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分类及病理-中英双语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5
西医肠胃科术语英文翻译以下是常见的西医肠胃科术语英文翻译: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2. 胃炎:Gastritis3.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4. 胃溃疡:Gastric Ulcer5.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6. 肠道炎性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7.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10.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11. 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12. 肛门脓肿:Perianal Abscess13.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14. 便秘:Constipation15. 腹泻:Diarrhea16. 急性肠胃炎:Acute Gastroenteritis17. 肠息肉:Intestinal Polyps18. 肠癌:Colorectal Cancer19. 胃镜检查: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EGD)20. 肠镜检查:Colonoscopy21. X线钡剂灌肠检查:Barium Enema X-ray Examination22. 大便潜血试验:Fecal Occult Blood Test (FOBT)23. 腹部平片检查:Abdominal Plain Film Examination24. 腹部CT检查:Abdominal CT Scan25. 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26. 内窥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27.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28.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29. 幽门螺杆菌检测:Helicobacter Pylori Detection30. 肝功能检查:Liver Function Tests (LFTs)31. 胃肠道营养支持: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 Support32. 全肠外营养支持: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33. 内镜下息肉摘除术:Endoscopic Polypectomy34.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Perianal Abscess Incision and Drainage35. 大肠癌根治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36. 胃肠道转流手术:Gastrointestinal Bypass Surgery37. 人工肛门括约肌成形术:Artificial Sphincter Placement Surgery38. 肠道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39. 小肠移植: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40. 造口术及造口护理:Stoma Surgery and Stoma Care41. 胃癌根治术: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ric Cancer42. 胰腺炎治疗:Pancreatitis Management43. 胆道疾病治疗:Biliary Tract Disease Management44. 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治疗: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45. 小肠镜检与治疗:Capsule Endoscopy and Therapy for Small Bowel Conditions。
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肠息肉nice分型标准
肠息肉的分型标准主要使用了一种称为"NICE"的系统。
这种系统将肠息肉分为以下四类:
1. N型(NICE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即典型的刺样肿瘤型息肉。
这类息肉通常有典型的息肉形态,并与肠壁相连。
2. I型(Inverted型):这种类型的息肉很少见,呈葡萄糖浆状或扁平状,其肿瘤细胞形态与肠黏膜表面相反,即肿瘤细胞向下增生。
3. C型(Cap型):这种类型的息肉呈圆顶状或扁平状,类似于典型息肉,但其形态不规则,可有凹陷或溃破。
4. E型(Equivalent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形态和组织学上与I型和C型息肉相似,但其在肠道内不呈息肉状,而是以弥漫、平坦的方式出现。
NICE分型系统的目的是为医生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分类方法,以帮助了解肠息肉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
然而,这个分型系统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肠息肉病理报告肠息肉病理报告样本信息及病理号:XXX,大肠右半部息肉样本。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持续时间半年。
镜下所见:镜下观察,可见一个明显的息肉样病变,约0.8cm×1.2cm,表面呈粗糙不规则,颜色灰白。
切面见乳白色粘液溢出,基底宽约0.7cm,密度松软。
组织学特点:镜下观察显示,病变部位结构紊乱,上皮增生,管腺和柱状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不规则,大小不均匀,并形成不同大小和形态的腺腔。
上皮细胞核染色质轻微增多,核分裂活跃,核分裂像可见。
在病变表面和腔道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在深部组织也可见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大肠右半部息肉。
讨论及建议:肠息肉是指肠壁突出于黏膜面的真性肿瘤样病变。
根据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可将息肉分为腺瘤性和非腺瘤性两种。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腺窦形成。
根据病变程度和形态特点,腺瘤性息肉又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
低级别腺瘤性息肉的上皮部分仅存在少量核分裂像和局限的高度上皮细胞增生,绝大多数病变局限于黏膜内。
高级别腺瘤性息肉则有较明显的上皮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和侵犯性生长。
对于发现的息肉病例,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
一般而言,小型单发的低级别腺瘤性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进行切除,切除后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切除范围和病变的性质。
对于较大的或高级别腺瘤性息肉,可能需要更加侵袭性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切除等。
