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新课标高一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提高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跨文化音乐的包容性和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拉丁美洲音乐中的乐器和韵律。
3.常见的拉丁美洲音乐类型和舞蹈。
4.拉丁美洲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和了解。
同时,鼓励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 分析音乐特点教师为学生播放多个不同类型的拉丁美洲音乐,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音乐特点、韵律和乐器使用。
让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学习拉丁美洲舞蹈教师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拉丁美洲舞蹈,让学生尝试学习其中的简单舞步和动作,并结合音乐进行实践。
4. 团体表演学生分组进行小型组合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喜欢的类型和风格,将舞蹈和音乐进行组合,完成小型表演。
5. 回顾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并分析其中的亮点和不足。
同时,让学生拉丁美洲音乐和文化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自主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分。
同时,让学生对自身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
五、教学资源1.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书籍、资料和音乐CD。
2.舞蹈教学视频和音乐合辑。
3.班级舞台和音响设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跨文化音乐,增强了学生的文化包容性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在小组创作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进行问题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教师也能够对活动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模版)第一篇:《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模版)《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多元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拉丁美洲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等,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到拉丁美洲地域的多元文化,为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在对它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结合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视听歌舞互动,活跃课堂参与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选择地给学生欣赏了拉丁美洲的桑巴舞、伦巴舞、探戈舞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了拉丁美洲音乐节奏的魅力和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
加上学生积极的参与舞蹈节奏的模仿,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拉美音乐的感受和了解。
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感知和生活体验,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借助预先设计的问题加强师生的互动,集中课堂师生的智慧,营造和谐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由于这节课学习内容容量较大,课堂设计的形式较丰富,学生要完成对不同音乐文化相混的特点的学习与了解,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解读,对课堂环节的衔接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及时间的掌控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二篇: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了解世界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教育学生要热爱世界音乐。
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情感,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了解世界音乐传统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通过让学生鉴赏和教唱世界优秀歌曲作品可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3.注重情感的培养,激励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世界音乐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体验。
通过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并演唱一些优秀的世界音乐歌曲,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新课改下“拉丁美洲”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摘要:拉丁美洲一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材中作为一个区域案例学习,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此,学习“拉丁美洲”这一节的难点不是教师怎样讲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而是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运用拉丁美洲一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教材中作为一个区域案例学习,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这一节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环境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结合新教材(商务版)中这一章节的特点,笔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经验与做法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一种重要的意向心理因素,所以学生能否容易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这一节课的有关知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比如多媒体显示:巴西足球比赛、玛雅金字塔、美国壮观的亚马孙河等景观导入来唤起学生兴趣。
问题学习:设置了小组合作抢答竞赛来调动和推动兴趣。
巩固检测: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行检验,让不同层次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拉丁美洲”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好本节的基础《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到“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学习“拉丁美洲”这一节的难点不是教师怎样讲能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而是怎样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运用。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
2. 通过学习拉丁美洲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概述2. 拉丁美洲音乐的节奏特点3. 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介绍4. 拉丁美洲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5. 拉丁美洲音乐的舞蹈形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演示法:展示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和舞蹈。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舞蹈实践。
