x x =-++,使其顶点仍在直线1y x =+上,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y x p q =--++,其顶点坐标为(,1)p q +, 顶点仍在直线1y x =+上,11p q ∴+=+,p q ∴=,抛物线2()1y x p q =--++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21n p q =-++,2221511(24n p q p p p ∴=-++=-++=-++,∴当12p =-时,n 有最大值为54.54n ∴ .【点评】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题目有一定难度.10.(2024•鞍山模拟)已知抛物线2246y x x =+-.(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新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求m 的值.【分析】(1)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改写成顶点式即可.(2)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平移到原点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由题知,2222462(21)82(1)8y x x x x x =+-=++-=+-,所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8)--.(2)令0y =得,22460x x +-=,解得11x =,23x =-.又因为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0)m 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所得新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所以30m -+=,解得3m =.故m 的值为3.【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知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顶点式及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23•原平市模拟)(1)计算:3211()(5)|2|3--+---⨯-;(2)观察表格,完成相应任务:x3-2-1-012221A x x =+-21-2-1-①72(1)2(1)1B x x =-+--721-2-②2任务一:补全表格;任务二:观察表格不难发现,当x m =时代数式A 的值与当1x m =+时代数式B 的值相等,我们称这种现象为代数式B 参照代数式A 取值延后,相应的延后值为1:换个角度来看,将代数式A ,B 变形,得到(A =③2)2-,22B x =-将A 与B 看成二次函数,则将A 的图象④(描述平移方式),可得到B 的图象.若代数式P 参照代数式A 取值延后,延后值为3,则代数式P =⑤.【分析】(1)先算乘方,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再算乘法,最后算加减法即可求解;(2)①把1x =分别代入代数式A ,B 即可求得;②根据代数式B 参照代数式A 取值延后,相应的延后值为1,即可得出二次函数A 、B 平移的规律是向右平移1个单位,据此即可得出代数式P 参照代数式A 取值延后,延后值为3的P 的代数式.【解答】解:(1)原式19(5)2=-+--⨯19(10)=-+--1910=-++18=;(2)任务一:将1x =代入2212A x x =+-=;代入2(1)2(1)11B x x =-+--=-,故答案为:①2,②1-;任务二:将代数式A ,B 变形,得到2(1)2A x =+-,22B x =-将A 与B 看成二次函数,则将A 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描述平移方式),可得到B 的图象.若代数式P 参照代数式A 取值延后,延后值为3,则代数式22(13)2(2)2P x x =+--=--.故答案为:①2;②1-;③1x +;④向右平移1个单位;⑤2(2)2P x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理解题意,能够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并进行求解即可.12.(2024•南山区校级模拟)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学习二次函数后,对函数2(||1)y x =--进行了探究.在经历列表、描点、连线步骤后,得到如图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观察探究】:方程2(||1)1x --=-的解为:;【问题解决】:若方程2(||1)x a --=有四个实数根,分别为1x 、2x 、3x 、4x .①a 的取值范围是;②计算1234x x x x +++=;【拓展延伸】:①将函数2(||1)y x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可得到函数21(|2|1)3y x =---+的图象?画出平移后的图象并写出平移过程;②观察平移后的图象,当123y时,直接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图象即可求得;(2)根据“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画出函数21(|21)3y x =---+的图象,根据图象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观察探究:①由图象可知,当函数值为1-时,直线1y =-与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2(||1)1x --=-的解.故答案为:2x =-或0x =或2x =.(2)问题解决:①若方程2(|1)x a --=有四个实数根,由图象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10a -<<.故答案为:10a -<<.②由图象可知:四个根是两对互为相反数.所以12340x x x x +++=.故答案为:0.(3)拓展延伸:①将函数2(||1)y x =--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函数21(|2|1)3y x =---+的图象,②当123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4x .故答案为:04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13.(2023•花山区一模)已知抛物线2y x ax b =++的顶点坐标为(1,2).(1)求a ,b 的值;(2)将抛物线2y x ax b =++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1C ,存在点(,1)c 在1C 上,求m 的取值范围;(3)抛物线22:(3)C y x k =-+经过点(1,2),直线(2)y n n =>与抛物线2y x ax b =++相交于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2C 相交于点C 、D (点C 在点D 的左侧),求AD BC -的值.【分析】(1)根据对称轴公式以及当1x =时2y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根据(1)可知抛物线2223(1)2y x x x =-+=-+,再由平移性质得出抛物线1C 解析式,然后把点(,1)c 代入抛物线1C ,再根据方程有解得出m 的取值范围;(3)先求出抛物线2C 解析式,再求出A ,B ,C ,D 坐标,然后求值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1212aa b ⎧-=⎪⎨⎪++=⎩,解得23a b =-⎧⎨=⎩;(2)由(1)知,抛物线2223(1)2y x x x =-+=-+,将其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抛物线1C ,∴抛物线1C 的解析式为2(1)2y x m =-+-,存在点(,1)c 在1C 上,2(1)21c m ∴-+-=,即2(1)1c m -=-有实数根,10m ∴- ,解得1m,m ∴的取值范围为1m;(3) 抛物线22:(3)C y x k =-+经过点(1,2),2(13)2k ∴-+=,解得2k =-,∴抛物线2C 的解析式为2(3)2y x =--,把(2)y n n =>代入到2(1)2y x =-+中,得2(1)2n x =-+,解得1x =1x =(1A ∴-,)n ,(1B +)n ,把(2)y n n =>代入到2(3)2y x =--中,得2(3)2n x =--,解得3x =或3x =+(3C ∴)n ,(3D +,)n ,(3(12AD ∴=+--=+,(1(32BC =+--=-+,(2(24AD BC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直线和抛物线交点,关键对平移性质的应用.14.(2023•环翠区一模)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1,0)和点(0,3).(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自变量x 满足13x -时,求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3)将此抛物线沿x 轴平移m 个单位长度后,当自变量x 满足15x时,y 的最小值为5,求m 的值.【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2)先求出1x =-及3x =时的函数值,结合函数的性质得到答案;(3)设此抛物线沿x 轴向右平移m 个单位后抛物线解析式为(2)2y x m l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当25m +>,此时5x =时,5y =,即(52)215m ---=,设此抛物线沿x 轴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抛物线解析式为(2)21y x m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2m l -<,此时1x =时,5y =,即(12)215m ---=,然后分别解关于m 的方程即可.【解答】解:(1) 抛物线2y x bx c =++经过点(1,0)和点(0,3),∴103b c c ++=⎧⎨=⎩,解得43b c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3y x x =-+;(2)当1x =-时,1438y =++=,当3x =时,91230y =-+=,2243(2)1y x x x =-+=-- ,∴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1)-,∴当13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18y - ;(3)设此抛物线x 轴向右平移m 个单位后抛物线解析式为(2)y x m =--21-,当自变量x 满足15x时,y 的最小值为5,25m ∴+>,即3m >,此时5x =时,5y =,即(52)m --215-=,解得13m =+,23m =-(舍去);设此抛物线沿x 轴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抛物线解析式为(2)y x m =-+21-,当自变量x 满足15x时,y 的最小值为5,21m ∴-<,即1m >,此时1x =时,5y =,即2(12)15m ---=,解得11m =-+,21m =--(舍去),综上所述,m 的值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 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15.(2023•南宁一模)如图1,抛物线21y x c =-+的图象经过(1,3).(1)求c 的值及抛物线1y 的顶点坐标;(2)当132x - 时,求1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3)如图2,将抛物线1y 向右平移m 个单位(0)m >,再向上平移2m 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2y ,点N 为抛物线1y 与2y 的交点.设点N 到x 轴的距离为n ,求n 关于m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n 随m 的增大而减小时,m 的取值范围.【分析】(1)把(1,3)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得c 的值;根据抛物线解析式可以直接得到顶点坐标;(2)根据抛物线的性质知:当0x =时,1y 有最大值为4,当3x =-时,1y 有最小值为5-.然后求1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3)根据平移的性质“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得出抛物线2y 的函数解析式;然后根据抛物线的性质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当06m < 时,0y ,2211(2)4344n m m m =--+=-++.