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感染的种类、诊断的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
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结论:经临床用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满意,但需加强基层医院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操作的无菌,尽可减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寄殖菌,包括有各种的需氧菌、兼性和专性厌氧菌。
当患者抵抗力减弱或接触的细菌病毒多时,便可出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现在此病已成为了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妇产科的感染大多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2/3以上可见厌氧菌。
对于部分基层医院来说,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缺乏,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也可使部分女性患者在就医中引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现将诊疗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8±5岁。
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34例,产科感染性疾病14例。
18例使用中药治疗,30例使用手术治疗。
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感染的种类、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确诊及治疗:根据患者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若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为局部性感染。
若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升高,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升高等,可诊断为全身性感染。
确诊有感染后,刮宫取物进行培养,确诊病原菌。
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源,有脓肿及局限性感染的,对脓液进行引流;有感染坏死组织的,进行常规清创祛除;有可疑性感染植入物的,予以祛除;对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嘱患者远离感染源。
妇产科疾病诊疗方案概述妇产科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疾病的专科。
妇产科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相关疾病、妇科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不孕不育、月经异常等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
妇产科疾病妊娠相关疾病1. 孕吐孕吐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症状,在妊娠早期发生率高达50%。
治疗方案有:•饮食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中药调理。
可选择良好的中药进行调理。
•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药物,如厄贝沙坦,其中有些副作用。
患者需谨慎使用。
2.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是指正常妊娠期间血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常见治疗方法有:•均衡饮食。
应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
•进行体育锻炼。
甚至可以增加宫缩,加入体力锻炼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采用针刺疗法和草药中药。
配合饮食和运动进行治疗。
妇科感染1.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疗方法有:•口服抗生素。
如齐多夫定、呋喃妥因等。
•局部阴道治疗。
常用药物有酮康唑、盐酸克霉唑等。
•改善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妇科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等。
•局部阴道治疗。
如草酸甲萘芬等。
•坚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生殖道恶性肿瘤1.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
包括全子宫切除、卵巢切除术等。
•放疗和化疗。
•药物治疗。
如阿那曲肽。
2. 卵巢癌卵巢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比例最高,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
包括腹腔镜等。
•化疗。
如顺铂等化疗药物。
•相关辅助治疗。
不孕不育1. 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低下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
如促排卵药等。
•促进卵巢血流。
如温针、艾灸等。
•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饮食习惯,增加锻炼量,减轻饮酒等。
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一、背景妇女在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受到各种妇科疾病的困扰。
为了保障妇女的健康,必须建立健全的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并治疗妇女疾病,保障妇女健康。
二、妇女常见病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月经紊乱、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月经不规律、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4. 宫颈炎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白带异常、痛经、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5.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1. 建立妇女健康档案对于每位女性,建立健康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从初诊开始,对女性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询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等,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用于诊断和治疗。
2. 定期体检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中,要求每位女性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包括常规检查、妇科检查、乳腺检查等。
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妇科疾病的迹象,进行早期治疗。
3. 疾病筛查定期对女性进行常见妇科疾病的筛查,包括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子宫肌瘤筛查等。
通过筛查,及时发现病变,进行早期治疗。
4. 学习教育建立妇女常见病知识普及教育制度,组织女性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 治疗指南建立妇女常见病治疗指南,规范妇科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定期跟踪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建立定期跟踪制度,定期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妇产科诊疗常规妇产科的诊疗常规产褥感染诊疗常规【病史采集】首先明确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定义。
1.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2. 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可考虑其主要原因除以产褥感染为主外,尚包括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
3. 感染诱因:有无贫血、营养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分娩经过有无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胎盘残留、各种产科手术操作等。
4. 全身症状:寒战、发热、恶心、呕吐。
5. 局部症状:腹痛、腹胀,会阴切口肿痛、恶露量及气味等。
6. 治疗经过:发病后有无治疗及用药情况和效果。
【体格检查】1.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腹部检查,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有无压痛、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出、恶露性状及气味。
3. 有无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败血症及感染性体克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1. 白细胞增多。
2. 急性期查C—反应蛋白。
3. 血培养、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 宫腔分泌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诱因、发病时间。
2. 全身症状体征:寒战、发热、脉搏增快。
如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创口局部压痛不明显,应警惕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或败血症。
3. 局部症状及体征:腹痛、腹胀、子宫体压痛,甚至“冰冻骨盆”。
手术切口肿胀、脓性分泌物。
恶露增多有臭味。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形成“股白肿”。
4. 确定病原体。
方法有:(1)病原体培养;(2)分泌物涂片检查;(3)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
5. 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腺炎及产后中暑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半坐卧位,纠正贫血与电解质紊乱。
及时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者切开引流,缝线感染者及时拆线。
2. 抗生素的应用,最好是根据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剂量宜大。
感染严重者,首选广谱高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医院感染在妇产科中的防控措施在妇产科医疗环境中,医院感染是一项严重的问题。
由于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加上身体正在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妇产科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因此,妇产科医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妇产科中,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干净环境在妇产科病房内,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基础。