4. 欣赏法:欣赏拉丁美洲音乐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和音响设备。
2. 准备拉丁美洲音乐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3. 准备拉丁美洲音乐的舞蹈动作示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特点和文化背景。
3. 演示:展示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和舞蹈。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舞蹈实践。
5. 欣赏:欣赏拉丁美洲音乐的代表作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音乐实践活动。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音乐演奏和舞蹈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练习和作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拉丁美洲音乐音乐会或演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拉丁美洲音乐。
2. 邀请拉丁美洲音乐专家进行讲座或示范,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开展拉丁美洲音乐比赛或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拉丁美洲音乐》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1、指导思想学习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内容时,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器乐、声乐、歌舞音乐三方面让学生感受体验拉美音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文化具有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三种音乐文化相融的的特点。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使优秀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2、教学内容选择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拉丁美洲音乐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本课除选听教材所提供的多巴哥钢鼓合奏等声乐、器乐作品外,还补充欣赏了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秘鲁乐曲《飞驰的鹰》,墨西哥民歌《美丽的小天使》等音乐作品。
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较全面的了解拉美音乐风貌,本课还补充了充满热情、活力动感的“桑巴”和“探戈”等拉丁舞的表演录像。
3、学情分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
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而受到年轻人喜爱,因此,有人说拉丁美洲音乐像流行音乐,其实是,很多流行音乐的创作都受到拉丁美洲音乐元素的启发和影响。
因此,虽然学生平时接触拉美音乐较少,但只要教师抓住拉美音乐与流行音乐这两者的渊源关系,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采用自学、互学、导学、评价等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乐于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能够辨别拉丁美洲音乐的各种风格;3.能够体会和欣赏拉丁美洲音乐的美妙之处;4.能够通过学习和表演拉丁美洲音乐来提高音乐技能。
二、教学内容1.拉丁美洲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拉丁美洲音乐的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3.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方式;4.拉丁美洲音乐的舞蹈形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拉丁美洲音乐的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热情和活力。
2.学习拉丁美洲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讲解拉丁美洲音乐由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和非洲等地的音乐元素混合而成,通过种种历史背景的发展对拉丁音乐的深入了解。
3.学习拉丁美洲音乐的主要风格和代表作品:介绍拉丁美洲音乐的主要风格包括萨尔萨、探戈、桑巴、雷鬼等,并播放一些代表作品给学生听,帮助学生辨别不同风格音乐。
4.学习拉丁美洲音乐的乐器和演奏方式:介绍拉丁美洲音乐中常用的乐器如古巴鼓、马拉卡、铃铛等,并讲解演奏的技巧。
5.学习拉丁美洲音乐的舞蹈形式:介绍拉丁美洲音乐中常见的舞蹈形式如桑巴、探戈等,并教学相关的舞蹈动作。
6.学习和表演拉丁美洲音乐:分组让学生选择一种拉丁音乐的风格,学习该风格的曲目,并在班内进行表演。
7.总结与展示:通过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对拉丁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拉丁美洲音乐的认识和理解;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展示的综合能力;3.学生表演的技巧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让他们通过学习和表演拉丁美洲音乐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魅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高一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2.能够区分不同拉丁美洲国家的音乐风格。
3.能够准确表达对拉丁美洲音乐的感受和评价。
4.培养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和特点,区分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评价拉丁美洲音乐,培养学生欣赏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拉丁美洲音乐,然后介绍这首曲子的风格、节奏、演唱者等方面。
(2)走进拉丁美洲的音乐教师播放一段拉丁美洲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听出音乐的不同特点,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显著特点。
2. 正文环节(1)分享讨论请学生分享他们刚才介绍的音乐,带领学生对比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拉丁美洲式的音乐。
(2)国家音乐风格介绍教师根据PPT介绍巴西音乐、墨西哥音乐等几个国家的典型音乐,并要求学生听取这些歌曲,分析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3)欣赏音乐细节教师播放一段拉丁美洲音乐,并要求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各种乐器与和声,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3.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风格以及不同国家在音乐方面的影响等,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课后延伸要求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拉丁美洲音乐,收集、分析、并进行欣赏,以增强对拉丁美洲音乐的了解与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确,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讨论等多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拉丁美洲音乐的特色,并树立了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意识和爱好。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和体验三种舞蹈,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和多元的文化。
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美三种舞蹈的特点。
3、学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拉美歌舞。
教学重点:对三个舞蹈的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学一段舞蹈。