当6m >时,0y <,2211(2)4344n y m m m =-=--=--.【解答】解:(1)抛物线21y x c =-+的图象经过(1,3),∴当0x =时,2113y c =-+=,解得4c =.∴214y x =-+.顶点坐标为(0,4);(2)10-< ,∴抛物线开口向下.当0x =时,1y 有最大值为4.当3x =-时,21(3)45y =--+=-.当12x =时,21115()424y =-+=.∴当3x =-时,1y 有最小值为5-.∴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4(5)1+-=-;(3)由题意知,新抛物线2y 的顶点为(,42)m m +,∴22()42y x m m =--++.当12y y =时,22()424x m m x --++=-+,化简得:2220mx m m -+=.又0m > ,∴112x m =-.∴2211(1)4(2)424y m m =--+=--+.当21(2)404m --+=时,解得12m =-;26m =, 104-<,∴抛物线开口向下.当06m < 时,0y ,2211(2)4344n m m m =--+=-++.当6m >时,0y <,2211(2)4344n y m m m =-=--=--.∴综上所述2213,06413,64m m m n m m m ⎧-++<⎪⎪=⎨⎪-->⎪⎩ (或21|(2)4|)4n m =--+.当26m <<时,n 随m 的增大而减小.【点评】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难度偏大.16.(2023•奉贤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3y a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2x =,顶点为A ,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和点C (点B 在点C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D ,其中点C 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将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将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记为E ,联结DE .①如果//DE AC ,求四边形ACDE 的面积;②如果点E 在直线DC 上,点Q 在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当DQE CDQ ∠=∠时,求点Q的坐标.【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2)①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A ,C ,D 的坐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求得点E ,F 坐标,再利用四边形ACDE 的面积DFC EFCA S S ∆=+平行四边形解答即可;②依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A ,C ,D 的坐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求得点E 坐标和线段D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得线段FQ ,则结论可求.【解答】解:(1) 抛物线23y a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2x =,经过点(3,0)C ,∴229330b a a b ⎧-=⎪⎨⎪++=⎩,解得:14a b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3y x x =-+;(2)①2243(2)1y x x x =-+=-- ,(2,1)A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G ,1AG ∴=.令0x =,则3y =,(0,3)D ∴,3OD ∴=.令0y =,则2430x x -+=,解得:1x =或3x =,(1,0)B ∴.如果//DE AC ,需将抛物线向左平移,设DE 交x 轴于点F ,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交x 轴于点H ,如图, 点C 的坐标为(3,0),3OC ∴=.由题意:45ACB ∠=︒,//DE AC ,45DFC ACB ∴∠=∠=︒.3OF OD ∴==,(3,0)F ∴-,由题意:1EH =,1FH EH ∴==,(4,1)E ∴--.//AE x 轴,//DE AC ,∴四边形EFCA 为平行四边形,2(4)6AE =--= ,616EFCA S ∴=⨯=平行四边形.1163922DFC S FC OD ∆=⨯⋅=⨯⨯= ,∴四边形ACDE 的面积6915DFC EFCA S S ∆=+=+=平行四边形;②如果点E 在直线DC 上,点Q 在平移后抛物线的对称轴上,DQE CDQ ∠=∠,如图,当点Q 在x 轴的下方时,设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F ,由题意:1EF =.3OD OC == ,45ODC OCD ∴∠=∠=︒,45FCE OCD ∴∠=∠=︒,1CF EF ∴==,(4,1)E ∴-.CD ==,CE ==DE CD CE ∴=+=DQE CDQ ∠=∠ ,EQ DE ∴==1QF EF EQ ∴=+=,(4,1)Q ∴-;当点Q 在x 轴的上方时,此时为点Q ',DQ E CDQ ∠'=∠' ,EQ DE ∴'==,1Q F EQ EF ∴'='-=,(4Q ∴',1)-.综上,当DQE CDQ ∠=∠时,点Q 的坐标为(4,1)--或(4,1)-.【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三角形面积,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17.(2023•下城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2(y x bx c b =++,c 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3,1)A -,点(0,4)C -,顶点为点M ,过点A 作//AB x 轴,交y 轴于点D ,交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于点B ,连接BC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点M 的坐标:(2)若将该二次函数图象向上平移(0)m m >个单位,使平移后得到的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落在ABC ∆的内部(不包括ABC ∆的边界),求m 的取值范围;(3)若E 为y 轴上且位于点C 下方的一点,P 为直线AC 上一点,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以C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将点(3,1)A -,点(0,4)C -代入2y x bx c =++,即可求解;(2)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顶点(1,5)m -,再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4y x =-,当顶点在直线AC 上时,2m =,当M 点在AB 上时,4m =,则24m <<;(3)设(0,)E t ,(,4)P p p -,2(,24)Q q q q --,分三种情况讨论:当CE 为菱形对角线时,CP CQ =,22222342(2)p q t q q q q q q =-⎧⎪=--⎨⎪=+-⎩,Q 点横坐标为1;②当CP 为对角线时,CE CQ =,22222824(4)(2)p q p t q q t q q q =⎧⎪-=+--⎨⎪+=+-⎩,Q 点横坐标为2;③当CQ 为菱形对角线时,CE CP =,222284(4)2p q q q t p t q =⎧⎪--=+-⎨⎪+=⎩,Q点横坐标为3【解答】解:(1)将点(3,1)A -,点(0,4)C -代入2y x bx c =++,∴4931c b c =-⎧⎨++=-⎩,解得24b c =-⎧⎨=-⎩,224y x x ∴=--,2224(1)5y x x x =--=-- ,∴顶点(1,5)M -;(2)由题可得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为2(1)5y x m =--+,∴抛物线的顶点为(1,5)m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431b k b =-⎧⎨+=-⎩,解得14k b =⎧⎨=-⎩,4y x ∴=-,当顶点在直线AC 上时,53m -=-,2m ∴=,//AB x 轴,(1,1)B ∴--,当M 点在AB 上时,51m -=-,4m ∴=,24m ∴<<;(3)存在一点Q ,使以C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设(0,)E t ,(,4)P p p -,2(,24)Q q q q --,点E 在点C 下方,4t ∴<-,Q点在第四象限,01q ∴<<,①当CE 为菱形对角线时,CP CQ =,∴22222342(2)p q t q q q q q q =-⎧⎪=--⎨⎪=+-⎩,解得334q p t =⎧⎪=-⎨⎪=-⎩(舍)或116p q t =-⎧⎪=⎨⎪=-⎩,Q ∴点横坐标为1;②当CP 为对角线时,CE CQ =,∴22222824(4)(2)p q p t q q t q q q =⎧⎪-=+--⎨⎪+=+-⎩,解得222q p t =⎧⎪=⎨⎪=-⎩,Q ∴点横坐标为2,不符合题意;③当CQ 为菱形对角线时,CE CP =,∴222284(4)2p q q q t p t q =⎧⎪--=+-⎨⎪+=⎩,解得332p q t ⎧=⎪⎪=⎨⎪=-+⎪⎩(舍)或332p q t ⎧=-⎪⎪=-⎨⎪=--⎪⎩,Q ∴点横坐标为3-综上所述:Q 点横坐标为1或3-【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8.(2023•即墨区一模)如图,题目中的黑色部分是被墨水污染了无法辨认的文字,导致题目缺少一个条件而无法解答,经查询结果发现,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43y x x =-+.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0,3)A ,(1,0)B ,.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请根据已有信息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2,1)C -(答案不唯一);(2)当函数值6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图1,将函数243(0)y x x x =-+<的图象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与243(4)y x x x =-+ 的图象组成一个新的函数图象,记为L .若点(3,)P m 在L 上,求m 的值;(4)如图2,在(3)的条件下,点A 的坐标为(2,0),在L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9OAQ S ∆=.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只需填一个在抛物线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即可;(2)求出6y =时,对应的x 值,再结合图象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3)求出抛物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2(6)3y x =--,根据题意可知3x =时,P 点在抛物线2(6)3y x =--的部分上,再求m 的值即可;(4)分两种情况讨论:当Q 点在抛物线2(6)3y x =--的部分上时,设2(,1233)Q t t t -+,由212(1233)92OAQ S t t ∆=⨯⨯-+=,求出Q 点坐标即可;当Q 点在抛物线243y x x =-+的部分上时,设2(,41)Q m m m -+,由212(41)92OAQ S m m ∆=⨯⨯-+=,求出Q 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2,1)C -,故答案为:(2,1)C -(答案不唯一);(2)243y x x =-+ ,∴当2436x x -+=时,解得2x =2x =-∴当6y <时,22x <<+,故答案为:22x -<<+;(3)2243(2)1y x x x =-+=-- ,∴抛物线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2(6)1y x =--,当3x =时,点P 在抛物线2(6)1y x =--的部分上,8m ∴=;(4)存在点Q ,使得9OAQ S ∆=,理由如下:当Q 点在抛物线2(6)1y x =--的部分上时,设2(,1235)Q t t t -+,212(1235)92OAQ S t t ∆∴=⨯⨯-+=,解得6t =+6t =,4t ∴<,6t ∴=-(6Q ∴-,9);当Q 点在抛物线243y x x =-+的部分上时,设2(,43)Q m m m -+,212(43)92OAQ S m m ∆∴=⨯⨯-+=,解得2m =+或2m =-4m ,2m ∴=+,2Q ∴,9);综上所述:Q 点坐标为(6,9)或2+,9).