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65.50 KB
- 文档页数:2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及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用具:白板展台教学重点: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基本过程:(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致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这次作文训练的主题是文从字顺。
(二)初步了解明确概念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指的就是写文章时要思路清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文意连贯,表意明确。
(三)探究思考明确方法提出问题:要做到文从字顺,需要注意些什么?通过三个例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得出方法。
1、例句:(1)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2)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方法一: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
2、例句:(修改前)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
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刻苦勤奋,待人热情,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踏实肯干。
(修改后)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
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刻苦勤奋,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她和其他班干部配合得很好,,待人热情,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方法二:注意语句间的连贯。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鲁迅也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五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他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修改的地方有170多处。
方法三:写完后要修改。
凡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
(四)小试牛刀写作实践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
想好再下笔,注意文从字顺。
不少于200字。
提示:1、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教学方案】写作文从字顺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二、教学内容:1. 写作基本结构:引言、、结尾2. 从字顺示范的表达方法3. 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重要性4. 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学会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四、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和从字顺示范的表达方法。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生活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写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以一个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分析优秀作文:展示一篇符合从字顺示范表达的作文,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结构。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生活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 实践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动手写作,要求从字顺示范地表达思想。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提升写作水平。
3.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进行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技巧。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生活,从字顺示范地写作文。
2. 课后作业:针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3.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写作结构和表达准确性。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反馈: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提高写作质量。
2. 通过例文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写出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的作文。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从字顺”的内涵。
2. 学会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进行写作。
教学难点:1. 如何使文章条理清晰。
2. 如何使文章语言流畅。
教学准备:1.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教师范例和student examples.教学过程:第一章:导入1.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文从字顺”的理解。
2. 教师总结并板书:“文从字顺”是指文章的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
第二章:讲解“文从字顺”的原则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重要性。
2. 举例说明“文从字顺”在文章中的具体运用。
第三章:分析例文1. 教师展示一篇符合“文从字顺”原则的作文。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篇作文是如何做到“文从字顺”的。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写作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文从字顺”的原则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文从字顺”的原则。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文从字顺”的原则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3.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作文,以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分析、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文从字顺”的写作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通过例文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篇作文开头和结尾是如何吸引读者的。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掌握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1.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从字顺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定义和重要性。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从字顺的写作实践。
第二章:写作文的基本要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遵守写作规范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规范:题目、开头、结尾、段落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纠正不符合规范的地方。
第三章:从字顺的写作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字顺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按照字顺进行写作的习惯。
3.2 教学内容从字顺的写作方法:按照字序、词序、句子顺序进行写作。
从字顺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从字顺的写作方法和作用。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从字顺的写作实践。
第四章:写作文的步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文的步骤。
培养学生系统地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写作文的步骤:选题、构思、写作、修改、润色。
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写作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按照步骤进行。
第五章: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字顺写作文的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从字顺写作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按照字序、词序、句子顺序进行写作。
从字顺写作的技巧:使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连接词。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从字顺写作的技巧。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从字顺写作文的实践,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六章:常见写作错误与避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写作错误。
培养学生识别和避免这些错误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常见写作错误: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避免错误的方法:仔细审查、同伴互相检查、老师修改等。
武台中学电子备课教学案
七
年
级
语
文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第10周第3课时总第40课时
丁丽
第三单元作文课《文从字顺》 第二课时
明确批改标准,学习小组按“标准”和“要求”相互
批阅、交流,讨论并推荐出本组优秀作文一篇,以备
班内展示交流,共同评议。
佳作品析
各学习小组推荐1至2名同学,上台朗读本组优秀
朗读组内相对优秀的作文,其他学生点评组织学生点评优秀作文,让大家畅所欲言,对选读
的文章赏析评议,谈出自己的看法。
武台中学预、复习提纲
同步无
补充复习
课后古诗文前五首2遍题目。
文从字顺教案主题:文从字顺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从字顺的概念,并能够准确运用该方法解读文本。
2. 学生能够通过训练提高文从字顺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灵活运用文从字顺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应用。
2. 学生掌握文从字顺的解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文从字顺方法解读较长且复杂的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读取小故事等方式引入文从字顺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文从字顺的含义和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该方法的作用和重要性。
解释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字的顺序,从而获取正确的信息。
3. 解读训练(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几篇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文从字顺的原则进行解读。
学生可以在纸上做标记或在课本上圈出相应的字词。
教师可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 写作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从字顺方法,撰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5. 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并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继续运用文从字顺方法。
