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病案查房版)
- 格式:ppt
- 大小:855.00 KB
- 文档页数:15
项目:护理应急急救情景演练(2017培训版)内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演练脚本资料来源:急诊抢救室审核:护理应急急救培训师资小组预期目标:达标率100%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七:参演人员: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八:物品准备: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九:工作职责:⒈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⒉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⒊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22:00护士A: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紧急处理:护士A: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护士B:心电监护P:102次/分,R:28次/分,BP:136/82mmHg, SPO27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22: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鼻导管吸氧3L/min(2)心电监护(3)抽血气分析检查(4)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5)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6)吸痰(7)告病重护士A (主导)1. 安置患者体位:高枕卧位,安抚患者2. 鼻导管吸氧3. 抽血气分析、4. 吸痰5.抢救记录护士B 1. 连接心电监护,设置参数,监测频率10分钟一次,(SPO2—血压—心率—设置报警—调整参数)2. 通知值班医生3. 遵医嘱用药甲强龙40mg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50ml加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4. 床头备呼吸皮囊、吸引装置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35次/分,BP:136/82mmHg, SPO269%,启动紧急施救㈡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呼吸机准备护士A 1.面罩吸氧8L/min2.气管插管知情同意书准备护士B 气管插管箱、呼吸机备用状态22:15 检验科危急值:血气分析PO240mmHg、PCO2108mmHg启动紧急施救㈠人员抢救分工完成时限值班医生 1.修正诊断: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与护士操作同步开具2.开具口头医嘱:(1)麻醉科会诊(2)呼吸皮囊辅助呼吸护士A (主导)1. 麻醉科会诊2. 准备气管插管用物:牙垫,5ml注射器,胶布,3. 复述医嘱取药,与医生核对抽药用药。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流程1.评估和监测: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血气分析等。
同时需要进行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以及肺听诊和胸部X线等的辅助检查。
2.辅助呼吸: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辅助呼吸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可以采取非侵入性的方法,如面罩通气或鼻塞(简称NIV)进行机械通气;也可以选择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进行气道管理。
3.确保氧合: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氧合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根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调整氧疗浓度和流量,以维持患者的血氧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4.支持循环功能:呼吸衰竭常伴随着循环功能受损,因此需要对循环功能进行支持。
可以给予液体复苏,维持循环血量;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治疗。
5.寻找和处理原因: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寻找和处理引起衰竭的具体原因。
原因可能是肺部疾病、心脏病、代谢性酸中毒等,对症治疗十分重要。
6.药物治疗:在抢救呼吸衰竭患者过程中,可能需要应用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使用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呼吸兴奋剂、止咳药物等。
7.切宜转诊: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如果在急救措施下不能有效改善病情,或者病情严重需要特殊处理,应及时转诊至相应的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
为了提高抢救效果1.护理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除去患者口腔分泌物和异物等,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2.职业训练:护士、医生等医务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呼吸衰竭抢救培训,掌握抢救流程和技巧,提高应对急性呼吸衰竭的能力。
3.团队合作:采取多学科的团队抢救模式,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共同协作,提高抢救效果。
4.定期评估:抢救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抢救方案,确保抢救措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流程包括评估和监测、辅助呼吸、确保氧合、支持循环功能、寻找和处理原因、药物治疗和切宜转诊等步骤。
同时护理环境和职业训练也是关键。
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1.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在采取任何急救护理措施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呼吸衰竭的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气胸等。
2.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护理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手法清除呼吸道中的任何阻塞物,如呕吐物或异物。
同时,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3.提供氧气:给予患者纯氧或氧气面罩以提供充足的氧气。
氧气的浓度要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调整,以帮助维持氧合作用。
4.帮助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呼吸完全停止,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可以采用口对口、口对鼻或面罩呼吸等方法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5.监测呼吸参数: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血氧饱和度。
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6.控制呼吸窘迫: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呼吸窘迫,可以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以减轻呼吸肌的紧张状态,并改善呼吸功能。
7.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除了急救护理措施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治疗。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能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来治疗原发病。
8.转运至医院:完成急救护理措施后,需要立即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及时调整急救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起来,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提供适当的氧气、人工呼吸、监测呼吸参数、控制呼吸窘迫、提供支持治疗等措施。
在实施急救护理措施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另外,患者需要尽快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急性呼吸衰竭抢救
一急性呼吸衰竭↓↓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迅速气管内插管、清除气道分泌物、气道湿化、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0.02-0.05ug/kg(犬);麻黄碱1-2mg/kg(犬),2-5mg(猫)
(二)氧气疗法
短期内较高浓度、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
机械通气(给氧无效时)
(三)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四) 控制感染
有感染征象时↓
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避免及治疗合并症
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体位引流、吸痰、祛痰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二)氧气疗法
持续低流量
机械通气(给氧无效时)
(三)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四) 控制感染
强效、广谱、联合、静脉使用
抗心衰:利尿、强心、降肺动脉压
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避免及治疗合并症。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突然发生的呼吸功能衰竭,常常由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循环系统疾病引起。
诊断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等。
在急救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给予氧气吸入。
2. 维持呼吸功能:对于有呼吸肌麻痹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给予机械通气,以维持呼吸功能。
3. 紧急处理并发症:对于有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紧急处理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4. 给予生命支持: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5. 转送医院: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及时转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转送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患者发生继发性损伤。
总之,对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同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需要及时转送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