【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函数图象平移的性质,数形结合解题是关键.19.(2023•武侯区模拟)定义:将二次函数l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t ,再沿x 轴翻折,得到新函数l '的图象,则称函数l '是函数l 的“t 值衍生抛物线”.已知2:23l y x x =--.(1)当2t =-时,①求衍生抛物线l '的函数解析式;②如图1,函数l 与l '的图象交于(M ,)n ,(,N m -两点,连接MN .点P 为抛物线l '上一点,且位于线段MN 上方,过点P 作//PQ y 轴,交MN 于点Q ,交抛物线l 于点G ,求QNG S ∆与PNG S ∆存在的数量关系.(2)当2t =时,如图2,函数l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函数l '与x 轴交于D ,E 两点,与y 轴交于点F .点K 在抛物线l '上,且EFK OCA ∠=∠.请直接写出点K 的横坐标.【分析】(1)①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和衍生抛物线的定义解答即可;②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MN 的解析式,设2(,23)P m m m --+,则得到(,2)Q m m -,2(,23)G m m m --,利用m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PQ ,QG 的长,再利用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的比即可得出结论;(2)利用函数解析式求得点A ,B ,C ,D ,E ,F 的坐标,进而得出线段OA ,OC ,OD ,OE ,AC ,OF 的长,设直线FK 的解析式为5y kx =-,设直线FK 交x 轴于点M ,过点M 作MN EF ⊥于点N ,用k 的代数式表示出线段OM .FM ,ME 的长,利用EFK OCA ∠=∠,得到sin sin EFK OCA ∠=∠,列出关于k 的方程,解方程求得k 值,将直线FK 的解析式与衍生抛物线l '的函数解析式联立即可得出结论.。
第25课时 图形的变换⑵平移、旋转、翻折【基础知识梳理】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 移动一定的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作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 和 . 2.平移的特征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 且 ,对应线段 且 ,对应角 . 3.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 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 ,转动的角称为 .4.旋转的基本性质⑴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和 .⑵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 沿 转动了相同的角度. (3)任意一对对应点与 的连线所成的角度都是旋转角. (4)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 【基础诊断】1、(3分)(2014•呼和浩特)已知线段CD 是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点A (﹣1,4)的对2、(2014年贵州黔东南5.(4分))如图,将Rt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 △ADE ,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若AC=,∠B=60°,则CD 的长为( )A . 0.5B . 1.5C .D . 13. (2014济南 12. 3分) 如图,直线233+-=x y 与x 轴,y两点,把AOB ∆沿着直线AB 翻折后得到B O A '∆,则点O '的坐标是A .)3,3(B .)3,3(C .)32,2(D .)4,32(【精典例题】例1、(2014济南 20. 3分)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是沿其对角线AC 剪开,再把ABC ∆沿着AD 方向平移,得到C B A '''∆,当两个三角形重叠的面积为32时,它移动的距离A A '等于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图形变换的性质,设m A A =',则222121264m (m)+-=-,解之m =4或8,应填4或8.例2、(2014•四川宜宾,第14题,3分)如图,在Rt △ABC 中,∠B =90°,AB =3,BC =4,将△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AC 上,与点B ′重合,AE 为折痕,则EB ′= 1.5 .例3、(2014•山东潍坊,第22题12分)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连接AE 、BF ,交点为G . (1)求证:AE ⊥BF ;(2)将△BCF 沿BF 对折,得到△BPF (如图2),延长FP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Q ,求sin ∠BQP 的值;(3)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 正好落在AE 上,得到△AHM (如图3),若AM 和BF 相交于点N ,当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4时,求四边形GHMN 的面积.A D CB A第20题图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可得∠ABE =∠BCF =90°,AB =BC ,又由BE =CF ,即可证得△ABE ≌△BCF ,可得∠BAE =∠CBF ,由∠ABF +∠CBF =900可得∠ABF +∠BAE =900,即AE ⊥BF ; (2)由△BCF ≌△BPF , 可得CF =PF ,BC =BP ,∠BFE =∠BFP ,由CD ∥AB 得∠BFC =∠ABF ,从而QB =QF ,设PF 为x ,则BP 为2x ,在Rt △QBF 中可求 QB 为25x ,即可求得答案; (3)由2)(AMAN AHM AGN =∆∆可求出△AGN 的面积,进一步可求出四边形GHMN 的面积.【自测训练】A —基础训练1、(2014•山东枣庄,第8题3分)将一次函数y=x 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平移后,若转90°得到△A ′B ′C ′,则点P 的坐标是( )A .(1,1)B . (1,2)C . (1,3)D . (1,4)3(2014•遵义10.(3分))如图,已知△ABC 中,∠C=90°, AC=BC=,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 ′C ′ 的位置,连接C ′B ,则C ′B 的长为( C )C﹣1 D底边OB在x轴上.将△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 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C)(,,),,)5、(2014•莱芜,第8题3分)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且AB=4,半圆绕点B顺时针旋转45°,点A旋转到A′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B)6、(2014•黑龙江哈尔滨,第8题3分)将抛物线y=﹣2x2+1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为(D)A.y=﹣2(x+1)2﹣1 B.y﹣2(x+1)2+3 C.y=﹣2(x﹣1)2+1 D.y=﹣2(x﹣1)2+3二、填空题7、(2014•四川巴中,第18题3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把△A0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B′,则点B′的坐标是.8、(2014•广东梅州,第11题3分)如图,把△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5°,得到△A′B′C,A′B′交AC于点D.若∠A′DC=90°,则∠A=.9、(2014•江西抚州,第14题,3分)如图,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和A'B'C'重合在一起,将三角板A'B'C'绕其顶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0°< α≤90°),有以下四个结论:①当α=30°时,A'C与AB的交点恰好为AB的中点;②当α=60°时,A'B'恰好经过点B;=;③在旋转过程中,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A'BB'⊥,④在旋转过程中,始终存在AA'BB'其中结论正确的序号是①②④ .(多填或填错得0分,少填酌情给分)10、(2014•江西,第11题3分)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三角形ABC 沿着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___12___。
(备战中考)2012年中考数学新题分类汇编 (中考真题+模拟新题):平移、旋转与对称一、选择题1. (2011浙江省舟山,3,3分)如图,点A 、B 、C 、D 、O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 是由△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 ) (A )30°(B )45° (C )90° (D )135°【答案】C6. (2011山东泰安,3,3分)下列图形: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1B.2C.3D.4 【答案】B9. (2011 浙江湖州,8,3)如图,已知△OAB 是正三角形,OC ⊥OB ,OC =OB ,将△OA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OA 与OC 重合,得到△OCD ,则旋转的角度是 A .150°B .120°C .90°D .60°【答案】A10.(2011浙江省,2,3分)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OCD(第3题)【答案】D11. (2011浙江义乌,6,3分)下列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 【答案】B12. (2011四川重庆,3,4分)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B13. (2011浙江省嘉兴,3,4分)如图,点A 、B 、C 、D 、O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 是由△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 ) (A )30°(B )45° (C )90° (D )135°【答案】C18. (2011湖南邵阳,3,3分)下列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答案】C.26. (2011江苏南通,2,2分)下面的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OCD(第3题)【答案】C30. (2011湖南衡阳,4,3分)下列几个图形是国际通用的交通标志,其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答案】D32. (2011湖北襄阳,5,3分)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答案】A33. (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4,3分)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答案】D34. (2011内蒙古乌兰察布,11,3分)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 I 和 6 、 2 和 5 、 3 和 4 )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如图 ① .