同时,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性息肉病等,需要进行更加频繁的筛查和监测,以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恶变风险。
此外,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是预防息肉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
应保持规律的饮食,多食用含纤维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同时减少摄入高脂肪和加工食品等不健康饮食。
适量运动和减少应激也有助于肠健康的维护。
总之,对于发现的肠息肉患者,需要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复发和恶变的风险。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及其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概述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结肠和直肠。
它通常呈现为肠道黏膜上的突起病变,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和形状各异。
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因此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的病理表现肠息肉的病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息肉形态:肠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乳头状息肉、绒毛状息肉和腺瘤息肉。
乳头状息肉呈乳头状生长,多数为单个,直径较小;绒毛状息肉形状似绒毛,通常较大;腺瘤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一般较大且呈圆形。
2.显微镜下的特征:肠息肉主要由亚型腺瘤组成,其特点是腺腔膨大且结构紊乱。
腺瘤细胞具有异型分化,细胞核特征突出。
3.肠黏膜损伤:肠息肉可导致黏膜破坏和溃疡形成。
溃疡对于判断肠息肉的恶变程度和深度有重要意义。
4.充血和出血:部分肠息肉在镜下可见局限性充血和出血。
这些病理表现常常与息肉的大小和形态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根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而定。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1.内镜下切除术:对于直径较小的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通过内镜引导下,使用电切线圈或切除钳将肠息肉完整地切除。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较大、形态不规则或恶性变异较高的肠息肉,手术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3.腔镜手术: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通过腹腔镜引导下,使用微创器械切除肠息肉。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4.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液态氮或二氧化碳直接喷洒在肠息肉上,使其冻结坏死。
这种治疗方法无需切除肠息肉,因此可以减少对肠道的损伤。
5.其他方法:除了上述常见的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用于肠息肉的治疗,如高能量射频治疗、放射治疗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治疗大型和难以切除的肠息肉。
结论肠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体病变,及早检测和治疗肠息肉对于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至关重要。
胃肠道息肉的分级标准【最新版】一、背景介绍胃肠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变,分为不同的级别,需要根据其特点和风险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胃肠道息肉的分级标准。
二、分级标准根据息肉形态和病理学特征,胃肠道息肉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 小型息肉(Sessile Polyps):直径小于5毫米,表面光滑,通常是良性的。
2. 中型息肉(Pedunculated Polyps):直径在6-20毫米之间,呈柄状突出于黏膜表面。
3. 大型息肉(Large Polyps):直径大于20毫米,通常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4. 腺瘤息肉(Adenomatous Polyps):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具有癌前病变的潜力,可能会发展成结直肠癌,因此需要及时切除。
5. 进展期息肉(Advanced Polyps):包括高级别的腺瘤息肉和其他具有癌变迹象的息肉,需要全面评估和治疗。
6. 癌肿(Cancerous Polyps):具有恶性病理学特征的息肉,需要进一步进行癌症治疗。
三、治疗建议根据息肉的分级,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1. 小型息肉通常可以进行局部切除或观察。
2. 中型息肉可以通过摘除术进行治疗。
3. 大型息肉可能需要行内镜下切除手术。
4. 腺瘤息肉、进展期息肉和癌肿需要全面评估,并联合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四、结论胃肠道息肉的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方法,以减少癌变风险。
根据息肉的级别,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关键。
最新的分级标准将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以上是关于胃肠道息肉的分级标准的最新版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息肉vienna分类法
Vienna分类法是一种病理学上的分类方法,用于评估肠道息肉的恶性风险。
该分类法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息肉特征,将肠道息肉分为三个级别: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低风险息肉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显微镜下观察时,这些息肉组织结构规则,细胞核大小、染色深浅、核沟等均正常。
低风险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和
炎性息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即可。
中风险息肉则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和绒毛状
腺瘤等。
这些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太规则,细胞核大小、染色深浅、核沟等可
能存在异常。
中风险息肉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发现及时,可以通过内镜下切
除进行治疗。
高风险息肉通常被认为是恶性的,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癌。
这些
息肉的组织结构非常不规则,细胞核大小、染色深浅、核沟等存在明显异常。
高风险息肉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Vienna分类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肠道息肉的恶性风险,为
