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感染的种类、诊断的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
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结论:经临床用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满意,但需加强基层医院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操作的无菌,尽可减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寄殖菌,包括有各种的需氧菌、兼性和专性厌氧菌。
当患者抵抗力减弱或接触的细菌病毒多时,便可出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现在此病已成为了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妇产科的感染大多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2/3以上可见厌氧菌。
对于部分基层医院来说,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缺乏,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也可使部分女性患者在就医中引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现将诊疗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8±5岁。
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34例,产科感染性疾病14例。
18例使用中药治疗,30例使用手术治疗。
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感染的种类、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确诊及治疗:根据患者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若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为局部性感染。
若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升高,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升高等,可诊断为全身性感染。
确诊有感染后,刮宫取物进行培养,确诊病原菌。
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源,有脓肿及局限性感染的,对脓液进行引流;有感染坏死组织的,进行常规清创祛除;有可疑性感染植入物的,予以祛除;对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嘱患者远离感染源。
妇产科疾病诊疗方案概述妇产科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及相关疾病的专科。
妇产科疾病种类繁多,涉及到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相关疾病、妇科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不孕不育、月经异常等多方面。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包括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
妇产科疾病妊娠相关疾病1. 孕吐孕吐是一种常见的妊娠相关症状,在妊娠早期发生率高达50%。
治疗方案有:•饮食调整。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中药调理。
可选择良好的中药进行调理。
•药物治疗。
口服或注射放射性药物,如厄贝沙坦,其中有些副作用。
患者需谨慎使用。
2.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是指正常妊娠期间血压升高的一种情况。
常见治疗方法有:•均衡饮食。
应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
•进行体育锻炼。
甚至可以增加宫缩,加入体力锻炼有助于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采用针刺疗法和草药中药。
配合饮食和运动进行治疗。
妇科感染1.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治疗方法有:•口服抗生素。
如齐多夫定、呋喃妥因等。
•局部阴道治疗。
常用药物有酮康唑、盐酸克霉唑等。
•改善生活习惯。
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2.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妇科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有:•注射或口服抗生素。
如青霉素、头孢等。
•局部阴道治疗。
如草酸甲萘芬等。
•坚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
生殖道恶性肿瘤1.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
包括全子宫切除、卵巢切除术等。
•放疗和化疗。
•药物治疗。
如阿那曲肽。
2. 卵巢癌卵巢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比例最高,常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
包括腹腔镜等。
•化疗。
如顺铂等化疗药物。
•相关辅助治疗。
不孕不育1. 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功能低下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
如促排卵药等。
•促进卵巢血流。
如温针、艾灸等。
•生活习惯的调整。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饮食习惯,增加锻炼量,减轻饮酒等。
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一、背景妇女在生理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受到各种妇科疾病的困扰。
为了保障妇女的健康,必须建立健全的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及时发现并治疗妇女疾病,保障妇女健康。
二、妇女常见病1.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2. 卵巢囊肿卵巢囊肿是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月经紊乱、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3.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月经不规律、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4. 宫颈炎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白带异常、痛经、不孕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5.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胀痛、乳头溢液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1. 建立妇女健康档案对于每位女性,建立健康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从初诊开始,对女性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询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家族史等,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用于诊断和治疗。
2. 定期体检妇女常见病查治工作制度中,要求每位女性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包括常规检查、妇科检查、乳腺检查等。
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妇科疾病的迹象,进行早期治疗。
3. 疾病筛查定期对女性进行常见妇科疾病的筛查,包括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子宫肌瘤筛查等。
通过筛查,及时发现病变,进行早期治疗。
4. 学习教育建立妇女常见病知识普及教育制度,组织女性参与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其对妇科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 治疗指南建立妇女常见病治疗指南,规范妇科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史,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6. 定期跟踪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女性,建立定期跟踪制度,定期监测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妇产科诊疗常规妇产科的诊疗常规产褥感染诊疗常规【病史采集】首先明确产褥感染与产褥病率的定义。
