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介绍 ~毕卡索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17
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Ruiz Picasso,1881—1973),他是20世纪视觉艺术方面最有独创性、最全面、最强有力的人物。
他的一生画风多变,从忧郁的蓝色到多情的玫瑰色,再变回新古典主义,接着又变成超现实主义,他的每一次风格变化都引起画坛一片惊奇,他也都取得成功。
他的作品对西方的艺术流派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881年10月25日,西班牙马拉加一位图画教师的妻子产下一个浑身青紫的男婴,助产士以为这是个死胎,便撂在桌子上忙着照料产妇去了。
幸亏他的叔叔,当地有名的布拉斯科医生及时赶到,他经验丰富,判定婴儿并没死去,便立即着手抢救。
过了好一阵子,婴儿才脱离窒息状态,“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开始呼吸人世间的气息。
这个被宣判为死婴的孩子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毕加索。
毕加索来到世界上不久,便显露出他与绘画艺术的天然渊源。
据说小毕加索学会的第一个音节就是“匹兹”,毕加索好像是在向母亲索要一支铅笔,以便用它涂涂画画,小毕加索的确很早就喜欢用笔在纸上画一些纠缠不清的螺旋形。
毕加索常在父亲的画室找乐趣,一次他父亲嫌他太吵闹,给了他一张纸和一支笔,任由他胡乱涂画,可不一会,他竟完成了一幅“作品”,递给父亲,等待夸奖。
他父亲看着纸上潦乱的线条,不知是何物,小毕加索居然发音含混地告诉父亲这是一块小甜饼。
自然,小时候对毕加索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父亲。
他看到儿子对画画很有兴趣,就对他进行训练,先教他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接下来让毕加索学会吃苦,练习基本功。
毕加索常常坐在父亲的画室,一边认真观察一边认真画画,画坏了从头再来。
他的画在父亲的指导下和靠着自己的勤奋进步很大。
毕加索6岁那年,他被父亲送进马拉加最好的一所公立学校读书。
毕加索此时对绘画艺术的兴趣与日俱增,同时他对普通教育的反感和抵制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他对学校安排的课程总是打不起精神去学,作业马马虎虎,能逃则逃,考试能躲则躲。
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毕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
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
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由于他的勤奋,毕索成了一位多产画家。
他逝世后,人们花了 5 年的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了整理。
据统计,他的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总计近 37000 件。
在毕索一生的道路上,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
早年的“蓝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画风有德迦的影子。
随后,在 1909 年,他与法国画家乔治·希拉格一起创立了立体派,进入了他的“黑色时期”。
这种立体派创作方法,对西方美术的现代流派影响很大。
被誉为“20世纪美术的一位最伟大的大师”。
他于 1907 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吸收了东方艺术和西班牙民间艺术的一些表现形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追求比现实还要真实的“理念中的真实”。
在毕索的画中,人们还可以强烈感受到他的爱憎。
他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安宁。
1937 年4 月,为抗议希特勒轰炸西班牙北部城市格尔尼卡,他画了著名的大型壁画《格尔尼卡》。
为抗议美国入侵朝鲜, 1952 年他又创作了壁画《战争》、《和平》。
至于他的《和平鸽》,更是世人所熟悉的名作。
毕索的生活与艺术都离不开女人。
毕索的代表作与女人题材相关甚多。
主要有:《三舞女》、《在红色椅子熟睡的女人》、《玩球的浴女》、《公鸡》等。
1973 年 4 月 8 日,这位欧洲画坛的巨匠带着和平的愿望在法国南部的穆丹逝世,长眠在地中海边的墓地中。
中文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外文名:Pablo Picasso国籍:西班牙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
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Spanish painter, sculptor. The French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Is the founder of modern art,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modern painting.Picasso is a real genius. Twentieth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Picasso. He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hangeable century came from Spain to the world art in Paris, began his brilliant artistic journey of discovery. In twentieth Century, no artists like Picasso, style variety known as. Picasso's reputation, not only because of his very early fame and "Yawei farm girl", "Guernica" and otherworks of masterpiece, but also because he is creative and colorful life, he left a lot of multi level of works of art.《梦》女人是他艺术祭台上的牺牲品,也是他艺术创造的源泉。
毕加索简介一、生平简介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二、作品风格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毕加索简介: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全名:中文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外文名:Pablo Picasso国籍:西班牙出生日期:1881年10月25日逝世日期:1973年4月8日职业:画家剧作家诗人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
毕加索简介:1881—1900年童年时期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1900—1903年蓝色时期(人生的低潮)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玫瑰时期(粉红色时期,遇见自己的爱情)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