在图 ② 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①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 )第4题图A . 6B . 5C . 3D . 2 【答案】B35. (2011广东湛江6,3分)在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直角三角形 正五边形 正方形 等腰梯形A B C D【答案】C37. (2011山东枣庄,3,3分)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答案】B 二、填空题1. (2011山东济宁,13,3分)如图,PQR ∆是ABC ∆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如果ABC ∆中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a ,b ),那么它的对应点N 的坐标为 .A B CD第11题图【答案】(a -,b -);2. (2011福建泉州,11,4分)如图所示,以点O 为旋转中心,将1∠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10︒得到2∠,若1∠=40︒,则2∠的余角为度.【答案】50;3. (2011福建泉州,13,4分)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圆 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的是 . 【答案】圆、矩形;4. (2011福建泉州,附加题2,5分)如图,点A 、B 、C 、D 、O 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 是由△AOB 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答案】45度7. (2011江苏泰州,16,3分)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5×5的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格点上,将△ABC 点B 顺时针旋转到△ABC 的位置,且点A 、C 仍落在格点上,则线段AB 扫过的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结果保留π).(第13题)ABOCD(第2题)BC'CAA'【答案】413π8. (2011四川成都,14,4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1,将Rt △ABC绕A 点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R t △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 B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300ECDAB【答案】π61.10.(2011四川宜宾,16,3分)如图,在△ABC 中,AB=BC ,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度,得到△A 1BC 1,A 1B 交AC 于点E ,A 1C 1分别交AC 、BC 于点D 、F ,下列结论:①∠CDF=α,②A 1E=CF ,③DF=FC ,④AD=CE ,⑤A 1F=CE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②⑤12. (2011江苏南京,14,2分)如图,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的边BC 、CD 上的点,BE=CF ,连接AE 、BF ,将△ABE 绕正方形的中心按逆时针方向转到△BCF ,旋转角为a (0°<a <180°),则∠a=______.(第16题图)【答案】9013. (2011上海,18,4分)Rt △ABC 中,已知∠C =90°,∠B =50°,点D 在边BC 上,BD =2CD .把△ABC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m (0<m <180)度后,如果点B 恰好落在初始Rt △ABC 的边上,那么m =_________.【答案】80和12014. (2011湖南永州,4,3分)永州市新田县的龙家大院至今已有930多年历史,因该村拥有保存完好的“三堂九井二十四巷四十八栋”明清建筑,而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图是龙家大院的一个窗花图案,它具有很好的对称美,这个图案是由:①正六边形;②正三角形;③等腰梯形;④直角梯形等几何图形构成,在这四种几何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 (只填序号).【答案】① 三、解答题2. (2011安徽,22,12分)在△ABC 中,∠ACB =90°,∠ABC =30°,将△ABC 绕顶点C 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θ(0°<θ<180°),得到△A ′B ′C .(1)如图(1),当AB ∥CB ′时,设A ′B ′与CB 相交于点D .(第14题)A BC DFE DC BA(第4题)证明:△A ′CD 是等边三角形;(2)如图(2),连接A ′A 、B ′B ,设△ACA ′ 和△BCB ′ 的面积分别为S △ACA ′ 和S △BC B′.求证:S △ACA ′ :S △BC B′ =1:3;(3)如图(3),设AC 中点为E ,A ′B ′中点为P ,AC =a ,连接EP ,当 = °时,EP 长度最大,最大值为 .A ′B ′BCAθAθ A ′B ′BC【答案】(1)∵AB ∥CB ′,∴∠B =∠BC B ′=30°,∴∠A ′CD =60°,又∵∠A ′=60°,∴∠A ′CD =∠A ′=∠A ′DC =60°,∴△A ′CD 是等边三角形;(2)∵∠ACA ′=∠BCB ′,AC =A ′C ,BC =B ′C ,∴△ACA ′∽△BCB ′,相似比为3:1,∴S △ACA ′ :S △BC B′ =1:3; (3)120°,a 23. 当E 、C 、P 三点不共线时,EC +CP >EP ; 当E 、C 、P 三点共线时,EC +CP =EP ; 综上所述,EP ≤EC +CP ;则当旋转120°时,E 、C 、P 三点共线,EP 长度最大,此时EP =EC +CP=a a a 2321=+. 4. (2011浙江绍兴,18,8分)分别按下列要求解答:(1)在图1中,作出O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图形;(2)在图2中,作出ABC ∆关于点P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lOl mEACB【答案】(1)如图1; (2)如图2A ′AB B ′CE Pθ 第18题图1第18题图2lO'O lmA'B'C'EACB6. (2011山东聊城,20,8分)将两块大小相同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BAC =∠B ′A ′C=30°)按图①方式放置,固定三角板A ′B ′C ,然后将三角板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小于90°)至图②所示的位置,AB 与A ′C 交于点E ,AC 与A ′B ′交于点F ,AB 与A ′B ′相交于点O . (1)求证:△BCE ≌△B ′CF ;(2)当旋转角等于30°时,AB 与A ′B ′垂直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因∠B =∠B /,BC =B /C ,∠BCE =∠B /CF ,所以△BCE ≌△B ′CF ; (2)AB 与A ′B ′垂直,理由如下:旋转角等于30°,即∠ECF =30°,所以∠FCB /=60°,又∠B =∠B /=60°,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知∠BOB /的度数为360°-60°-60°-150°=90°,所以AB 与A ′B ′垂直7. (2011四川凉山州,21,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3,4,2,9.A B C ---⑴画出ABC △,并求出A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旋转对称中心对称2012年中考数学专题图形的变化、对称、折叠移动【知识点分析与回顾】1. 从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2. 主视图与俯视图的一致;主视图与左视图的一致;俯视图与左视图的一致.3. 叫盲区.4. 投影可分为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其中所形成的投影叫平行投影;所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5. 利用光线是否平行或是否交于一点来判断是投影或投影,以及光源的位置和物体阴影的位置.6.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这条直线就是它的 .7.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成,这条直线就是,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 .8.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的 .9.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叫做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10.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这个点叫做.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1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图形.12. 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______,它是由移动的和所决定.13. 平移的特征是: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图形的与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且对应点所连的段.14. 图形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叫做旋转中心,叫做旋转角.15. 图形的旋转由、和所决定.其中①旋转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②旋转分为时针和时针. ③旋转一般小于360º.16. 旋转的特征是:图形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了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相等,对应相等,对应相等,图形的都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典型例题分析】1、(06温州)在下列几何体中,主视图是圆的是( )A B C D 2. (05四川资阳) 图1所示的几何体的右视图是3.(05广东茂名)某同学把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画出如下(不考虑尺寸);在这三种是图中,其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② 4.(2010江苏泰州,4,3分)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其它几何体的主视图不同的是( )A. B. C. D.【答案】C 【关键词】三视图5.(2010年辽宁省丹东市)如图所示的一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6.(08福州)如图所示的物体是一个几何体,其主视图是( )7. (08深圳) 如图,圆柱的左视图是( )A .B .C .D . A . B . D .C .几何体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①②③31 4 25 36 第5题图8.(08贵阳)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小丽拿着一块矩形木板在阳光下做投影实验,矩形木板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 )9.(08长沙)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 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正方体的表面,与“迎”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文B.明C.奥D.运10. (08哈尔滨)右图是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这个几何体是( )A .圆柱体B .圆锥体C .正方体D .