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于低风险息肉,定期进行内镜检查即可;
对于中风险息肉,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早治疗;对于高风险息肉,需要及时进
行手术治疗。
此外,维也纳分类法也提醒人们要重视肠道健康,尤其是对于有肠道息肉家
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非常重要。
通过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息肉,
可以有效降低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了解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生长机制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肠黏膜细胞在肠壁上异常增生所引起的。
肠息肉往往是无症状的,但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可能发展为恶性病变,因此了解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生长机制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一、肠息肉的病理特征肠息肉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组织学类型和染色特点等。
形态特征:肠息肉常呈隆起或乳头状,并附着在肠黏膜上。
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异,通常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
有的肠息肉表面光滑,有的则呈现凹凸不平的样子。
组织学类型: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根据细胞类型不同可以分为腺瘤型、非腺瘤性息肉和混合型等。
其中腺瘤型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由肠腺上皮组成,可进一步分为结肠腺瘤、直肠腺瘤和乳头状腺瘤等。
染色特点:肠息肉的染色特点主要表现在组织切片中。
一般来说,通过染色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腺瘤中腺体的分布和结构,有利于病理鉴别。
二、肠息肉的生长机制肠息肉的生长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研究发现,某些家族中存在肠息肉的遗传倾向,说明遗传因素在肠息肉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基因突变如APC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肠息肉发展的关键。
环境因素: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结构、食物摄入量以及食物中所含的物质有关。
高脂饮食、高胆固醇饮食和低纤维饮食都被认为是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缺乏体力活动、吸烟和酗酒等都可能增加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同时,肥胖和肠道炎症也与肠息肉的发生有关。
此外,肠息肉的生长机制也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
总结:通过了解肠息肉的病理特征和生长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肠息肉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病理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而对生长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发现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减少肠息肉发展为癌症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肠息肉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肠息肉分类与肠镜(病理)评估报告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肠息肉分类以及肠镜病理评估报告的编写要点。
肠息肉是一种在结肠内形成的肿瘤性病变,其分类和病理评估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肠息肉分类肠息肉可以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肠息肉分类包括:1. 腺瘤状息肉(Adenomatous polyps):最常见的肠息肉类型,可进一步分为结肠腺瘤状息肉和直肠腺瘤状息肉。
2. 上皮性息肉(Hamartomatous polyps):包括Peutz-Jeghers息肉和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相关息肉等。
3. 炎症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s):通常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息肉状变化。
4. 脉络丛息肉(Capillary polyps):由肠道血管扩张所形成的息肉。
5. 类癌性息肉(Serrated polyps):具有切割状的结构,在肠道癌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6. 基底型息肉(Basaloid polyps):较为少见的一类息肉,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
肠镜病理评估报告在进行肠镜检查后,对于发现的肠息肉,需要编写相应的病理评估报告。
病理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点:1. 肠息肉的大小:根据肠镜测量的结果,准确记录肠息肉的最大直径。
2. 肠息肉的形态特征:根据镜下观察,描述肠息肉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3. 肠息肉的组织学类型:根据组织学特征,将肠息肉分类并描述其组织学类型。
4. 肠息肉的病理变化:如果存在肠息肉的病理变化,如炎症、出血等,应进行描述。
5. 肠息肉的位置:准确记录肠息肉所在的结肠或直肠部位。
6. 肠息肉的病理诊断:基于上述信息,提供肠息肉的病理学诊断。
结论本文档介绍了肠息肉分类以及肠镜病理评估报告的要点。
肠息肉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病理评估报告的编写则有助于准确记录和诊断肠息肉。
肠息肉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常见的肠道息肉分类如下:
1、幼年性息肉:约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以男孩为多见。
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
90%生长于距肛门25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1厘米,绝大多数有蒂,约25%为多发性,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好而大小不规则的腺体,有的形成囊性扩张,中贮粘液,间质增生,并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有时表面有溃疡形成。
次类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增生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一般均较小,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其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亦常见,组织学上次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见。