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1907—1916年立体主义时期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1912年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1917—1924年古典时期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毕加索精力充沛的作品(13张)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1925—1932年超现实主义时期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
浅谈毕卡索的绘画精神摘要:本文主要写毕卡索,稍微引用西方画里同等级的大师“梵高”做为一点点小对比和评论。
毕卡索一生充满精彩和传奇,风格变化多样化了,当时的评论家都跟不上他的脚步。
毕卡索本人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应该先把自己定位为什么样子,不预设别人或许,可能,会认为他属于什么风格,他只是永远追求自己心里的感觉。
关键字:毕加索;对比;潮流;艺术的深度;影响孩童时期的毕加索对于图形的敏锐度很高,毕加索孩童时期的画,是属于非常写实主义的。
那是在他小时候老家,从楼上窗口看出去的外面教堂广场,就是他每天绘画的主题。
由于毕加索是西班牙人个性就跟斗牛士一样好勇好斗,本性里有着斗牛的精神。
从他的许多画里可以发现,毕加索很崇尚希腊神话里的,代表黑暗,暴力的长着牛角的神“米若陶”。
毕加索风格变成蓝色的忧郁时期,并不是像现代的艺术家经过思考后做出风格的决定。
而是浑然天成,自然发生的。
起因是在他朋友身上发生的一件枪击命案时间,毕加索有一个非常要好像亲兄弟一样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一次在巴黎的一个宴会中。
他朋友突然精神情绪失控的冲进来,拿起一把枪,先杀了一个女人,然后举枪自尽。
当时的毕加索就在现场亲眼谜底了这一切发生太快太突然,,没有机会阻止就已经结束了的一幕。
但是所有的情景,影像,和他兄弟的表情,一直深深烙印在毕加索的脑海里,加上市区最好的朋友,造成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毕加索内心很悲痛,情绪忧郁,低潮到了谷底,很久走不出那个阴影。
以后那段时间画出来的画,都是那种忧郁的蓝色,后人帮他分类“毕加索的蓝色时期”。
他本人根本没那个心思事先思考,计划自己画风接下里要装行走蓝色悲伤忧郁的伤路线,纯碎是到了对颜色有最直接的感觉。
直觉“蓝色”和自己的心境有共鸣,拼命狂用蓝色为,就像当时的梵高热爱黄色热爱到了极度疯狂,出现幻觉,竟想要和黄色融为一体,结果吃掉很多黄色颜料,被人送医急救一样,我想大师的心境应该是到了“我就是颜色,颜色就是我”看到颜色的感觉和直觉,本身就在潜意识里,自然反应自己内心的世界,内心的情感,带来被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情绪。
关于巴伯罗·毕加索的介绍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
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
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毕加索的全名:巴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
个人简介巴伯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
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
代表作品有《亚维农的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人物信息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毕加索的全名:帕布罗.迭戈.荷瑟.山迪亚哥.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居安.尼波莫切诺.克瑞斯皮尼亚诺.德.罗斯.瑞米迪欧斯.西波瑞亚诺.德.拉.山迪西玛.特立尼达.玛利亚.帕里西奥.克里托.瑞兹.布拉斯科.毕加索主要生平童年时期1881—1900年童年时期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蓝色时期1900—1903年蓝色时期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4—1906年玫瑰时期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
毕加索简介Pablo PicassoPablo Picasso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内波穆塞诺·玛丽亚德·罗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桑蒂西玛·特里尼达·鲁伊斯·伊·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是一位西班牙艺术家,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生平毕加索于1881年10月25日出生在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市。
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对毕加索的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早年间,毕加索曾在拉科雷尼亚和拉柱的艺术学校学习,展现了他的绘画才华。
后来,他进入了巴塞罗那的艺术学校,并在那里结识了很多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家。
在巴黎度过大部分职业生涯后,毕加索成为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其多层次的视角、几何形状和颜色的大胆运用而闻名。
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版画、陶器、素描等。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相当丰富多样,他的作品被分为不同的时期。
早期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被认为是他的创作巅峰,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的关注。
而立体主义时期则将物体分解为几何形状,并试图捕捉物体的不同视角。
毕加索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扩展资料:毕加索的艺术手法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
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
期的忧郁动力。
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缪西诺·玛利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塞里克·普拉西多·加尔西亚·皮卡索。
他出生在1881年的西班牙马拉加,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被公认为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名画家,小时候毕加索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他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进入巴塞罗那的艺术学院学习。
在学校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艺术形式,例如立体主义和象征主义,这些经历对他未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的艺术创作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绘画、雕塑、版画和陶瓷等。
