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共18张)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8
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
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解析】该观点属于“全盘西化”论,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故B正确。
【答案】 B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 )①守旧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封闭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该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
①③与其观点一致,排除。
3.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此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毛泽东的话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C符合题意。
【答案】 C4.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而不属于文化传统范畴,C表述错误。
5.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定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我国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借鉴吸收的内容,不是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排除。
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的愿景,并指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愿景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弘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意味着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一、注重文化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的首要任务是注重文化创新。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原创性文化创作,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作品的创作,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加强对国家文化产业的保护和扶持。
同时,要不断推进科技文化交融,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新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始终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此外,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
三、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大力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全民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要加强文化消费,鼓励人民进行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人民的文化审美水平。
此外,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强国,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同中国,并尊重中国。
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精英,推动中国在国际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㈢.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㈣.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⑴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⑵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⑴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表述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念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文化制度,努力形成富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正人君子风范、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主张以实现中国梦为使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加强和改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推动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创造赢得世界尊重和尊崇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文化创新、发展与开放为主线,进行文化创新、管理创新、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用务实的态度和充沛的热情,聚焦文化事业转型发展,力争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填补文化软实力的空白,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内容1、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营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2、加强文化创新。
要以“文化创新”为牵引力,提高中国文化发展的创新能力,加强艺术和文化的整合,新型文化产业要发挥积极作用。
3、加强文化国际化进程。
加强文化对外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来更多的文化影响中国。
4、完善文化政策体系。
要加强文化制度改革,完善文化法规,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政策体系,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精神和文化支撑,中国共产党要坚持抓住文化建设这个基础性而重要的命运攸关之事,不折不扣地抓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