六、作业布置布置学生阅读一篇完整的较长文章,并要求他们使用文从字顺方法解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要求学生写一份阅读心得或总结,体会文从字顺在阅读中的作用和价值。
七、教学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和澄清,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八、板书设计主题:文从字顺教案内容:1. 文从字顺的概念- 含义- 应用2. 解读技巧3. 阅读训练4. 写作练习5. 总结反思6. 作业布置7. 教学反馈九、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小故事2. 短文阅读材料3. 学生笔和纸备注: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从字顺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册写作《文从字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文从字顺”,明白“文从字顺”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了解常见的语言运用方法;3.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如何运用“文从字顺”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用“文从字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认识“文从字顺”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分析实例并运用“文从字顺”进行写作。
三、教学内容1.练习1——朗诵2.练习2——阅读理解:情景描述的处理3.练习3——提纲,文段的写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在黑板上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写“文从字顺”的意义。
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批评。
2.复习让学生回忆上册学习的语文知识,通过问答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可以自行总结上册学习知识点。
3.引入介绍“文从字顺”的基本规则,并给学生举例说明。
4.体验请学生朗诵一次《世界人权宣言》,然后再次朗诵但是与上一次朗诵顺序有所变化,请大家比较两次朗诵的效果,分析原因。
5.阅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情景描述的处理方法,以及情景描述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请学生自主阅读由同学们共同创作的文章,然后与同学合作,就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景进行讨论,并让他们探讨情景描述在文章中的作用。
6.写作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实际应用能力,老师将结合所学内容规划练习3的写作练习,并鼓励学生们在提纲上运用“文从字顺”。
7.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并进行体验。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反馈。
2.教师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侪评价,以改进和适应学生的需求。
六、教学反思“文从字顺”这一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语言运用上,但它却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是教会学生思考、话语、写作等重要素质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写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写作文从字顺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2.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能力,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重点难点1.正确使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2.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能力,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课时安排:一课时一.预学导航(写作准备)阅读书上文从字顺的写作导引。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说真话、抒真情的方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
那么如何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表达得更加流畅生动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到文从字顺。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的作文可以有更大的进步。
(二)阅读材料,体会感悟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用词恰当、妥贴地表达作者的所思所感;二是语句通顺畅达、有条不紊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无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作文时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首先,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包括:(1)要文字通顺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
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
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
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2)要意思连贯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
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
写作文从字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学会修改文章,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写作时做到文从字顺的方法,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会修改文章。
2、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方法与实例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
我们平时作文,不少同学在语言运用方面,或用词重复啰嗦,或语句不通顺,或语序不当,至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准确表达。
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作文训练:文从字顺,有条不紊表情达意。
二、推进新课1、什么是“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2、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
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包含的内容有:通顺、连贯,有分寸(准确),有韵律。
训练:爷爷是一个非常简朴的人。
此句有无毛病?简朴不等于俭朴。
简单和朴素更不能缩简为“简朴”。
干了一天的活,真是胳膊疼腰酸。
此句是否符合语言习惯?此句有无毛病?讨论,指出毛病并改正。
不符合,习惯上说“腰酸胳膊疼”。
同时也有韵律。
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我的发现:(1)、准确,文字通顺,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
(2)、要围绕中心说话,人称要清楚,意思要连贯。
(3)、能掌握好用语的“分寸”,是语言运用能力强的表现。
教 学 设 计
第 1 页 共 2 页
总 课 题 第二单元写作训练:文从字顺
总课时
1
第 1 课时
课 题
周 次 1 课型 讲读、讲授、指导 设计人 唐景学 授课人 唐景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法制渗透)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理解作文中“文从字顺”的意义。
2.通过习作“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作文,引导学生作文语言必须“文从字顺”。
过程与方法:. 1.过程:讲解指导,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明确写作目的和方法 2.方法:指导、合作探究,确定写作目的方法,明确写作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难 点 1.重点:确定写作目的方法,明确写作要求。
2.难点:选材和立意,组织材料及润色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 指导,讲解,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 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1)收集资料;
(2)明确选材要求; (3)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
2.设置情景导入
1.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查学生收集的材料;
2.指明(点名)讲述自己收集材料的
途径、方法。
3.设置问题导入: 怎样说真话,抒真情,才能表达真实的感想?
1.摆出预习本,翻
开待查作业内容; 2.阐述理由; 3.讨论话题。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写作素材的习惯。
二、写作指导,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写作指导思想方法: 1.写作导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原文; (2)指导学生归纳原文要点; 1.教师播放课件,结合课件指导写作;
(1)写作导引指导,掌握三个角度:
①表意准确;
②通顺流畅;
③具有逻辑性;
(2)提问并组织学生学习写作导引并
讨论,达到共识:
①“文从字顺”的含义?
(语言表达符合写作内容的需要,表意
准确,阅读起来通顺流畅:表意准确、
通顺流畅;准确无歧义;连贯,即句
与句之间要连接的上,使思路贯通、
语句连贯)
1.学生自由阅读教
材原文,归纳勾画
出要点;
2.回答问题,讨论
问题;
3.讨论写作的目的
要求; 4.举手回答应该注意的问题。
(1)立意
(2)选材
(3)构思,预设提
纲。
1.培养独立思考问
你的习惯;
第 2 页 共 2 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续二、指导学习写作目的、要求等。
2.疏通文意,感知课文主要思想内容; 3.反复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基本思路,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4.教师设置问题; 5.师生共同合作探究问题; 6.明确问题答案; 7.启发学生质疑,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事,说发自
内心的话。
③养成修改习惯,可以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进行修改,互相批改,交流心得。
) (3)写作实践指导: ①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作文,关键在于抓住景物本质特征,会用准确的语言; ②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采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学会采用修辞手法润色;
③用语要准确,力争做到表情达意,做
到构思准确,思路明确,具有逻辑性。
(4)正确采用的表
达方式、写作手法
及修辞手法写作。
(5)如何润色
(6)自行修改
(7)誊写上交
5.思考常见写作问
题,并杜绝这些行
为:
(1)抄袭
(2)跑题
(3)书写不规范
(4)错字、病句
2.培养学生从身边
小事、真事、真人、
真物写起的习惯;
3.培养学生修改作
文的习惯,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三、课堂练习
1.例文朗读与讲解。
1.感受、提问,讨论写作问题。
培养学生的借鉴能
力,防止学生抄袭。
课堂小结或 板书 1.含义:表意准确,通顺流畅
2.构思:注意思路的逻辑性 写作:文从字顺
3.立意:表达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感情
4.选材:服务主题,详略得当
5.修改誊正:写作方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修辞手
法(比喻、拟人、夸张等)的正确运用。
作业布置 1.写作实践中:第二、三中任选一个题目来写;不少于600字。
2.预习第16课《紫藤萝瀑布》。
教学反思
教案检查
教务处
板
书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