1.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
2. 产褥病率: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的10日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体温有2次达到或超过38℃。
可考虑其主要原因除以产褥感染为主外,尚包括生殖道以外的其他感染与发热。
3. 感染诱因:有无贫血、营养不良、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分娩经过有无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血,胎盘残留、各种产科手术操作等。
4. 全身症状:寒战、发热、恶心、呕吐。
5. 局部症状:腹痛、腹胀,会阴切口肿痛、恶露量及气味等。
6. 治疗经过:发病后有无治疗及用药情况和效果。
【体格检查】1.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腹部检查,注意子宫复旧情况,有无压痛、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出、恶露性状及气味。
3. 有无血栓性静脉炎、脓毒血症、败血症及感染性体克的体征。
【实验室检查】1. 白细胞增多。
2. 急性期查C—反应蛋白。
3. 血培养、尿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 宫腔分泌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1. 详细询问病史、诱因、发病时间。
2. 全身症状体征:寒战、发热、脉搏增快。
如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创口局部压痛不明显,应警惕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或败血症。
3. 局部症状及体征:腹痛、腹胀、子宫体压痛,甚至“冰冻骨盆”。
手术切口肿胀、脓性分泌物。
恶露增多有臭味。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形成“股白肿”。
4. 确定病原体。
方法有:(1)病原体培养;(2)分泌物涂片检查;(3)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
5. 注意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腺炎及产后中暑鉴别。
【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半坐卧位,纠正贫血与电解质紊乱。
及时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者切开引流,缝线感染者及时拆线。
2. 抗生素的应用,最好是根据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剂量宜大。
感染严重者,首选广谱高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感染的种类、诊断的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
结果: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结论:经临床用药,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满意,但需加强基层医院的管理,严格要求医疗操作的无菌,尽可减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30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寄殖菌,包括有各种的需氧菌、兼性和专性厌氧菌。
当患者抵抗力减弱或接触的细菌病毒多时,便可出现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现在此病已成为了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
妇产科的感染大多由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2/3以上可见厌氧菌。
对于部分基层医院来说,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缺乏,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也可使部分女性患者在就医中引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
因此及早诊断,针对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预后起关键作用。
现将诊疗48例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48例,年龄18~51岁,平均28±5岁。
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34例,产科
感染性疾病14例。
18例使用中药治疗,30例使用手术治疗。
方法:对48例患者的发病诱因、感染的种类、主要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探讨研究。
确诊及治疗:根据患者局部或全身发热的情况,若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症状为局部性感染。
若出现全身性发热,体温升高,且出现下腹部疼痛,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升高等,可诊断为全身性感染。
确诊有感染后,刮宫取物进行培养,确诊病原菌。
治疗上,首先控制感染源,有脓肿及局限性感染的,对脓液进行引流;有感染坏死组织的,进行常规清创祛除;有可疑性感染植入物的,予以祛除;对于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嘱患者远离感染源。
使用抗生素:及早使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当炎症过于严重,单使用抗生素无效时,联合给予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炎性反应,增强机体抗过敏性内毒素,预防感染性休克等。
疗效判断标准:①完全治愈:患者无发热,白细胞为正常值,b 超等看不到感染性病灶;②好转:患者不适症状明显减轻,无发热或有低热,b超示病灶缩小或开始愈合;③有效:患者症状减轻,体温有所下降但仍有发热,b超示病灶有些好转但仍有感染性炎症;
④无效:患者仍发热,白细胞升高,症状不减轻,甚则加重,b超示病灶没见缩小或有所扩张恶化,感染性炎症仍存在。
结果
经治疗处理后,48例患者中,完全治愈15例,好转19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
讨论
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是基层医院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与医院的环境、管理、条件和患者等因素有关,具体有:大多数的基层医院妇产科病房布局不合理,不划分出病理区、产前区、产后区,妇科病患者和产妇均在同一病区,出入同一通道,易造成相互污染[2];病房陪护、探视的人员多,人流量相对较大,空气不洁且不注意通风,使病房空气较污浊;病房环境和卫生欠清洁,患者出院后,不注重对床单进行终末的消毒,使地面、物表的病菌交叉感染,存在着医院感染的隐患;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不统一集中消毒灭菌,不注重无菌操作。
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在做各种的治疗及护理的前后,不彻底清洗和消毒手;产妇难产时,入院后即开始手术,未进行术前的沐浴更衣,清洁皮肤、外阴等。
故医院需建立健全一下几点:①建立及完善医院感染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方案、消毒隔离的制度、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进行的防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②建立相对独立区,区分无荫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区域的标志需明确;无菌区包括:无菌物品的存放间、无菌手术室、隔离分娩室、正常分娩室;清洁区包括:器械室、洗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
③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洗手、更衣、带帽和口罩,在手术或接产时,严格遵守无菌的操作。
妇产科的感染,特别是与妊娠有关的感染[3],其起病急、发展
快,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严重威胁生育期妇女的生命健康,须给予足够重视。
基层的医院在预防和治疗妇产科的感染性疾病中,需以预防院内感染为主,进行院内设施和环境改造。
对前来就诊的感染性患者,需及时给与足量的敏感性抗生素控制感染,预防传染他人。
参考文献
1 黄学民,杨金清.基层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原因与管理[j].医学信息,2009,1(9):241-242.
2 王彩霞,吕向红.红霉素软膏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宫颈衣原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6):24.
3 陆小梅,黎四平,龙健灵,等.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不良妊娠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6):59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