球体11. (2010年福建晋江)如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则原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字和最小的是( ).A. 4B. 6C. 7D.812. (08巴中)在学校开展的“为灾区儿童过六一”的活动中,晶晶把自己最喜爱的铅笔盒送给灾区儿童.这个铅笔盒(右图)的左视图是( )A .B .C .D .13. (08西宁)将图所示的Rt ABC △绕直角边AB 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主视图为( )14. (08青海)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是它的三视图,则这一堆方便面共有( )A .6桶B .7桶C .8桶D .9桶主视图 左视图俯视图讲 文 明 迎 奥运A. B. C. D.A.B.C.D.A .B .C .D . A B C15.(2011年浙江杭州二模)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答案:C16.(2011 天一实验学校 二模)下列交通标志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答案:A17. (2011海南省,7,3分)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共有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D 19. (2011福建龙岩,3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答案】D21.(2011北京四中二模)下列美丽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22. (08芜湖)下列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23. (08庆阳)下面四张扑克牌中,图案属于中心对称的是图中的( )A..B..C..D..A. B. C . D.30°ACB'BC'24.(08南平)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梯形B.平行四边形 C.正三角形 D.矩形25.(08绍兴)下列各图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26.(2011年浙江省杭州市模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C27.(北京四中2011中考模拟12)在下列图形中,即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 (C) (D ) 答案:C28. (08自贡)如图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A为对称中心,若∠C = 90°,∠B = 30°,BC =1,则BB'的长为()A.4 B.33C.332D.33429. (08包头)如图是奥运会会旗杆标志图案,它由五个半径相同的圆组成,象征着五大洲体育健儿团结拼搏,那么这个图案()A.是轴对称图形B.是中心对称图形C.不是对称图形 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30. (08怀化)小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间最接近8点的是 ( )A. B.C. D.A.B.C.D.531. (08无锡)如图,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到OCD △的位置,已知45AOB ∠=,则AOD ∠等于( ) A.55 B.45 C.40 D.3532.(2011年江苏盐都中考模拟)图所示的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形成过程的 图案是( )A .B .C .D . 答案 D33.(2011深圳市中考模拟五)如图,将边长为4个单位的等边△ABC 沿边BC 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A .12B . 16C .20D .24 答案:B(第1034. (07遵义)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沿BC 方向平移得到DEF △.如果8cm AB =,4cm BE =,3cm DH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cm .35. (2011年兴华公学九下第一次月考)如图,直径AB 为6的半圆,绕A 点逆时针旋转60°,此时点B 到了点B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6πB .5πC .4πD .3π 答案:A36. (2011年海宁市盐官片一模)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23B .26C .3D .6 答案:A34题 A B C DH EFA DEPBC第36题图 FE DCB A71A EDCBF第40题图37.(安徽芜湖2011模拟)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度后得到正方形'''D C AB ,边''C B 与DC 交于点O ,则四边形OD AB '的周长..是 ( ) A .22 B .3 C .2 D .21+38.(浙江杭州靖江2011模拟)如图,A 、B 、C 、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若将△ACB 绕着点A 逆时针旋转到如图位置,得到△AC ′B ′,使A 、C 、B ′三点共线。
几何变换的三种模型手拉手、半角、对角互补⎧⎧⎪⎪⎨⎪⎪⎪⎩⎪⎪⎧⎪⎨⎨⎩⎪⎪⎧⎪⎨⎪⎩⎪⎪⎩等腰三角形手拉手模型等腰直角三角形(包含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包含费马点)特殊角旋转变换对角互补模型一般角特殊角角含半角模型一般角等线段变换(与圆相关)【练1】(2013北京中考)在ABC△中,AB AC=,BACα∠=(060α︒<<︒),将线段BC 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1)如图1,直接写出ABD∠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2,15060BCE ABE∠=︒∠=︒,,判断ABE△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2)的条件下,连结DE,若45DEC∠=︒,求α的值.真题演练知识关联图【练2】 (2012年北京中考)在ABC △中,BA BC BAC α=∠=,,M 是AC 的中点,P 是线段上的动点,将线段PA 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1)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 ∠的度数;(2)在图2中,点P 不与点B M ,重合,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 (3)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 在线段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 ,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且PQ QD =,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例题精讲考点1:手拉手模型:全等和相似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伴随旋转出全等,处于各种位置的旋转模型,及残缺的旋转模型都要能很快看出来(1)等腰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出伴随全等)(2)等边三角形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边出伴随全等)(3)等腰直角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等腰直角出伴随全等)(4)不等边旋转模型图(共顶点旋转不等腰出伴随相似)【例1】 (14年海淀期末)已知四边形和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且.(1)如图,连接、.求证:;(2)如图,如果正方形,将正方形绕着点旋转到某一位置时恰好使得,. ①求的度数;②请直接写出正方形的边长的值.ABCD CEFG AB CE >1BG DG BG DE =2ABCD CEFG C CG BD ∥BG BD =BDE ∠CEFG【例2】 (2014年西城一模)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BEF ∠=︒,BE EF =,连接DF ,G 为DF 的中点,连接EG ,CG ,EC 。
中考数学中的旋转翻折类问题专项训练经典汇编(共30题)1.阅读下面材料.小炎遇到这个一个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 =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AD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写出小炎的推理过程;(2)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 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于关系时,仍有EF=BE+DF;(3)如图4,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 =45°,若BD=1,EC=2,求DE的长.2.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移线段BC的长度,得到△ECD;如图2,以BC为轴,把△ABC沿BC翻折180°,可以得到△DBC;如图3,以点A为中心,把△ABC旋转180°,可以得到△AED.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移、翻折、旋转等方法得到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4中,可以使△ABE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得到△ADF?(2)图中线段BE与DF相等吗?为什么?3.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探究: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点E、F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EAF=45°,求证:BE+DF=EF.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集中到同一条线段上.他先后尝试了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发现通过旋转可以解决此问题.他的方法是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此时GE即是BE+DF.请回答:在图1中,∠GAF的度数是.理解:如图2,已知Rt△ABC中,∠ACB=90°,AC=BC,点D、E在斜边AB上,且∠DCE=45°,请写出AD、DE、BE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应用:如图3,正方形ABCD中,△AMN的顶点M、N分别在BC、CD边上,AH⊥MN,且AH=AB,连接BD分别交AM、AN于点E,若MH=2,NH=3,DF=2,求AH、EF的长.4.阅读下面材料:小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 =45°,连接EF,则EF=BE+DF,试说明理由.小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相对集中.她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最后发现线段AB,AD是共点并且相等的,于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的方法是将△AB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DG,再利用全等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如图2).参考小炎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关系时,仍有EF=BE+DF;(2)如图4,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 =45°,若BD=1,EC=2,求DE的长.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AB.(1)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是哪一对?