他以其多样化的才能和革新性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早期的毕加索作品主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他重视绘画的技术和表现能力。
然而,他很快超越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开始探索新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毕加索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蓝色时期是他创作的初期阶段,他以悲伤和孤独的主题创作了许多作品。
这个时期的画作以蓝色调为主,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接着是玫瑰色时期,毕加索转向了更明亮和乐观的画风。
他开始采用更多的红、粉色和橙色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这个时期的作品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
而后是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开始拆解和重组物体的形状,呈现出多角度的视角。
他将物体拆分成各种几何形状,挑战了传统的透视法和形象的真实性。
立体主义的风格使作品变得复杂而抽象,体现了毕加索对艺术形式的突破性思考。
接下来是表现主义时期,毕加索开始采用更加夸张和扭曲的形象来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
他创造了许多以形象笔画和简单的几何形状为特征的作品。
这个时期的毕加索作品强调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最后,毕加索进入了晚期创作阶段,他的作品在形式和风格上变得更加抽象。
他开始用简化的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来表达物体,转向更加抽象而强烈的图案和颜色。
[键入文字]毕加索简介西班牙毕加索1895 年,父亲接受巴塞罗那美术学校的教职,不久全家迁居巴塞罗那。
毕加索从小跟父亲学画,很早就显示出非凡的才能。
迁居巴塞罗那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地美术学校。
他15 岁那年,画了一幅《科学与仁爱》,被录取参加在马德里举办的国家美展,并在马拉加美术比赛中获得金质奖章。
1901 年,毕加索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在法国生活了72 年,直至1973 年逝世。
其间,他曾多次想回国,但因种种原因都未如愿。
1940 年4 月3 日申请加入法国国籍也未获批准。
毕加索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
他曾3 次辗转巴黎,都因画卖不出去,生活没有着落而返回西班牙。
直至1904 年4 月,他第四次去巴黎,在一所号称洗衣坊的破旧的公寓里租了一间破房才定居下来。
这期间,他生活中充满辛酸,他的画描绘了社会底层的人生悲剧。
《海边的穷人》、《人生》、《洗衣妇》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不久,在洗衣坊附近住进一个马戏团,毕加索对马戏演员的生活产生了同情,《花衣小丑之家》等表现演员悲惨生活的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毕加索早期的绘画受印象派的影响。
1905 年,毕加索先后结识美国美术收藏家和俄国实业家,他们纷纷向他购画,毕加索终于摆脱了贫困。
之后,他先后访问了俄国、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不断地进行艺术探索,他的画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907 年,毕加索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从此与勃拉克开创了一个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后来形成分析立体主义和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
1920 年前后其作品较注意写实,而1925 年后的作品又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
毕加索热爱和平,痛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和平成为其绘画的主题。
1。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性的综合体现,其中既包括作品的样式,又包括作品的内涵,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个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在作品中的自然体现。
在群新灿烂的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家中,有一个十分惹人注目的艺术家,他就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纵观他一生的创作活动,其风格多变恐怕在世界艺术史上是不多见的。
他的作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放映着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对这个时代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他一几次引导西方艺术变革的重要身份享誉世界。
尽管对他的表现样式多有争论,但是在西方美术史上毕加索是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毕加索和生于1881年,死于1973年。
在他长达92年的生命历程中,其美术风格的转变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从古典主义忽而转向立体主义忽而又转向表现主义,转向超现实主义,每一种风格都造就了出色的作品,尤其是立体主义的创作,应该说是他最伟大的艺术成就、毕加索早起的作品多为写实手法,1901—1904年是他的“蓝色时期”,也是他艺术个性的诞生时期,之后他又倾心于原始艺术,画面形象追求单纯。
然而,毕加索在艺术上的真正突破是1907年创立“立体主义画派”,这不仅是他个人创作活动中的重要转折,而且在西方艺术史上引起了根本性的变革。
“立体主义”的意义决不仅限于出现一个新的流派,更在于它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模式,是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审美观念的标准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整个扭转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反向。
毕加索的艺术创新并未到此为止,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立体主义”使其只是一个短暂的插曲,他那宽博的艺术天才和取之不竭的创造力,是他不可能长期局限于一种艺术风格。
他开始发展一种类似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也就是他的“古典时期”,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回归古典主义,而是无论在行驶或内容上都有创新,并赋予他的作品以一种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