其重要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3、淋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亦称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成人,亦可发生于儿童,男性略多,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亦可多发,大小不等,直径可自数毫米至3~4厘米。
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
多数无蒂,有蒂时亦短粗。
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
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像,但周围淋巴细胞中无核分裂像,
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
较少见的是良性淋巴性息肉病。
表现为数量很多的淋巴性息肉。
呈5~6厘米的小球形息肉,多发病于儿童。
组织学变化于淋巴性息肉同。
4、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
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病程较长者,体积可增大。
外形多较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
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
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尚不能肯定。
5、腺瘤: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
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状腺瘤: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
80%有蒂。
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
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
其癌变率在1%~5%左右。
(2)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
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
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3)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
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6、家族性结肠息肉
家族性结肠息肉便血归属于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全结肠与直肠均可有多发性腺瘤,多数腺瘤有蒂,乳头状较少见,息肉数从100左右到数千个不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其组织结构与一般腺瘤无异。
Most polyps are benign, meaning they’re noncancerous. But because they are due to abnormal cell growth, they can eventually become malignant, or cancerous. Your doctor can help determine if the growth is a polyp by performing a biopsy. This involves taking a small sample of tissue and testing it for the presence of cancerous cells.
Biopsy 英[ˈbaɪɒpsi] 美[ˈbaɪɑːpsi] n.活组织检查(从身体取下细胞或组织进行检验) the removal and examination of tissue from the body of sb who is ill/sick, in order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eir disease
Cancerous 英[ˈkænsərəs] 美[ˈkænsərəs] adj.癌的;癌性的
Cancerous cells or growths are cells or growths that are the result of cancer.
pornography is cancerous to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our children
relating to or affected with cancer
Nine out of ten lumps are not cancerous. 90%的肿块都不是恶性的。
The device can discriminate between the cancerous and the normal cells.这台仪器可以辨别癌细胞和正常的细胞。
The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of the cancerous cells can be suppressed by bombarding them with radiation. 可以通过放疗杀死癌细胞来抑制其再生和扩散。
Benign 英[bɪˈnaɪn] 美[bɪˈnaɪn] adj. 善良的;和善的;慈祥的;良性的
(formal) (of people 人) 善良的;和善的;慈祥的
kind and gentle; not hurting anybody
(medical 医) (of tumours growing in the body 体内生长的肿瘤) 良性的
not dangerous or likely to cause death
反义词:malignant
You use benign to describe someone who is kind, gentle, and harmless.
They are normally a more benign audience...他们通常观看时比较温和。
I just smiled benignly and stood back.我只是和善地笑了笑,站到了后面。
A benign substance or process does not have any harmful effects.
We're taking relatively benign medicines and we're turning them into poisons.
Malignant 英[məˈlɪɡnənt] 美[məˈlɪɡnənt] adj.恶性的;恶意的;恶毒的
(of a tumour or disease 肿瘤或疾病) 恶性的that cannot be controlled and is likely to cause death
malignant cells
(formal) 恶意的;恶毒的having or showing a strong desire to harm sb
(肿瘤或疾病)恶性的
A malignant tumour or disease is out of control and likely to cause death.
She developed a malignant breast tumour.她长了一个恶性的乳房肿瘤。
(人)恶意的,恶毒的
If you say that someone is malignant, you think they are cruel and like to cause harm.
He said that we were evil, malignant and mean. 他说我们既邪恶又恶毒,还非常卑鄙。
A cancer is a malignant tumour. 癌是一种恶性瘤。
Is the tumour malignant or benign? 肿瘤是恶性的,还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