(2)在图中,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哪一种方法,使△ABE变换到△ADF的位置?(3)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6.已知点E是△ABC内部一点.将△ABE沿BE翻折,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1)如图1,若∠BAC﹣80°,∠C﹣40°,EF∥AC.求∠BEF的度数;(2)如图2,若∠C=2∠BAE,请说明.(3)如图3.连接AF,若AE⊥BC,∠ABC﹣70°,∠C=40°,将△BEF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0<α<180°)得到ΔBE1F1,则在这个旋转过程中,当E1F1与△AFC的某一边垂直时,直接写出旋转角α的度数.7.如图1,在Rt△ABC中,∠A=90°,AB=21,AC=28,点D为BC边上一点,过点作DE⊥AB于点E,作DF⊥AC于点F,且DE=DF.(1)求证:四边形AEDF为正方形;(2)如图2,将△CDF沿DF翻折,得△GDF,DG交AB于点H,求证:DH=DB;(3)将(2)中的△BDH绕点D逆时针旋转α(0°<α<180°)得△B′DH′(点B的对应点为B′,点H的对应点为H′,连接GH′,CB′,点M为线段GH′的中点,连接DM.当△B′DC为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线段DM的长.8.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点D,E为线段AD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连接BE,CE,将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连接AF.(1)如图1,求证:∠CBE=∠CAF;(2)如图2,连接BF交AC于点G,连接DG,EF,EF与DG所在直线交于点H,求证:EH=FH;(3)如图3,连接BF交AC于点G,连接DG,EG,将△AEG沿AG所在直线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APG,将△DEG沿DG所在直线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DQG,连接PQ,QF.若AB=4,直接写出PQ+QF的最小值.9.在Rt△ABC中,∠ABC=90°,过B点作BE⊥AC于点E,点D为线段AC的中点,连接BD.(1)如图1,AB=2,AC=6,求ED的长度;(2)如图2,将线段DB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DG,此时DG⊥AC,连接BG,点F为BG的中点,连接EF,求证:BC=2EF;(3)如图3,∠ACB=30°,AB=3,点P是线段BD上一点,连接AP,将△APB沿AP 翻折到同一平面内得到△APB',连接CB′,将线段绕点CB′顺时针旋转60°得线段CQ,连接BQ,当BQ最小时,直接写出△BCQ的面积.10.如图,CD为△ABC的中线,以CD为直角边在其右侧作直角△CDE,CD⊥DE,BC与DE交于点F,∠E=30°.(1)如图1,若CF=EF=5,求CD的长;(2)如图2,若将BC绕点C逆时针旋转120°得CG,连接AG、AE,探究AG、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ACB=90°,AC=2,.直线CE上有一点M,连接MF,将△CFM沿着MF翻折至△ABC所在的平面内得到△NFM.取NF的中点P,连接AP,当AP最小时,请直接写出△APB的面积.11.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是边AB上一点,连接CD,点E为CD上一点,连接BE.(1)如图1,延长BE交AC于点F,若∠ABF=15°,.求AF的长;(2)如图2,将△BEC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到△AGC,延长BC至点H,使得CH=BD,连接AH交CG于点N,猜想线段CE,GN,DE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AB=8,点H是BC上一点,且BD=2CH,连接DH,点K是AC上一点,CK=AD,连接DK,BK,将△BKD沿BK翻折到△BKQ,连接CQ,当△ADK的周长最小时,直接写出△CKQ的面积.12.在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BC的中点,E,F分别为AC、AD上任意一点,连接EF,将线段EF绕点E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EG,连接FG交AC于点N,连接AG.(1)如图1,点E与点C重合,且GF的延长线过点B,证明:四边形AFEG是菱形;(2)如图2,EF的延长线交AB于点M,当AM+MF=AE时,求∠EAG的度数;(3)如图3,E为AC的中点,连接BE,H为直线BC上一动点,连接EH,将△BEH 沿EH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B′EH,连接B′G,直接写出线段B′G长度的最小值.13.在△ABC中,∠ACB=90°,AC=BC,D是AC边上一动点,连接BD.(1)如图1,在平面内将线段D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K,点F为BC边上一点,连接AF交BD于M,连接AK.若∠CAF=2∠DBA,AF=8,AK=10,求CF的长;(2)如图2,在平面内将线段DB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线段BE,连接AE交BC于G,连接DE,若∠CDE=∠DBA,猜想线段AD,CG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在(2)的条件下,将△CDB沿BD直线BD翻折至△ABC所在平面内得到△BDC1,连接AC1,若AC=2+,在点D运动过程中,当线段AC1取得最小值时,请直接写出△ABE与四边形BCDC1重叠部分的面积.14.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BC边上一动点,连接AD,将AD绕着D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DE,连接AE.(1)如图1,AH⊥BC,点D恰好为CH中点,AE与BC交于点G,若AB=4,求AE 的长度;(2)如图2,DE与AB交于点F,连接BE,在BA延长线上有一点P,∠PCA=∠EAB,求证:AB=AP+BD;(3)如图3,DE与AB交于点F,且AB平分∠EAD,点M为线段AF上一点,点N为线段AD上一点,连接DM,MN,点K为DM延长线上一点,将△BDK沿直线BK翻折至△BDK所在平面内得到△BQK,连接DQ,在M,N运动过程中,当DM+MN取得最小值,且∠DKQ=45°时,请直接写出的值.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点B(0,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又P、Q 两点同时出发.(1)连接AQ,当△ABQ是直角三角形时,则点Q的坐标为;(2)当P、Q运动到某个位置时,如果沿着直线AQ翻折,点P恰好落在线段AB上,求这时∠AQP的度数;(3)若将AP绕点A逆时针旋转,使得P落在线段BQ上,记作P',且AP'∥PQ,求此时直线PQ的解析式.16.(1)特殊发现如图1,正方形BEFG与正方形ABCD的顶点B重合,BE、BG分别在BC、BA边上,连接DF,则有:①=;②直线DF与直线AG所夹的锐角等于度;(2)理解运用将图1中的正方形BEFG绕点B逆时针旋转,连接DF、AG.①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若D、F、G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过AB边的中点O,BE=4,直接写出AB的长;(3)拓展延伸如图3,点P是正方形ABCD的AB边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连接PC,沿PC将△PBC翻折到△PEC位置,连接DE并延长,与CP的延长线交于点F,连接AF,若P A =3PB,则的值是否是定值?请说明理由.17.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8,AD=6,连接AC,将△ABC沿AC翻折,使B点落在E点处,连接EC、AE,AE交DC于F点.(1)求DF的长.(2)若将△CEF沿着射线CA方向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m(平移距离指点C沿CA方向所经过的线段长度).当点F平移到线段AD上时,如图②,求出相应的m的值.(3)如图③,将△CEF绕点C逆时针旋转一个角a(0°<a<∠ECB),记旋转中的△CEF为△CE'F',过E'作E'G⊥AD于G点,在旋转过程中,当△DCE'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线段E'G的长度.18.已知矩形ABCD中,AB=2,BC=m,点E是边BC上一点,BE=1,连接AE.(1)沿AE翻折△ABE使点B落在点F处.①连接CF,若CF∥AE,求m的值;②连接DF,若≤DF≤,求m的取值范围.(2)△ABE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AB1E1,点E1落在边AD上时旋转停止.若点B1落在矩形对角线AC上,且点B1到AD的距离小于时,求m的取值范围.19.如图,四边形OAB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长方形纸片,O为原点,点A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10,8),在OC边上取一点D,将纸片沿AD翻折,使点O落在BC边上的点E处.(1)求CE和OD的长;(2)求D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3)若直线y=kx+b与直线DE的比例系数相等,当它与矩形OABC有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20.如图1,将△ABC纸片沿中位线EH折叠,使点A对称点D落在BC边上,再将纸片分别沿等腰△BED和等腰△DHC的底边上的高线EF,HG折叠,折叠后的三个三角形拼合形成一个矩形,类似地,对多边形进行折叠,若翻折后的图形恰能拼合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这样的矩形称为叠合矩形.(1)将▱ABCD纸片按图2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AEFG,则操作形成的折痕分别是线段、,S矩形AEFG:S▱ABCD=;(2)▱ABCD纸片还可以按图3的方式折叠成一个叠合矩形EFGH,若EF=9,EH=12,求AD的长;(3)如图4,四边形ABCD纸片满足AD∥BC,AD<BC,AB⊥BC,AB=12,CD=13,小明把该纸片折叠,得到叠合正方形,请你帮助画出叠合正方形的示意图,并直接写出AD、BC的长.(写出一种即可)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8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已知点C(3,0),点D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1)判断△ABO的形状;(2)OD+CD的最小值为;(3)如图2,点P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连接BC、PC,若∠BCP与△ABC中的一个角相等,求点P的坐标;(4)如图3,将△ACD沿CD翻折,点A恰好落在y轴上的点A′处,求此时点D的坐标.22.在等腰△ABC中,AB=BC,高AD,BE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F,将△ACD沿直线AD 翻折,点C的对称点C′落在直线BC上,连接FC′.(1)如图1,当∠ABC=45°时,①求证:BF=AC;②求∠FC′D的度数.(2)当∠ABC=135°时,补全图2,并求证:C′F∥AB.2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6,3),过点A作AB⊥x轴,交x轴于点B,点P是x轴上一动点,将△ABP沿直线AP翻折,使得点B落在点B'处,点E是翻折后AB'延长后与y轴的交点.(1)若点E的坐标为(0,3),则点P坐标为;(2)如图2,若点E的坐标为(0,),直线AE与x轴交于点F.①求点F的坐标;②求直线AP的函数关系式.24.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沿着AE翻折△ABE,使点B落在点F处,AB=2,BC=AB.(1)当点E运动到点C时,求CF的长;(2)当FC∥AE时,试判断E是否为BC的中点?并说明理由;(3)当点F在矩形ABCD内部,且DF=CD时,求BE的长.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的边OC在x轴上,OA在y轴上,O为坐标原点,AB∥OC,线段OA,AB的长分别是方程x2﹣9x+20=0的两个根(OA<AB),延长CB交y轴于点H,=.