教学过程:一、播放《生命之杯》,学生入教室。
然后跟节奏打拍子。
问:1、这首歌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2、这首歌曲和我们平常听的有哪些不一样?和非洲歌舞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处,有拉美音乐的特征二、拉丁美洲音乐了解拉丁美洲的来历和地理位置。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各国和地区的通称,包括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等国家拉丁美洲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三个类型。
三种音乐互相融合,歌舞音乐是它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种拉丁美洲舞蹈来管窥一下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探戈是一种双人舞蹈,源于非洲,但流行于阿根廷。
伴奏音乐是顿挫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
目前探戈是国际标准舞大赛的正式项目之一。
男女双方不对视,定位时男女双方都向自己的左侧看。
3、欣赏视频,注意节奏、速度、音乐特点是什么样的?节奏:强烈,2/4拍,连续的切分音速度:中速、徐缓特点:深沉、含蓄、洒脱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4、节奏型练习:四、伦巴:1、简介:源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
在古巴把一切即兴的黑人歌舞都称为伦巴。
这种舞蹈完全是自娱性的,有时可以一男一女相互追逐,也可以成为多人的集体舞。
舞步以扭胯、捻步为主,加抖肩。
伴奏以打击乐为主,舞者呼喊歌唱,节奏为2/4拍,灵活多变。
民间伦巴气氛十分热烈欢腾。
2、欣赏视频,注意节奏、速度、音乐特点是什么样的?节奏:多为4/4拍,速度:中速稍慢特点:缠绵、舞态优美、动作婀娜多姿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思路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观强度大等优点。
选择与教材密切相关的音乐与图片做到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灵活再现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更快掌握音乐知识,拓展视野,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独特风格和多元的音乐文化。
2.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音乐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
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角色环境中,互相创造,互相提升。
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助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仅仅面对面的交流。
更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交流、动作模仿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自己学习水平和音乐鉴赏水平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的形式。
将音乐与美术直接诉诸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看,及师生互动表演等环节,全面开拓思维,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通过课件展示,教师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水平。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和亚非民间音乐一样。
同样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6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的三大文化。
音乐得到较高的发展,后来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音乐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黑人音乐互相融合。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所以拉丁美洲的音乐与欧洲音乐,非洲的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巴洛克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和拉丁美洲音乐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本章节的拉丁美洲的音乐对欧洲音乐知识的延伸和对巴洛克音乐的拓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高中音乐鉴赏《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2.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3. 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认知,培养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欧洲音乐:a. 古典音乐: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b. 浪漫音乐:瓦格纳、李斯特、柴可夫斯基等;c. 现代音乐: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等。
2. 拉丁美洲音乐:a. 墨西哥音乐:马里亚奇、皮内达等;b. 巴西音乐:阿镗、吉尔伯托等;c. 古巴音乐:阿雷ojeda、索尔·胡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2. 难点: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2. 示范法:播放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
3.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和心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3. 欣赏:播放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风格。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和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沟通能力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音乐鉴赏教材,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等,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音乐资料,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欧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2. 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的历史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3. 第三课时:欣赏欧洲音乐代表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
新课标高一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精品教案(精选)第一篇:新课标高一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精品教案(精选)新课标高一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精品教案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欣赏拉丁美洲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和探戈舞曲《小伙伴》(阿根廷),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探戈音乐极富拉美风格,节奏感强,学习探戈的节奏,并做探戈舞蹈动作的模仿。
重点难点:如何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的融合”?(结合欣赏的拉丁美洲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和探戈舞曲《小伙伴》(阿根廷)及地理、历史背景加以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思考这是哪种舞蹈,源自哪个国家或地区。
学生:拉丁舞,源自拉丁美洲地区的阿根廷。