定期清洁外科手术室、产房、手术器械以及门把手、床单等物品,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物品进行清洁。
此外,妇产科医院应定期测定病房内的空气质量,保证空气新鲜,并及时排除污染源。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手是人体最容易滋生病原体的部位之一,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病菌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对妇产科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且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妇产科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剖宫产手术或其他手术,因此在术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然而,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药物抵抗性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严格遵循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预防并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四、改善手术流程和操作技术手术是妇产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改善手术流程和操作技术对于防控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妇产科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确保手术室操作规范。
所有手术器械都应经过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并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五、加强患者感染控制患者本身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患者感染控制是防控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之一。
妇产科患者在入院前应接受必要的筛查,对于携带病原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医院应加强患者个人卫生宣教,如正确洗手、使用消毒液等,提高患者对感染预防的意识。
六、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是评估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妇产科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追踪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并及时报告。
妇产科感染处理流程简介妇产科感染是指妇科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
及时正确地处理妇产科感染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般的妇产科感染处理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治疗。
流程步骤1. 评估患者病情- 收集患者病史和症状描述- 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外阴、和宫颈的观察- 进行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血液培养和分泌物培养等2. 确诊感染类型-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类型,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3. 给予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根据治疗方案规定的剂量和疗程,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4. 提供支持疗法- 给予患者必要的疼痛缓解药物- 给予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 给予身体和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间的不适和焦虑5. 定期随访和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如需要,继续或更换抗生素治疗6. 教育患者和预防复发- 向患者提供关于感染预防和个人卫生的教育,包括正确的洗涤方法和性行为卫生- 强调规律复查和维持良好的免疫系统以预防感染复发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治疗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感染源- 针对孕妇的感染处理应特别谨慎,避免给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上是一般妇产科感染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医务人员在处理妇产科感染时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妇产科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妇科检查与诊断教学目标:1. 理解妇科检查的重要性及基本步骤。
2. 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
3. 熟悉妇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
教学内容:1. 妇科检查的必要性2. 妇科检查的基本步骤3. 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4. 妇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技巧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妇科检查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2. 案例分析:分析妇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诊断方法。
3. 实践操作:模拟妇科检查,训练学生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的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妇科检查和诊断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准确性。
教案章节:二、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2. 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
3. 熟悉妇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教学内容:1.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2. 妇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3. 妇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2. 病例讨论:分析妇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治疗原则。
3. 实践操作:模拟妇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训练学生的治疗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妇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治疗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准确性。
教案章节:三、产科护理教学目标:1. 理解产科护理的重要性。
2. 掌握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熟悉产科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产科护理的重要性2. 产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产科病人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教学活动:1. 讲座:介绍产科护理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模拟产科病人的护理,训练学生的护理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产科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护理方法和技巧。
教学评估:1. 考核学生对产科护理重要性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护理方法和技巧的准确性。
医院见习报告妇产科的常见病例分析与治疗医院见习报告:妇产科的常见病例分析与治疗概述:妇产科作为医学中的重要分支,负责妇女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工作。
在我的医院见习期间,我得到了机会参与妇产科的工作,接触了一些常见病例,并针对不同的疾病进行了分析和治疗。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妇产科的常见病例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生育过程中或激素失调引起的情况。
宫颈糜烂主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色黄、恶臭,并伴有阴道不适感。
诊断方法主要为妇科检查和宫颈抹片。
治疗方案:1. 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在确定为宫颈糜烂之前,首先要排除宫颈癌等潜在疾病。
2. 局部药物治疗:使用抗炎药物或抗感染药物进行阴道冲洗,帮助消除炎症。
3. 宫颈糜烂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刮宫术或冷冻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宫颈糜烂。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疾病,特征是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长,引起腹腔内疼痛、异常子宫出血等症状。
其确诊需要进行盆腔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应用口服避孕药、黄体酮、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来缓解症状和减少异位组织的形成。
2.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 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中药调理和针灸等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
三、宫外孕宫外孕是妇科急症,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以外的部位。
宫外孕主要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或不适、肩部疼痛、晕厥等症状。
确定宫外孕的诊断一般通过超声检查、妊娠试验以及血液检查。
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较早期宫外孕的首选,通过使用甲氨蝶呤等药物来终止胚胎的生长。
2. 腹腔镜手术:对于无法药物治疗或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3. 手术治疗:对于宫外孕并发破裂或大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剖腹手术来进行治疗。
四、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性传播疾病致病菌引起。