(1)求点B,C的坐标;(2)P为OA上一点,Q为OC上一点,OQ=5,将△POQ翻折,使点O落在AB上的点O'处,双曲线y=的一分支过点O′,求k的值;(3)在(2)的条件下,M为坐标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O',Q,M,N为顶点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为边BC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垂直于AE的一条直线MN分别交AB、AE、CD于点M、P、N.(1)求证AE=MN;(2)如图2,若垂足P恰好为AE的中点,连接BD,交MN于点Q,连接EQ,并延长交边AD于点F.求∠AEF的度数;(3)如图3,若该正方形ABCD边长为10,将正方形沿着直线MN翻折,使得BC的对应边B′C′恰好经过点A,过点A作AG⊥MN,垂足分别为G,若AG=6,请直接写出AC′的长.27.如图1,矩形的边OA在x轴上,边OC在y轴上,点B的坐标为(6,8).D是AB边上一点(不与点A、B重合),将△BCD沿直线CD翻折,使点B落在点E处.(1)求直线AC所表示的函数的表达式;(2)如图2,当点E恰好落在矩形的对角线AC上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3,当以O、E、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求△OEA的面积.28.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将△ABC沿直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AD与CE相交于点O,连接DE.(1)如图1,求证:AC∥DE;(2)如图2,如果∠B=90°,AB=,BC=,求△OAC的面积;(3)如果∠B=30°,AB=2,当△AED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C的长.29.如图,矩形ABCD中,已知AB=6.BC=8,点E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 并延长,交射线DC于点F.将△ABE沿直线AE翻折,点B的对应点为点B'.(1)如图1,若点E为线段BC上一点,延长AB'交CD于点M,求证:AM=FM;(2)如图2,若点B'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求的值;(3)若=,求∠DAB'的正弦值.30.如图1,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O位于对角线BD上,将△ADE,△CBF分别沿DE、BF翻折,点A,点C都恰好落在点O处.(1)求证:∠EDO=∠FBO;(2)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3)如图2,若AD=2,点P是线段ED上的动点,求2AP+DP的最小值.。
2011-2012全国各中考数学试题分考点解析汇编图形的平移旋转一、选择题1.(2011黑龙江大庆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0)和B(1,2),连接AB,平移线段AB得到线段A1B1.若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2,-1),则点B的对应点B1的坐标为A.(4,3) B.(4,1) C.(-2,3) D.(-2,1)【答案】B。
【考点】坐标与图形的平移变换。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已知点A,A1的坐标,知A点的平移方法是: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A1,则B点经同样的平移方法得到B1(1+3,2-1),即(4,1)。
故选B。
2.(2011广西河池3分)把二次函数2y x=的图象沿着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A.()223y x=++B.()223y x=-+C.()223y x=+-D.()223y x=--【答案】B。
【考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图象的平移。
【分析】图象的平移只要考虑关键点的平移。
根据点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
二次函数2y x=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0,0),它沿着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
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得新的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223y x=-+。
故选B。
3.(2011广西河池3分)如图,已知点A(1,0)、B(7,0),⊙A、⊙B的半径分别为1和2,将⊙A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此时该圆与⊙B的位置关系是A.外切B.相交识C .内含D .外离【答案】A 。
【考点】点的平移,两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2.2 平移、旋转与翻折与代数变换的重要性一样,几何变换同样在几何问题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几何变换,可以把分散的线段、角相对集中起来,从而使已知条件集中在一个我们所熟知的基本图形中,然后利用新的图形的性质对原图进行研究,从而使问题得以转化.例1 如图2-2-1:设I 是△ABC 的垂心.求证:222222AI BC BI AC CI AB +=+=+.【分析】对于△ABC 各边来说,结论是轮换式,于是只需要证得某一等式即可.显然等式没变都是两线段的平方和,故考虑构造相应的直角三角形.图2-2-1【证明】分别过点B 、I 作AI 、AB 的平行线,两线交于P 点.连接PC .由条件可知:四边形AIPB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P =AI ,∠PBC =∠ALB =90°,∴22222PC PB BC AI BC =+=+ 同理:PI =AB ,∠PIC =∠BNC =90°.故22222PC CI PI CI AB =+=+, ∴2222AI BC CI AB +=+.同理:2222AI BC BI AC +=+.∴222222AI BC BI AC CI AB +=+=+例2 已知△ABC 的三条中线的长为3、4、5.求△ABC 的面积. 【分析】设△ABC 的中线AD =3,BE =4,CF =5。
现考虑平移三条中线集中在一起,构成一个确定的三角形,再分析面积间的数量关系.图2-2-2【解法一】过点F 作FK EC ∥,连接KA 、KE 、KB 、EF .从而FK EC ∥,∴四边形KFCE 为平行四边形.∴KF =EC .又∵EC =AE ,∴KF AE ∥,∴四边形KAEF 为平行四边形,∴KA EF ∥. ∵11,22EF BC BD BC =∥,∴BK =AD .∴△BKE 是△ABC 中线为边长的三角形.∵222534=+,∴△BKE 是直角三角形,∴6S =.ABCM NILL PINMCBAHGFED C BA KGFEDC BAABCD EFGH∵1144BFK ABC ADBK S S S ==△△四边形,14BEF ABC S S =△△,14EFK AEF ABC S S S ==△△△.∴34BKE ABC S S =△△即4=83ABC BKE S S =△△.【注】可将问题一般化,设△ABC 三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a b c m m m ,则有:ABC S =△()12a b c p m m m =++. 【解法二】利用重心的性质,构造出三角形,结合以AD ,BE ,CF 为边长的三角形与其相似,再求面积. 延长GD 至点H ,使得GD =HD ,连接HC .易证△BDG ≌△CDH ,故23BG GH BE ==. ∵22,233CG CF GH GD AD ===,故222CG HG HC =+,∴228=633GHC S ⎛⎫⨯= ⎪⎝⎭△,∴4=3CDG S △,又∵G 是△ABC 的重心,∴8ABC S =△【注】 由以上两个例题可知,图形经过适当的平移可以使已知条件和结论中的图像元素得以延伸,再通过某些桥梁得以联系和统一.例3 如图2-2-3:在△ABC 外作等腰Rt △ABD 和等腰Rt △ACE ,且∠BAD =∠CAE =90°,AM 为△ABC 中边BC 上的中线 ,连接DE ,求证:DE =2AM .【分析】由M 是BC 的中点,可利用中线倍长得带AF =2AM ,再证AF =DE .注意到△BMF 可通过△CMA旋转得到,故可利用图形旋转相关性质思考.图2-2-3【证明】延长AM 至F ,使得AM =FM ,连接BF . ∵BM =CM ,AM =FM ,∠AMC =∠FMB ,∴△AMC ≌△FBM .∴∠F =∠MAC ,BF =AC ,∴∠ABF =180°-∠BAF -∠F =180°-∠BAF -∠MAC =180°-(180°-∠DAE )=∠DAE . 又∵AD =AB ,AE =AC ,故AE =BF . ∴△ADF ≌△BAF ,DE =AF =2AM .【注】 图形的旋转可通过构造全等来实现,旋转变换即全等变换的一种,在几何证明题中,常常以图形旋转的观点来研究,是常用策略.MEDCBAABCDEM F例4 如图2-2-4:正方形ABCD 内一点E ,E 到A 、B 、C求正方形的边长.【分析】利用图形的旋转,将三条线段转换为首尾顺次相连,再利用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求最值问题.图2-2-4【解】 将△ABE 绕A 点顺时针旋转60°到△AMN ,连接NE ,MB .过M 作MP ⊥BC ,垂足为P . 由题意:AE =AN ,∠NAE =60°,∴△ANE 为等边三角形.∴AE =NE ,∴AE +BE +CE =MN +NE +EC . 当AE +BE +CE 最短时,折线MNEC为线段,且MC = 同理得:△AMB 为等边三角形,∴AB =BC =BM ,∠MAB =60°. 设AB =x,则1,2PM x PB =, 在Rt △MPC中:22212x x ⎫⎛⎫=++⎪ ⎪⎪⎝⎭⎝⎭, 解得x =2,即AB =2,∴正方形的边长为2.例5 如图2-2-5:在正△ABC 内有一点P ,P 到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a 、b 、c ,求△ABC 的面积.【分析】 由于AP 、BP 、CP 为已知,故可将AP 、BP 、CP 移至一个三角形.为此可分别旋转△ABP 、 △BPC 、△PCA ,通过求六边形AFBDCE 的面积求解△ABC 的面积.【解】分别将△ABP 、 △BPC 、△PCA 绕着B 、C 、A 顺时针旋转60°,得到△CBD 、△ACE 、△BAF .连结PD 、PE 、PF .AB C DEP NMEDCB A图2-2-5因为AP = AF ,∠P AF = 60°,所以△APF 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 .从而PF =AP . 因为BF =PC ,故△BPF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同理:△BPD 是边长为b 的等边三角形,△CPF 是边长为c 的等边三角形,由于△DPC 和△EP A 的三边长都分别为a ,b ,c.因此22233AFBDCE S a b c p p ap bp c 六边形.所以222332ABCS a b c p p a p b p c ,其中12p a b c . 【注】 利用图形的旋转可构造等边三角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实现线段和角度的转换,使原来分散的线段和角集中起来或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新的图形以方便研究.例6 如图2-2-6: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BE =CF ,点M 、N 分别是BC 和EF 的中点.求证:MN //AD .【分析】 利用等腰三角形轴对称性构造中点,再结合条件中的中点,构造平行四边形来论证平行关系.【证明】 过E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G ,交AC 于点S .过B 作AD 的垂线,交AD 于点H ,交AC 于点T .连结GN ,HM .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EAG =∠SAG . 因为AD ⊥ES ,故∠AGE =∠AGS =90°. 所以△AEG ≌△ASG . 故AE =AS ,EG =SG . 同理:AB =AT ,BH =TH . 又因为N 为EF 的中点,故GN ∥SF ,GN =12SF ;同理:MH ∥CT ,MH =12CT . 因为BE =FC ,所以ST =FC ,从而SF =CT ,进而GN ∥HM ,GN =HM . 故四边形GNMH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 //AD .【注】 本题是把角平分线作为翻折轴来进行解题的.用角平分线作为翻折轴,可以使翻折图形落至原来图形的另一侧,而且对应点的连线被角平分线垂直平分.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图形的直观性,而且增强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例7 如图2-2-7:在矩形ABCD 中,AB =20,BC =10,若在AB 、AC 上各取一点N 、M ,使得BM +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图2-2-6【分析】 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E ,即求折线EMN 的最小值,这个最小值为点E 到AB 垂线段的距离.【解】 作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E ,连结AE 、BE 、ME .过点E 作AB 的垂线,交AB 、AC 于点F 、 G .由BM +MN =EM +MN ≥EF ,所以BM +MN 的最小值为EF .因为2ABCS AB BCAC BH ,故BH,BE =2BH.所以AH 2285BH .因为2ABES AB EFBE AH ,故EF =16.所以BM +MN 的最小值为16,此时N 和F 重合,M 和G 重合.例8 如图2-2-8:在△ABC 中,∠ABC =90°,AB =BC ,P 为三角形内一点,分别作P 关于BC 、CA 、 AB 的对称点A '、B '、 C '.若所得△A 'B 'C ' 中,∠B 'A 'C '=90°,A 'B '=A 'C '.求::A B C ABC S S 的值.【分析】由对称性可得的五边形面积是△ABC 面积的两倍,并且AC 'A 'B ' 是正方形.△A 'B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图2-2-7图2-2-8CC'A'由轴对称性知:AC ' = AP = AB '. ∠C ' AB =∠P AB ,∠B 'AC =∠P AC .因为∠ABC =90°,AB =BC , ∠BAC =45°,故''90B AC ∠=︒ ; 同理:''90A BC ∠=︒ ,''180A BC ∠=︒ ,故'C 、B 、'A 三点共线。