教师:那你们还知道关于拉丁舞的哪些舞种?学生集体回答桑巴、伦巴、恰恰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拉丁美洲这片景色秀丽而富有艺术的国土,欣赏一下那里的音乐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简介:教师出示课件一拉丁美洲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说出拉丁美洲包括的地区及主要国家并重点介绍了墨西哥、阿根廷。
教师补充:16世纪以前拉丁美洲大陆生活着印第安部族。
古代印地安人曾创造了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得到了高度发展。
后来经过三百多年的殖民统制,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欧洲移民和非洲黑人奴隶的到来,欧洲音乐、印地安音乐、黑人音乐相混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二、新课教学1、墨西哥的歌曲《美丽的小天使》(1)、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几拍子的?学生甲:具有浓郁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带有淡淡的乡愁。
是四三拍子的。
学生乙:旋律美妙动人,略带伤感。
是四二拍子的。
教师:这两位同学都感觉到了淡淡的乡愁,感觉不同的是拍子,到底四三拍还是四二拍呢?出示电脑课件《美丽的小天使》的谱子,解释是因为跨小节连线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强弱规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伦巴、桑巴等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热情奔放的拉丁美洲独特的歌舞音乐和奇特的民俗文化。
2、通过听、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拉丁美洲几种舞曲形式(伦巴、桑巴、探戈、“松"),在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其音乐特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表现能力。
3、归纳、总结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说出拉丁美洲的音乐、舞蹈风格特点2、难点:用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分析拉丁美洲各国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
问题:1歌曲的名字和演唱者?2这首歌的风格有什么特点?出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二、1介绍拉丁美洲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这一地区的文化是以欧洲文化(主要是伊比利亚半岛)为主体,吸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多元文化。
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族音乐的灵魂(哈巴涅拉、探戈、伦巴、桑巴等)。
2、欣赏探戈舞曲《小伙伴》(1)介绍探戈音乐特点:探戈(t a n g o)是源于非洲、流行于阿根廷的一种双人舞蹈,也是器乐曲与歌曲的体裁之一。
音乐以2/4拍为主,节奏强烈,切分节奏突出且样式多样。
主要乐器有六角手风琴、小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等,现代探戈乐队的乐器更为丰富,但以上四种乐器仍必不可少。
(2)欣赏探戈舞蹈《小伙伴》片段,说说探戈舞蹈的风格特点。
运步的方向像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故又被称作“瞬间停顿的舞蹈”)头部摆动、顿足,机警活泼,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探戈的内涵是守护和防卫,头部动作非常多是观望有没有情敌出没,男女舞者彼此不能有太多的交流,必须保持冷酷严肃。
3、欣赏拉丁舞伦巴和桑巴的视频片段伦巴,20世纪初发展并流行起来。
拉丁美洲音乐课教案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讲述者课型音乐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课时 1学时教学工具课件、多媒体、教科书、视频等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与体验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感受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风格特点;2、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印第安人音乐文化、欧洲音乐文化、非洲黑人音乐文化)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的特色乐器及歌舞节奏特点。
3、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特点,从而扩大自身的音乐视野和知识面,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与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
了解秘鲁排箫、钢鼓;赏析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及阿根廷著名教学内容探戈舞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
一、情境导入:教学过程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我首先请大家跟我一同来观看一段电影,看谁能够在观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是个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播放电影片段(成龙主演的《上海正午》)。
观看完电影片段,教师请学生自由回答上述问题。
(印第安原始部落或者拉丁美洲等等)师:好的,幽默的电影与别样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大家说是不是,生:是!师:好的,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成龙大哥一起走进拉丁美洲,去那儿看一看。
由此引出课题:二、进入课题:出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1、教师介绍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等。
出示地图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由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四大部分组成,包括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秘鲁、古巴等国家。
师:其实老师一直非常向往拉丁美洲那块神奇的土地,想去哪看看吧~机票又老不打折,很是苦恼~怎么办呢,最近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好办法,从海南岛一头扎进大海里,然后朝着东南方向使劲儿地游,游~游~游~游~游~一直游~不停地游~突然~头撞到大陆肿起那么大一个包,把头抬起来,哎,~就到了拉丁美洲啦~哈哈哈,跟大家说的笑话。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拉丁美洲音乐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拉丁美洲音乐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用自制的设计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学生喜欢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表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及两部音乐的不同,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教学重点:1、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切分节奏。
3、能够为歌曲设计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连续的切分音填词演唱时的换气。
教学准备: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教师准备印度尼西亚风光图片和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旋律,学生进教室。
教师:刚才伴着我们进教室的音乐是什么情绪的?学生:欢快、活泼、高兴的。
教师:我们听到的这首音乐叫《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你们对印度尼西亚有哪些了解?学生:教师:(播放课件:印尼的自然风光、美丽的风景。
)同学们,你们对印尼了解的可真多啊。
印度尼西亚,意为“水中岛国”,是一个由个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为“千岛之国”。
由于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
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另外印尼的音乐《梭罗河》、《星星索》、《哎呀妈妈》、《椰岛之歌》也是很有名的。
教师:下面我们再一起感受《木瓜恰恰恰》热烈欢快的情绪,随着音乐,在xxx处按节奏拍手示意。