妇产科针对感染的管理措施简介妇产科感染是指女性生殖系统中的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感染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妇产科针对感染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预防感染的基本原则-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定期更换内衣等。
- 避免使用过期或不洁的卫生用品。
- 尽量避免与感染者接触。
- 建立严格的消毒体系,对器械、设备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
妇产科感染的常见类型1. 阴道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炎等。
常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阴道瘙痒、异味等。
2. 子宫内膜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发热、下腹痛等症状。
3. 附件炎:包括卵巢炎和输卵管炎,常见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等。
4. 宫颈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导致异常阴道出血、排尿困难等症状。
管理措施1. 确诊与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确诊。
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卫生教育:向患者提供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指导,包括正确的洗涤方法、避免性行为等。
3. 床位管理:对于感染患者,需要单独分配床位,避免交叉感染。
4. 环境消毒:定期对诊疗设备、器械和病房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5. 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结论妇产科感染的管理措施包括预防、确诊与治疗、卫生教育、床位管理、环境消毒和护理措施等。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妇产科感染,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产科并发症感染处理流程1. 目的本流程旨在为产科并发症感染提供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处理程序,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我科所有产科并发症感染的病例。
3. 感染识别3.1 临床表现- 产妇出现发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症状;- 新生儿出现发热、皮肤感染、呼吸困难等症状。
3.2 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升高,降钙素原升高;-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等;-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4. 感染报告一旦识别出产科并发症感染,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进行上报。
5. 感染处理5.1 一般处理-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严格手卫生;- 给予患者充足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 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
5.2 并发症处理- 肺炎:给予吸氧、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泌尿系统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 皮肤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伤口清创、换药等。
6. 感染监控- 定期进行病情评估,观察感染控制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 记录感染相关信息,便于总结和分析。
7. 感染预防与控制-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保证手卫生质量;-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感染防范意识;-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8. 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产科并发症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掌握;- 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病例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9. 文件管理本流程应作为科室内部文件进行管理,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悉并正确执行。
10. 修订历史- 初始版本:2023以上即为产科并发症感染处理流程,希望能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感染的种类、诊断的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
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结论:经临床用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满意,但需加强基层医院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操作的无菌,尽可减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30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寄殖菌,包括有各种的需氧菌、兼性和专性厌氧菌。
当患者抵抗力减弱或接触的细菌病毒多时,便可出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现在此病已成为了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妇产科的感染大多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2/3以上可见厌氧菌。
对于部分基层医院来说,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缺乏,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也可使部分女性患者在就医中引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现将诊疗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8±5岁。
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34例,产科
感染性疾病14例。
18例使用中药治疗,30例使用手术治疗。
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感染的种类、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确诊及治疗:根据患者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若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为局部性感染。
若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升高,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升高等,可诊断为全身性感染。
确诊有感染后,刮宫取物进行培养,确诊病原菌。
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源,有脓肿及局限性感染的,对脓液进行引流;有感染坏死组织的,进行常规清创祛除;有可疑性感染植入物的,予以祛除;对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嘱患者远离感染源。
使用抗生素:及早使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当炎症过于严重,单使用抗生素无效时,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炎性反应,增强机体抗过敏性内毒素,预防感染性休克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治愈:患者无发热,白细胞为正常值,b 超等看不到感染性病灶;②好转: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无发热或有低热,b超示病灶缩小或开始愈合;③有效:患者症状减轻,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有发热,b超示病灶有些好转但仍有感染性炎症;
④无效:患者仍发热,白细胞升高,症状不减轻,甚则加重,b超示病灶没见缩小或有所扩张恶化,感染性炎症仍存在。
结果
经治疗处理后,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讨论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院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与医院的环境、管理、条件和患者等因素有关,具体有:大多数的基层医院妇产科病房布局不合理,不划分出病理区、产前区、产后区,妇科病患者和产妇均在同一病区,出入同一通道,易造成相互污染[2];病房陪护、探视的人员多,人流量相对较大,空气不洁且不注意通风,使病房空气较污浊;病房环境和卫生欠清洁,患者出院后,不注重对床单进行终末的消毒,使地面、物表的病菌交叉感染,存在着医院感染的隐患;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不统一集中消毒灭菌,不注重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做各种的治疗及护理的前后,不彻底清洗和消毒手;产妇难产时,入院后即开始手术,未进行术前的沐浴更衣,清洁皮肤、外阴等。
故医院需建立健全一下几点:①建立及完善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案、消毒隔离的制度、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进行的防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②建立相对独立区,区分无荫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区域的标志需明确;无菌区包括:无菌物品的存放间、无菌手术室、隔离分娩室、正常分娩室;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洗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
③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洗手、更衣、带帽和口罩,在手术或接产时,严格遵守无菌的操作。
妇产科的感染,特别是与妊娠有关的感染[3],其起病急、发展
快,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严重威胁生育期妇女的生命健康,须给予足够重视。
基层的医院在预防和治疗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中,需以预防院内感染为主,进行院内设施和环境改造。
对前来就诊的感染性患者,需及时给与足量的敏感性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传染他人。
参考文献
1 黄学民,杨金清.基层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原因与管理[j].医学信息,2009,1(9):241-242.
2 王彩霞,吕向红.红霉素软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宫颈衣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6):24.
3 陆小梅,黎四平,龙健灵,等.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6):59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