D 1.(平移)如图,抛物线1C:xxy42-=的对称轴为直线ax=,将抛物线1C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2C,则抛物线2C的顶点坐标为;图中的两条抛物线、直线ax=与y轴所围成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平移)如图,直线43y x=与双曲线kyx=(0x>)交于点A.将直线43y x=向下平移个6单位后,与双曲线kyx=(0x>)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则C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若2A OB C=,则k=.3.(折叠)矩形纸片ABCD的边长AB=4,AD=2.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使点A与点C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如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4.(折叠)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 B C△纸片,点D E、分别是边AB、AC上,将A B C△沿着D 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70A︒∠,则1+2∠∠=()A. 140︒B. 130︒C. 110︒D. 70︒5.(折叠)如图所示,把一长方形纸片沿MN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AMD′=36°,则∠NFD′等于()A.144°B.126°C.108°D.72°6.(折叠)已知如图,矩形OABC的长OA=,宽OC=1,将△AOC沿AC翻折得△APC。
则∠PCB=____度,P点坐标为(,);7.(旋转)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80°得到△AB′C′.若∠BAC=50°,则∠CAB′的度数为( )A.30° B.40° C.50° D.80°9.(旋转)已知:如图,等边ABC ∆和正方形ACPQ 的边长都为1,在图形所在的平面内,以点A 为旋转中心将正方形ACPQ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α度,使AQ 与AB 重合,则(1)旋转角︒=_________α;(2)点P 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路径的长为___________.10(旋转).在如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Rt △ABC(A 、B 、C 三点均为格点),∠C =90.现将Rt △ABC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所得到的Rt △C B A ''.(1)画出Rt △C B A '',其中A 、C 的对应点分别是'A 、'C (2)试求出AC所扫过的图形的面积(精确到0.1).11.(平移,旋转)(9分)如图,已知Rt A B C △中,︒=∠90ACB ,6=AC cm ,将A B C △向右平移5cm 得到⊿C PC ',再将⊿C PC '绕着C '点顺时针旋转62°得到⊿C B A ''',其中点C 、B 、A '''为点A B C 、、为的对应点.(结果精确到0.01) (1)请直接写出C C '的长;(2)试求出点A 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 (3)求A '点到AC 的距离.12.(平移)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画出线段AC 平移后的线段BD ,其平移方向为射线AB 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B 的长; (2)求sin ∠DBC 的值.D E13(旋转).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343+=x y 的图象与x 轴和y 轴交于A 、B 两点,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B O A ''. (1)分别求出点A '、B '的坐标;(2)若直线B A ''与直线AB 相交于点C ,求S 四边形OB´CB 的值.14(旋转).如图1,小明将一张直角梯形纸片沿虚线剪开,得到矩形和三角形两张纸片,将△EFG 的顶点G 移到矩形的顶点B 处,再将三角形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E 点落在CD 边上,此时,EF 恰好经过点A(如图2),(1)求证:∠AED=∠AEB;(2)如果测得AB=5,BC=4,求FG 的长.(第24题)15、(旋转)在△ABC 中,AB=BC=2,∠ABC=120°,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角α(0<α<120°),得△A 1BC 1,交AC 于点E ,AC 分别交A 1C 1、BC 于D 、F 两点.(1)如图①,观察并猜想,在旋转过程中,线段EA 1与F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当α=30°时,试判断四边形BC DA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2)的情况下,求ED 的长.x16.(旋转)如图,把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板ABC和EFG(其直角边长均为4)叠放在一起,使三角板EFG的直角顶点G与三角板ABC的斜边中点O重合(如图①).现将三角板EFG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α满足条件:00<α<900),四边形CHGK是旋转过程中两三角板的重叠部分(如图②).(1)在上述过程中,BH与CK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发现的结论;(2)连接HK,在上述旋转过程中,设BH=x,△GKH的面积为y,①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当△GKH的面积恰好等于△ABC面积的516,求此时BH的长.17.(旋转)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将直线D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交DC、AB于点E、F.(1)证明:△DEO≌△BFO(2)若DB=2,AD=1,①当D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45°时,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②在直线D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矩形DEBF,若存在,请求出相应的旋转角度(结果精确到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折叠)如图(1),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文方形纸片ABCD 折叠,点B 落在边AD 上的B ’处(不与A,D )重合,MN 为折痕,折叠后B ’C ’与DN 交于P 。
(1)直接写出正方形纸片ABCD 的周长;(2)如图(2),过点N 作NR ⊥AB ,垂足为R ,连结BB ’交MN 于点Q 。
①求证:△ABB ’≌△RMN;②设AB ’=x ,求四边形MNC ’B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小值。
19.(旋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矩形OABC 的边OA 、OC分别放在x 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已知OA 32=,OC 2=. (1)直接写出A 、B 、C 三点的坐标;(2)将矩形O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x °,得到矩形OA 1B 1C 1, 其中点A 的对应点为点A 1.①当900<<x 时,设AC 交OA 1于点K (如图1), 若△OAK 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x 的值; ②当=x 90时(如图2),延长AC 交A 1C 1于点D , 求证:AD ⊥A 1C 1;③当点B 1落在y 轴正半轴上时(如图3),设BC 与OA 1交于点P ,求过点P 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并探索: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否经过矩形OABC的对称中心?请说明理由.20.(旋转)我们容易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你可以利用这一结论解决问题.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x 轴所在的直线绕着原点O 逆时针旋转α度角后的图形.若它与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分别交于第一、三象限的点B 、D ,已知点)0,(m A -、)0,(m C .(1)直接判断并填写:不论α取何值,四边形ABCD 的形状一定是 ; (2)①当点B 为)1,(p 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试求p 、α、和m 有值;②观察猜想:对①中的m 值,能使四边形ABCD 为矩形的点B 共有几个?(不必说理) (3)试探究:四边形ABCD 能不能是菱形?若能, 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 若不能, 说明理由.21. (动点问题,折叠问题)如图,直线643+-=x y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C 两点;分别过A 、C 两点作x 轴、y 轴的垂线相交于B 点.P 为BC 边上一动点。
(1)求C 点的坐标;(2)点P 从点C 出发沿着C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过点P 作PE ∥AC 交AB 于B ,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PBE 的面积S ;(3)在(2)的条件下点P 的运动过程中,将△PBE 沿着PE 折叠(如图所示),点B 在平面内的落点为点D .当△PDE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23时,试求出P 点的坐标.22. (折叠问题)在下图中,直线l 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51+-=x y ,l 与y 轴交于点C ,O 为坐标原点.(1)请直接写出线段OC 的长;(2)已知图中A 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 OABC 为矩形,边AB 与直线l 相交于点D , 沿直线l 把△CB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上一点E 处,并且EA= 1. ①试求点D 的坐标;②若⊙P 的圆心在线段CD 上,且⊙P 既与直线AC 相切,又与直线DE 相交,设圆心P 的横坐标为m ,试求m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