学生:在xxx处拍手,感受欢快的情绪。
教师:说到“恰恰恰”,你会想到什么?学生:恰恰舞。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两首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多元化音乐的浓厚兴趣。
2、通过听、唱、奏、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的同时加深对其音乐特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表现能力。
3、初步知道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
教学重点重点是通过作品欣赏和音乐实践,感受体验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课前播放探戈音乐《小伙伴》。
在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这段音乐是哪一个地方的音乐。
二、新课(一)拉美简介(位置和历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拉丁美洲。
(课件)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四个部分。
经过西班牙和葡萄牙300多年的殖民统治,音乐融合了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以及非洲黑人音乐风格,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拉丁美洲音乐文化。
(二)《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浓郁墨西哥风情的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同学们在听得时候感受一下歌曲的情是什么样的?(播放音频),那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热情、欢快的?)同学们看歌词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里的小天使是指心爱的姑娘;心爱的姑娘悄悄下山来干什么呀?(约会呀)。
美丽的小天使,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所以从题材来说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间爱情的歌曲,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移民到这里常年远离故乡,所以音乐1中还带有淡淡的乡愁。
2、同学们再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强弱弱。
我们再来划着节拍欣赏一遍,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它的指挥的手势应该是这样的。
画出三角形,一、二、三,速度有点快,来请同学们准备好,哒哒哒。
(播放音频)我发现有些同学打着打着乱了,你感觉和我们平时听的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一样的吗?不一样,改变了。
那是因为歌曲中运用了一个很特殊的节—跨小节的切分节奏。
我们来对比着看一下(课件),谱例二比谱例一多了一个圆弧线我们叫延音线,不加延音线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这样唱,(老师示范),加延音线这样唱(老示范),它的强弱规律变成了强弱强弱弱线的节奏就是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同学们一起找找歌谱中还有哪些是切分节奏?2751是同样的类型。
精彩出在学生那里——《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广东深圳市梅林中学王一然【教材】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六单元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
【年级】高一。
【课时】一课时。
一、基本构想(一)教学背景及理念【背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催生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且促使着教学方式的转型。
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资源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整合教学模式,便成为教育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蒋鸣和教授主持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实验。
在这一背景下,本节课进行了一次整合教学尝试。
【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的帮助,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试图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操作实践。
(二)教学课型及目标【课型】音乐欣赏整合课。
【目标】•赏析目标: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在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的欣赏中获得异域音乐文化的熏陶。
•认知目标:认知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的融合,增强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接纳和包容的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课堂交流、动作模仿、节奏练习及情感体验等活动,锻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整合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整合能力。
三)教学设想及准备【教学设想】1、以多元文化理论为指导,将音乐鉴赏同地域、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建构整个教学内容,形成音乐鉴赏的文化高度。
2、以自主性情感价值观来建构整个教学过程,形成自主学习多向互动共同参与的态势。
3、把信息技术资源和教学整合起来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资料,并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2、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
3、学生分组围座,并于课前将有关资料展示。
二、教学实录•课前热身•学生分组围坐,展示课件,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学生搜集的网络资料及互动情况• 播映多媒体课件:•教师快步走上台引入新课师:今天,我非常高兴,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搜集的拉美音乐资料以及自己制作的作品,深为你们的自主学习精神所感动。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
《拉丁美洲音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多元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拉丁美洲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等,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受到拉丁美洲地域的多元文化,为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在对它的文化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结合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视听歌舞互动,活跃课堂参与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有选择地给学生欣赏了拉丁美洲的桑巴舞、伦巴舞、探戈舞片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了拉丁美洲音乐节奏的魅力和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
加上学生积极的参与舞蹈节奏的模仿,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拉美音乐的感受和了解。
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感知和生活体验,有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借助预先设计的问题加强师生的互动,集中课堂师生的智慧,营造和谐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由于这节课学习内容容量较大,课堂设计的形式较丰富,学生要完成对不同音乐文化相混的特点的学习与了解,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熟悉和解读,对课堂环节的衔接设计,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及时间的掌控就显得格外重要。